記者(以下簡稱“記”):在臺灣的7-11、全家便利店,都可以看到貨架上的《理財週刊》,銷量非常之好。您是怎麼把這麼專業的雜誌辦到這麼“親民”?
洪寶山(以下簡稱“洪”):《理財週刊》創辦於2000年,此前,叫《理財快訊》,是一本專門為證券投資顧問公司和金融人員傳遞訊息的小冊子。1990年,我成立了一家證券顧問公司。《理財快訊》就是我們請的一些金融研究人員,專門研究臺灣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然後形成研究報告分發給本公司的證券分析師,幫助他們確定買賣股票的時間點。後來,這本小冊子也向會員分發,影響越來越大。
記:這些研究報告面向會員會不會顯得太“高深”了?
洪:所以,後來我們就把每個分析師的資料整合進來,形成更面向市場和受眾的刊物,同時在印刷、包裝、行銷上下工夫,成為在7-11和全家便利店販售的雜誌。那時,才正式改名為《理財週刊》。
記:22年的積累,這個理財團隊是您最大的財富。
洪:是的,我們集結了一個龐大的理財團隊。目前,這支團隊正在全島推行“理善”的觀念。雖然我們已經創造了財富,但不能獨善其身,要兼善天下。所以,我們成立“理善國際關懷協會”,深入小學校園推廣理財觀念、辦理弱勢孩童理財營等,還結合了其他媒體資源如三立財經臺、智富網,以及全臺北中南東各大專院校財經科系及社團,推廣“理財向下紮根,全臺走透透”活動,邀請企業家、投資專家一起一步一腳印地走入校園,為青年學子奠定基本的理財投資知識,期望能將學術與實務結合、青年與社會接軌,全民動起來,推動臺灣成為理財幸福島。
記:您的願景很偉大。這樣的一個願景,是否與您的童年經歷有關?
洪:3歲時,我曾連發幾天高燒,鄉下的媽媽根本不知道如何處理,直到後來才知道是患了小兒麻痹症,命撿回來了,但從此行動不便;11歲時,父親又在一次搶險時喪命。我也曾報怨:“為什麼這些不幸都發生在我身上?”但這樣的抱怨並沒有讓我的環境好轉。於是,我將負面的觀念轉變為積極的行動。
記:從此開始努力賺錢?
洪:小時候,我除了協助家裏做農活,還要到別人家裏挑廚餘、喂豬,幫母親分擔家計。我那時就懂得,要賺錢一定要自己創業做生意。因此,我只要一有本錢就會去批些小糖果、小餅乾來賣,有時還去工廠批貨。而我的顧客就是左鄰右舍的小朋友,雖然賺的都是小錢,但這讓我覺得做生意很好玩。
記:呵,生意頭腦從小養成。
洪:到了大學,我嘗試當二房東,不但免付房租,還有多餘的收入。後來,又當起了派報生,慢慢地生意擴大,發展成小型的派報社。大三我就買了生平第一套房子。因為我兒時都在困苦生活中度過,所以深知理財的重要性,“越沒錢越要懂理財,而且越年輕瞭解這個道理越有用”。
記:聽說那時您就開始投資國際貿易?
洪:我大學讀的是輔仁大學經濟系。早期我就嘗試做國際紡織品貿易,自己到海外接單。為了深入紡織行業,我還到工廠做紡織工人,從紡紗布到染色到打板制衣,每一個環節我都做過。你知道嗎?我還自己去學習報關。所以,每個訂單我都能從頭到尾一氣呵成。你現在問我“一件衣服成本多少錢,一公斤布能做幾件成衣”,我能馬上給你算出來。
記:生意人的精明不是一朝一夕能練就的。
洪:也正因為這樣,我才深得客戶信任,一直到現在還在跟他們合作。只要幾通電話,我就能處理完一單生意。
文章來源:海峽導報記者林靖東專訪報導
圖片:http://event.moneyweekly.com.tw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