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7日 星期三

原來父母這樣說話 會造成孩子欠缺自信?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文/Jaguar小姐



親子課:我們真的懂說話嗎?

這次帶著媽媽一起旅行,和媽媽二十四小時黏在一起的生活讓我重溫當女兒的甜蜜,然而已為人母的我,在這段日子中看到媽媽對待女兒的方式,某些不愉快的兒時經驗又被勾起,而我最在意的是華人父母的說話方式,我認為這是我們的孩子普遍欠缺自信的原因之一。

負面造句法

媽媽是個很棒的母親,生性樂觀勇敢的她總是盡心照顧我們,一家人感情很緊密。愛孫的媽媽跟女兒也很親密,祖孫倆經常又玩又笑。只不過,媽媽就像許多華人父母,老愛用負面造句法,搞得我們頭快爆炸。

女兒每做一件事,媽媽總愛在旁邊搭話,但內容常是:「又要畫畫!這麼喜歡畫畫!換點別的事情做啊!」、「又畫魚!為什麼這麼喜歡畫魚?」、「又要看這本,妳看不膩喔?」

女兒挑好衣服正要穿,媽媽說:「這件衣服不好看啦,穿這件!」、「又穿這件!妳還有很多衣服沒穿過,換別件穿啊!」

女兒看恐龍書看得入迷,媽媽會在旁邊沒話找話:「又是恐龍!人家女生都喜歡公主,為什麼妳喜歡恐龍?」

祖孫倆在後座唱兒歌,媽媽會糾正:「妳唱錯了啦,歌詞不是這樣的!」

女兒問起這玩具在哪買的,媽媽會回:「上次在海洋世界買的啊,妳忘了喔?」

女兒早餐沒吃完,媽媽一定說:「妳羊奶為什麼還沒喝完?」或「香蕉剝了也不吃!」

女兒自己倒水喝,媽媽在旁邊碎念:「水幹嘛倒那麼多?」

女兒不想吃零食,媽媽會回:「別的小朋友都喜歡吃葡萄乾,妳怎麼不喜歡吃?」

我知道媽媽是單純且沒有惡意的,然而這些話聽起來,怎麼感覺句句是批評、否定、責備與質疑?

負面句型引爆先生的情緒炸彈
我從小就討厭聽到這類句型,這讓人感覺動輒得咎,且不被肯定。整天被這樣的句型轟炸,就算聽了四十年的我也受不了,遑論美式文化出身的先生了。三大一小擠在小露營車裡才一星期,先生開始對我抱怨,一個月後,正在犯糖癮的他因為媽媽對女兒說的一句話,情緒炸彈順勢被引爆了。

剛到錫安國家公園的隔天早晨,女兒丟了張衛生紙進垃圾桶,媽媽隨口說了句:「那衛生紙又沒用過,幹嘛丟?」正在流理台作早餐的先生,被糖癮引爆的情緒瞬間找到出口:「她想丟就丟,為什麼每件事都要批評她?」

媽媽確實不是在批評,她其實只是想告訴女兒:「沒用過的衛生紙不要丟。」但她或許沒看到女兒已經用那張衛生紙擦過鼻涕,卻又用慣常的負面造句法來發問,聽在先生耳裡,自然成了「批評」。

這還是小case,周遭常聽得到的負面句型還有不少:

活該類造句:「你看,剛剛不是叫你不要跑太快嗎,現在跌倒了吧!」、「我不是叫你不要玩這個,你看被你弄壞了啦!」、「又流鼻水了!叫你穿外套你不聽!」、「活該!」

譏笑類造句:「你畫這是小鳥?一點都不像!」、「你看別人都會,你怎麼不會?」、「你說什麼沒人聽得懂!」、「羞羞臉!抹見笑!」

恐嚇類造句:「你再哭就把你丟掉!」、「再不乖我就叫警察來!」、「你再這樣,下次就不帶你出來玩了!」

責罵式造句:「站好啦!」、「不要摸啦!」、「你幹嘛動這個?」、「你豬啊!弄成這樣!」、「怎麼這麼笨?這也不懂!」、「走開啦!不要擋在這邊!」

我熟悉的父母擅長從各個面向摧毀孩子的自尊,且非常吝於讚美與肯定。在這樣的教養方式下長大,誰還會對自己有自信?
難道美國父母不會這樣?

也許人會問:難道只有我們的父母這樣說話,美國父母難道不會嗎?我不敢說沒有,但經過幾個月的觀察,我還真的很少聽到。

或許是因為沒有幾千年傳統文化的桎梏,美國人在親子相處上與我們相差甚多。美國父母多半使用支持性句型(妳畫得很棒!Great job!這球踢得好!),或單純呼應孩子的感受或心情(你盪好高,好快樂喔!你真的很享受畫畫!);如果對孩子有期待,他們會直接告訴孩子該做什麼(時間到了Let’s go、請坐好),而不是不能做什麼;而更多時候,他們是閉嘴不干涉,讓孩子自在享受喜歡的事。我觀察到的美國親子間很少有劍拔弩張的場面,他們是和諧、彼此尊重且互相獨立的(當然也有令人捏把冷汗的時候)。在被肯定與被支持的環境中成長,難怪美國孩子散發出來的氣質不一樣。

教養文化的集體複製

我沒有怪媽媽,因為我知道媽媽只是在複製童年經驗及傳統教養模式。即便她也身受其害,卻沒有機會跳脫原生環境,客觀判斷好壞。傳統認為「稱讚會讓小孩變得驕矜」、「小孩不罵就不會乖」,於是集體慣性用批評、責備、否定的方式對孩子說話,目的就在把孩子的自尊壓低,方便管教與管理。我們都在不斷複製這個模式而不自知,例如我,也經常對女兒脫口說出連自己都很討厭的負面句型,而許多書或文章也愛用「千萬不要……」、「別再……」、「不可做的幾件事」來下標題,這不是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文化的問題。

連續一個月與阿嬤朝夕相處的女兒,面對三不五時丟來的負面句型,她很自然地想保護自己。她會堅持自己的選擇來回應阿嬤的「批評」與「責備」,有時受不了,還會頂回去。也許有人會說:小孩怎麼可以頂嘴?但我也想問:大人為什麼要這樣說話?你傷了人,還要人吞下不生氣?

我們都要重新學說話

跟先生大吵一架後的媽媽,委屈地對我說:「我根本不是在批評啊!」我說:「我知道,他不該這樣發脾氣,但是在美國很少聽到人這樣說話,所以他才會誤解。我們都要重新學說話,同樣一件事,用否定句與肯定句來表達,聽起來感覺完全不同。例如『妳的羊奶為什麼還沒喝完?』如果改成『請把羊奶喝完』,聽起來不是順耳多了嗎?」

媽媽點點頭。

文化的影響既深且廣,一直到現在,我還是會不自覺脫口說出負面造句。幸好我已意識到問題,也懂得學習在話說出口前先在嘴裡停留三秒鐘,篩除負面句,並換成正面句型再說出來(例如直接對孩子說出希望她做什麼,而不是「責怪」她為什麼沒做)。最重要的,我們必須停止複製小時候的經驗,把下意識想要批評、責備、取笑孩子的衝動拿掉,用全新的態度來對待我們的孩子。他們不需經歷自尊被摧毀的過程,而是能在支持與無條件的愛中,茁壯成為有自信的一代。



後記:

旅程尾聲,在加州迪士尼回露營地的接駁公車上,坐在旁邊的美國阿公跟女兒打招呼。女兒當時躲到我懷裡,害我有些不好意思。我對女兒說:「打招呼啊!妳害羞嗎?」美國阿公立刻糾正我。他義正詞嚴地說:「別說她害羞!妳這樣說,她真的會變得很害羞!」

謝謝美國阿公幫我上了一堂說話課。


文章取自聯合新聞網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6年7月25日 星期一

金魚缸裡養不出鯨魚─你怕孩子冒險嗎?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如果把孩子放在金魚缸裡,層層保護,仔細照料他們,可以養出有禮貌、很漂亮的金魚,但這樣的孩子可能是脆弱的,不敢面對挑戰,甚至膚淺的以為,幾株水草,就是全世界。我們應該教出大器的孩子,讓他們在大海裡學習,只有如大海般,寬廣無限的空間,才裝得下孩子無限的可能。



本文來自格子外面出版《登峰:一堂改變生命、探索世界的行動領導課》

師大畢業到國中實習的那一年,我被派去帶領放牛班。可以想像在師大學的「愛的教育」那一套,在這裡一點也派不上用場。屢勸不聽的學生,我只好用拳頭收服,面對從街頭出身,「實戰」經驗豐富的我,沒有學生能打得過。在暴力威脅之下,他們變得聽話,即便我非常不願意用暴力對待學生,卻也找不到其他辦法。時常學生做完掃除工作跑來問我:「老師,我們可不可以抽根菸?」「別讓我看到就可以。」我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當時,覺得自己被困在一個地方,沒有出路,心情極度鬱悶,所以寫了一句話:「屬於大海的動物,需要大一點的空間。」來勉勵自己走出陰霾。沒想到,這句話,竟成為我後半生教學生涯的寫照。

老師的世界有多大,學生的夢想就會有多大

一直以來,我深信如果父母把孩子關在室內教育,他的世界就只有房間那麼大,就算再有錢,頂多也是幾百坪;一個老師的世界倘若只有教室或研究室那麼大,他教出來的學生也不過那樣大的視野。

有些時候,教室如同圍牆一樣,把我們上課內容與時間關起來,學生的創意被上了鎖,夢想的翅膀也被綁住,考試只是像機械化的勞動,把學生的精力消磨掉。圍牆外面,有許多有意義的學習,雖然考試不考,卻是人生樂趣所在。但牆外的東西往往讓我們感到陌生,因為我們被關在牆內長達12年,甚至更久。常有學生在離開學校後,從此不想學習,因為學習帶給他們的,竟是如此痛苦的經驗。

我一直努力突破教室的圍牆,把學生帶到戶外,帶入生活,帶向世界。2011年的暑假,兩位男同學去攀登布羅德峰,海拔8051公尺;5位畢業生帶著12個藥物濫用的孩子,進行21天荒野療育課程;4位畢業生,帶領台大為期10天的冒險領導課程;一位男同學,為急難家庭募款而環島義走;2位女同學,前往新疆旅行並蒐集夢想與希望;一位女同學在美國流浪4個月;一位聽障男同學去獨攀南湖大山;一位老師帶著十多個學生騎車環島;一位老師帶著8個學生去尼泊爾爬山,並為當地募款蓋社區儲水槽、舉辦夏令營。

這些――都是我的學生,他們見證了學習是寬廣無限的,只要激發他們學習的樂趣,認同學習的意義,他們會願意花3倍的時間來投入學習。


格子外面文化提供

金魚缸裡養不出鯨魚。如果把孩子放在金魚缸裡,層層保護,仔細照料他們,可以養出有禮貌、很漂亮的金魚,但這樣的孩子可能是脆弱的,不敢面對挑戰,甚至膚淺的以為,幾株水草,就是全世界。
我們應該教出大器的孩子,讓他們在大海裡學習,陪他們對話與思辯,豐富的閱讀,鼓勵獨立思考,目睹他們生命卓越的蛻變。我想看見他們變成大鯨魚,充滿自信地在世界遨遊,只有如大海般,寬廣無限的空間,才裝得下孩子無限的可能。所以,不要怕孩子冒險,帶他們離開金魚缸,進入大海裡吧。

真實的學習

有一次,我經過某間學校的階梯教室,看見一位老師在台上講課,學生在底下上網聊天,偶而抬頭看一下老師。我想,如果是我上這堂課,自己心臟的血管會不會再堵塞個幾條?授課的老師難道不知道底下的學生在做什麼嗎?他們是知道的,只是假裝看不見,容忍學生這樣的行為。有這樣「寬宏大量」的老師,有這麼「營養」的學分,學生不「吃好逗相報」才奇怪。老師的教學態度,會影響學生的素質。你允許他們以鬆散的態度聽課,他們就鬆散地聽課;你不要求,就難以奢望他們自律。

當我的學生非常辛苦,有一門9學分的課,他們卻花了將近30學分的時間來修,每週一和四晚上有會議討論,包含服務學習、課程募款、公關、行政、訓練準備,私底下還要自我訓練,去爬北插、合歡山、玉山、雪山或能高越嶺,進行體能挑戰、各種情境模擬,以及遠征學習之旅。這麼辛苦的課程,自然會讓許多想混學分的學生打退堂鼓,但願意留下來的,都是渴望生命被改變的人。他們拚命的學習,是為了那真實的學習價值,分數和教科書上的知識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我的學生們真的很優秀,而瞭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對學生的要求一向嚴格,不僅要求他們學習專業知識要認真,連他們的品格與思考模式,都非常在意。我心中有一個核心價值,就是希望這些孩子畢業後,都可以成為有影響力的人,也可以為世界帶來祝福。

盼望我們,都能勇敢地想像孩子的未來,想像每一個學生都可能是讓世界更美好的關鍵人物。沒時間想像的老師難以教出有夢想的青年,老師的世界多寬廣,決定學生的夢想有多大。

作者:謝智謀  格子外面文化

取文自天下雜誌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6年7月22日 星期五

下雨天,帶孩子怎麼玩?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在很多老人和媽媽看來,下雨天就要躲在家裡,怕孩子在外面被雨淋濕了著涼感冒,擔心路面濕滑孩子孩子摔跤受傷等等。

因為下雨天不能出去玩,熊孩子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窗外。

同樣作為媽媽的我,好想大喊一句:放開大人的固有思維,難道你們都忘了小時候在雨裡嬉戲的自己了嗎?

你們是否還記得,小時候穿起小雨靴,在雨水里踏出的美麗水花?你們是否還記得,小時候迎著小雨揚起的小臉?你們是否還記得,小時候伸出小手讓雨滴噼噠啪嗒滴落在手心的快樂?你們是否還記得,我們​​拿起瓶瓶罐罐,接滿雨水回來澆灌自己的小花?

如果曾經的你感受過這些快樂,為什麼要把這麼多的美好從我們的孩子手中剝奪?

不如穿上雨衣,拿起雨傘,帶著熊孩子們去雨中撒歡吧。

下面來教你,怎麼帶孩子在雨天玩耍!

1.觸摸 - 伸出小手感受,揚起小臉,感受涼涼的濕濕的、啪嗒啪嗒的小雨。

2. - 聞一聞雨水的味道,泥土的芬芳。

3. - 聽雨聲,聽雨點敲打著樹葉“沙沙”響。

你們知道嗎,下雨天,池塘邊的小青蛙會叫的比平時歡,如果你家附近有水塘,不妨帶孩子去聽聽雨中的小青蛙在說啥呢?
來一場大自然的交響樂,帶著孩子將鍋碗瓢盆放在雨中,聽聽雨水落在上面的聲音。

4. - 雨天的植物與陽光下的植物不一樣,他可以觀察雨中的新芽。看雨滴在水面上畫出的漣漪。

5. - 和寶寶一起伸出小舌頭,嚐嚐雨水是什麼味道的?

讓他嚐嚐雨點輕觸舌尖的滋味(放心吧,幾點小雨點,不足以構成對小寶寶的健康威脅)。
尤其是當你帶著寶寶偶爾漫步田野、綠地間,小小的動作讓寶寶倍感新鮮空氣裡雨點的清涼。

6. - 孩子對水有一種莫名的親近感,讓小腳丫在水中演奏出屬於孩子的快樂。

7. - 雨傘很多孩子喜歡在下雨天玩弄雨傘,或旋轉,或升降,這都是童心未泯的反映。
你是不是也一樣喜歡旋轉的雨傘,跳躍的雨簾?

8.摺紙船 - 跟孩子一起折一些彩色的紙船,看著小船隨雨水搖盪。

9-溜寵物 - 你沒看錯,就是溜寵物,平時從沒出過家門的小烏龜、小魚,都可以帶出來,讓孩子和他的小動物朋友們一起感受下雨天的美好。

10.收集雨滴 - 還記得西遊記裡神奇的“無根之水”嗎?就是樹葉上的雨水哦,帶著孩子一起來採集吧。



取自網路文…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孩子,外面的世界很殘酷!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大人的世界很殘酷

棒棒是我們小區裡一個非常活潑又淘氣的小男孩,我超級喜歡他,我的女兒也特別喜歡跟他一起玩。

傍晚,我和閨女在廣場玩,遇到了棒棒和他爸爸,兩個孩子騎著滑板車玩的歡實,很快天就黑了,我和女兒準備往家走,沒想到棒棒騎著滑板車跟著我們來了,說跟妹妹還沒玩夠,想跟著我們去我家玩。


而棒棒的爸爸在廣場另一邊的咖啡廳座椅上看手機,並沒注意到孩子已經跟著我們走遠了。

我有點為難的蹲下來說
“ 棒棒,阿姨不能帶你回家,你這樣去不認識的陌生人家裡很危險。 ”
“ 可是我們是好朋友啊,你們不是陌生人啊。”孩子疑惑的問著我。
孩子的話讓我有點不知所措,
“我們確實不是陌生人,可是現在天很晚了,妹妹該回家睡覺了,你也該回家睡覺了。”
“可是我和妹妹還沒玩夠呢。”

兩個孩子同時用真摯又懇求的眼神看著我,真是不忍心拒絕啊。
“要不你去和爸爸商量一下,看爸爸同意不。”

棒棒歡呼著劃著滑板車跑向爸爸,他以為爸爸一定會同意。

不過遠遠地看他們的樣子,爸爸肯定是堅決反對的,棒棒哭鬧了起來,執意的騎著滑板車又朝我們過來了,卻被爸爸扛回去了,爸爸不好意思的朝我們揮了揮手,我能理解爸爸的想法,我相信同為父母的他也能理解我的心思。

我卻依然覺得有些難過,孩子的世界是簡單純粹的,他們沒有那麼多的顧慮和戒備心,他們只有喜歡或不喜歡,願意或不願意,而成人的世界卻複雜又殘酷。

小孩子的世界,也有殘酷的一面

在一所普通幼兒園裡,孩子們大多來自普通百姓的家庭,大班裡卻有一位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樣的小女孩,名字叫菲菲,小女孩漂亮又優雅,班裡的同學都喜歡她。

但是以班長為首的一群女孩子卻不這麼認為,她們總是刻薄的說
“每天就光想著美了,肯定學習成績很不好。”
“就是,看她吃午飯總是慢悠悠的,總是最後一個吃完,害的我們全班被老​​師罵。”
“班裡的男孩子都喜歡他,我們偏不要跟她玩!”

戶外活動的時候,男孩子們玩球,女孩子們成群結隊的玩跳繩,菲菲也很想跟她們一起玩,卻沒有人肯邀請她,其實有一個小女孩很想嘗試跟她說話,卻被班長拉走說
“你要是跟菲菲玩,以後就不要再跟我們玩了。”

這時候有小男孩過來邀請菲菲玩,菲菲剛要接過球,班長就大聲的喊到
“你一個女孩子,怎麼跟男生一起打球啊?”
菲菲默默地放下球,坐到操場一邊的凳子上,小腳一邊蹭地一邊吧嗒吧嗒的掉眼淚。


我們明白,被拒絕、被孤立或者做錯事不被原諒,都是成人世界正常的規則。但這種規則發生在那麼小的人兒身上,在感情上還是有點接受不了。

即使是父母,也沒法永遠保護你。

多年以前曾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帖子

孩子也不是真的天性本惡,他們只是單純地有樣學樣。孩子越早明白不可能所有人都順從他、寵愛他、原諒他,就能越早遠離任性、刁蠻、霸道,越早變得獨立、自信、合群。

在他們只能獨自走向叢林時,你能做的不是為他清除叢林裡的一切危險,而是告訴他們叢林的法則和應對之道。

丹麥被稱為童話王國,是不少人心中童真、快樂的象徵。但在安徒生的出生地Odense,卻上演了一出讓全球家長驚訝不已的“殘酷”的生命教育課。

Odense的動物園常常會把死去的動物做公開解剖。在過去的一年裡,他們還解剖了駱駝、馬和貘。今年年初,哥本哈根一家動物園也公開解剖了一頭長頸鹿,一下子吸引來全球媒體的關注,世界人民開始注意到這“奇葩”的丹麥動物園。


在孩子面前解剖小動物,不太合適吧?可孩子們卻都被迷住了,有孩子把自己的小手跟獅子的爪子比較,也有少數孩子退縮。

丹麥人向來是務實的,不會把感性放在常識之上,現場參觀解剖過程是丹麥孩子寶貴的生物課。孩子們是好奇的,會提問,而不是害怕。反而是大人往往反應過激。

不少丹麥動物園裡會直接把標語寫成“ 請勿倚靠、攀爬圍欄,如果你掉下去,動物會把你吃掉”。確實,動物園不是遊樂場,應該把真實的動物世界展示給孩子,而我們在與孩子討論這個世界時,也無須刻意迴避那些陰暗面,每個人都喜歡童話,但孩子們需要知道,不是每個童話都能有美好的結局。

就像很多人不能接受這樣直白得有點過分的教育方式,丹麥人不接受在兒童面前過度粉飾出一個美好世界。

丹麥常被評價為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於是很多人討論怎樣的家庭教育才能創造出這樣快樂的態度。顯然,談論不完美的結局是很重要的部分。 


愛,是你讓我終於不怕身處這個殘酷的世界。

取自網路文…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6年7月19日 星期二

媽媽,為什麼我被揍了,你卻不說話?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兩年前, 我跟我的大學閨蜜A小姐在一個咖啡館裡聊天。

當時, 我一歲半的女兒被婆婆接回老家帶, 大伯家比女兒大四歲的哥哥老欺負女兒, 有時是女兒拿他的玩具被打, 有時是倆人在一起玩著女兒就被打, 有時哥哥跑到女兒跟前, 朝著她的臉蛋一巴掌扇完就走……知道情況後的我, 礙于親戚的關係,

不好直接跟大伯明說, 我怕說了沒起什麼效果, 反而影響兩家的感情。

我問A小姐該怎麼辦。

沒想到, A小姐當即拍案而起, 噴了我一臉:“就你這樣, 連自己的孩子都保護不了, 生她幹嘛!”

那一刻, 我才記起來, 在這個事情上, 反應激烈的A小姐有著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往事。



在A小姐三歲時, 父母工作忙, 把她寄養在一個姨婆那。 姨婆有個孫子, 大她兩歲。 然後, 悲劇開始了。

A小姐幾乎天天挨打。 有時, 被欺負到不行, 向老太太告狀, 可老太太怎會向著她呢!每次告完狀, 那個孫子就會更變本加厲地欺負她。

再後來, 她受不了了, 天天哭著要找媽。 終於, 她爸媽來看她, 她把受欺負的事說了, 她媽告訴她爸, A小姐的老爸覺得這只是孩子間一般的小打小鬧,

又沒弄傷什麼, 無關大礙。 於是, 她媽的擔心, 在她爸的那份風輕雲淡下, 消失掉了。


此後, 欺負變得更嚴重。 可到了這個地步, A小姐已知道, 是一點希望都沒了, 只有忍。

直到有一天, 姨婆的孫子帶了一幫男孩子到家裡玩, 等玩夠了火槍大炮, 他們開始打A小姐的主意。 他們想知道, 作為女生的她, 為什麼不像自己是站著尿尿的。 於是, A小姐被他們拖到一個弄堂裡扒光衣服, 像只猴一樣拿來研究。

恥辱還不止於此。 這群男孩子還往她身上丟地上撿來的蟲子。 看著A小姐被嚇得哭成狼叫, 他們笑得越發肆意……

上了學的A小姐, 變得不願和人交往。 因為她的孤僻和戒備, 很多時候, A小姐成了眾矢之的。 老師不喜歡她, 家裡的長輩不喜歡她, 挨打挨訓跟吃飯一樣頻繁。 人人都認為, 她受嫌棄, 那純粹是她自己的錯。

等上了高中, 這種情況慢慢好轉, 因為A小姐的成績變得很好, 也就沒有人欺負她了。 但她的那種孤僻的性格一直沒改變。

大學時, A小姐每次跟我說起這段經歷, 都不厭其煩地在最後加一句:“還好, 我後來學習成績不錯, 不然, 如果一直這樣, 我不知自己會不會變成一個瘋子!”

那種痛苦, 早已烙在了A小姐今生今世的心口上。


有一年暑假, 我去A小姐家作客, 她媽拿著她從小到大的照片給我看。 突然, 有那麼一刻, 她媽像是想起來了什麼, 轉過頭問女兒:“你5歲之前的照片都挺愛笑的, 為什麼後來的照片都不見你笑了呢?”

從A小姐出生到現在的歲月裡, 有笑容的照片都被定格在5歲以前。 是啊, 為什麼5歲之後她不怎麼笑了呢?

只有我, 知道她心裡的傷。



我知道, 在很多家庭, 仍有著太多父母, 他們把自己與鄰居、朋友、親戚的情分看得比自己孩子的尊嚴還要重。 一旦孩子受了欺負, 他們一定不會說是別人家孩子的不對, 要麼輕描淡寫掠過, 要麼先下手訓斥自己的孩子。 殊不知, 很多孩子的人生, 就是從父母的一句“無關大礙”開始發生轉變的。

你以為你的孩子只是被扇了幾個耳光沒什麼大不了的;你以為你的孩子只是被扯了幾下頭髮有什麼關係;你以為你的孩子只是被如何如何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但真的, 永遠, 永遠都不要低估一個小孩子的惡意。

迄今為止, 我還記得一幕。 讀學前班, 放學後的我在校門口等我爸, 班上一名男同學放學經過我身後時, 朝我後腦勺就是一巴掌。 我是女生, 打不過他, 吃了一記耳光只能哭。 我爸見我哭, 問清原因, 怒不可遏, 拉著我終於找到在冰室裡吃著冰棍的那位男生。

我爸一把扯住那個男同學, 厲聲喝道:“你再欺負我女兒, 就有你好看的!”

跟他一窩的其他同學都嚇傻了, 一個勁地往後退, 那男生跟我爸直賠不是:“叔叔, 我知道錯了, 再也不敢了……”然後, 我爸才鬆開他, 回家。

從此, 那個男同學從未欺負過我。 有一年, 老師安排我跟他同桌, 他對我說:“班上其他人我都敢欺負, 就是不敢打你, 誰叫你有個這麼凶的老爸呢……”

雖然後來, 我和老爸關係不算特別的美好, 但回想起那一幕, 我依然覺得我爸像個大英雄,他讓我看到了一個父親的真正力量所在——他可以保護我, 讓我有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是種什麼感覺?害怕。 害怕什麼?害怕會被這個世界拋棄。

孩子通常都是“自我中心論者”, 他以為一切事情的發生都跟他有關。 “我被欺負了, 但父母沒有第一時間保護我……”被拋棄第一回, 被拋棄第二回, 當被拋棄的次數多了, 安全感就會一點點的消失, 在他們看來:我是受嫌棄的, 不值得被人愛, 所以父母不要我。

於是, 他開始不相信父母, 繼而將這種不信任蔓及他人, 即使長大後也難同別人建立起親密的關係, 在種種不安裡, 最終喪失了相信自己、相信這個世界的能力。

正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立克森所述, 幼兒需要得到來自主要照料者可靠的愛, 才會形成對外在世界基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所以, 假如哪一天, 當孩子再向你求救, 不管多大的事, 請第一時間給予他正面的關注, 告訴他們我們很在意他的感受, 如果他需要幫助, 我們一定會保護他, 替他出面, 不讓他在被欺負後仍感到“被拋棄”。 唯獨如此, 你的孩子才能從你的愛護中學會自愛與自我保護;也唯獨如此, 那些曾寒冷過的小心靈, 才能被一點一點捂熱過來。

來源:www.toutiao.com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

媽媽經常說的這些話,哪句是你聽得最多的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
便是媽媽的聲音
兒時在你耳旁的輕喚
年少輕狂時讓你厭煩的嘮叨
離開家時一遍又一遍的囑託
回到家時你那總被打聽的婚事……

讓我們一起回味一下媽媽的“嘮叨”


聽懂了嗎?
怎麼還沒起床?
作業寫完了嗎?

快點快點!別磨蹭!

小時候,我們被媽媽各種“嫌棄”你是否想起了媽媽“嫌棄你”的場面?





面對媽媽們“愛的嫌棄”,下面是#媽媽經常對我們說的那句話#

~~靜待花開~~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在我和妹妹身上傾注了一輩子,雙胞胎的我們又幸運又心酸。
回想媽媽說過的那句話,總是無限感慨。“想吃什麼,我給你們做”。直到上大學,都還是要吃好,身體好。工作後也是關注我們的健康飲食。
一家人團聚時總會做我們愛吃的,不斷的往碗裡夾。雖然樸實,但卻對我們而言是長情的牽掛!謝謝您,媽媽,我愛您。
~~魚寶寶~~

我媽不善言談,並且是一位嚴母,每當看到別人在媽媽的懷抱撒嬌耍賴時我是有多麼的羨慕呀!小時候一直覺得我媽不親我,直到懂事時才理解了媽媽“無言的愛”
初中上了寄宿制學校,一周才能回一次家,每次回到家媽媽都會做一桌子我愛吃的東西扔給我一句“吃去吧!”週一上學時書包裡總是放著我愛吃的零食,遇到下雨天我走時車筐里都會有雨傘出現......
此時無聲勝有聲,我經常被媽媽無言的愛感動得默默流淚。母愛是偉大的,不論是慈母還是嚴母她們的心思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無私的愛。

~~竹內云子~~

回想一下,我的媽媽從來沒有對我進行過孝道教育,我媽從來沒對我說過以後要我負什麼責的話。
給我打電話經常對我說,媽媽很愛你。當我有難處媽媽會說,沒關係,我有錢我可以養你。我覺得我一生的好運氣都是由這個給我帶來愛的教育的好媽媽。

取自網路文…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

☀捨得用孩子,孩子才能成大器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只知憐惜孩子,不捨得使用孩子”,這是當今父母的愛的誤區。

實際上,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和為他人付出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一個孩子被大人使用和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麼偉大,進而感悟到一種深深的愛意,並且產生強烈的責任感。

有的父母把兒子當“寵物”養,什麼都替孩子做,從不讓兒子為自己做點什麼。其實,母親對兒子的肯定,最能激發男孩的潛力。為了給媽媽一個驚喜,兒子可以創造出奇蹟,這種動力能使一個弱小的男孩成長為勇敢的男子漢。

那麼,父​​母該如何使用孩子呢?



01. 沖茶與炒菜。

有一位男孩的母親,從小就常對兒子說這句話:“有你,就是不一樣。”

兒子3歲時,有一次我抱他擠公共汽車,不料腿下一軟,我沒擠上車,差點摔在路邊。兒子馬上關切地問我:“媽媽,您怎麼啦?”

我認真地對兒子說:“媽媽抱著你上不去車。”

兒子一聽,馬上跳到地上,用小手為我捶腿。我撫摸著他的頭,欣慰地說:“有你,就是不一樣!”

兒子十分得意,以後再也不讓我抱了,而且經常為我捶腿。

兒子上小學二年級的那個盛夏,一天我下班回來,兒子興沖沖地端上一杯茶:“媽媽,您喝茶!我為您倒的。”

茶已經涼了,我胃不好,不愛喝涼茶,但我仍一飲而盡,然後知足地說:“有你,就是不一樣!如果茶再熱一點就更好了!”

第二天,我就“享受”了兒子倒的一杯熱茶。

兒子上四年級時,一天他爸爸要出差,兒子高興了,我卻為難地對他說:“你高興了,我可慘了,下了班還得急忙回家為你做飯。”

誰知,兒子拍著胸脯,神秘地說:“爸不在,還有我呢!”

看他那樣子,我彷佛有了“依靠”,馬上“恍然大悟”:“對!對!還有你,你也是個男子漢!”

出乎我意料的是,第二天,放學後他早早地回到家,炒好兩盤菜,放在盤子裡,還用碗蓋上。我一回家,兒子馬上說:“媽,您快去洗手,我給您盛飯去!”

我特別“聽話”,洗了手,就在飯桌前坐著。兒子盛來飯,我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兒子在旁邊看著,用電視廣告裡的語氣問:“味道怎麼樣?”

“味道好極了!”我也用了“廣告語”。

“和我爸做的菜比怎麼樣?”

“比你爸炒的菜強多了!”我誇張地說。

其實,他的手藝比他爸差遠了,還有點不熟呢!但幾年以後,兒子就是炒菜的好手了。

兒子多麼渴望被母親需要、被母親肯定啊。母親的偉大,不在於能否讓兒子上大學、出國留學,而在於讓兒子有一種成就感,找到自信,找到自我,找到父母和社會對他的需要!當他找到了父母和社會對他的需要,他便找到了一種責任,一種幸福。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要在兒子面前表現得弱一點,給孩子一點愛他人的機會。別總把自己看成高山,視孩子​​為小草,讓孩子靠著你、仰視你、畏懼你;更不要當大傘,視孩子為小雞,為孩子遮風擋雨,讓孩子弱不禁風。



02. 擠公車的五大要素。

想把孩子培養成能適應未來社會的人,就要“放養”,不能“圈養”,捨得放手。尤其是培養男孩子剛強、堅毅的男子漢氣質,從小給他們一個自由獨立的空間,提供鍛煉、實踐、展示本領的機會。

每天上下學的路程,正是培養孩子剛毅、能吃苦的氣質的一個絕好機會。讓孩子鍛煉著自己上下學,可以讓他在路途中尋找到不少樂趣,也能夠增長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我兒子上小學時,家離學校很遠,路上坐車要一個多小時。從三年級起,兒子就開始自己擠公共汽車上下學了。

有一天,他神秘地對我說:“媽媽,我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哲學。就說擠公共汽車吧,有五大要素。”

我很感興趣:“我兒子什麼時候成哲學家了?擠汽車還擠出經驗了!往下說,我洗耳恭聽!”

兒子興致勃勃地說起他總結的“五大要素”:“第一,等車的時候,不用老伸著頭朝車來的方向看,那樣的話,脖子多酸哪!只需用你的餘光看著旁邊的人,人群一有動靜,準是車來了!”

“有道理!那麼第二大要素呢?”我興致很濃地聽著,逗他講話。

“第二,車來了,你不要跟著人群亂擠。你只要貼著車走到車前,抓住車把手,你就能上車了!第三,如果車上人多沒有座,你就站在司機座位的後面,這個地方比較寬敞。”

“你眼睛還挺尖!還有呢?”我迫不及待地想往下聽。

“聽我慢慢道來:第四,司機座位後面雖然寬敞,但離座位扶手遠,你的雙手要張開,放在車窗的玻璃上,這樣能站穩;第五,站好後你的雙腳要分開,這樣就有了兩個腳的立足之地了。”

聽完這“五大要素”,我笑得眼淚都出來了。我想,不去擠公交車,他哪能總結出這麼​​多“要素”?

兒子上中學後,六年來天天騎車上學,風雨風阻,無論風吹日曬,從不叫苦,我從心裡佩服他。




03. 送孩子一雙名牌鞋,不如送他一雙能走路的腳。

大學畢業後,他主動要求去上海工作,說要感受現代化大城市的氣息,這樣才能和國際接軌。出發那天,我原是準備去機場送他,可他不讓:“不用送,我自己去能行!”

他自己打了一輛出租車,上車前朝我笑笑,揮揮手,用幼兒園小朋友的口氣說:“媽媽再見!”

我只好也揮揮手說“再見!”我也不能死乞白賴非要跟他去呀!望著兒子遠行,我心中一百個放心,我知道他行。

兒子成長的歷程,讓我明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去做,千萬別替他去做。替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事,是對他的積極性的最大打擊,因為這樣會使他們失去實踐的機會,你老不放心,什麼事都要插手,就等於告訴他:“你不行,我不相信你。”

從小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去鍛煉,孩子就有了生存的本領,有了抗風險的能力,當他遠走高飛時,你心中只有欣喜而沒有擔心。都有極大的幫助!


取自網路文…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有一種餓,叫做奶奶覺得你沒吃飽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剛剛路過幼兒園,偷聽兩個小朋友的談話:第一個小朋友說:“為什麼挑食的都是孩子,家長怎麼都不挑食呢?”第​​二個小朋友說:“他們買的都是自己愛吃的,還挑什麼食?”我瞬間石化了,簡直是真理啊! 

早晨送孩子上學,看到一群小學生,有穿長袖的,有穿薄秋裝的,還有穿短袖的。其中有個小姑娘鶴立雞群竟然穿的是羽絨服!!!有個小男生就問她為什麼啊?只見她45度仰望天空幽幽地說:“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

這兩個笑話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做家長的很容易沉醉在自我的育兒成就感中,而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和思考。

當有一天,你跟孩子的角色互換的話,也許會發現越來越多的真理:
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
有一種美,叫做媽媽覺得好看。
有一種傻,叫做媽媽覺得你傻。
有一種瘦,叫做媽媽覺得你瘦。
有一種疼,叫做媽媽說乖不疼。
有一種困,叫做媽媽說你困了。……
而今天我要吐槽的這個現象叫做:有一種餓,叫做奶奶覺得你沒吃飽。

餵飯,孰是孰非?

小時候經常去鄰居家玩,鄰居家小孩思思是我的同班同學。最害怕的事情是去玩的時候趕上他們家的飯點。因為思思有個弟弟,是家裡的掌上明珠。都3歲多了,每次吃飯奶奶還非得餵到嘴裡。用思思奶奶的話說:不餵他就不好好吃。

所以如果去的時間不對,就只見到思思奶奶追著思思弟弟滿院子餵飯。那個激烈啊讓人不忍直視。一位年邁的老人,追著喊著要把一勺子雞湯泡飯送到一個活蹦亂跳的小娃娃口中。小娃娃大聲叫著:“我吃飽了”!老奶奶苦口婆心:“你才吃了這麼點怎麼就飽了?看你瘦得跟皮包骨似的,再不多吃就沒力氣玩了……”

我當時就很不喜歡看到這樣的畫面。一來覺得奶奶很可憐,一大把年紀還要追著餵飯。二來覺得很奇怪,難道小弟弟沒吃飽自己不會覺得餓嗎?


帶著這樣的疑惑,我就長大了。很慶幸,自己小時候雖然長得瘦瘦小小,但家里人從來沒有追著我餵過飯。爸爸從來只說:不吃飽飯,家裡可沒有零食吃,肚子餓了不許哭。 問了很多人,小時候都有被餵飯的經歷。家里人越是催促,越是追著餵,越是不愛吃飯。還有不少小伙伴表示自己有被餵得積食最後只得上醫院的經歷。

孩子,你沒錯!

有調查顯示,近三成兒童有飲食行為問題。據某兒童保健科醫師介紹,兒童飲食行為問題是兒童保健門診最常見的問題。2012年,全國1-3歲兒童飲食行為問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發病率高達34.7%。在門診中,常見的問題有吃得少、吃得慢,對食物不感興趣,拒絕某些食物,不願嘗試新的食物,吃飯時看電視、打遊戲,吃飯地點不固定,吃飯時需要一些小道具等。

是孩子自己不知道餓嗎?是有的人基因中就排斥吃飯嗎?我想不會有人這樣認為。

新生兒一出生就知道,餓了就用嘴巴找乳頭,也天生就有吮吸的原始反射。找不到食物還知道用哭聲來獲得。那麼為什麼長著長著吃飯就成了問題呢?



今天,我就想來為孩子們洗洗白:真的不是孩子不會好好吃飯,而是大人們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當他們一歲多開始對吃飯很感興趣的時候,你有讓孩子充分探索嗎?也許你會覺得孩子拿不好勺子,手又髒,弄的到處都是。於是一把奪過勺子,“來,媽媽餵”。


當他們說吃飽了不願意再吃的時候,你有尊重孩子的感受嗎?也許你會覺得孩子才吃了半碗飯,一會肚子餓了吵起來太麻煩。於是強硬地把剩下的半碗也塞到孩子肚裡。


當你辛辛苦苦地給孩子做了一桌子好菜,但是孩子沒有食慾不願意動筷子的時候,你也許立馬怒氣沖沖地將“不懂事”的孩子好生訓斥一頓?


殊不知,這些看似“愛”的行為,給到孩子的是壓力。 是孩子的感受重要,還是保持乾淨、不剩飯、不麻煩比較重要? 你以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其實錯了。你所了解的更多是別人跟你說的大道理和書本上的條條框框!

你以為自己最在乎的人是孩子,其實也錯了。你更在乎的自己那高貴的自尊心和虛榮心。 

救救感覺

我們成天教導孩子“應該”這樣、“應該”那樣,而不去問問孩子的想法、感覺和願望。 長此以往,孩子成了”沒有感覺“的動物。像極了現在​​的我們。 這樣的人缺乏創新、缺乏主見、缺乏審美,什麼時候都只會隨波逐流,只會死板的執行任務,已經忘記了獨立思考,更不用說獨立的人格了。說白了,就是不再自由。 孩子生來原本是擁有這一切的。而追著孩子添衣餵飯的家長,就是他們感覺的最大“殺手”!

一年前再次見到思思,她已經胖得不成樣子。我們一起吃飯,她總是要把自己吃得很撐很撐。都快走不動路的那種。我說,你這是乾嘛呢?又不是沒得吃!她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每次吃飯都會不由自主地吃得那麼飽。我說,你這不是飽,這是撐著了…… 也許,她的感覺變得遲鈍了。也許,她潛意識裡一直有個“多吃點”的聲音在操縱著她。也許,她把吃當成了情緒的宣洩口。

但是我猜,她小時候,一定也被“沒吃飽”過。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6年7月4日 星期一

孩子,你用上所有的力量??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星期六上午,一個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裡玩耍。沙箱裡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車、敞篷貨車、塑料鏟子和塑料水桶。在鬆軟的沙堆上修建公路和隧道時,他在沙箱的中部發現一塊巨大的岩石。

小男孩開始挖掘岩石周圍的沙子,試圖把它從泥沙中弄出去。他的力氣很小,而岩石卻很大。手腳並用,看起來沒費多大的力氣,岩石便被他連推帶滾地弄到了沙箱的邊緣。不過,這時他才發現,他無法把岩石向上滾動,翻過沙箱邊牆。

小男孩下定決心,用盡了各種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發起進攻,可是,每當他剛剛覺得取得了一些進展的時候,岩石便滑落了,又重新掉進了沙箱。

小男孩氣得大叫,使出渾身的力氣猛推石頭。但是,岩石再一次滑落了下來,弄傷了他的手指。

最後,他傷心地哭了起來。這整個過程,男孩的父親從起居室的窗戶裡看得清清楚楚。當淚珠滾過孩子的面頰時,父親來到了他跟前。

“兒子,你為什麼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父親的話溫和而堅定。

“但是我已經用盡全力了,爸爸,我已經盡力了!我用盡了我所有的力量!”垂頭喪氣的小男孩抽泣道。

“不對,兒子,你並沒有用盡你所有的力量。你沒有請求別人的幫助。”父親糾正了他的說法。

父親彎下腰,抱起岩石,將岩石搬出了沙箱。

面對困難,抱著頑強的態度與執著的精神固然不錯。但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有時,借用你周圍人的力量,可能會使你更快更好地完成,教育孩子從小具有團隊精神尤為重要。

取自網路文…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6年7月1日 星期五

不懂感恩的孩子,成人後比狼更可怕!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現如今大多數家庭中,孩子可謂是“位高權重”。


全家人都圍著一個小傢伙轉,孩子時時刻刻都扮演著被愛的角色,要什麼家長都會千方百計得滿足他們。

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認為從家長那裡得到東西是理所當然的,從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更不會想著去關心別人和感激他人。

父母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東西,須知最好的東西就是良好的教養和優秀的品格,而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也會讓他獲益良良多……

有一篇雞湯文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曾經一位富有的老華僑,歸國後想資助一些貧困地區的學生,於是,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他找到了一些有受捐需求的孩子的聯繫方式與地址,每人寄去一本書一些筆,並隨書標註了自己的電話號碼、聯繫地址以及郵箱等信息。

老華僑的家人和朋友十分不理解老人的做法:為什麼送一本書還要留下聯繫方式?在不解與質疑聲中,老人像是焦急地等待著什麼,或是守在電話旁、或是每天幾次去看門口的信報箱、或是上網打開自己的郵箱。

直到一天,終於有一位收到書的孩子給老人寄來祝賀節日的卡片(也是唯一與老人聯繫的孩子),老人高興極了,當天就給這個孩子匯出了第一筆可觀的助學資金,同時毅然放棄了對那些沒有反饋消息的學生的資助。

這時家人才明白,老人是在用他特有的方式詮釋“不懂得感恩的人不值得資助”的道理。

人要懂得感恩才會幸福。父母創造了孩子,並以辛勤勞動掙得的血汗錢供養著孩子,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凝結著父母的心血……
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和尊重別人是很重要的事。如果父母一味的溺愛,孩子不懂回報,即便走上社會也會遭遇碰壁,甚至可能無法無天!孩子感恩的對象,莫過於恩情最深的父母,如果沒有培養孩子感恩的心……

寫到這兒,又想到幾年前機場弒母的留學生汪佳晶。

多次要錢未果留日“海歸”持刀弒母

他留日五年,從未打過工,學費和生活費都靠母親每月7000元人民幣的收入來出。母親四處舉債,實在拿不出錢,他竟在機場捅了前來接機的母親9刀。

25歲的青年本應自立,靠自己打工解決(或部分解決)留學費用。但他心安理得享受著母親含辛茹苦提供的溫室生活,當母親拿不出錢,他不念親恩,那滿腔怨恨化作9刀。

這個案件讓所有父母警醒,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更可怕!!教導孩子學會負責、懂得感恩有多麼重要!

當孩子得到了比他們需要多的多的愛,家長則喪失了教育的功能。這些家庭由於種種原因從小對孩子百依百順,沒有任何約束,已經沒有能力改變現狀了,家長在這些孩子眼中毫無威信,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些孩子對父母的付出無止境的索取,一旦小小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便不依不饒。還有一些大學生,上幾年大學,要花掉家裡十多萬元,家長們省吃儉用,有的家長不惜舉債。

然而,很多學生比著買高檔服裝、手機、名牌鞋襪、電腦等。還有的大學生花高價租賃公寓住,泡網吧、下館子、花父母的錢,一點也不心疼,彷彿向父母要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即便是工作了,還有許多年輕人心安理得依靠父母生活著。

其實:

不讓孩子品嚐飢餓,他們就不知道食物的價值;

不讓孩子們品嚐寒冷,他們就不知道溫暖可貴;

不讓孩子品嚐挫敗,他們就不知道成功的艱難。


父母對孩子過多關愛實際上是剝奪了他們體驗負面經歷的機會。他們只有從苦中苦才能去尋找甜中甜。

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他會感激別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覺得擁有眼前的一切既快樂又幸福。


我們做父母的要謹記:如果你不想將孩子培養成“白眼狼”,那就千萬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要去教導孩子懂得感恩。

與其全家人圍著孩子轉,不如高質量地陪伴。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時刻創造條件啟發孩子學會用感激、感恩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付出,讓孩子先從感恩父母開始,比如讓孩子知道父母為自己做事後要說謝謝等,通過這種小的事情、小的情緒讓孩子熟悉這種感恩的狀態,並最終知道如何表示自己的感恩。

感恩之心,是心靈成長的營養劑。通過感恩教育孩子們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別人付出給自己帶給的快樂。當孩子們感到他人的善行時,就想到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得暗示,使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


取自網路文…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小富苗 Copyright © 2011 Designed by Ipietoon Blogger Template and web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