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好習慣,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播下一種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命運。

著名青少年教育家說:“好習慣對兒童來說是命運的主宰,是成功的軌道,是終身的財富,是人生的格調”。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的習慣培養上下大功夫。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生活習慣
  生活是人生第一課,也是最基本的課程,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兒綜合素質的體現。它包括飲食、起居、排便、衛生等習慣,做到按時睡眠、起床、安靜睡眠並有正確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細嚼慢嚥,飯前便後正確洗手、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等。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適當為孩子立規矩,如:玩具玩完後必須放回原處,逐漸養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和愛清潔,講衛生,有條理的好習慣。
  
●文明禮貌習慣
  禮貌看起來是種外在行為的表現,實際上它反映著人的內心修養,體現一個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父母要教育孩子,學習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您好”、“請”、“謝謝”、“對不起”、“請原諒”。同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文明舉止,見人要熱情打招呼,別人問話要先學會傾聽,並有禮貌地回答,保持服裝整潔,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道德習慣
  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幼兒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積極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具有高度責任感,將來才能成為社會上成熟可敬的人。它包括各種行為規則,尊敬關愛長輩,不隨地地大小便、
不損壞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財務,遵守交通規則,能換位思考、團結友愛等等。

●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影響,與幼兒的成材直接相關。它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學習好的孩子學習習慣都比較好,而學習不好的孩子多數並不是因為腦子笨,而是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不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遊戲,不需要父母的督促、陪伴能自覺完成學習任務,學習專心認真,經常進行廣泛的閱讀,知道珍惜時間,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等。
  
●思維習慣
  良好的思維習慣有助於孩子從正確的角度和方面思考問題,有助於孩子能力的鍛煉,知識的獲取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的解決問題。如:感覺接觸了解新鮮事物,善於觀察,勤於動腦,遇到問題能獨立思考和解決。特別是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勞動習慣
  培養孩子愛惜勞動成果,孩子勞動不是為了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而是為了培養初步的勞動習慣,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要求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脫衣服、學著鋪床疊被等,另外幫父母幹些家務活,如:幫助擺碗筷、擦桌、掃地、倒垃圾等等。
  
提醒各位爸爸媽媽:在培養孩子各種良好習慣的同時,首先你們要先轉變自己的觀念,增長培養意識,提高自身素質,以身作則。在進行培養時還要注意方式方法,堅持不懈,嚴格要求。總而言之,播下一種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命運。

來自網路文章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侯昌明全家10戶頭,各掌理財任務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30歲買下人生第一棟房、40歲賺進千萬收入的侯昌明,婚後為開拓自己投資理財的路徑,開始有了資產配置、風險分散的觀念,如今正在實現50歲存到1億元退休的夢想,他是怎麼做到的?

知名節目主持人侯昌明從小四就開始打工、白手起家,婚前是個非常積極的投資人,買股票一定是買漲跌幅大的,買基金也要買單一國家、產業型等波動很大的標的。侯昌明不諱言,「當時一人飽、全家飽,當然要衝囉!可惜賺少賠多。」

不過,因為曾經有過失業半年、完全沒有收入的經驗,給了侯昌明非常大的警示,也讓他在婚後的投資理財上,開始有了資產配置、風險分散的觀念,而且無論如何都會強迫自己存下一筆「保命財」,以備不時之需。

留100萬急用金,其餘分散於基金、股票、房產

「結婚生子後,肩上的責任更重,若是失業的話,拖垮的是全家人。因此,就家庭理財來說,一定要分散風險,例如投資股票,絕不重壓單一個股,而是同時分散3到5檔;而投資基金也是改為區域型、全球型等大範圍的標的,至於單一產業基金,則可採定時定額投資。」侯昌明道。

而平時工作相當忙碌、理財時間有限的侯昌明,到底是如何做到讓全家人衣食無憂,還可同時打造出教育金、旅遊金、買屋購車金及退休金呢?侯昌明透露,他的家庭理財其實很簡單,就是用「10個戶頭齊打拚」的方式來圓各個夢想。

「夫妻二人、二個小孩每人二個戶頭,一個基金及存款戶,一個證券戶,這樣就八個戶頭了,而家庭所有收入再開一個A帳戶、家庭所有開支也獨立出一個B帳戶,共10個戶頭,」侯昌明細數。

除了緊急預備金必留100萬元之外,其他的錢都分散在基金、股票、房產等投資,而每月的儲蓄都存在A帳戶裡面,每月定期提撥款項至B帳戶,而所有的卡費、貸款、水電瓦斯、保母費等固定開銷或是生活費、雜支,就用B帳戶來扣款,帳目相當清楚。

而為了鼓勵妻子曾雅蘭節約、不亂買東西,侯昌明跟妻子約定,若是B帳戶有結餘,就歸為妻子的私房錢。

就整體的家庭資產規畫來說,股票的部位約占六成、房產占二成、基金占一成,而儲蓄與現金部位約占一成。

一公式、三心法,首重守財,勿為發財而冒險

侯昌明雖然很會賺錢,但其節儉也是出了名的。那是因為他堅持執行一個公式:「收入-儲蓄=支出」。強迫儲蓄的結果,使得他手中沒有太多現金,自然就不會胡亂花掉。

而要讓家庭財務穩健增長,侯昌明認為,有三大心法要掌握:第一,絕不做會引發骨牌效應的投資;第二、心態要保持正確,理財首重「守財」,不要為了想發大財而忘了控制風險;第三,做自己有把握的事,不要過度擴張信用。

侯昌明指出,許多人常常會把投資股票、房產的錢全混在一起,或是一次投資5到8間房子,槓桿率太高、想像太美好。在景氣好時,當然是可以錢滾錢、屋養屋,然而,一旦房子租不出去,就可能引發所有投資都面臨斷頭的風險,甚至連家庭基本生活費都成問題,這就是骨牌效應。

從多年投資經驗中,侯昌明發現,投資要獲利不在於技術,而在於「態度」,而且一定要相信自己。過去他投資股票時,也曾追逐過「明牌」,但是腰斬的案例比比皆是。另外,他跟會也曾被倒過2、3次,原因都出在心態不正確,妄想一步登天。

文章圖片來源:http://bit.ly/16AXCle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

巴菲特 退休前親授的財富智慧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財富或許有價,然而,財富智慧與經驗的傳承,卻是無價珍寶!尤其在一代股神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身上,這個發自內心的智慧傳承,格外令人動容。

巴菲特心中最深的牽掛
以動畫傳承智慧 讓理財教育往下扎根

雖然早已經名列全球前五大富豪,然而如今什麼才是巴菲特心中最深的牽掛?是財富的持續累積?或是未來財產的分配?答案恐怕都不對。「如何讓畢生的財富智慧能夠傳承下去」,才是這位今年高齡八十一歲的長者,心中最在意的事。而且,巴菲特已經悄悄開始布局進行了。


二○一○年五月,在全球矚目的波克夏股東會上,巴菲特獻給全世界一份大禮,將他畢生投資智慧、企業經營哲學製作成一部二十六集的動畫,且親自為動畫配音。其中文版日前甫在中國首播,《今周刊》第一時間獨家取得影片授權,為讀者揭開股神親傳的致富哲學。


更多文章內容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v1/content.aspx?a=W20111101996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母狼的啓示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文/洪蘭

一個朋友的孩子大學畢業半年了,沒有去找事,窩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上網。

最近跟他父母要錢,想去美國遊學, 朋友來問我該不該讓他去,我望著他蒼蒼的白髮說: 「你如果真的要為孩子好,讓他去,但是不要給他錢 。」

我想到了我妹婿的故事。

我妹婿是美國人,從小就想作水手, 嚮往外面的世界,想先環遊世界再回學校念。

雖然他父親是醫生,家庭經濟環境許可,但是父母並不給他錢,他也沒向家裡要,高中一畢業就先去阿拉斯加伐木存錢。

因為阿拉斯加夏天日照很長,太陽到午夜才落下,三點多又升上來了,他一天如果工作十六小時,伐一季木的工資可以讓他環遊世界三季。

他在走遍世界兩年之後才回大學去念書。 因為他是在自己深思熟慮之下才決定念的科系, 所以三年就把四年的學分修完,出來就業。

他工作得很順利,可以說平步青雲,一直做到總工程師。

有一次,他告訴我一個小故事,說這件事影響了他一生。他在阿拉斯加打工時,曾與一個朋友在山上聽到狼的嗥叫聲,他們很緊張的四處搜尋,結果發現是一隻母狼腳被捕獸器夾住,正在號嚎,他一看到那個奇特的捕獸器,就知道是一名老工人的,他業餘捕獸,賣毛皮補貼家用,但是這名老人因心臟病已被直升機送到安克瑞契醫院去急救了,這隻母狼會因為沒有人處理而餓死。



他想釋放母狼,但母狼很凶,他無法靠近,他又發現母狼在滴乳,表示狼穴中還有小狼,所以他與同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狼穴,將四隻小狼抱來母狼處吃奶,以免餓死。他把自己的食物分給母狼吃以維持母狼的生命,晚上還得在母狼附近露營,保護這個狼家庭,因為母狼被夾住了,無法自衛。

一直到第五天,他去餵食時,發現母狼的尾巴有稍微搖一搖,他知道他已開始獲得母狼的信任了,又過了三天,母狼才讓他靠近到可以把獸夾鬆開,把母狼釋放出來。

母狼自由後,舐了他的手,讓他替牠的腳上藥後,才帶著小狼走開,一路還頻頻回頭望他。

他坐在大石頭上想,如果人類可以讓凶猛的野狼來舐他的手,成為朋友,難道人類不能讓另一個人放下武器成為朋友嗎?



他決定以後先對別人表現誠意,因為從這件事中看到,先釋放出誠意,對方一定會以誠相報。(他開玩笑說,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禽獸不如。)

因此,他在公司中以誠待人,先假設別人都是善意,再解釋他的行為,常常幫助別人,不計較小事 。所以他每年都升一級,爬得很快。

最重要的是,他每天過得很愉快,助人的人是比被助的人快樂得多,

雖然他並不知道聖經中有「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但是他的生活證明了這一切 。

他對我說,他一直很感謝阿拉斯加的經驗,因為這使他一生受用不盡。

的確,只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才會珍惜,下過霜的柿子才會甜,人也是經過磨鍊了才會成熟。也領悟到對孩子最好的保護就是不保護


如果一個人大學畢業了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那麼應該要讓他去外面磨鍊一下,不要給他錢,讓他自食其力,重要的是父母要捨得放下! 

給他一個機會去證明自己、體驗人生,相信他也能!

文章來源:http://www.cmlab.csie.ntu.edu.tw/~daniel/articles/article_03.htm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6月21日 星期五

如果有人對你說:「你真討人厭!」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如果有人對你說:「你真討人厭!」你可能會覺得很沮喪。

如果他邊說邊皺眉,還提高音量,那感覺就更糟了。

如果他講得很大聲,還靠近你做出威脅的動作,看起來似乎有點失控,那你就有麻煩了。

如果他又碰巧塊頭是你的三倍,又是你的家人,你可能這輩子都會牢記這件事。

科學家發現,訊息如果搭配其他強化訊息的信號,例如觸摸、目光交會、聲音強度等等,就能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中。

孩子可能活在日常訊息非常含糊與迂迴的情境裡:「親愛的,住手,過來。」「你好乖。」正面與負面的訊息都很平凡,沒多大的影響。

然後有一天,爸媽真的覺得事情太多時,就會突然氣急敗壞地說:「你這調皮搗蛋的小鬼,給我閉嘴。」同時還瞪大眼睛,突然靠過來,聲音震耳欲聾,令人不寒而慄,讓孩子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這樣免不了會傳達出以下訊息「爸媽真的覺得我是這樣」。雖然其實不是真的!

每個小孩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事實。活了一輩子還是覺得自己討人厭,讓父母失望。

正面措辭可以幫孩子做正面思考,採取積極的行動,讓他們在很多情況下都覺得自己有能力應付。他們會想像成功的情況,告訴自己往好的結果邁進,我們的鼓勵會讓他們一輩子受用。

如何正面地塑造孩子?

如果可以簡單地提出要求,就不要用奚落的方式。
「把東西還回去,你這自私的小鬼!」

不要語帶親暱地數落。
「嘿,招風耳!晚餐好了。」

不要做比較!
「你跟你爸一樣糟糕。」
「為什麼你就不能像弟弟一樣乖巧聽話?」

以身作則!
「你就不能靜一靜嗎!」
「你再打他,我就宰了你!」

不要在小孩聽得到的範圍內,和別人談他們的缺點。
「她害羞得要命,不知道長大會變成怎樣。」

對於將來一定會讓孩子惹上麻煩的作為,不要感到驕傲。
「他真的把她捆起來,好個小勇士。」

不要用罪惡感去控制孩子。
「老天,你把我累死了!我真的氣到快倒地不起了!」
「你看你把你媽氣成那樣!」

不要用讚美來壓抑孩子的疑惑或恐懼。好好傾聽他們的心聲,不要裝腔作勢。在適當的時間,認真表達。不是真的就不要假裝。

措辭正面才能教出能幹的孩子,讚美或奚落都會影響孩子的自信,甚至當你指示與命令孩子的用字,也會影響孩子。

為什麼那麼小的事會有差別?這完全和人的想法有關。如果有人說,只要你兩分鐘不想藍猩猩,就給你一百萬,你不可能辦得到!不信你現在就試試看

如果你告訴孩子:「不要從樹上摔下來。」他們就不得不想兩件事:「不要」與「從樹上摔下來」。我們心裡想什麼,就會自然而然地演練起來

想像你大口咬下檸檬,注意你光想像就產生的反應!

小孩真的去想像從樹上掉下來的畫面時,就可能真的掉下來!所以最好使用正面的措辭:「注意你腳踩的地方。」

所以,與其說:「別衝到街上」,不如說:「靠著我身邊的小路走」,讓孩子想像該做的事,而非不該做的事。

清楚指示孩子正確的做事方式,因為孩子並不都知道怎麼樣比較安全,所以你的命令要明確,例如,「崔西,雙手抓住船的側邊」會比「別掉下去了」,或更糟的「萬一你掉下去,你覺得我會做何感想?」好得多。雖然改變很小,卻有明顯的差異。

文章來源:http://www.edinburgh-school.com.tw/aa09020_show.php?id=14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四大教養迷思,挑戰「超完美父母」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許多人感嘆,生了孩子,才知父母難為!別急著搶當直昇機父母,隨時盤旋在孩子左右。

天下父母心,為人父母總希望孩子有能力贏得未來,卻往往因為教養思維或態度上的迷思,反而壓抑或妨害孩子發展挫折忍受力。以下是許多父母教養子女時難以穿越的主要迷思:

教養迷思一:「我就是這樣長大的」

許多父母常抱怨孩子,「怎麼這麼浪費、不惜福?」「孩子怎麼這麼不能吃苦?」然而此一時彼一時,研究指出,當父母愈執著於過去的經驗,愈難以同理心來教養孩子,愈容易重蹈自己成長經驗的覆轍。

華視總經理李遠(小野)坦承,自己考高中考的奇差無比,他父親看到成績單跪下來哭,「我被他的反應嚇到了」。他父親那套「高期待」教養方式帶給子女長期的焦慮和不安,等他有了孩子以後雖開始懷疑卻仍不免對兒子有要求。兒子在小四時曾形容李遠看他的眼神很可怕──「眼神很荒涼」。

但李遠在兒子進入青少年期後,父子關係有如「哥兒們」,這轉折緣故很多,「反省」是其中影響關鍵,就像兒子形容他「是一個會反省的父親」,「這是兒子給我的最大讚美。」不斷的反省加上不斷的自我調整,李遠終能超越上一代的「教子有方」,發展出不同的教養腳本。

教養迷思二:「不要給孩子太多的愛,會把孩子寵壞」

雷同的迷思如「不能花太多時間陪孩子,孩子會軟弱依賴」、「不要太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會需索無度」「不能太尊重孩子,孩子會目無尊長」「不要讓孩子凡事作主,孩子會自私自利」。

事實上,正好相反,當小孩自覺被愛、被尊重,才更容易接受父母的約束,發展同情心,並且願意承擔責任。

「父母絕對不可能用過多的愛寵壞孩子,」美國天普大學心理學教授史坦堡博士非常肯定,因為有太多以親子關係為主題的研究發現,「那些調適最好的孩子,總是擁有最豐厚的父母之愛」。

不是愛得太多,而是缺乏有效的管教,才會寵壞孩子。


教養迷思三:「我這樣做,是為孩子好」

最常見的情況是,父母把孩子送到才藝班、送進補習班,把孩子的時間幾乎填得滿滿,理由是「為了增加孩子未來的競爭力」。

父母做這些是為孩子好,還是安自己的心?曾有一位小二的孩子告訴心理醫師陳質采,「我就像籠中鳥,每天從一個籠子被換到另一個籠子。」陳質采問,這樣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一語中的:「想學,沒環境會偷著學;不想學,請到李遠哲來教化學也沒用。」

處心積慮為孩子未雨綢繆布局人生的父母,應該警覺,自己可能變成「直升機父母」,隨時盤旋在孩子的左右,過度保護和介入,就像正在雕刻一尊完美的孩子雕像而不是真正的孩子。


父母迷思四:「親子相處的時間重質不重量」

親職作家游乾桂形容品質不好的親子相處時間,就像在做「噩夢」,但不只要有品質還要有時間,時間投入愈長,愈有益建立親子親密關係,就像為親子情感帳戶增加存款。

如果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非常有限,對於孩子在乎的場合,如生日、表演、比賽,或者孩子需要有人談一談的時候,父母因故缺席或要等到有空再回來陪孩子,對親子相處的品質一定會大打折扣。

父母的陪伴很重要,而且愈小的孩子愈是需要。
日本有研究發現,青少年犯罪在幼兒3歲之前決定。這聽起來很駭人聽聞,然而根據板橋地院少年保護官盧蘇偉的研究觀察,孩子在6歲之前與父母的關係,和孩子未來會不會藥物成癮,或會不會成為一個負責的人,以及未來會不會失去人生的方向等都有相關,「安全的依附經驗,是無法等到父母有空了再回來陪伴,」他提醒。

文章來源:http://bit.ly/1bQnQBu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真希望我20年前就懂的事!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文/楚狂人

你小時候一定碰過這種情況:想買玩具,可是沒有錢,就問爸媽能不能教我要怎麼賺錢?
他們總是說:「你什麼都不用管,專心唸書就好了。」、「現在不用知道怎麼賺錢,長大自然就會了。」
幾次之後大家都相信長大自然而然就能學會賺錢了。
結果等到真的長大,發現從小學到大學沒有任何人教怎麼賺錢,也沒有發生自然而然就會賺錢這種神蹟,大家都得自己從頭學起,學習找工作、學習理財,進一步學習投資股票、學看財報、學技術分析、學看籌碼,上投資課程、理財書籍,從第一次問爸媽要怎麼賺錢到真正知道怎麼賺錢至少20年。
我自己後來時常忍不住在想,如果小時候就有人教我怎麼賺錢,我是不是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我是不是可以提早幾年就會賺錢,提早幾年退休?
別讓孩子在20年後和你我有一樣的遺憾,建議從小就開始教他們投資理財觀念,讓他們比別人早20年開始學習這個最重要,也絕對不會退流行的第二專長。
我一直覺得理財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要從小培養起好的理財觀念和習慣,這對小孩的幫助遠超過他考了幾個100分,所以雖然沒法賺什麼錢,要推廣也很辛苦,對玩股網本業也沒啥幫助,我們還是毅然決然地去開發理財遊戲,讓小朋友能夠沒有門檻地學習投資理財,讓家長能夠輕鬆地帶孩子入門。
我們會在6/30(星期日)開一場兒童理財教學講座,講座會利用三款遊戲導入兒童理財教學方法,可讓家長學習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們從玩樂中無痛學習投資風險、機會成本等觀念,更可以訓練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與數學運算能力,並從遊戲中引導孩子投資成功或失利後應有的正確態度,提升挫折忍受度。
活動流程:
14:00~14:30 報到分組、相見歡
14:30~14:45 兒童理財講座(主講人:楚狂人)
14:45~15:15 三款遊戲搭配教學技巧(主講人:李繼成)
15:15~16:15 學員實際操作遊戲、熟悉遊戲規則
16:15~16:30 學員意見交流回饋
我也會出來講,但內容當然是關於兒童理財遊戲的,不會講盤勢分析,或是啥操作技巧(XD)。
上課教材:

費用:1500元,上完課會直接送你一套價值888元的富饒莊園,讓你帶回家直接跟孩子開始玩。
請注意,因為活動目的是要教會大人怎麼玩和遊戲的教育意義,所以
請不要帶小孩來!
想想如果你在上課,幾個小孩在旁邊奔跑打鬧,你到底該先聽課還是先管小孩?我知道你的孩子很乖很安靜,可是如果別的小孩在鬧,你也會很崩潰吧,所以最好就是大家都不要帶小孩來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了。
報名頁面: 
http://www.wantgoo.com/mall/lesson/lessonbuy.aspx?id=219
本次活動僅限30人參加,所以請儘早報名,額滿就很抱歉了,老實說真的不知道會不會辦下一場。請轉寄給可能有需要的親朋好友。
遊戲介紹:
1.富饒莊園:
理財概念:利益衝突、投資槓桿操作
你和你的朋友們是有為的領主,你們都非常關心人民的生活。
每當莊園裡各行各業出現了市場波動,領主們就會派出家臣前往了解。
從看似平靜的農田、工地和森林;到風起雲湧、充滿變化的交易所、
市場和拍賣場,不同職業背景的家臣會為你帶來各種財富,但千萬要小心,
在大賺特賺的同時,變化莫測的市場隨時都會讓人措手不及,而其他領主
的家臣也虎視眈眈的算計著這些財富…
2.印加寶藏:
理財概念:機會成本,風險管理
你和勇敢的冒險者夥伴們前往古老的印加神廟,尋找稀有的
綠松石、黑曜石與黃金。越往神廟的深處探索,就代表已經到手的寶物
有可能因為神廟內發生的種種危機而被迫拋棄;你究竟有多勇敢?
要有多少的寶藏才能滿足你?
3.房地產拍賣
理財概念:零和機制、競標流程
台北的房價為什麼像是無止無盡的向上飆漲?背後的動力
究竟是人為操作還是市場機制?在這個節奏快速的遊戲中,玩家要
透過競標及虛張聲勢以獲取價值最高的物業,並且在出售時智取
其他地產大亨,你是否能在最後成為最富有的地產大亨?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老師如何打破孩子「錢」規則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還我四元,還我四元……」下午剛走進教室就聽見宇在教室後面習慣性地嚷嚷。「什麼四元?」怎麼又是錢的問題?記得秋遊的時候就發生過錢的交易。那天宇沒帶麵包,唯恐自己餓著,於是向峰求援。峰毫不吝嗇地獅子大開口:「兩個麵包10元。」於是10元交易成功。看著那兩個麵包掛在宇的書包袋子上搖來晃去,我怎麼都感覺不舒服。這孩子之間的友誼怎就剩了10元的價值呢?於是我一番苦口婆心的教育,最後再三叮囑峰把10元還給宇。可是這買家和賣家似乎都沒有退和還的意思,倒感覺我有點多管閒事了。後來不知道什麼事兒,我就到其他地方去了,把這事兒給擱下了。

「我把空竹借給他們幾個玩,他們弄壞了,我讓他們賠10元。現在成成還差我4元不還。」宇說得理直氣壯。看著他那樣一副義正詞嚴的樣子,我還真不知道該拿什麼話去教育他。真不明白他這一顆小小的,本該非常純淨的心靈裡怎麼就只裝著錢呢?是故意惹是生非,還是利慾熏心,還是從小就有了經營意識?但是,不管他是出於何種目的,我想同學之間發生一點小事就用錢來處理總是不妥當的,於是我請宇到前面和我面對面談話。宇一臉無辜,一臉委屈,一臉大義凜然的樣子走過來,還一邊走一邊指手畫腳地再次向我強調:「老師,是他們弄壞了我的空竹,他們答應賠我錢的,現在還差4元都沒有給我。」

「嗯,你說的我都聽明白了。這樣吧,按照你的算法,我也來跟你算筆賬。你每天課堂上要讓老師提醒你幾次注意聽講?」

「至少五次。」「好吧,五元。」


「你每天作業要老師催促幾次才能訂正好?」「至少三次。」「好吧,三元。」「你每天與別人發生矛盾要老師幫你處理幾次?」「至少兩次。」「好吧,兩元。」「這樣,你每天來上學就先帶10元交給老師。」「不行啊,老師,不行!」「怎麼不行呢?你不是什麼都要用錢來計算嗎?」「這……」宇紅著臉笑了。

望著他那張憨憨的笑臉,我不禁又有些感動了。孩子畢竟是孩子啊,其實他也許並不一定知道這錢代表什麼。也許在他看來別人賠了他錢,就說明在這場紛爭中他贏了,賠得越多,說明他越佔上風。但是,孩子的這些不明是非的「錢」規則需要我們成人給予正確的教育引導啊。

在家庭裡,當孩子不明不白地帶回來10元,或者莫名其妙地給別人幾元,家長應該弄清楚這錢的來龍去脈。並抓住這個教育契機,告訴孩子:「錢」是父母的血汗換來的;「錢」不能換來友誼;「錢」只有在自己或別人需要的時候去花費它,才更有價值。

在學校裡,透過孩子們的這種「錢」規則,我們應該看到孩子對父母辛勤勞動的漠視,對同學之間彼此關愛的漠然。所以,我用第二天晨會課時間跟孩子們談了「錢」的來之不易,講了「友誼」與「金錢」誰更珍貴的道理。並規定同學們以後不允許用錢來處理問題,如果確實有重大損失需要賠償,必須請老師來處理裁定,不可自定規則讓別人付錢。從而打破了孩子們之間的「錢」規則,還孩子一個明淨的心靈空間。

孩子畢竟還小,所以他並不一定知道錢代表什麼。孩子的一些不明是非的「錢」規則需要我們成人給予正確的教育引導。

文章來源http://www.xiaokuihua.net/i/25741?id=25741&pageno=2&cpid=7

圖片http://bit.ly/11Kpcbi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成績的價值性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就當下的社會生活來說,考試的重要性已被渲染到無以複加的地步,孩子周圍根本不缺少“分數場”。

我一直覺得求知是以建立思想,強化能力,擴充度量,增加愛心,培養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為目的的道路,寫到這裏,我也想問問已經為人父母或師長的看法:對你而言,給在學校得到好成績的孩子金錢獎勵,是否就是激勵他們的好方法?

在大數人看來,學習好壞的標尺就是成績,因此,就直接把金錢和成績掛起鉤來,有時這種方法會管用,但這件事並非那麼簡單。

對走上社會的成年人來說,用金錢作為獎勵確實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因為成人生活的一個重大現實就是,你會為優異表現得到獎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金錢就是他們工作的直接目標,所以,金錢的多寡可以直接刺激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但實行金錢獎勵成績的家長朋友卻忽略了,孩子的學習與金錢的對應是“未來”的事,眼前孩子金錢的多寡對他們並沒有什麼直接的意義,特別是對現在衣食無憂的小孩子們來說更是如此。

別過度濫用金錢

有些家長總是過度濫用錢的功能,但是他們卻自以為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擁有一套理論。

雖然他們很重視孩子的理財教育,但這些家長隻有灌輸孩子賺錢的重要意義、以及如何賺錢等勢利想法。

家長甚至以金錢來控制孩子的學習成績,當他們取得較高的成績,家長就以金錢來獎勵他們。

在前述的過程中,家長忽略了確立孩子正確的理財教育,可能會導致他們把金錢當作衡量一切的標準,甚至誤認讀書就是為了獲得金錢,而搞錯正確的學習目的。

因此,家長需要注意的是,進行理財教育時,過度讓孩子追求金錢獎勵,可能會讓他們變成唯利是圖的人。

此外,若是家中有另外一個孩子,其成績較差,將會引發孩子的自卑感,因為父母的獎勵制度等於是告訴孩子,讀書至上,其他事情都不重要,故父母一定要拋棄這種不正確的教育方式。

畢竟,當父母實行金錢獎勵制度的時候,孩子最關心的是能夠得到多少獎金,而不會正視他在做的事情,導致孩子變得非常短視近利,只做那些能獲得利益的事情, 而其他不能獲利或是在短期內無法取得報酬的事,再也不能引發他們的興趣。如果你也秉持這種教育方式,那麼將會對孩子的金錢價值觀帶來不良影響。

理財能力後天培養

父母要記得,孩子的理財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升,而是需要後天的培養。

由此可知,如果父母讓孩子認為,所有的學習與努力都只是為了賺更多錢,將來孩子一定會成為唯利是圖的人,故父母應該從小帶著孩子做義工、與人分享財富,讓孩子學習付出與貢獻,而非死守金錢。

或許在以金錢當作獎勵的同時,也會幫助孩子們體驗學習的快樂和正確的心態呢?

少量發放金錢獎勵後,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弄明白應該用錢做什麼。

孩子是否能完全可以自由支配這些錢的開支?父母是否應該堅持讓他們存一部份錢?這將如何影響他未來的儲蓄和消費習慣呢?
不管父母選擇如何處理這筆錢,重要的是,記住最終目標都是鼓勵對孩子今後有好處的行為。

用愛獎勵孩子

很多家長忙於工作,疏於照顧孩子,只好以金錢來彌補,不過,相對於金錢來說,孩子更需要的是來自父母的關愛、肯定和賞識,因為前述的關懷能讓孩子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透過父母的關心,孩子知道不管父母多忙,他們最在乎的是孩子。

父母一句發自內心的讚賞,一個溫暖的擁抱,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很好的獎賞,故父母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進行情感上的溝通和交流,讓孩子真切地體會到來自父母的愛。

父母在成績上的淡然,恰是對社會、學校過度渲染成績現象的平衡,把孩子拉回到踏實的學習心態中,防止他在學習中有壓力或變得虛浮起來。

父母不渲染考試,不強化分數,會讓孩子在考試方面心理一直比較坦然,使他的學習注意力不被分散,學習中沒有壓力,不但不會影響孩子的成績,從長遠的時間裡來看更能促進學習進步。

考試成績本身就是獎勵,父母闔上成績冊時一句淡淡的“很好”和眼中的愉悅,就已經足夠激勵孩子再接再厲了。

來源:http://www.leinvest.com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小心!銀行兒童理財商品只是噱頭?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如果不讓孩子參與其中,不根據他們的特點量身打造理財產品,只告訴家長買完就能賺錢,兒童理財就成了家長理財,或僅僅相當於為孩子攢錢的工具,意義大打折扣

社區門口有一家銀行,銀行在門口拉起橫幅,推出兒童理財產品,引來不少人圍觀。

一打聽才知道,所謂的兒童理財,只不過是以兒童的名義購買銀行理財計劃罷了,其操作方式、銷售規則等,與普通理財計劃完全一樣。“本以為會針對孩子有什麼特色服務,原來就是改了個名字。”許多人失望地走開。

這幾年,隨著投資理財意識的增加,不少年輕父母有了為孩子投資的打算。如購買保險、買理財產品、用孩子的壓歲錢買基金等,鍛煉兒童的理財意識。

但是,縱觀理財市場,比較常見的兒童理財方式,還只是集中在親子型基金定投、兒童保險、教育儲蓄等,針對兒童特點開展理財教育、特色服務的理財產品少之又少。甚至連有的銀行自己也承認,理財產品前面綴以“兒童”二字,不過是搭節日快車,吸引眼球。

兒童需要學習理財嗎?答案是肯定的。在國外,培養孩子的智商、情商之外,培養孩子的“財商”也是學校和家庭教育的重點。英國大多數銀行都願意為16歲以下的孩子開設特別賬戶,方便兒童存儲他們的零用錢和打工收入。以色列猶太人的理財教育中,關于金錢最為重要的理念是責任,就是要讓孩子知道錢是怎麼來的,要懂得節儉,還要懂得付出,懂得慈善。

在中國,大多數中、小學都沒有專門的理財教育課程,學前兒童理財教育更是空白。鳳凰網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目前53.3%的城市兒童覺得零花錢有節餘,其中,53.9%的兒童會將錢放在家裏存起來,25.7%會交給父母管理。由於兒童缺少理財意識,儲蓄與節約觀念淡薄、理財意識和理財行為脫節,非理性消費現象比較突出。

更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有部分家長意識到了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的重要性,但卻不知該如何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甚至還有家長將“金錢至上”、“大手大腳”等錯誤的金錢觀、消費觀灌輸給孩子,助長了奢侈、炫富、攀比、浪費等不健康消費行為。

實際上,與一般理財不同,兒童理財不僅是為了攢錢、賺錢,一個重要的目的是教會孩子通過理財,明白錢從哪裏來的,懂得如何花錢。現在市場上的一些所謂“兒童理財產品”,大都不讓孩子參與其中,不教理財本領,不根據他們的成長特點量身打造,只告訴家長買完就能賺錢,一旦“兒童理財”成了噱頭,兒童理財就變為家長理財,其意義就大打折扣。

對孩子們開展財商教育,是家長、銀行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金融機構應下力氣開發出符合兒童實際、並能提高兒童理財意識的理財品種,主動承當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希望隨著兒童理財產品的逐步豐富、理財教育的深入開展,不僅能讓孩子們獲得“小鬼當家”、積少成多的樂趣,更能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財富觀,讓花朵們成長更健康、童年更快樂。

文章圖片來源:xinhuanet.com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6月17日 星期一

你有好好聽孩子說話嗎?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想要創造好的親子對話,最重要的是彼此都能學習傾聽的能力,並創造好的對談氣氛。

父母可以先省察一下,孩子從小到大,你有好好聽過他說話嗎?還是只要求他聽話?你是否真的懂得聆聽?

美國親子專家巴迪奇指出:「當你真心聆聽別人講話,那段時間你必須完全放空自己,一心一意都在對方身上。聆聽是給予別人尊嚴的一種方式,好的聆聽者創造真誠的關係。」

父母有了聆聽的意願,接著就可以好好經營家裡的氣氛。

親子對談三要訣

親職教養專家楊俐容指出,親子對話第一要訣,是家裡要建立開心對談的習慣,完全不是要處理問題的談,而是天南地北的談。在對談當中就會看到孩子需不需要你擔憂、協助。

對談應該跟正向情緒經常連結,如果孩子跟你談話都是不開心的,他有問題就不來找你。

有了開心對談的環境,第二,還需要父母有全然好奇開放的態度。

指導性太強的父母,孩子會談不下去。你們談三句,你就問他,「你有沒有從這裡學到什麼?」「你有沒有發現你最好不要怎麼樣?」

如果是這種談法,以後孩子會不想跟你談。

父母應該是抱著光是聽孩子講,就覺得好有意思,如果是這種心情,孩子自然就願意談。

第三個,父母可以學一些溝通的技巧,要多聆聽,不評價。還可以透過問一些問題,幫他做整理摘要。例如,「你剛才說的是不是這個意思?」或是當孩子說他喜歡什麼樣的男孩,你可以問她:「你有沒有發現你喜歡的男孩有哪些共通性?」透過對話,幫助孩子看到自己。

另外,溝通技巧很重要的,就是要表達肯定跟欣賞的態度。

其實每個家庭都可以研發出獨特的私房祕笈,跟孩子做良好互動的對話。例如楊俐容從第一個孩子上幼稚園開始,即使家裡再忙,都會在晚上留半小時的「晚茶時光」,大家天南地北的談。

楊俐容也建議,每個父母可以找到一條屬於他和孩子的「私房小徑」。例如,她家離陽明山很近,當孩子在青春期,遇到一些比較個人的困擾,孩子會跟她說,「我們今天去山上繞一繞好不好?」

你家附近也許沒有山,但可能有公園,如果孩子今天心情上有需要,你們可以有一個很私房的路徑,一起去散步或一起坐在水池邊,或是到山上繞一圈,孩子的很多困擾,在那裡是可以談的。

青少年有些人生課題一定是要他自己去走的,父母聆聽技巧再好,青少年心情還是會有低盪期。楊俐容提供的第三招,叫做「祕密信函」。父母可以透過寫信或小紙條貼在不同的地方,例如孩子的鉛筆盒、書包等等,在成長過中為他加油打氣。

親子對談三戒

最後要提醒父母的是,和青少年子女談話,最好避免以下三種情況,以免落得不歡而散。

親子對話,一戒說教。溝通最重要的是身教、言教而不是說教。和孩子談比較敏感的主題時,可以多舉自己的經驗為例子。

二戒負面語言。你可以指出孩子應該改進的地方,可是別老是用指責的口氣,像是:「你怎麼這麼不懂得體貼」、「你只想到你自己」「你老是一錯再錯」……之類的負面語言少說為妙。

三戒過度建議。父母總是以為給孩子明確的建議是他們的責任,其實更好的做法是適度的提醒、分享看法,並引導孩子自己去做選擇與決定,並容許他們在錯誤中學習。

親子對話是一門愛的藝術,在聆聽與對話中,孩子必能感受到父母最深刻的愛,被愛的孩子不會變壞。

文章來源:http://bit.ly/11LWpqQ
圖片來源:www.forbes.com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那些媽媽應該教會我們的理財觀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母親們(讓我們現實一點,也包括父親們)有時候會犯這樣一個錯誤:沒能教會孩子們該怎樣聰明地理財。

非盈利組織美國國家信貸諮詢服務基金會(National Foundation for Credit Counseling,簡稱NFCC)最近進行的一項網絡調查顯示,高達6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母親在金錢面前頗為膽怯,這些受訪者的母親要麼視理財為在所難免的煩心事,要麼從來都沒管過錢。共有約730名受訪者參與了NFCC在其官方網站DebtAdvice.org發起的這項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只有35%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母親「相當精於理財並以此為樂」。當然,這項調查的準確性可能會受到受訪群體的影響,受訪者或許是遇到財務問題而來這個網站尋求幫助的人。

為了探究如何讓大家提高個人理財技能的方法,我們採訪了多位理財規劃師,請他們談談他們期望當年母親教會了自己哪一堂理財課。

我們進行的非正式調查顯示,總體上來說,這些理財規劃師認為,他們的母親在培養子女的良好理財習慣方面做得不錯。但是在子女理財觀的培養上,仍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全局觀念

Isabelle Cardinal
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Annapolis)斯卡布羅資產管理公司(Scarborough Capital Management)的投資副總裁伊恩•阿羅史密斯(Ian Arrowsmith)說,他的母親一直都善於理財,並和他的父親一樣享受投資帶來的樂趣。母親也教會了他享受投資之樂。阿羅史密斯在16歲時就做出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筆投資。

但是他的投資教育缺失了一點,那就是建立長期目標的重要性。

阿羅史密斯表示,要想做到財務上的成功,你需要回答下面這個問題:未來你希望取得什麼樣的財務目標?他說:「每一個財務決定都應該建立在為達成未來目標所需的必要措施的基礎之上。」

他補充道,像他母親這樣理財的人並不少見。他說:「概括起來,這是一種DIY的理財方法。投資中細枝末節的波折都可能讓你陷入困境。」

阿羅史密斯還表示:「母親教會了我儲蓄和投資,但是如果沒有放眼全局的觀念,儲蓄和投資策略就會變得無的放矢。」

閃光的並不都是黃金

在布萊恩•帕克(Brian Parker)的童年時期,家裡的談話主題並不包括金錢。帕克說:「我們成長在那種完全不談論錢的家庭中。」帕克現在是一名註冊理財規劃師,也是洛杉磯EP財富顧問公司(EP Wealth Advisors)的常務董事。

他說,財富「似乎是以其他人能看到的東西來衡量的,比如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錢包、梅賽德斯(Mercedes)汽車等等。如果你看起來有錢,那麼其他人就會相信你有錢。這就是我小時候對財富的定義」。

然而,在服務客戶的職業生涯中,他卻獲得了截然相反的體會。他說:「以你看到的東西來衡量財富可能非常具有誤導性。我曾經見過多位法拉利(Ferrari)車主艱難償貸,也見過不少百萬富翁選擇騎自行車去上班。」

帕克的職業目標之一就是確保金錢能為他的客戶帶來財務安全。帕克說,「你是要獲得滿足感」,而非大肆炫富。

對於財富的衡量標準是能否給人帶來安全感。帕克說:「你在財務上很成功,其他人或許對此永遠一無所知,但是這真的有關係嗎?」

理財是家庭事務

在很多家庭中,理財的責任通常會落到一個人的肩上。特別是在過去的幾十年間,這個人通常都是家裡的男主人。

但是,註冊理財規劃師謝樂爾•加勒特(Sheryl Garrett)表示,向孩子們揭開理財過程的神秘面紗對他們來說大有裨益。加勒特是理財規劃師團體加勒特財務規劃網絡(Garrett Planning Network)的創始人,加入該網絡的理財規劃師只向客戶收取諮詢費用,而不收取任何交易佣金。

加勒特說:「如果小時候能看到母親負責家庭財務決策,甚至和我就此進行討論,我肯定會特別開心的。我認為我父親在理財上做得很好,母親也支持他。但是對孩子來講,看到母親負責理財、做出重要的財務決定並和子女就這些決定進行討論應該會是非常美妙、令人鼓舞的經歷。」

萬事皆有風險

當肯特•M. 格里利什(Kent M. Grealish)決定成為一名股票經紀人的時候,他的母親認為他正在拿未來做賭注。她想讓格里利什在美國郵政(U.S. Postal Service)找一份穩定的工作。

格里利什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名註冊理財規劃師,他還是加利福尼亞聖布魯諾(San Bruno)的Quacera公司的合夥人。他說,他母親想讓他從事一份毫無風險的工作,一份能拿穩定薪水的工作,可是他母親並沒有意識到,郵局的工作也存在風險:他或許得耗費多年的時間硬著頭皮做一份並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之後的事實證明,如今郵局的工作並不安穩。)

格里利什說:「我不得不自己補習的最重要的一堂課就是,世界上根本沒有穩妥的選擇。我們不得不選擇那些我們願意承擔的風險,並試著避免或者付錢讓別人去承擔那些我們不能承受的風險。」

財務顧問的職業意味著常常要敦促別人做出背離自己慣有思維的決定。格里利什說:「每個人都關注回報。但是,要想獲得長期的成功,風險管理是更為重要的。避免巨額損失要比從損失中恢復元氣容易得多。」

觀念的重要性

艾莉森•M. 斯塔思(Allison M. Stutts)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了婚;她母親為維持家用,有的時候要打兩份工。

斯塔思說:「母親一直省吃儉用,她從來不欠信用卡債,但是我們從來都沒有過積蓄。」現在,斯塔思是一名註冊會計師,也是A.M.斯塔思金融管理公司(A.M. Stutts Financial Management)的創始人,該公司位於伊利諾斯州芝加哥郊外的倫巴德(Lombard)。

她說:「我成長在一個經濟拮据的家庭,小時候我有這樣一種觀念:因為出身貧寒,我不可能取得足以與那些在富裕家庭中長大的人相提並論的財務成功。」

斯塔思說:「成年後,我意識到我必須要扭轉這個觀念。這並不是我母親說的話,她從來不曾說過這樣的話。她鼓勵我們要做最好的自己,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談論過『英雄不問出處』這個話題。」

記錄基本收支狀況

珍妮•吉布森•蘇利文(Jeanne Gibson Sullivan)是一名註冊理財規劃師,也是馬塞諸塞州韋克菲爾德(Wakefield)的財務合拍公司(Financially in Tune)的創始人。她說,她母親總是教育她該如何省錢。但是,當被問及她期望母親教過她的一課是什麼時?她說,那就是量入為出。

蘇利文說:「我在挫折中才領悟到這一點。」她說,在從研究生院畢業後,她對於自己要面對的花銷沒有任何心理準備。那時她住在紐約,疲於償還學生貸款和信用卡賬單。最終,她搬回了馬薩諸塞州。

她說:「我搬回了家鄉,並付清了所有的欠款。之後,我過上了量入為出的生活。」

現在,她總是告誡她的客戶不要犯同樣的錯誤。「有的時候,人們並不真正清楚自己進賬多少,花銷多少。」有位新客戶每月的收支缺口是1,500美元。錢「被花了出去,但她並不知道去向了哪裡。這筆錢可不是個小數目」。

蘇利文說:這給了我們另外一個教訓:「記錄你的收支。這並不是說你必須用筆記錄下每一分錢的進出,但是你心中要清楚每一分錢的來源和去向」。


文章來源http://cn.wsj.com/gb/20130529/inv072546.asp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和孩子的老師或父母老是說不通?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報章副刊一角,媽咪蕭蕙心分享了一則親師生溝通小故事:

兒子被罰寫一篇長長的課文,氣憤之餘,便在聯絡簿寫下「老師不是人」發洩情緒。沒想到課文寫完,迷糊中卻忘了擦掉那句話,加上當天忘了簽名,於是這句話就這樣……直挺挺地被送到老師眼前。

沒想到,兒子並未遭任何關愛與詰問,當天老師只在聯絡簿上留下簡單一句,「不是人,那是什麼呢?」我看到老師回應嚇了一跳,連忙要孩子提出補救措施。於是隔天,母子倆在聯絡簿上一人一張便利貼,向老師賠罪。

兒子寫道,「老師,對不起。您不是人,是天使。」我則感謝老師寬容處理,並告訴老師,一定會對孩子這樣的行為勸說改進。

「老師認為,孩子只是因為作業太多,用自己的方式處理當時情緒,無須放大解釋,」蕭蕙心對老師的智慧與包容大表佩服,「讓原本可能造成親師、師生關係緊張的局面,卻轉化成一次良好互動。」

的確,這位老師「不擴大解釋」的處理可圈可點;但母子倆「天使」的幽默回應,神來之筆卻也同樣令人激賞。

順暢的溝通,有賴彼此成熟的心智與人格。有時,親師間上演的衝突戲碼,看在溝通高手眼中,問題往往出在雙方「溝通步驟」不夠到位,以及「樂觀自信」的正向情緒不足。

三步驟搭建親師橋:緩衝、舉例與反問

以人際溝通見長的卡內基訓練,向來是企業界倚重的人際溝通、優勢銷售諮詢對象。本身也有兩個初入學孩子的卡內基總經理黑立言指出,在卡內基講授優質溝通技巧的課程中,絕對少不了三道策略:緩衝、舉例與反問。

一、緩衝:指凡事以讚賞與感謝為前提,並以誠心、具體的讚美為開場。與其泛泛地說「小明很乖、很聽話。」就不如具體地說「小明好體貼,今天主動帶同學去保健中心。」或「小明現在寫字坐姿端正多了,謝謝老師在學校費心提醒。」千萬別小看「具體真誠讚美」的魔力,這是建立良好關係的最佳破冰法寶。

二、舉例:其實雙方心知肚明,這段才是重頭戲;但是,千萬別急呼呼地說出自己的結論與立場,而是最好透過「陳述行為與情境」,把事情從頭到尾講述一遍,或說出自己有哪些困擾,請老師或家長幫忙出個點子。

三、反問:在陳述完以自己眼光看到的情形後,再徵詢老師或家長意見。如「老師(爸媽)在班上(家裡)可能看到的更清楚,不知你的想法?」、「老師(爸媽)你的看法如何?」

這三步驟,猶如一道三明治,把孩子的棘手問題,夾在厚厚的讚美(緩衝)與徵詢(反問)之間;而中間這層最需處理的「燙手山芋」,陳述時儘量以「記敘文」而非「論說文」的方式表達。

一位認同人本基金會「正向管教」理念的家長,曾遇過自己孩子哭訴被連坐處罰情形。這位平時與老師互動還算密切的母親,溝通方式恰巧正是這「三明治策略」的良好示範。

會面之初,她當然不忘先讚美感謝老師的辛勞,「老師平常很辛苦喔,帶三十多位孩子,真的很不容易,我光兩個就忙得團團轉了!」寒暄一陣後,再陳述自己的煩惱,「我最近有個困難,想聽聽老師意見。我平常跟孩子談事情,會儘量說明事情的道理。但現在碰到一個情形是,其實是其他同學做錯,但我小孩被罰,我不太知道該如何告訴她這其中道理。不知道老師有沒有什麼好方法?」

不去質問老師「我覺得連坐處罰是不對的!」這位媽媽反以「以自身處境代替質疑」,提醒老師她對連坐處罰的困惑,而老師也在這種溝通方式下,大幅調整了自己帶班方式。

兩原則:掌握敏感時刻,正向思維

一、掌握敏感時刻

當然,絕不是每次的親師溝通,都如此花好月圓。我們得承認,當人的情緒正在氣頭上時,一些平常聽起來無傷大雅的語句,往往卻成為引爆的地雷。

面對這種敏感的關鍵性溝通,黑立言建議一定養成兩個好習慣:「先講一句話,表達對對方感受的尊重」;其次是儘量避免說出「可是」與「但是」,而改用「我很了解你的感受。我的觀察(想法)是……」來表達。換個連接詞,其實一點也不影響溝通的流暢,但卻能大幅降低「你既然否決我,我也否決你」的爭論性情緒。

「卡內基經常強調,我們要先處理情緒,再來處理事情,」黑立言舉例,若碰到家長抗議「為什麼我小孩不能坐在窗戶邊?」老師在第一時間別先忙著辯白,不妨先說,「這位媽媽,我很了解妳的感受。如果我的小孩上課光線不夠,我一定也會覺得很嚴重。」來緩和對的方情緒。

黑立言觀察,許多衝突往往是出在對方很疑惑「你到底有沒有聽到我的抱怨?」或是「你聽到了抱怨,但你到底重不重視啊!」因此,一位成熟的溝通者,就一定要先把對方這種情緒照顧好,表達出你很重視這個「心情」後,再來「說理」,解釋班上燈光其實很足夠,或是位子其實每週都會更換等,對方才比較容易聽得進去。

二、正向思維,親師合作基礎

一份發表於《科學人雜誌》、由美國密西根大學所進行的心理實驗發現:人若長期保持正向情緒,會增加思維彈性與統合性視野(Global Vision);而負向情緒則容易導致「隧道視限」(Tunnel Vision),讓人在解讀事物時,觀點容易趨向狹隘、偏執。

在校園中廣泛推廣品格教育的宏達基金會,近年也與卡內基合作,為老師開辦人際溝通課程,其中一項重點,就是協助老師建立更樂觀的態度,以面對當今千頭萬緒的教育大環境。

「卡內基希望能教導大家更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自己與別人,」黑立言如此期待。

千頭萬緒的教育工作無法「炒短線」,不論家長或老師都得隨時自備「打氣筒」,當自覺面臨情緒黃燈時,提醒自己保持微笑的正向情緒,這樣老師看家長,才不致於左看右看都像「怪獸」,家長看老師,也不會上看下看都很「機車」。

文章來源:http://bit.ly/12hcSFk
圖片來源:blog.roodo.com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

小野:就算選錯,人生也不會毀了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小野說,他的人生從小就沒有選擇,連去百貨公司買件襯衫都百般困難。但是當他成為父親,他細心呵護孩子的每個選擇,陪伴孩子做生命的大小決定。他相信,選擇沒有好壞,就算失敗、就算走錯路,也都有意義,都使你成為「今天的你」。小兒小女長大了,現在小野面對生命的選擇時,兒子女兒反而變成他重要的諮詢對象。

- - -

我弟弟小時候和爸爸出門,回程天氣很熱,路上有人賣冰,爸爸問他要不要吃,他搖搖頭說:「我不熱,我不要吃冰。」回家後我爸爸寫了一篇日記,說孩子很懂事,知道家裡窮,即使想吃仍回答不要。

我弟弟做的選擇,滿足爸爸而非自己的欲望。弟弟是我這一輩小孩的縮影。在連飯都吃不飽的年代,生存是唯一目的,怎麼可能讓你做選擇?就算讓你選擇,你也知道哪個選項是大人想要的。

你以為孩子在做選擇,但是他的選擇有兩種:一種是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另一種是,他的選擇是為了滿足大人,而非自己,像我弟弟和我女兒就是這樣。

我的兒子女兒和我生存的年代不同,他們從小就有很多選擇機會,但兩個孩子從小在「做選擇」這件事上,反應截然不同。

敢要的哥哥,做最大的夢

哥哥很自我,每次都選最好的、最大的、最貴的,總是反反覆覆、猶豫不決。妹妹則很堅定、沒有一絲猶豫,總選擇最簡單合宜的。他們小時候我有種誤解,以為哥哥不懂自己要什麼,而妹妹很會做選擇。

一直到妹妹二十幾歲,跟我抱怨一件往事,我才知道誤會大了。

有次我們全家去香港玩,念國小的哥哥和幼稚園的妹妹,回程可以去玩具反斗城各挑一個玩具。妹妹一開始就挑了個哪裡都買得到、不到一百元的小黑板。哥哥從進門的那刻起,一直挑一直換,最後挑到一個八百元的蝙蝠俠。結帳途中,看見一個限量版、要價四千元的蝙蝠俠,又換:「我要這一個!」他媽媽終於發火了,認為他沒主見,只會選最貴的,不准他買。是我出面緩頰,替兒子說好話,兄妹才皆大歡喜帶著自己選中的玩具回家。

事隔二十多年,妹妹對這件事竟然還耿耿於懷。她說,選完就後悔了,可是我們讚美她的堅定,拿她的表現罵哥哥,所以她不敢換。但她很羨慕哥哥,每次都這麼堅持的要,不惜大哭大鬧,最後都得到想要的。

就如女兒說的,我兒子是要選就選最好的,努力爭取。從小,他喜歡的女生都是全校最漂亮的。高中時我還幫他追過女生,雖然沒追成,他也不以為意,至少試過了。

大學畢業,他想出國念電影,沒拍過電影也非相關科系畢業的他,竟然填了美國電影研究所最好的前十所學校。我在電影圈的朋友笑他;我也勸他選擇符合他程度的學校。他說:「爸爸,出國念書要花那麼多錢,如果不能念最好的,我在國內拿文憑就好。」後來,他被哥倫比亞大學錄取,畢業作品回國也拿到了金穗獎。

他就是這樣,一路都要最好的,努力去要。別的父母可能會罵他一頓,說他好高騖遠、不實際。可是你為什麼要阻斷他對未來的想像?何不讓他去,失敗了再想辦法,只要他願意承擔後果,為選擇負責就好。

不敢要的女兒說:「我要休學!」

從小溫暖體貼、做選擇果斷,人生看似一帆風順的妹妹,高中時面臨了很大的生涯困惑。高一上學期結束,她跟我們說:「我要休學!」

從小在我們家教育下,她知道,生命有許多可能;但她念的明星國中瀰漫著「只有前三志願才是學校」的價值。她那年沒考上前三志願,這個挫敗讓她對自己沒自信、對學習產生懷疑。

我女兒提出想休學,我要她給我半天想想。我和太太去散步,半天後我們同意了,但是有兩個條件:第一,自己規劃休學後的學習與生活;第二,把高一念完再休學。

整個高一下學期,她都在為未來的休學生活做準備。規劃休學後,每天早上七點半聽《空中英語教室》,然後開始一天的學習、創作、看書加強國文能力、找課程補強對天文學的興趣等。家中還留有一本寫滿同學祝福的紀念冊,她向全世界宣告要休學,斷了自己的後路,決心下得很大。

辦休學手續的前一天,她寫了一封信給我,說她這五個月夠了,她其實是在鬧情緒,因為高中考壞了,所以過不了關;現在想通了,決定高中讀完,大學要念設計。想通了,知道念高中是為了什麼,就比較快樂、比較甘願,她選擇念完高中後考大學。

我非常平凡,如果我的孩子很乖、很優秀、一帆風順,我會像一般父母一樣,非常高興。但多數的情況是,你的孩子可能很普通、學業不突出,也沒有特別優秀。我只是很了解,生命本來就是這樣曲曲折折。

我念過生物系、當過生物老師、放棄在美公費攻讀博士的機會返國寫作、寫過小說與散文、做過電影與電視,每次生命的轉換,沒有因此就不害怕。我只知道當老師無法滿足我、我只知道我不喜歡美國的科學家生活,但我喜歡什麼?我並不具體,當我隱約知道這似乎是我要的,我就去追求。

在這樣心情下長大的人,當了爸爸,會很小心翼翼的,不輕易撲滅孩子的想法,不輕易告訴孩子應該做些什麼。

我並不是多麼英明的爸爸,知道孩子未來的道路。我只是真心相信,大人一輩子做這麼多錯誤的選擇,真的沒有比較高明,不會知道哪一個選擇是真正「正確的」選擇。而且,選擇也無所謂對錯。你是誰?你要什麼樣的人生?都會決定你做的選擇。

就算選錯了,人生也不會因此就毀了。兒子也曾經問我:「如果我到後來去婚紗店當攝影,你會不會很失望?」我說不會,然後說:「如果你告訴我,我終於明白我走錯路了,或是電影根本沒有路了,你當婚紗攝影把自己養活,有什麼不好?」他說:「這樣根本不需要去美國念書那麼久。」我告訴他,那是你人生中很珍貴、奢侈的一段生活,爸爸可以幫你做到,我也很高興。我大學念生物系四年、醫學院工作兩年,公費到美國念書又放棄,不是浪費了十年嗎?我後來做的電影、電視看似和這些經歷無關,可是我的確因此和別人不一樣。

我為什麼那麼放心讓小孩做選擇?因為我已經看清楚,人生的路每一段都有意義,失敗也好,走錯路也好,最後都讓你變成今天的自己。

不抹去孩子對人生的想像

孩子小的時候我很少會跟他們說:「我教你。」只是在他做選擇的時候,陪著他去看,你是怎樣的人?有哪些優點?適合什麼?從他的個性中找出他適合的方向,他會比較有自信,有自信的人比較不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

現在他們三十歲了,情況卻反過來,我在做選擇時常常需要他們的意見。不久前我第一次寫奇幻小說,寫了三萬字還沒完,我就先寄給兒子和女兒,他們各自回信告訴我可以怎麼寫。我兒子學完電影回來,我剛好要去演電影,我要兒子教我兩招。他說:「有個原則,眼睛不要看對手,一看,鏡頭就會跳對方,你不看,他沒辦法剪,就會讓你整段表演。」我演的時候眼睛就真的不看對方,導演說不對耶,你演七、八次了,眼睛都不看對方,我說我演神經質的醫生,所以眼睛不看對方,導演生氣說:「我演給你看。」我心裡偷笑:「其實這是我兒子教我的。」

我問我兒子的時候,我是真的問,打從心裡相信他。

我這方式會把小孩教得比較早變聰明,他有一天會回頭來幫助我。我希望我小孩很聰明,來救我。怎樣變聰明呢?我用我覺得比較對的方式,用開放的、充滿可能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期望有一天,他可以幫我解圍(笑)。

文章來源:http://bit.ly/11tOATi
圖片來源:www.parenting.com.tw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

孩子犯錯了,請別急著責罵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各種問題。作為家長這時不要急著插手,可以先問孩子八個問題,聽聽他們有什麼想法。而往往問不到幾個問題,事情就已經很清楚並得到解決了。家長不妨可以一試。

《第一個問題》:“發生什麼事情了?”

這個問題看起來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許多成人碰到突發狀況時,會習慣性的太快下判斷:“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會打你。”“一定是你做錯事,老師才會處罰 你。”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從他的角度說說事情的經過,很可能冤枉孩子。況且,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真的是他的錯,他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比較甘心認 錯。

《第二個問題》:“你的感覺如何?”

事情經過是客觀事實,當事人心裡受到的衝擊純然是主觀的感受,無所謂是非對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一旦說出來,哭一哭,罵一 罵,心情就會好多了。腦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別人說什麼他都會聽不進 去。總要等到他心情平靜下來,才可能冷靜思考。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

孩子夠冷靜之後,可以問他《第三個問題》:“你想要怎樣?”

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麼驚人之語,先不要急著教訓他,而是冷靜的接著問他

《第四個問題》:“那你覺得有些什麼辦法?”

在這個階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腦力激盪,想各種點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噁心的、幼稚的……腦力激蕩的重點就是允許任何看似無稽的想法。這時候不論聽到什麼,都暫時不要做批評或判斷。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點子的時候,就可以問他

《第五個問題》:“這些方法的後果會怎樣?”

讓孩子自己一一檢視,每個方法的後果會是什麼?你可能會很訝異的發現,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後果。如果他的認知有差距,這時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討論,讓他明白現實真相。這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溝通機會,但是要避免說教,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

然後問他
《第六個問題》:“你決定怎麼做?”

孩子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狀況,如果他了解後果,通常會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選擇。即使他的抉擇不是成人期望的結果,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成人一定要 言而有信,不能先問他怎麼決定,然後又告訴他不可以這麼決定。這樣子,他以後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況,就算他選擇錯誤,他從這個錯誤中也可以學習到更珍貴 難忘的教訓。

接著問《第七個問題》:“你希望我做什麼?” 並且表示支持。

等到事情過去之後,問他《最後一個問題》:“結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麼選擇?”


讓他有機會檢視自己的判斷。

如此練習幾次,孩子就會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需要我們操心了


【經典八問】

第一個問題:“發生什麼事情了?”

第二個問題:“你的感覺如何?”

第三個問題:“你想要怎樣?”

第四個問題:“那你覺得有些什麼辦法?”

第五個問題:“這些方法的後果會怎樣?”

第六個問題:“你決定怎麼做?”

第七個問題:“你希望我做什麼?”

第八個問題:“結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麼選擇..........


來源:網路文章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為什麼做了媽媽的人,友誼會淡掉?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當朋友最重要的是要讓人感覺到被重視。為什麼很多做了媽媽的人,友誼會淡掉,但有些人卻更好,原本很多很好的手帕交為什麼會不再來往?例如一對手帕交甲跟乙,甲沒小孩、乙生了小孩,要是有生小孩的乙,沒有去細心呵護沒小孩的甲,或者反過來的話,兩人友誼就容易走不下去。
比方說,甲一直想生孩子、努力兩年卻生不出來,好朋友乙順利生出小孩,但上班很累,她們兩個要怎樣相處?可以想像,甲一天到晚接到乙的電話抱怨育兒辛苦,「我的小孩今天在學校竟然打同學!」沒小孩的甲很容易感覺乙在炫耀,或她可能知道乙是無心的,但內心會一直想:「怎麼辦?人家的小孩已經會打人、會說謊了,我還沒生出來。」所有讓乙覺得很頭大的事,甲都覺得羨慕。反過來,沒小孩的甲在乙加班時,打電話說:「上星期又去峇里島,去坐在哪裡喝茶,好無聊。」會讓那個忙得焦頭爛額的乙覺得:「我那麼忙,你還要來用我的時間。」

人生不同步考驗友情的珍貴
如果友誼只能在彼此生活同步時才能維持,例如同樣都單身時才能做朋友,其中一個結婚了就漸漸沒話講,這並不是一份成熟的友誼。關鍵是,我們對人性跟人心可能要多一點深度理解跟思考:不要輕易預設朋友對於彼此之間的差異都能處之泰然。每個人心裡都有脆弱的一面, 即使我們懂得做人要有度量,自己生不出小孩,也能真心為朋友的小孩高興;有小孩的,要能欣賞朋友當頂客族、沒小孩的自由和開心,不過,我們不應該期待別人也可以這麼坦然。

與生活處境不同步的朋友相處,最好要有心理準備,這並不是請大家把別人想的很小心眼,而是要多用點心去呵護對方、不要踩到對方痛處的意思。在說話之前,我們可以先想想:最壞最壞的情形,對方可能會想到哪裡去?然後態度儘量謹慎,或是坦誠的讓朋友知道我們很在意她的感受,例如對於沒有孩子或單身的朋友,到底能不能滔滔不絕的談自己的老公和孩子?對此不妨誠心、溫柔的表達自己的顧慮,有時朋友會很灑脫的說:「不用擔心,我不介意談這個!如果你都不跟我提小孩,我才會覺得你瞧不起我。」

分清楚是炫耀還是真的關心
還有些手帕交,一個夫妻關係非常好,另一個的先生大男人、甚至有小三問題,這兩個人怎麼做朋友?最不好的狀況就是,那個先生很好的一直想要教另一個怎麼「馭夫」,因為這裡面一定有很多「炫耀成分」。有人也許覺得委屈──「我只是熱心分享,怎麼說是炫耀?」如同前面提到的,人的心最壞會想到哪裡去,我們就必須那樣去考量。即使是好朋友,如果你嫁得比較好,還是要謙卑、溫和一點,少誇耀自己的幸福,多體諒對方的辛苦。但也不要流於虛假,甚至謊稱「我老公也很差」,這反而會讓朋友反感,認為你明明有不錯的家庭,竟然還不滿意!
這些相處的藝術都得拿捏,關鍵字是「坦承」跟「體貼」,然後儘量去想像對方的辛苦。例如:「你帶小孩很辛苦,你先生不體貼很辛苦……我雖然沒有這樣的經驗,但我很想跟你一起想辦法。我的辦法可能是門外漢,也許從不同的角度也可以幫忙。」

嘗試向對方表達「我不會因為生活經歷不同就卻步,因為是好朋友,所以一定會陪你一起面對」的心情。表達態度一定要細緻,若是太過粗糙會很像是一種比較 。
比方說,有些姊妹淘也很愛比小孩。不知道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心態,明明想要保有這個好朋友,但是聚會就情不自禁的誇自己的小孩, 明知對方的小孩沒有那麼優秀,卻還是肆無忌憚的講,講了以後還期待友誼不受影響。人們有時無法覺察自己與朋友比較、競爭的心態,身為母親的驕傲很容易讓人看不見自己的攻擊性,以為當眾誇獎小孩只是一個好母親愛孩子的自然舉動。但這樣的母愛過度膨脹時,是會傷害友誼的。

如果發現自己無法克制的在朋友面前誇耀孩子或家庭,不妨想想這代表什麼?二十年前你喜歡隔壁班男生,但他卻邀她出去玩的那種幽怨?她平常成績差,卻考上比較好的研究所?她買的房子漲價比較多?這些挫折引起的憤怒與焦慮,平時都知道要隱藏,但在母愛的自信中,有時我們會深信自己單純是想誇獎小孩,小孩讓人太滿足。然而,母愛如同燦爛的大太陽,在這光亮底下,是不是隱藏著個人未曾處理的陰影?這是很多人最後會失去朋友的緣故。

對別人的傷口請保持敏感度
以無子的情況為例,一般人傾向認為沒有孩子是一個比較無奈的狀況,但很多人卻是自己選擇不要小孩,你很難知道朋友到底是哪一種。也許她口頭上跟你這樣說,搞不好心裡不是那樣想。若朋友說:「我身體沒有問題,不要拿祕方給我,」或是「我就是不想要有小孩,」然後就不再講了,你可能要有敏感度,人家夫妻也許有不容易的關係或是障礙。是要好朋友的話可以多問兩句,先生有沒有看醫生,或許她會覺得你很關心而吐露,你也安慰到她幫了大忙。可是不要白目強調說:「沒有小孩很好啊!小倆口甜甜蜜蜜,像我們不管去哪都要帶小孩,」一直刺朋友。下個月想再去約她,人家跟你說沒空,真的要反省自己是不是敏感度太低。

鄧惠文醫師 (採訪整理∣李宜蓁;錄音整理∣余佩雯)

文章來源: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8923&page=1
圖片來源:suddhamoon.org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

手足爭寵好棘手?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為什麼你對弟弟(妹妹)比較好?不公平!」「你這樣就是不愛我,就是比較愛他(她)啦!」聽到孩子這樣的抱怨,家長們是不是不知如何是好?手足爭寵問題一直是家長們最傷腦筋的問題,當孩子認為爸媽偏心時,若爸媽一個不小心疏忽或說錯話,還可能造成家裡寶貝的心理焦慮的風險。

試問:「如果你有車子、存款等財產,你願意分一半給你的兄弟姊妹嗎?」相信大部分人心裡都會產生猶豫,其實連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更何況是小孩子。諮商心理師許皓宜說,手足爭寵問題是必然發生的現象,因為兄弟姐妹的相處,本來就存在合作與競爭的關係,家長們不用過份擔心。

只是,家長們面對孩子的爭寵問題,到底該怎麼協助孩子往正向的方向思考呢?其實孩子與兄弟姊妹爭寵時都會有徵兆,只要爸媽對待家中寶貝一視同仁,並且在適當的時間,做出正確的行為,就能幫助孩子們彼此正向的成長喔!


0~1歲/抱抱他、哄哄他即可
別 以為0~1歲的寶寶不會爭寵!許皓宜說,別以為寶寶年紀還小,沒有認知能力,原本每天寵自己、抱自己的爸爸媽媽,突然間去抱別人了,寶寶當然也會發出抗 議!許皓宜說,寶寶抗議的行為就是「大哭」,當寶寶大哭時,爸爸媽媽只要放下手邊的動作,抱抱他、哄哄他,或者餵他吃東西即可,這是自然反應現象,所以家 長們不用擔心,也不用特別處理。

1~3歲/告訴孩子:「你們兩個我都愛。」
「你 為什麼對弟弟那麼好?」「你為什麼都比較愛弟弟?」「你為什麼對我不好?」「為什麼我要自己吃,他就不用?」看清楚了嗎?「為什麼」就是這個年齡層孩子爭 寵的用詞,因為這個時期,孩子的意識開始慢慢浮現,爸媽不要以為孩子還小都不懂,其實他們都懂,更會默默的比較爸爸媽媽對待其他兄弟姐妹與自己的不同。
許 皓宜說,當孩子提出這些問題時,家長們首先應跟孩子討論:「什麼是公平?」縱然孩子的認知發展還不了解公平代表的意思,但家長們還是要明確的向孩子解釋, 因為我們很難判斷孩子的認知發展已經到哪一個階段了,要明確的告訴他們:「你們兩個我都愛!」並輔以簡單的方法讓孩子明瞭,比如:「一顆蘋果分一半,一半 給你,一半給弟弟。」或者買玩具一次買兩份,告訴孩子,「你看,我是不是兩個都愛?」

3~6歲/培養孩子的榮譽感
「你餵弟弟,沒有餵我,你這樣就是不愛我!」「你這樣就是偏心!」3~6歲的孩子的認知,已經可以明確告訴父母哪些動作,在孩子看來就是偏心的行為,但許皓宜說,家長們可以不用特別解釋公不公平的問題,因為孩子在這個時期可以慢慢接受引導。
該 怎麼引導孩子呢?許皓宜說,首先就是要培養孩子的榮譽感,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長大了,本來就應該幫忙照顧比較小的弟妹,本來就是比較年長孩子的責任,但 這是不對的!正確做法應該是,當孩子主動照顧弟妹時,要誇獎他:「你好棒!姐姐真的長大了,弟弟有這樣的姐姐好幸福喔!」
此外,要告訴孩子:「你跟弟弟(妹妹)年紀差很多,你在弟弟的年紀時,我也是這樣對你,如果弟弟長到像你這樣的年紀時,我一樣不會這樣對弟弟,就跟對你現在一樣。」藉由年齡差距的解釋,幫助孩子處理他的失落感。

6~12歲/鼓勵孩子找到他們自己的天賦
這個時期的孩子,因為開始上小學了,會跟同儕互相比較,所以他們的得失心會比較重。如何看出孩子在爭寵呢?其實很簡單,只要發現孩子努力表現得更好,比如學校的成績變好、會幫忙打掃家裡,樣樣都要贏過他的兄弟弟妹,這就是孩子正在爭寵的徵兆。
所 以,許皓宜說,盡量不要比較孩子,如果可以的話,不一定要讓他們學同樣的才藝,鼓勵孩子找到他們自己的天賦,讓孩子有各自的舞台。舉個例子來說,姐姐鋼琴 彈得很好,當妹妹想一起學時,可以這樣告訴妹妹:「不一定要跟姐姐一樣,媽媽(爸爸)帶你接觸很多不一樣的樂器,可以從中挑選你最有天份、也最喜歡的,如 果你還是最喜歡鋼琴,我們就學鋼琴。」但最後若發現孩子真的沒有彈鋼琴的天份,就儘早轉移跑道,繼續發掘孩子的天分。


文章來源http://www.uho.com.tw/master/erica/kn-001.asp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別當完美媽媽!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媽媽也是人,不必當超人!完美媽媽在子女眼中一定是最好的媽媽嗎?其實,不完美的B+媽媽,懂得先讓自己快樂,才是幸福家庭的重要基礎。你有A+媽媽的傾向嗎?有什麼解除A+媽媽罪惡感的祕方呢?

年輕時嗤之以鼻的育兒雜誌佔據客廳,書櫃案頭小說全換成食譜和親子教養書。衣櫃只留下方便哺乳的衣服,其他空間塞滿四處要來的孩子衣物……在意孩子看起來的樣子勝過自己。現在照鏡子,常常只為了確認趴在肩頭的孩子闔眼沒有……」三十七歲的黃宗嫻是高中老師,第二胎生了雙胞胎,留職停薪在家帶小孩。她說出當母親以後,整個世界只繞著孩子轉的心情。

「以前我想當A+媽媽:工作上要有表現,孩子也要照顧好。人生順序第一是孩子、第二是工作、第三是老公,沒有我自己。因為太忙碌了,我發現自己總是對老大說:『快快快!』有一天身體不舒服,交代兒子:『若是媽媽發生什麼狀況,你就打電話給誰誰誰……』兒子聽了,拚命點頭很害怕,覺得我生病都是他的錯,哭著對我說:『媽媽,我以後一定會很乖、一定會好好吃飯、一定不會忘記帶功課……』我愣住了,兒子一連講了十幾個都是對自己負面的評價。這和我的教育理念完全背道而馳。我這個『A+』媽媽給孩子的壓力真的太大了!」兒子已經上大學的曉飛(化名)回憶起剛當新手媽媽時的龐大壓力,至今仍對大兒子充滿歉疚。

擺脫當完美媽媽的迷思
台灣二十五到四十四歲的婦女,四分之三以上都在工作。也就是說,現代的媽媽幾乎都是身兼二職:要負擔家計、追尋自己的工作成就;同時也要負擔傳統的母職責任。

不只現代職業婦女面對龐大的壓力,家庭主婦也有從A到A+的升級壓力。因為上一代的媽媽多半用本能帶小孩,但是現代媽媽孩子生得少,期望更高,拚命吸收育兒和教養的資訊,處在高壓、高焦慮的氣氛。大家都想要給孩子最好的,希望自己是超級A+媽媽,卻覺得自己永遠做得不夠好。其實,有這樣感受的媽媽,並不孤單。

「我拒絕當B+媽媽。當然要努力當完美的A+媽媽,一定要給孩子最好的,」寶寶才一歲多的的翠軒(化名),平常上班工作很忙,寶寶由婆婆幫忙帶,週末才接回來。但是寶寶從出生到現在,身為上班媽媽,翠軒不辭辛苦的餵母乳。週末還親自下廚,幫寶寶準備好一週的副食品。

要當超級的A+媽媽太辛苦,甚至可能是為難自己的惡夢。事實上,不迷信完美的B+媽媽,懂得先讓自己快樂,才是幸福家庭的重要基礎。

九月份,美國《時代》雜誌報導指出,擁有「超級媽媽」迷思的婦女較容易得憂鬱症。美國華盛頓大學長期追蹤的最新研究結果:現代母親要遠離憂慮症狀,最重要就是要擺脫當「超級媽媽」的想法。華盛頓大學社會系研究生卡崔納‧洛伊普(Katrina Leupp)在美國社會學年會發表最新研究結果。這份研究,追蹤長達三十二年、持續參與「美國國家青少年演變研究」的一千六百名職業婦女和家庭主婦。對照她們年輕時對母親角色的看法,和自己四十歲時的憂鬱程度。研究發現:拚命想在職場和家庭都完美演出的媽媽,比起拒絕完美媽媽迷思的女性,更容易罹患憂鬱症。

而且,完美媽媽在子女眼中並不一定是最好的媽媽。幼教專家李坤珊博士的新書《讓孩子安心做自己》中,女兒寧寧談到她和媽媽一起坐雲霄飛車時,第一次看到媽媽的恐懼,這樣的發現反而讓她學會重要的一課:完美如媽媽也會犯錯,犯錯是可以被接受的。李坤珊的女兒寧寧從孩子的眼光,提醒所有母親不必做完美母親:「看到媽媽的脆弱,我開始用『一個人』的眼光去看她……我開始理解:媽媽需要我,就跟我需要她一樣。」

A+媽媽三大症狀和破解對策
無論是職業婦女還是家庭主婦都有可能是A+媽媽。

A+媽媽症狀一 孩子和工作擺第一,沒有自己。
許多好媽媽,往往沒有發現自己習慣燃燒自己;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和先生,剩下的才給自己。曉飛在廣播電台擔任主持人,也是一兒一女的媽媽。有一次驚覺,好久以來,自己沒有好好吃過水果。比方說每次切芒果時,都是把果肉好好切成小塊給家人,然後自己站在流理台前匆匆的把果核啃乾淨。

李坤珊在書中也回憶女兒三歲時,有一天,把午餐的剩飯推到她面前,天真的說:「媽媽喜歡吃剩飯!」讓她感到非常震驚。

然而,這樣沒有自己的生活,不但容易耗盡自己的心力,還有可能喪失愛人的能力。林口長庚精神科婦女身心醫學召集人蕭美君醫師分享,她常常問來門診的媽媽:「你好不好?」很多媽媽從來沒有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甚至反問:「這重要嗎?」

蕭美君觀察,來門診的媽媽很多都是情緒跟著孩子轉,情緒高低起伏完全受孩子表現所左右。「長期的門診歷程後,有一天當這些媽媽發現自己的情緒不再跟著孩子轉,問題多半迎刃而解。」蕭美君提醒媽媽:「若連自己都不愛,還能怎麼愛別人?」

【對策】 一定要有個人的時間和空間
媽媽要照顧別人,必須不斷的付出;因此一定也要有自己獨處充電的時間。這也是許多職業婦女覺得自己比家庭主婦輕鬆的主要理由,至少上班的時候,可以好好的喝一杯咖啡。美國今日電視台和《親職》雜誌網站,在八月合作了一個職業婦女媽媽真心話調查,共有兩萬六千多位媽媽參與。媽媽們悄悄透露了沒有告訴別人的黑暗真心話:「其實,上班比帶小孩輕鬆多了!」調查中,三分之一的媽媽承認,工作雖然辛苦,卻是逃避全天候照顧小孩,一個完全正當的藉口。

「很多媽媽都說不可能有一個人的時間。但『個人時間』每天五分鐘也好!認真想一想一天中,有哪個片刻可以停下來,什麼都不做,坐在車上發呆也好,」蕭美君說。

A+媽媽症狀二 自信不足,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親職教育專家楊俐容曾經私下針對來聽演講的媽媽調查,發現台灣媽媽普遍有「阿信」性格:有好的、成功的表現都不敢居功,覺得是運氣或者其他因素。但是,遇上家人和小孩有問題時,卻常常覺得都是自己做得不夠。

蕭美君指出,媽媽的焦慮和罪惡感常常來自於比較,根本的問題就在於自信不足。蕭美君舉例,只要孩子生病,媽媽都很容易歸咎自己沒有照顧好,卻不會去想,這是孩子長大獲得免疫力的必經歷程。

【對策】告訴自己:「我很棒!」
面對容易陷入「阿信」負面情緒的A+媽媽,應該要時時鼓勵自己:「當媽媽真的很不容易,我已經很棒了!」就連擁有幼兒教育博士學位、又在幼兒園任教多年的李坤珊都深深感觸說:「自從自己生了孩子,當了媽媽以後,我就不敢再對媽媽們建議:『你要有耐心!』」
蕭美君建議媽媽要避免「自動化連結」,不要看到問題發生就立刻自動連結原因;應該要學習客觀的分析,造成問題的可能原因是哪些。試著寫下來,可能五○%是A原因、三○%是B原因……

A+媽媽症狀三 想要掌控、沒有彈性。
追求完美的媽媽習慣掌控,對於無法控制會感到焦慮。在專家的眼中,這樣的媽媽就是缺乏彈性,心裡設定了標準,就很難放下,把自己逼得很累,又容易對他人不滿。

沒有彈性的A+媽媽,爸爸的感受最辛苦。「老婆常常抱怨,每次我負責帶孩子去吃晚餐,就只會吃垃圾食物。但那是因為我只有『偶爾』帶孩子,開心一下有什麼關係。若都由我負責,我也不會天天給他們吃炸雞呀!」一位四十五歲、有一兒一女,在上市公司擔任經理的爸爸說。

「老婆常常抱怨我早上送孩子上學經常遲到,她寧願自己早起。其實,也不是每次都遲到,但是老被罵,我也就意興闌珊……」在台南開攝影工作室的蔡爸爸吐苦水。

【對策】偶爾出槌,真的沒有關係
許多好媽媽,做得多、睡得少,總是幫家人設想過多,但這樣往往忽略了帶領孩子認識真實媽媽的機會。李坤珊指出,許多大人會說:「等孩子長大,就會了解爸媽的犧牲。」但這種為他人設想的能力,不是年紀愈大就會愈成熟,它必須藉由無數成長經驗的歷練和滋養,才會慢慢深刻;它必須透過不斷的練習,才會變成處世原則的一部分。

有一項最新研究或許可以讓媽媽感到安慰:九成的父母承認曾經失控對孩子大吼;但孩子在父母情緒失控的過程中,反而可以學會情緒管理。美國達拉斯州南方衛理公會大學心理學教授喬治‧霍頓(George  Holden),針對達拉斯州三十六個志願參加研究的美國家庭進行長期觀察研究。

霍頓在研究中得出的結論是,父母情緒失控是正常的事情,但最重要的是不能用言語汙衊孩子。同時還要讓孩子知道爸媽愛他們,只是情緒爆發乃人之常情。

B+媽媽,「夠好」就好
A+媽媽是一個迷思。那麼讓自己快樂也讓家人輕鬆的B+媽媽,又該具備哪些元素?楊俐容在《情緒教養,從家庭開始》書中,提出英國心理學家溫尼考特(D. W. Winnicott)「夠好的父母」概念。溫尼考特根據他的臨床經驗指出,不完美的父母並不會對孩子造成任何傷害,只要能符合幾個原則,就是夠好的父母。

原則一 對自己坦承
不以孩子做為滿足自己需求的工具。譬如,有些父母因為疲憊,往往希望孩子可以睡午覺或晚上早早入睡。如果父母無法釐清是自己或孩子的需求,就很容易出現父母堅持孩子早睡是為孩子好,但子女不領情,反而困惑和生氣。

原則二 恰當表達憤怒
「夠好的父母」能夠及時覺察並以恰當的方式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譬如在煩躁和憤怒的時候可以找人接手,或暫時離開現場,冷靜一下。當孩子對父母有負面情緒時,父母也能理解這種情緒的必然性,體認這是情緒教育最佳時機,適當引導。

原則三 充分表達愛意
這也是親子關係最佳觸媒。只要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不論管得緊一點或鬆一點,都會有不錯的結果。這對於孩子長大後的成就動機和人際關係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除了上述三個重要原則外,溫尼考特還提出另外三個原則,也值得父母深思:獨立自主,不以孩子的表現來界定自己的價值;重視溝通,不讓孩子因為與父母不同,而背負違逆父母的罪惡感;承認人的不完美,寬恕自己和孩子所犯的錯誤。

若是父母都能夠把「低標」—「夠好的父母」原則掌握好,釋放自己的壓力,其實可能更容易達到「高標」。因為,所有的母親都愛自己的孩子,但「如何愛」卻是個難題。或許,從愛自己開始,我們都能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方向。


你是A+媽媽嗎?
以下選項是的請打勾
□1.吃芒果只啃芒果核,果肉都留給孩子吃。
□2.幾乎沒有自己獨處的時間。
□3.想不起自己有什麼成就,引以為傲的成就都是孩子的表現。
□4.沒有可以談心、分享育兒甘苦的朋友和親人。
□5.堅持給孩子最好的。比方說,全母乳哺育、親手做晚餐和便當、陪做功課……若是無法達成會充滿罪惡感。
□6.相信教養書寫的都是事實,對照自己的窘況常常感到沮喪。
□7.只要孩子開心,自己就開心了。很久沒有問「自己」過得好不好。
□8.覺得沒有人可以分擔工作,先生照顧孩子總是會有問題、婆婆媽媽觀念落伍、保母笨手笨腳等。

以上的問題,若是有一半以上答案都是肯定,你很可能是自我要求太高的A+媽媽,真的很需要輕鬆一下,對自己好一點了!

解除A+媽媽罪惡感祕方
給上班媽媽
1.寫下你上班的動機。不管是為了賺錢還是成就自己,若你確認目標都有達成,就不必有罪惡感。把這紙條收好,時時複習。
2.遠離讓你覺得有罪惡感的人。不管是你公公婆婆還是鄰居,和無法認同你當職業婦女的人保持距離。
3.偶爾休假當全職媽媽,排出一整天或提早幾個小時去接孩子,享受純粹當媽媽的快樂。

給全職媽媽
1.每個星期務必排出專屬時間給自己,一個人去逛菜市場也好。就算只有一個小孩,也要和先生、親友商量,這是應得的休假和充電。
2.要有朋友,保持和外面世界的連結。不管是親戚、同學、前同事,找到和自己有類似處境的朋友,做為彼此的支柱。
3.寫下全職媽媽的收穫:見證孩子每一個成長重要時刻、親子間無可取代的親密感、穩定的家庭生活……把紙條收好,低潮的時候複習。

文章來源:http://beta.babyhome.com.tw/info/family/relationship/article/5637
圖片來源:www.makeitinmusic.com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別廢了孩子的武功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練習做家事,其實就是練習做事的方法。

一天下午,一群同事來我家找我,大家一聊,我提起了經歷過的一件往事。

有一年,我擔任一年級導師,給孩子出了一項功課——每天回家做一件家事,項目不限,同時,我也請家長配合註記在聯絡簿上。兩週後,有個家長到校找我,不悅的問:「做家事有什麼用呢?」我一聽不禁為這質詢笑了出來。我說:「你總不希望孩子長大離家念書,還把髒衣服打包寄給你洗吧?孩子長大後不會照顧自己,好嗎?」那個家長聽了啞口無言,才心平氣和的離去。

當我分享這個實例給公公聽,公公說:「教孩子做家事是父母的責任,怎麼會是你這個當老師的人來管?教不教、做不做是他家的事吧!」是啊!公公教育孩子的觀念非常正確,所以他教出來的小孩(我的老公)才如此賢能,樣樣家事都難不倒他。譬如我在美國生老二時,他幫我做月子,三餐點心外加補品,不輸生老大時,老媽為我準備的營養品呢!

同事一聽,紛紛抱怨家中的老公或兒女都不幫忙家事。有一位還自我解嘲的說:「唉!這要怪只怪我這個老媽自以為武功高強,事事攬來自己做,讓孩子、老公都沒機會練功,多年下來,把他們的武功全都給廢了。你們這些年輕媽媽,還是早早讓小孩練功,把十八般武藝都學起來,以便將來行走江湖。」

這席話令我們心有同感,更堅定我鼓勵學生做家事的理念。練習做家事,其實就是練習做事的方法。我的兩個兒子,天天都會幫我做家事。我想,未來他們組織家庭後,一定也能體貼的分攤家事,讓心愛的另一半有超幸福的感受吧!

文章來源:http://bit.ly/ZnrRe9
圖片來源:yozitaro.blogspot.com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小富苗 Copyright © 2011 Designed by Ipietoon Blogger Template and web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