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賺太少或花太多?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經營之神王永慶曾經說過:「賺多少錢都不是你的錢,存下的每一塊錢才是你的錢。」

大家都知道存錢很重要,偏偏存錢的速度總是追不上花錢的速度。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是賺得太少?還是你連錢花到哪兒去都搞不清楚呢?

存錢,真有這麼難嗎?賺得少就無法存錢嗎?

每個人都應該考慮一個問題:「到底賺多少錢才有能力存錢?」

看到這個問題,你的第一想法也許是多多益善,但是仔細理性的思考起來,卻不像想像中得那麼簡單,因為人在一生中創造的財富總是有限的,大多數人無法做到真正的「多多益善」,現實的生活往往充斥著算計、考量。

我們常會目睹到這樣的情況:人們在自己年收入3萬的時候想,一定要努力賺錢,只要年收入5萬就能過的寬鬆,就有餘錢了,而當年收入達到5萬元的時候,卻發現開支也前所未有的增加了,財力照樣很緊張。

於是,就又開始想,一定要努力賺錢,只要年收入10萬就能過的寬鬆,就有餘錢了,而當年收入達到10萬元的時候,卻發現生活仍入不敷出。

因為時代的進步,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不再為桌子上出現肉菜而大傷腦筋,不再限於每年初一才能穿上新衣,不再羨慕別人家裡的黑白電視但是我們依舊充滿困惑。

我們發現,我們討厭過年,因為過年要支出一大筆額外開支,即使穿上新衣也沒有了兒時的哪種喜悅。

我們發現,因為擁有了一輛屬於自己的汽車的激動不翼而飛,我們天天為堵車、油價、停車費煩惱不已。

我們發現,住進新房裡也沒有了安全感,要為了還房貸而拚命工作、累死累活。

先存錢後理財

那麼,到底要賺多少錢才有能力存錢?
有些人總會算這樣的賬:吃喝、穿衣、房貸、汽車、子女教育、贍養父母、自己養老這些加起來要花多少錢啊;也有灑脫的人說,吃飽穿暖就行了,錢賺的再多也不夠用。
一位哲人說,錢就像海水,你喝得越多,越感到口渴。所以,要賺多少錢才有能力存錢,就像一道嚴峻的關口,考驗著每個人的智商和能力。

不要淪為錢的奴隸

錢當然多多益善,但是也要看你如何賺,如何用。

有一點是必須清醒的,那就是千萬不要淪為金錢的奴隸,將自己一生的幸福都寄託在金錢裡!

有沒有想過,你的錢都躲到哪裡去了?有人的錢都藏在衣櫥裡;有人的錢都跑到冰箱、鞋櫃、梳妝台上等等。

只要有收入的人絕對可以存到錢,還可以做不錯的理財規劃,在現今社會人脈存摺重要,銀行存摺也很重要。

薪金的數目其實不就是一個數字,也不是一個衡量能力的標準,不需要太在意,把它當成一個目標也不錯,薪水不能致富,理財可以完成人生的夢想。

錢少有錢少的理財方式,錢多有錢多的理財方式,重點是要先有錢。

在能力許可的情形下,還是要存一點錢,人沒有遠慮也有近憂,養成儲蓄的習慣是理財的第一步。

理財規劃3部曲

年輕人薪水不高,在行有餘力之下資金規劃有三個步驟,最重要的是風險管理。很多人都每天在外面打拚,萬一有個狀況發生能承擔嗎?

話說不小心有三種,老天爺不小心、別人不小心和自己不小心,當意外發生時要把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就可以讓自己無後顧之憂。

第二是債務管理,要把利息高的負債先還掉,若不小心消費信用卡透支,動用到循環利率,那是非常可怕的黑洞,不趕快還掉會愈陷愈深,最後會讓你萬劫不復,一旦變成卡奴,可能一輩子翻不了身。

小錢也可投資

前面二個做好了最後才是投資,小錢也可以投資,用定期定額方式買基金。年輕人可以承擔投資風險,基金配置要選波動大的市場,用金字塔的投資方式,愈跌買得愈多、愈漲買得愈少,利用時間平均成本,長期投資會有不錯的收益。

當有了第一桶金,資產倍增的速度就比較快。

年輕人多交朋友經營人脈,但是也要學理財。這不是二擇一的選項,如果真的想要,魚與熊掌並非不可兼得,在有限的薪水之下還是可以兼顧人脈與投資,這就是理財要學的。

存不到錢的原因何在?如果總是歸咎於萬物皆漲、唯獨薪水不漲,卻不反省自己的消費模式、花錢習慣,那麼存錢將永遠與你無緣。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就曾說:「開始存錢並及早投資,是最值得養成的好習慣。」現在,就趕快先來養成存錢的好習慣吧!

(來源:南洋網 – 財經週刊)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徐佳瑩:我雖然醒得很慢,但好險我開始存錢了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我身騎白馬,走三關,我改換素衣,回中原⋯⋯」當徐佳瑩邊唱邊走進《超級星光大道》舞台的那一刻,她那嘹喨、充滿情感的聲音,就深深的打動人心,不僅在2008年拿下冠軍,也因大受歌迷歡迎而能每1年就出1張專輯,2010年更同時入圍金曲獎6項大獎,一舉奪下最佳新人獎,唱作俱佳的實力備受肯定。

出道5年裡,徐佳瑩又是拿冠軍、得獎、出專輯,又開了不少場演唱會,收入大幅飆升。但工作上的快速成功,卻造成生活與金錢上的失速失序,所以問起她 的存款,竟不到10萬元。可是,正在學記帳的她,已立下目標,要在2年內存到300萬元、在台北買房和父母一起住。但這位創意滿滿、偶爾搞笑、有時衝動的 才女,究竟會怎麼做呢?

其實,在2008年參加歌唱比賽期間,徐佳瑩就多次表示,自己是來自台中一個很平凡的小康家庭;而她也曾多次上過鏡頭的父親,是位退伍軍人,母親則是家庭主婦。在家排行老三的徐佳瑩,印象中家裡的經濟並不好,所以儘管父親有拿到退休俸,但仍不敷家用,而必須繼續工作。

因為期望徐佳瑩等4個孩子長大後有穩定的生活,徐爸爸在她16歲時,就鼓勵她報考護專,好成為收入穩定的白衣天使。這份工作雖然能讓日後生活衣食無憂,但對徐佳瑩來說,能與靈魂產生共鳴的,還是音樂。

23歲那年,徐佳瑩在醫院實習3個月後,院方告訴她,轉正職必須簽2年的合約。她心想,雖然不討厭護士的工作,但這2年合約一簽下去就跑不掉,她很抗拒,因為當時的她,更想趁年輕時,實現自己對音樂的夢想,於是她在沒有告訴父母的情況下,辭掉工作北上。

以前沒有危機意識 不知不覺花光錢

徐佳瑩才剛到台北,就在朋友建議下,參加當紅的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第3屆的比賽。她回想起比賽這段日子,雖然製作單位有提供住宿,但因為沒有收入,吃和交通等生活開銷,得靠自己想辦法。但她還是覺得很開心和值得,結識了一群愛好音樂、有共同目標的參賽者。這段沒有收入的日子,雖然辛苦,卻也甘之如飴。

經過半年多的比賽,她榮登冠軍,而拿到的225萬元獎金,第一件事就是替爸爸還掉房貸190萬元,剩下的35萬元,她留在身邊當生活費,耐心的等著發片機會。

比賽結束,踏出製作單位提供的住宿飯店,徐佳瑩知道,自己在台北必須要找個像樣的地方住下來。於是就和哥哥在南港合租了一間房子。房租雖不算很貴,但因為沒有家具,她就一口氣花了12萬元買床、桌椅等等。

而剩下的20多萬元,也沒能留住多久。因為在等待出片、後續錄音的一年中,不知不覺地用光了。對於收支,徐佳瑩說自己的第一次收支概念來自於父親的教育。「小時候,爸爸曾親手砍下一節竹子,做了一個存錢筒,要我一定要養成存錢的習慣。」之後還幫她在郵局開戶,要她好好管理金錢。

但她始終沒做到。只要手上有錢,看到喜歡的就買,毫無危機意識,「從沒想過,比賽結束後,我可能會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穩定收入,要妥善分配剩下的獎金。」徐佳瑩說。
因為這樣,她到現在都想不起來,當初錢是怎麼花光的。

雖然獎金已見底,但因為2009年發第一張專輯備受好評,銷量頗佳,又有大筆收入進帳,於是徐佳瑩繼續維持「有多少錢,就花多少」的消費習慣。直到2011年,一張扣繳憑單改變了她。

被1張扣繳憑單驚醒 3步驟扭轉揮霍惡習

原來,她在這張扣繳憑單裡,看到自己一年唱酬、版稅收入多達上百萬,可是帳戶裡的餘額竟連6位數都不到?

「我真的嚇到了,才發現我工作2年,發了2張專輯,收入與存款竟然不成正比?到底我把錢花到哪裡了?再這樣下去,我不就一直白工作,永遠都留不下實質的東西,以供應未來的生活?」她語帶驚恐地說。

於是,她決心調整,要求自己努力存錢,並解決「只看現在,完全不想以後」的金錢態度。而她採取了以下的步驟:

第1步》家人協助管理收支

請徐爸爸出馬,擔任財務大臣,管理自己的一切收支,而她則每月乖乖向爸爸領2萬元生活費過日子。

為什麼要這麼做?徐佳瑩苦笑著表示,因為她對自己收支管理的能力缺乏信心,所以選擇把收支交給爸爸打理。而且爸爸記錄明細很可靠,所有收支都交代的一清二楚,她信得過。因此每到月初,她先向爸爸領2萬元當生活費,之後若有房租或大開銷,再報備領取。

除了有爸爸替她管帳,其他家人也一起動員,三不五時提醒她:「少花錢、多存錢」,尤其是徐媽媽,從她出道前到現在,打給徐佳瑩每通噓寒問暖的電話中,總會不厭其煩的說:「學著記帳,才會存到錢。」

而現在跟她一起住的弟弟,也化身成為她的小管家,每當徐佳瑩收到網路購買的物品時,弟弟看到就馬上質問:「為什麼要買這個?這個多少錢?妳用得到嗎?」就怕她一下買太多、買太貴,不清楚錢花到哪裡去。

對於家人的各種叮嚀,徐佳瑩深知大家是為她好,加上自己被繳稅單「嚇醒」,瞭解到存錢的重要,就照爸爸的安排,每月領生活費,減少購買慾望,「知道自己一個月只能花這麼多錢,有需要再要,這樣對我比較好。」徐佳瑩說。

第2步》控制衝動購物

控制收支除了有家人相助,徐佳瑩自己也不是全然沒下功夫。她透露,以前購物很衝動,也很誇張。平常只到喜歡的幾家服飾店買衣服,看見喜歡的衣服,既不試穿也完全不看價格,全部拿下來找店員結帳,一次買個3、4萬元,直接用現金結帳。

買衣服如此,挑家電用品也一樣。以前的她,買東西從不比價,而且都是挑最貴的、最好的下手,例如買吸塵器或電動牙刷這類家電用品,她上網一定買最貴最好的,「可能是工作壓力過大,用購物來移轉注意力。」她不好意思地說。

但決心改變後,就學習控制衝動購物。「我會告訴自己,再等個幾天吧,妳又不是現在一定非得到不可。」徐佳瑩說,借由拉長時間,的確有降緩衝動的效果。

第3步》定期收納避免重複消費

她也開始會定期整理一次房間,把每個東西物歸原位,適當利用。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對徐佳瑩來說,重複買同一件東西,是家常便飯。而重複消費,也意 味著金錢的浪費。「例如同一張CD,因為第一張買了我沒拆封,所以下次看到,又再買一次,還有環保筷、化妝品、刷子等小東西,總以為我搞丟了,所以一買再 買,沒多久又找到。」她氣憤地說,自己非常厭惡這樣的感覺,也知道這樣是一種浪費,所以她透過整理環境,讓每件物品都容易拿取,自然就能杜絕重複購買的不 必要消費。

2年的改變下來,徐佳瑩表示,自己雖然還是會買些衣服、小東西,但在爸爸的掌控下,每月開銷至多再增加1萬元。而她也會注意自己的收支狀況。總是跟 在她身旁的宣傳姐蓉就發現到,以前LaLa(編按:徐佳瑩英文名)只會關心出席活動的內容是什麼、要表演幾首歌,都不在乎收入,但現在她會瞭解一下自己的 行情是多少,收入怎麼計算,代表對於金錢,她愈來愈有概念,也想瞭解。

至於徐佳瑩自己,也看到改變的成效。去年家人生病,有較多的支出,但她的戶頭已不會再像2年前般拮据,心裡安定許多,知道自己有財務能力可以應付未知情況。
現在的她,有個新目標,就是2年內存到300萬元,並在台北買一間房子,讓全家人住在一起。徐佳瑩笑著說:「我雖然醒得很慢,但好險我開始存錢了。」

撰文者:林 竹
(來源:Smart智富-財富管理-理財高手)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

【五歲再上幼稚園 by 陳安儀】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最近遇到很多媽媽熱烈的討論選幼稚園的問題,通常我在一旁是一聲不吭的。老實說,我對幼稚園並沒有多大好感(詳情請見「孩子,我要教妳怎麼愛我」一書),我認為,幼稚園的存在是給那些因為上班而不能自己帶小孩的人方便而來的。因此,雖然我的兒子今年已經四歲半了,但我並沒有打算讓他上幼稚園。

我的老大除了在我生產那年,唸過不到一學期的「幼幼班」之外,也只有念了一年的大班(半天班)。我認為,孩子不適宜過早去幼稚園。而老大的經驗,更加堅定了我的想法:「五歲才是適合上幼稚園的年齡!」

就生理方面來說,孩子可以自己處理好自己的大小便、擦屁股,大約要到四歲半左右。孩子真正可以自己取菜、添飯、完整的進食,大約也在四歲半左右。孩子要完全學會穿衣、脫衣、扣扣子、拉拉鍊、穿鞋,並明確表達冷熱,大概在五歲左右。而且,大部分的幼兒傳染病,都攻擊「五歲以下」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孩子要能夠說清楚、講明白媽媽不在的時候發生了哪些事,大約也要將近五歲。

就心理方面來說,三歲同理心才開始發展,三歲半左右才開始跟同儕展開互動,四、五歲的孩子,才是最需要玩伴的時候。

就語言發展來說,語言學家建議,開始學習第二外語的時間,最好在「五歲以後」。五歲以內,是打好母語最重要的時機。五歲以內,是孩子最依賴媽媽的時間,而五歲以內,也是家庭養成人格的基礎。而且,五歲開始小肌肉發育較為成熟,才可以進行仿寫,提早教導閱讀、寫字,對孩子並不一定是福。

我家老大第一次去幼稚園的時候,只有兩歲十個月,那時因為家庭狀況不得已,所以只好送到幼幼班去。三歲的孩子分離焦慮還很嚴重,除了前幾天新鮮感之外,接下來幾乎天天上學都要來一場「生離死別」。雖然,老師也告訴我,我一走她就不哭了,但是,到最後她每晚睡覺時都會感到焦慮,有時候連睡夢中都會哭喊:「媽媽!不要走....我不要上學!」

於是,我知道她還沒準備好。就不再勉強她。

五歲再去上學時,就全然不是這麼回事了!

她每天晚上都期盼著第二天學校的活動,上學連再見都來不及說,就頭也不回的奔進教室,完全沒有所謂的「分離焦慮」。一年的大班生涯中,她沒哭過一次。而我觀察大般的其他小朋友,很明顯的,在幼幼班門口哭哭啼啼的情形,大班幾乎完全消失。

我知道,她準備好了!

第一次上學時,我每天問她在學校做了些什麼,她總是說不清楚;問她老師有沒有罵人?她也不知道。

第二次上學時,她可以如數家珍同學的名字、今天老師對誰說了什麼、明天要準備什麼東西。做媽媽的可以光憑她的敘述,就描繪出學校的概況,大大放了不少心。

第一次上學的老大,原本幾乎不生病的,一到學校去,就連續病了好幾個月,幾乎每個星期都染上感冒。第二次上學,我本來預計她又會感冒好幾個禮拜,沒想到,這回她好的跟一頭牛似的!偶爾一兩次感冒,也很快就痊癒,抵抗力顯然強了許多。

我想我找到了原因:因為她長大了!

因此,在老二有先天性氣喘,容易因為感冒而發病的狀況下,更堅定了我「五歲前不上幼稚園」的決定。

可是,很多家長問啦:「不上幼稚園,在家都沒有學到東西怎麼辦?」

在家可以學的東西可多著呢!

看車牌可以學認數字、ABC,看招牌也可以認得不少字。跟媽媽去郵局領錢可以學數數;上街買東西也可以學算數。去超級市場還可以認水果;去海產店吃飯時可以看到不少水生動物。吃飯前,兒子會幫媽媽剝豆子、認青菜;吃完飯,還可以練習洗碗。參加讀書會時,媽媽聊天,寶寶可以一起玩;每兩個月,我們可以在平日去動物園、看展覽,不用跟別人擠來擠去,享受好品質的參觀行程。

就像今天早上,雪真幫我們預定了「大直消防隊」的參觀行程,孩子們在一個鐘頭內,摸了一隻超肥的綠鬣蜥,還參觀了雲梯車、消防車、救護車,甚至還親手操作灑水器!他們超級興奮!

前天,我們在小樺阿姨的指導下,做浮水印的勞作,兒子非常認真的做了超過一個小時,印出十幾張作品。想想看,在幼稚園裡,兩個老師要照顧三十個小孩,哪有可能讓你一個人花這麼多時間做一件事、發揮創意或是耗盡體力呢?

晚上,爸爸的睡前故事裡有甲蟲、恐龍,也有孫悟空;白天,阿嬤的院子裡他可以挖蚯蚓、摘黃瓜。 PLAY GROUP的小朋友一個星期有兩天的時間固定約見面玩耍,平常的時間裡,還有小樺、雪真的兒女可以一起玩。

我很滿意目前這樣的狀況。

因此,五歲再上幼稚園吧!或許,我會讓他就這樣直接念小學也說不一定!

寶寶由「Jessy Chua 」媽媽提供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獨特性:孩子最大的財富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父母總是直接命令孩子去做事,像:〝你去做功課!你不能看電視!〞但我們可 以把命令句改成問問題,例如孩子老是黏在電視機前,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跟他溝通:〝我們吃飯要選有營養的食物,你現在已經看一個小時電視了,你覺得什麼電視 節目是有營養的呢?你覺得你應該看哪些頻道呢?〞

教養小孩真是說易行難, 也許你在書店可以買到十本、二十本怎麼教養出高EQ孩子的書,但自己做起來,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我在美國 2006 年 2 月號的《國家地理》雜誌上看到關於〝愛情〞的專題報導很有感觸。有一個新娘要結婚了,但她希望每個來參加婚禮的朋友都能給她一個建議,告訴她怎麼經營美滿的婚姻,結婚後要如何才能幸福?

雖然文章裏頭沒有寫最後新娘得到了什麼建議,但我自己開始想像,或許這位新娘打開信封,看到朋友給她的建議,她最大的感慨可能是:你們每個人怎麼說的都 跟做的不一樣?當父母的也有同樣的感覺,我們可能買了很多教養小孩的書回來,但當自己要教養小孩的時候,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教養小孩其實和經營婚姻非常 類似,結婚前覺得另一半跟自己個性不同,可以有互補作用,非常好;但結婚了以後想法變了,都希望改變對方,讓對方跟我們一樣,動不動為了疊棉被、擠牙膏的 小事就可以吵翻天,甚至決定要離婚。

陳之藩有篇文章寫道,美國和歐洲的教育家聚在一起,歐洲教育家認為美國的教育就像是在挖礦,把孩子切、割、磨變成一個寶石,就像許多拿到諾貝爾獎的傑出 學者一樣。而歐洲的教育就像種花,教育人員做的是澆水、加肥料,讓種子變成它本來的樣子,無論是玫瑰、康乃馨、山茶花,他們都會細心呵護,讓每一株花朵都 有自己獨特的模樣。這讓我想到臺灣的教育,不是挖礦也不是種花,而是塑膠工廠裏頭的射出成型,要求個個都一模一樣。

教養小孩,學校雖然有責任,但父母的責任更為重大,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小孩跟別的小孩一樣,或是希望自己的小孩和自己當年一樣;我發現當我對孩子發脾氣 的時候,其實原因往往是生氣他們沒有照我的話做,沒有跟我一樣,這就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最典型例子。如果我們可以尊重每一個小孩,像種花一樣讓他們 自然長大,尊重小孩,不要讓他們成為自己或別人的複製品,那父母也應該很欣慰了。

媒體曾經有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外國小孩比較有自信,因為他們的獨特性受到尊重,也因為父母採用鼓勵及讚美的教養方式。

十幾年前,我在溫哥華遇到當地卡內基訓練的負責人,他說自己小時候八九歲時,爸爸常常會問他很多問題,凡事都會徵詢他的意見,例如爸爸會問他:〝我們搬 到這裏來住好不好?我來這個教堂做牧師你覺得怎麼樣?〞他現在回想,一個八九歲的小孩根本不懂事,但爸爸問他問題、徵詢他的意見不見得是要他的答案,而是 希望他能多思考,長大後成為一個有思考力的人。

反觀臺灣,父母總是直接命令小孩,例如:〝你去做功課!〞〝你不能看電視!〞〝趕快洗澡!〞〝不要再上網了!〞但我們可以把命令句多改成一些問題,如果孩 子老是黏在電視機前,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跟他溝通:〝我們吃飯要選有營養的食物,你現在已經看一個小時電視了,你覺得什麼電視節目是有營養的呢?你覺得你應 該看哪些頻道呢?〞

再舉例來說,父母常叫孩子趕快吃飯,孩子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要叫我趕快吃飯?其實父母心裏真正希望小孩趕快吃完飯的原因是,他們可以趕快洗碗;但 如果換個方式,如同我們進行卡內基訓練時,會問孩子們以後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有個孩子說,他想變成籃球職業選手,我們會問他:〝好,那要變成籃球職業選 手要什麼條件呢?〞孩子回答:〝身體要強壯,要長得高!〞

怎樣才能身體強壯,長得高呢?那就是趕快吃飯囉!

所以,問孩子問題可以讓他們思考,並引導他們自己找到對的答案,如果可以給孩子多一些思考空間,親子互動關係也會完全不同!

--- 黑幼龍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8月16日 星期五

年輕人不理財的理由——懶惰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你在為不想理財而找理由嗎?追根究底,其實是你懶得將雜七雜八名目繁多的收入支出規整清楚,懶惰心理不僅存在於工作生活中,讓你變得拖延散漫,更會出現在理財中,成為你理財路上的絆腳石!

千萬別覺得對「錢」漫不經心的態度說明你視錢財為糞土,這恰恰代表了你的「懶」已經到達了一定境界。趕快克服懶惰理由,邁向理財路大步奔小康吧!

1.懶惰理由:沒有那麼多時間。

真的嗎?那麼為什麼你能每天晚上看三個小時的偶像劇,或者連續六個小時一動不動地打電腦遊戲?只是因為你不想做。如果你不願意在理財上花費時間,那麼很快你就會發現自己在花錢這件事上越來越難控制自己。

剛開始理財的時候的確需要你花費一定的時間來進行統籌規劃,但是一旦你進入了狀態,所有的開支盡在掌控了,你只要每天拿出幾分鐘的時間就足夠了。

2.懶惰理由:萬一理財不成功,會讓為數不多的錢更加弄得一團糟難以收拾。

沒錯,某些理財行為確實需要你承擔更多的責任,而且一旦失敗還會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比如自己開公司或者投資股票等等。但是,如果你想要成功,就必須跨越對失敗的恐懼心理。

你可以從現在開始學習你需要儲備的只是。有各種各樣的書籍、網站、諮詢師,他們都能幫助你避免失敗。

3.懶惰理由:我還年輕,沒必要這麼早就開始理財。

年齡從來都不是問題。如果你還年輕,也沒有多少存款,那麼你就需要悉心經營你目前所擁有的。你得從現在開始為將來做打算,而不是去想櫥窗裡擺著的漂亮鞋子。等到你年華老去,銀行沒有多少存款的時候再開始理財就太晚了。

年齡不能作為藉口。無論你是年輕還是上了年紀,總有可以改進的地方,讓你的財務狀況變得更好。

4.懶惰理由:命運待我是如此不公。

很多人把錢不夠花歸咎給命運、上帝或者老天爺。這樣的藉口之所以容易非常流行,是因為你可以因此而逃避屬於自己的責任。你能輕鬆承認失敗的原因不在自己,而是某個強大的力量在阻礙你。

事實上,你所有的麻煩都是由自己引起的,比如做了錯誤的決定;受到壞朋友的影響;花了不屬於自己的錢等等……你的決定和行動都是自己做出來的。有些 時候,你努力了但卻沒有成功,這並不是說有人在你背後搞鬼。弄清楚到底是哪裡出了差錯,下一次換個方式去做,也許你就會成功了,理財也是一樣。

5.懶惰理由:我對理財一無所知,根本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如果你的理財生活一團糟,那麼確實說自己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開始比較容易。但是,如果你的處境實在糟透了,那麼從哪裡開始理財其實已經不重要了。就像 在打掃一間又髒又亂的屋子,是從浴室開始還是從臥室開始有什麼區別呢?沒有,因為無論你從哪個地方開始收拾,都會讓屋子看上去好一些。

所以,理財也是這樣,你可以從信用卡管理開始,或者房貸或者儲蓄都行。只要你開始做,你的處境就會一點點好起來。

資料來源:輕鬆學理財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翁滋蔓新台幣定存當王道,改存人民幣賺更多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主持界素有「高學歷美女」之稱的翁滋蔓,理財觀就是習慣把定存當作投資主軸,唯隨著人民幣業務開放,專家建議她改存人民幣,可以聰明賺、賺更多。

一出道就被稱為「高學歷美女」的翁滋蔓,畢業於北一女及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二○○五年底以廣告明星之姿出道,第一部廣告便擔任女主角(與周杰倫合拍之Panasonic VS3手機廣告),之後陸續拍攝多部廣告和MV,清新的外型及開朗亮麗的氣質,讓她接下TVBS《哈新聞》主持棒,人氣也逐漸上升,成為媒體寵兒。

出道七年多來,從台灣轉戰香港、中國大陸的她,不但主持、演戲功力愈磨愈高,更在二○一一年製作、填詞一手包辦,發行個人首張全製作專輯《Love me》,也成為新生代最年輕的製作人,主持華視大型綜藝選秀節目《亞洲天團爭霸戰》,目前在壹電視《蘋果娛樂新聞》擔任主持人。

採訪過程中,翁滋蔓大大眼睛、嘴角可愛的小酒窩,還有清亮嗓音,不時伴隨著清脆笑聲,或許有人會認為,既然這麼辛苦才拿到學位,而且又是系上第一名畢業,為什麼沒有從事和所學相關的工作?

翁滋蔓卻認為自己一路走來,並非為了什麼光環或名氣而努力,只是盡全力把每個階段性任務達成,不設限未來的藍圖。究竟身為高學歷正妹代表的翁滋蔓,如何看待她的工作、規劃她的人生理財夢呢?

「因為對自我要求極高,全心投入工作,所以我根本無多餘的心力去理財。」雖然頂著高學歷光環,但翁滋蔓入行後,從不因此而有傲氣,她一直很努力存錢。翁滋蔓不諱言在理財路上完全一竅不通,即使早已賺到人生第一桶金,但她坦言自己是個保守的投資人,賺到的錢大多交給爸媽打理,只習慣把新台幣定存當作投資主軸。

全心投入工作 理財穩紮穩打

就她所知唯一的投資經驗,就是多年前母親因聽理專推薦,以單筆方式買了三檔基金,至今仍續抱不放,因此,即使在二○○八年雷曼兄弟事件中,她的財富也未曾受傷。對翁滋蔓來說,累積本錢很重要,唯有累積一定的金額,才可以拿錢去投資,以增加更多財富,進軍房地產是她下一步計畫。

翁媽媽則表示,現在有幫翁滋蔓資產規劃三大方向:保險、定存及基金。翁媽媽提到,二○○九年底翁滋蔓在錄公視節目時,將乾冰放在寶特瓶裡卻發生爆炸意外,遭到凍傷,因次,為了安全保障,有幫她投保醫療險、癌症險及意外險等保障規劃。

雖然從小家庭經濟狀況還算優渥,但翁滋蔓很小就有不能亂花錢的想法,「因為父母賺錢很辛苦,不能亂花,而且我知道那不是我自己賺的錢。」她說。

論家境並不輸給其他同學,但翁滋蔓始終堅持簡單、節儉的生活。「因為從小我就覺得錢應該都存起來。」除了知道錢不能亂花,翁滋蔓還懂得要存錢,原來小學時,老師要大家都去郵局開戶,藉此練習存錢,而父母每個星期都會給零用錢,一方面讓她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另一方面也在培養她定期存錢的習慣。

堅持簡單生活 四心法留住錢財

翁滋蔓說,懂得理財投資當然很好,但在還不懂得如何投資時,最好的理財方式就是先從存錢開始,等存到了第一桶金後,再從自己了解的理財方式進行小額投資。

雖然身處演藝圈,會有很多理財訊息,但她都不曾心動。「不要去依賴理財或是靠投資賺錢。」翁滋蔓表示,保守的父母其實並沒有很強烈的理財觀念,從小教導她只要努力賺錢、儲蓄定存,因此,翁滋蔓的金錢觀很務實。

心法1.不碰不懂的投資標的
翁滋蔓認清自己沒時間研究投資標的,也沒有投資能力,還是靠工作賺錢比較實在,於是她更全力投入演藝工作,「我一直認為,無論基金、股票或房地產,做任何投資前一定要瞭解自己的性格,而我沒時間盯著股市,房地產因金額龐大一定要慎選,所以遲遲未下手。」

心法2.定存小額賺較實在
「我現在就是定存為主。」翁滋蔓說,她很感謝老天爺的眷顧,讓她入行一路走來都很順遂,在演藝圈的收入一直很穩定,再加上自小養成的存錢習慣,所以一直到現在,每當有酬勞進帳,一定先把酬勞拿給母親幫她定存。

翁滋蔓把賺來的錢,大多存到銀行,雖然很多人常嫌定存是笨方法,甚至會被通膨吃掉,但翁滋蔓並不在意:「錢會變薄是目前的趨勢,但我也不想輕易去投資看不到且不瞭解的標的。」她認為,只要自己肯認真、努力工作,就不怕沒有收入。

自認懶人且怕麻煩的翁滋蔓,對於理財她認為,「要清楚定位,投資理財藍圖才會清楚,不熟悉的商品不要碰,才不至於在投資市場裡載浮載沉。」

心法3.不假手他人打理財富
「長期投資模式很符合我的理念和需要,所以我把基金或定存當成儲蓄工具,儲備退休金。」因為周遭人不斷提醒,利率這麼低,錢放在銀行會變薄,擔心錢會變少的她,提到她母親最後聽從理專的分析,就把一部分資產委託理專代操,選擇穩定長期持有的基金標的,讓她比較安心,偶爾看看對帳單。「我都沒在管,因我不懂。」翁滋蔓說。

心法4.網拍買賣可比價又可賺錢
翁滋蔓從台大畢業後,轉戰演藝事業表現亮眼,她笑說,平常沒有接通告時,喜歡窩在家裡當宅女逛網拍血拚,每天結束工作後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上網拍賣場。

翁滋蔓說,「為了避免撞衫,很多衣服只要在螢光幕前穿過,就不能穿了。」因此,她常把出席活動穿過的衣服、配件等飾品整理上網拍賣,「這樣多少可以多增加一點收入!」

翁滋蔓認知到,全球金融市場的運作規則非常複雜,但她既沒有這方面的專長,也沒有精力去了解,在此情況下,她若還是去做投資,根本就是待宰的肥羊。既然不懂,她也就絕對不去投資她不了解的金融商品,「不要聽信別人說什麼,自己不研究就貿然投資。」

買房以採光及交通便利為考量

「房子買下來後,就會存更多的錢。」隨著知名度大開,收入增加,經濟能力自主的翁滋蔓,這幾年興起了買房念頭,但因工作忙碌一直尚未開始行動,她說,把買房子當作儲蓄的一種方式,就會更有動力存錢。

目前仍和家人住在一起的翁滋蔓表示,因為不會開車,加上工作關係經常需要東奔西跑,所以她購屋首要條件就是考量交通是否便利,目前主要是鎖定台北市區物件,另外對於住屋周遭環境是否太複雜,也會是她買屋的考量因素之一。

她說,居家環境喜不喜歡,憑感覺就可以得知,所以要慢慢找,直到找到感覺對的房子才會買。

翁滋蔓指出,目前決定購屋的預算約二千萬以內,但她理想中的房子坪數最好在五十坪,不論是自己住或和家人一起住都可以,而且採光必須非常好,現在她已開始從自已熟悉的環境找起。

她說,要找到喜歡又適合自己的房子,必須看「緣分」,所以並未設限要在何時找到,因為有空才會去看房,「找房子全憑感覺,感覺對了,喜歡就會買,所以一切仍得看緣分」。

翁滋蔓的理財觀採取最保守的定存方式,專家建議除新台幣存款外,現今人民幣業務開放,利率較新台幣存款高,且人民幣升值趨勢不變,又能賺匯率,因此可以人民幣存款做為理財的另一選擇。

專家建議翁存人民幣定存

儘管央行努力緩步升息,但目前台灣銀行一年期的定存利率依然只有一.三%的水準,三年期定存利率約二.六%。

同樣一百萬新台幣,台灣一年定存利率一.三四五%,年息一三四五○元,大陸一年定存利率約三%左右,年息三萬,兩者之間差了二.二倍,難怪許多民眾對人民幣定存趨之若鶩。

隨著二月六日人民幣在台業務鳴槍起跑,四十六家金融機構正式開辦人民幣業務,以因應一般民眾及企業戶需求,各銀行拚人民幣存款總量,卯足全勁搶人民幣存款;包括台銀、合庫等公股行庫皆祭出多項優惠措施,鼓勵客戶將新台幣定存解約,轉存人民幣。

金融業者掛出各天期人民幣存款牌告利率;部分銀行也推出高利定存吸引客戶,並且推出人民幣現鈔存入不收手續費等優惠,無不卯足勁趁機搶攻定存客戶群。

留意手續費比利息高

永豐銀行金融市場處交易部外匯交易科科長黃意晴提到,各家銀行近期紛紛推出人民幣定存利率優惠專案,有些銀行推出的定存利率數字看似很嚇人,但仔細比較會發現利率差異性不大,況且熱潮一過,各家銀行就會回歸到原始利率,屆時每家銀行定存利率相差無幾,因此,建議投資人民幣最好選擇經常往來的銀行,除了可以提供長久性服務外,也可以提供更好的定存利率,議價空間大。

看準人民幣理財夯,對此黃意晴提到,著眼台灣與中國大陸地緣政治及區域性連動性高,加上中國大陸經濟體規模龐大,未來十年至二十年人民幣存匯款將占央行很大比重,每年可能收益四.五%。

著眼未來大陸成長性,由於人民幣是管制國家的貨幣,相對會受到控制,不至於產生過度膨脹而崩盤的情況,相信每年穩定三~五%的成長沒問題,但因為匯差因素無法短線預期,因此建議抱持長期投資的觀念,藉由平穩升值風險性相對較小。

兩岸貨幣直通,外匯指定銀行開始做人民幣「存匯業務」,但人民幣「牌告」利率也就是「公定價」不到一.五%,銀行於是順勢推出「專案優惠」,最高還超過三.五%,但是拿人民幣「現鈔」到銀行做定存,手續費可能比利息高,例如拿一萬元人民幣現鈔定存,換算牌告價下來,約收新台幣八百元手續費。

以目前一萬元人民幣定存利率最高三個月三.五%來算,利息約八十七元人民幣(約四百元新台幣),如果拿「現鈔」去存,扣掉一.五%現鈔存入手續費後,再依當天匯率換算成新台幣,假設以一萬人民幣乘上一.五%,即約扣除一五○元人民幣(約新台幣七二○元),反而是賠的情況。所以想賺外幣定存,不要直接拿人民幣現鈔給銀行,而是拿「新台幣」向銀行買人民幣再轉入定存,才能省去手續費,以免賺了利息,卻栽在匯差和手續費。

「匯率像球一樣很難控制,配置外幣投資要留意。」黃意晴提到,新台幣未來將會逐漸被邊緣化,藉由新台幣投資的管道愈來愈少,不妨在資產配置上多些外幣資產。但要留意一些高風險性例如南非幣的幣別,澳洲得天獨厚依賴天然資源帶動經濟成長優勢,加上中國是澳洲天資資源的出口大國,因此,看好澳幣漲幅空間高,不妨配置定期定額長期持有。

匯豐銀行個人金融處財富管理資深副總裁莊懷德表示,外匯保值三分法人民幣為小龍年新寵,除了握有本國貨幣、國際常用避險貨幣如美元,另外三分之一可放在高息強勢貨幣或有原物料題材的貨幣,如澳幣、加幣,或一些新興市場貨幣如俄羅斯或巴西幣等。

迎趨勢 資產配置加入人民幣

此外,中國經濟穩定復甦,匯豐銀行預期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仍可達到八.六%,政府將持續推動經濟改革,包括利率與資本帳自由化等,人民幣國際化也持續進展。

台北富邦銀行執行副總黃以孟提醒客戶,要根據自身的需求來配置人民幣的資產,以目前經濟情勢來說,外幣貨幣配置占比建議是美元、澳幣、人民幣六:三:一,這個比重考量了存款利率、可投資的理財商品種類及匯率的波動風險三個因素,既可平衡匯率的波動風險,又能兼顧投資機會,建議投資人以長期投資角度,迎接人民幣理財的新時代!

搶賺人民幣定存3步驟

步驟1》先開外幣帳戶
要開外幣帳戶,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並且準備好開戶所需的證件。
◎開戶條件:年滿20歲個人及公司
◎開戶所需證件:身分證、第2證件、印章、開戶金(視各家銀行規定)
1.如果是第一次開戶,必須先開有新台幣帳戶,開戶金至少1,000元。
2.如果有定存需求,開戶時記得向行員指明開「活儲綜合存款」、「外幣綜合存款」。

步驟2》買賣外幣要看對匯價
1.外幣現金交易的匯率
◎要買外幣,看「賣出匯率」:雖然你是要買外幣,但對銀行來說,是銀行要賣外幣,所以是用「賣出匯率」計價。
◎要賣外幣,看「買入匯率」:當你要把外幣賣給銀行時,因銀行是買方,所以會用「買入匯率」計價。
2.現金與即期的匯率
◎買賣外幣是拿外幣現鈔時,就要看「現金匯率」及手續費匯率。
◎買賣外幣是記錄在外幣帳戶時,並沒有拿現鈔,就看「即期匯率」。
◎從外幣帳戶提領外幣現鈔,就要補賣出「即期匯率」和賣出「現金匯率」的匯差。

步驟3》將活存轉定存利息較高
1.買進人民幣若是沒有指定,將會自動存進活期戶頭,利息相對較低,記得換匯後要跟行員說要轉定存,賺取較高的利息。
2.目前人民幣定存剛開放,在促銷期間各家銀行都有各式各樣的專案式優惠存款,一旦優惠存款專案期限到後,續存利率就會回歸牌告利率。
3.如果是大額存款,或是與銀行有往來的VIP客戶,有比較大的議價空間,可以談到較高的利率。

來源:http://pchome.syspower.com.tw/column/sto15/20130322/136394103052.html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現在年輕人的理財觀念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昨天去參加了以前兼職餐廳裡的同事的生日會, 出席人數有10多個, 基本上個個都比我小. 以前我去兼職的時候我是唯一一個80後在籍大學生, 其他的全部都是90後, 有些唸著學院, 有些才FORM 4 FORM 5 而已.  除了昨天生日的主人婆, 比我還大, 是這家餐廳的店長.

去 到了現場, 發現個個都是IPHONE 5, IPAD, SAMSUNG NOTE 2, SAMSUNG S4. 就我一個最寒酸, 因為我還用著舊款的按鍵手機. 我才發現, 原來現在的年輕人都很會花錢, 必須知道他們有些是在籍學院生, 有些是FORM 5過後輟學打散工的孩子. 但是個個都跟得上潮流, 人手一機. 我頓時被比下去了.

問了問其中一個, 你有錢買這些嗎? 你捨得買嗎? 他回答, 人生在世就是要開心, 錢賺來就是要花光. 所以我可以肯定他們是月光族了.

看來這班年輕人完全沒有理財的觀念, 這還不要緊, 但是我還記得我店長的一個事情. 還記得去年我還在餐廳兼職的時候, 知道她剛買了一個IPAD, 而且是用信用卡付款的. 我就虧她說, 你很有錢哦, 一部IPAD就差不多你一個月的工資了, 你捨得哦. 她竟然回覆我說, 不要緊, 我每個月還100多塊而已…我就好奇了, IPAD好像沒用INSTALLMENT的吧. 細問了才知道那幾千塊她直接刷掉, 然後一個月才隨便還幾百塊. 我一聽就暈了, 我說你這麼還法, 利息會貴死你….信用卡的利息和大耳聾沒分別….她竟然答我, 有利息的嗎??

這時候我才知道, 她連信用卡怎麼收費, 怎麼用法其實都不清楚, 但是就隨隨便便申請了, 然後就隨隨便便用了….原來現在有很多人還是沒有基本的理財知識.

在 生日會當中, 其中一個男孩就跑來問我關於股票的東西(其實他們或多或少都知道我有投資股票), 可以看得出他什麼經驗知識都沒有, 但是就糊裡糊塗開了一個TRADING ACCOUNT..現在來問我怎麼操作, 還有什麼是股票….我就把我之前寫的股票入門的內容說了一點給他聽, 又和他分析了現在打工仔的困境, 還有男人的痛苦….他好像略有所思, 還說以後要繼續向我討教關於這方面的知識…看來這孩子是有點醒悟了…呵呵

再來就是我發現了男生和女生對股票的看法, 我身邊遇到的女生, 不管是長輩, 朋友, 同事, 同學等等, 只要是女生一聽到股票就很討厭, 當他們知道我投資股票的時候都很不相信我能靠股票來財務自由, 還說你快點抽身吧, 不然會虧死你. 他們連股票是什麼也不懂, 也不想聽我去解釋, 完全就是採取故步自封的態度來面對股票. 還說我這個人不腳踏實地做人, 整天異想天開. 還說錢最好就是放銀行定期, 穩穩拿3%利息就好, 他們都覺得股票是風險很高的投資, 他們都不敢冒險, 我都快被說到無地自容了..

反之, 男生就還好點, 就算他們一開始對股票沒好感, 他們還會嚐試瞭解什麼是股票, 怎麼操作, 怎麼賺錢虧錢. 這可能和男生天生具有的冒險精神有關吧. 女生比較偏向安逸的生活, 男人比較喜歡改進現在的生活. 這就是難怪投資論壇裡男女比例失衡得有點離譜..呵呵.

總歸來說, 現在的年輕人還是太沒危機意識了, 不知道這現實世界的殘酷, 不懂得未雨綢繆, 只貪圖當下的安逸和享樂. 做人還是看長遠點好, 現在好好的規劃將來, 讓自己的未來有個保重, 還要把理財給弄好. 加油!

(gwj23 供 樂投資 專稿)
文章來源http://bit.ly/17okBjf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懂得用錢‧不要愛錢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錢,是人類最完美的發明。但錢是一個工具,不是神。我們要懂得「用」它,而不是「愛」它。

我們用錢常有一些顛倒的觀念,好像我們會買貴的衣服,卻捨不得買一雙貴的鞋子。衣服便宜或貴,對我們的身體不會造成甚麼傷害,它頂多傷害你的「自尊」。

一雙爛鞋,可會傷害你的腳。腳很辛苦,做工很多,卻得到最少,還常被嫌棄。腳很容易受傷,腳不健康,全身都受影響,但它卻沒有得到優先的照顧。

因為貴的鞋子,踩在腳下,我們總感覺會弄髒,磨損我們的錢,卻忘了鞋子是在保護我們的腳啊!這跟看醫生一樣重要,看醫生會找名牌良醫,看錯醫生可會要命。買鞋子也應該買名牌良鞋,否則也很要命。

光拿買衣服來比,我們也常把錢花在外衣上,內衣、內褲便宜買。

因為外衣是門面,可不能隨便。內衣、內褲在裡邊,反正別人看不見。

其實,東西越貼近你的身體,應該越重要才對。他們和你人生最重要的器官,分分秒秒緊貼在一起,怎麼可以馬虎?我們要花錢來愛我們的身體,而不能愛那些花錢買來的東西。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買了貴的衣服,要馬上穿,要多多穿,沒把它穿爛反而浪費,它才貴得有值得。它的價值,我們要得到。但是我們通常會把貴的衣服,好 好保存起來,等到我們以為的重要場合,像參加結婚喜宴,才穿出來亮相。殊不知別人結婚,別人只在意我們送的禮金包多少,別人不在意我們穿多好。而且別人結 婚,主角又不是你,你費盡工夫精心打扮,來搶甚麼戲啊?除非你是要吸引同桌的金龜婿,否則更沒意義。想想看,如果我們把參加別人婚宴的衣飾,拿到平常來 用,你走到哪裡都是主角。

用錢「順序」很重要

所以,「順序」很重要。我們不可以愛上我們買來的衣服、鞋子,也不可以愛上我們買來的股票。很多朋友買股票,遇到跌的時候,如果要用錢,幾支股票在 手,他們會先出掉哪一支呢?通常會把跌得少的出掉,留著跌得多的,等以後漲上來再說。如果是按這種順序來思考,你的未來會更慘,因為你愛上不該愛的東西, 你愛上了你的股票。因為跌得少的,表示它體質好,所以比較抗跌。將來要漲,它才會先漲、多漲。跌得多的,體質差,它搞不好就在這一波跌勢中淘汰,永遠漲不 回來。

你的孩子,數學不好,你給他請家教,你不放棄,等他變好,因為你愛他。你的老公,工作有瓶頸,你給他打氣,你不放棄,等他變順利,因為你愛他。你和 女朋友溝通有問題,你買書來看,去請教專家,等情況改善,你不放棄,因為你愛她。股票不好,你不能等它變好,你要放棄,因為你不能愛股票,它不會因為你的 愛,就會變好。

愛錢會變成「財奴」

人為甚麼那麼容易愛上錢呢?

因為有錢會讓人有安全感、有自信、有自由、有力量。最特別的是,錢不會反抗人。你愛把錢擺在哪裡,它就乖乖在那裡。你愛怎麼花錢,它就乖乖讓你花。 沒有生命的東西是不會反抗的,有生命的就沒辦法讓我們隨心所欲。玫瑰花,我們不能叫它開,它就開,叫它不要謝,它就不謝。對人忠心的狗,我們要養牠、愛 牠、訓練牠,牠才會聽話。如果方法不對,牠會常常給我們找麻煩。嬰兒,我們要他睡,他不睡,要他不哭,他偏哭。是吧,小孩、愛人、朋友……別說反抗我們, 搞不好還會傷害我們、出賣我們。

錢,不會。因為錢沒有生命,是死的東西。它不會反抗,但也不會有反應。死的東西,衣服、鞋子、股票、鑽石……錢,都不可以愛。

大明星蘇菲亞羅蘭,有一次弄丟了一個大鑽戒,她傷心哭了好久。她的老公卡洛龐蒂實在看不下去,便對她說:「蘇菲,不要為不會為你掉眼淚的東西掉眼淚吧!」這句話,我們也要常常對自己說。

愛錢,最大的悲劇是你會變成「財奴」。你會愛錢勝過愛自己。你說有這麼嚴重嗎?

明朝的崇禎皇帝很勤奮、很節儉,但銅板的反面是他很愛錢。打仗要用錢,他就加稅。稅刮不夠,他要臣子們捐。老闆小氣,底下怎麼會大方?死捐活捐才湊 了20萬兩白銀,這不夠,他就欠。前方將士的軍餉一直欠著不發,弄得士兵叛逃。後來李自成打進北京,崇禎上吊自殺。李自成打開崇禎的私庫,你猜他有多少私 房錢?估計白銀3千700萬兩,黃金150萬兩,以一金十銀換算起來差不多共有白銀5千200萬兩。真是的,崇禎自己省得要死,結果真的省到死。這不是愛 錢不要命、愛錢勝過愛自己嗎?

我們不是反對有錢,是反對愛錢,華倫巴菲特有360億美元,他要留兩千萬給兒女,其他捐給比爾蓋茨的基金會,因為蓋茨很會用錢。亞洲首富李嘉誠,他 說他有三個兒子,兩個自己生的,一個是慈善基金會,他的錢要分三份。他們不奢華,也不虧待自己,愛親人也愛助人,這是真有錢但不愛錢。所以,「錢是為了生 活,生活不是為了錢!」

(來源:星洲日報 – 投資致富)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8月13日 星期二

揭秘孩子早戀的八大類型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父母發覺孩子已經早戀了,怎麼辦?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格脾氣,與父母的溝通程度不一樣,我們很難拿出一個辦法來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我們可以根據案例,找出解決的規律,父母需要動腦子分析,然後根據自己孩子的狀況,找到適合的方法。

大家先看一個關於學生早戀的經典案例。

外國的一個男孩,他不知不覺地陷入了一個女生編織的情網。他們開始約會,常常在周末遠離街區,跑到郊區的河畔和小山崗,在那裡玩耍嬉戲,情到深處也會激情擁吻。

他的變化被父親看在眼裡。處在莽撞毛糙的青春期的兒子一度顯示出了異常舉動,多數時間心思重重,神遊身外,其間伴隨有間歇性的傻笑。作為過來人,這位一直受西方思想熏陶的大個子葡萄酒商人敏銳地察覺到,兒子一定是有了心上人。

可是,兒子還是如此稚嫩孱弱,雖然個頭已經快和自己差不多,但是,他除了會學習,其他什麼也不會,甚至連衣服都不會洗。沉醉初戀不知歸路的兒子是在攜帶著美好情愫走可怕的感情鋼絲啊!他決定和兒子好好談一談。

父子間的談話是在一次晚餐時進行的。父親直言不諱地問兒子:“奧罕,告訴爸爸,那個入你法眼的女孩子叫什麼?”

兒子因意外而顯得非常吃驚。只是怔了片刻,隨即垂著頭輕聲告訴了父親。他不敢抬頭直視父親,等著父親大發雷霆。

父親說:“還是到此為止吧,聽爸爸的話。”

他見父親態度溫和,膽子漸漸大了起來。他為自己辯解:“爸爸,是她主動的。況且,她的條件的確不錯呀!”他覺得更像是在為他們的那份感情辯護,心底有一股豪氣油然升騰。

父親輕輕搖頭:“奧罕,你還太小。”

“太小?爸爸,我已經19歲了,是一個男子漢了。而你,當年只有17歲不就和媽媽好上了?”他自認為抓住了父親的話柄,情緒越發激動起來。

他說的確是實情。他等著父親妥協。

可是,他聽見依然和藹的父親說了這樣一番話:“你說的沒錯。可是,你知道嗎,我17歲的時候已經在葡萄酒作坊當釀酒師傅了,每個月能拿2000萬里拉。我是說,我當時已經能夠自食其力,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為愛情埋單。你呢,一個里拉都掙不到,你憑什麼心安理得地鍾愛自己心儀的女孩?”

他桀驁的心被父親的話征服了,埋頭扒飯,一聲不吭。

父親又語重心長地安慰他:“奧罕,不是爸爸古董封建。你想想看,一個男人如果沒有經濟基礎,不能為他的愛人提供必要的物質保證,如果你是女子,你會怎麼看待這樣的男人?兒子,我告訴你,我一直都認為,一個男人,如果沒有一份賺錢的工作,不能自食其力,哪怕他40歲甚至50歲,都不配談戀愛,談了,就是早戀;相反,只要他有掙錢養家的本事,15歲戀愛也不算早戀!”

父親的一番話可謂語出驚人,是他聞所未聞的邏輯,但又是那麼入情入理,無懈可擊。一語驚醒夢中人,經過思想鬥爭,他做出了從這段虛幻飄渺的無根之愛中抽身而退的決定,儘管為此他承受了半年的痛苦。

牢記著父親的囑咐,他知道自己涉足感情還為時過早,於是把精力集中在學業上,最終一舉考上伊斯坦布爾科技大學——土耳其最好的國立大學,並在這裡牢固地奠定了日後事業的基礎。

他就是奧罕·帕慕克,2006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榮獲巨獎之後,奧罕·帕慕克曾在重要場合多次提到這件鮮為人知的早年趣事,坦言自己感激父親當年溫柔地扼殺了一場愚蠢而羞赧的情感,讓自己避免了蹉跎年華。土耳其國家級大報《自由之聲》的一位資深評論員發表評論,說奧罕·帕慕克父子當年的交談“是人類文化史上絕無僅有的經典細節”。
----------------------------------------------------------------------------------------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看見了一個父親的經典教育案例,用俗話說,就是以理服人,用邏輯征服兒子的思維,並且給兒子樹立一個人生的標杆,指出什麼人才有戀愛的資格。

有的父母會反問:可是,我自己的兒子可不像奧罕·帕慕克這麼明理,豈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服的。是的,在家庭教育觀念甚是模糊的中國,孩子很難與父母在理智上達成如此默契,但是我要說的是,拿出有說服力的理由來說服孩子,依然是解決早戀的根本途徑。

也就是說,首先你必須找到一個讓孩子停止早戀的權威理由,甚至這個理由就是說:你還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不能為愛人提供經濟基礎,所以沒有戀愛的權利。你可以一再強調與說服,甚至你要做一番功課,從孩子性格所能接受的角度去說服。

俗話說,謊言說一千遍也會變成真理,相信家長持之以恆堅持的一些原則,絕對可以無形中滲入孩子的腦海。簡單說,你告訴孩子早戀有益身心,他會相信;你告訴他早戀有害身心,他亦能相信。

如何說服,以什麼理由說服,這是一門有技術含量的藝術,必須觀察孩子早戀的個人特點。一般來說,可以按照早戀類型來分析。根據有關專家的梳理,早戀可以分為八種類型。

第一種,愛慕型,即青少年之間由於愛慕對方而產生的早戀現象。根據愛慕對象的不同,又可分為:儀表型,由於愛慕對方外在的儀表而產生的早戀;專長型,由於愛慕對方的能力而產生的早戀;品性型,由於愛慕對方的優秀品性而產生的早戀。

第二種,好奇型,即由於對異性的好奇而產生的早戀現象。對異性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是青少年隨著性意識的萌發而自然產生的一種心理現象。青少年由於生理髮育和性成熟,很容易產生性衝動,對異性變得很敏感,渴望了解異性的生理和心理,了解異性對自己的態度。為了滿足這種好奇心,就想結交異性朋友,建立戀愛關係。

第三種,模仿型,即因為模仿別人的行為而產生的早戀現象。模仿的對象主要來自社會生活、影視作品和報刊書籍。

第四種,從眾型,即迫於周圍人的壓力產生的早戀現象。周圍人是指所處的同齡群體。

第五種,愉悅型,即為了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而產生的早戀現象。青春期男女之間的密切交往,往往會給雙方帶來愉快的體驗,這種愉快的體驗會進一步促進青少年之間的密切交往,逐漸轉變為早戀。

第六種,補償型,即為了獲得感情補償和排解受挫的情緒而產生的早戀現象。感情補償是指青少年在學業上或感情方面受到挫折時,出於爭強好勝的心理,或者為了擺脫感情創傷,想用早戀的方式排遣受挫的情緒,從異性那裡獲得情感補償。

第七種,逆反型,即由於青少年在兩性交往中受到別人不恰當的干預所產生的早戀現象。最典型的心理就是“你們不許我這樣做,我偏要這樣做”。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正常的異性交往會迅速向早戀關係發展。

第八種,病理型,即由於病理原因而產生的早戀現象。由於營養過剩,一些食品中含有性激素導致性早熟,發生早戀。或者生理上的疾病、家庭遺傳等原因,造成一些青少年身體早熟,身體外觀像成年人,或者心理早熟,或者性變態心理等,這些都會誘發青少年早戀。

家長可以通過對孩子戀愛類型的觀察,找到適當的切入點來進行說服教育。比如說,如果是補償型早戀,可能是因為缺少母愛或者父愛做出的早戀選擇,則要給予孩子撫慰。

找到說服孩子中止早戀的理由後,可以教給孩子分手的技巧。在孩子承受痛苦的時候,家長要與孩子一起分擔,並告訴孩子,痛苦是必須承受的並且在人生中微不足道。所以,針對早戀問題,父母要與孩子共同理解和感受這份情感,並且幫助孩子抽身而出。這樣可以讓孩子明白

一,你尊重他的這份情感;二,這份情感確實有不妥之處,於人生裨益無多;三,在方法上慢慢淡化,變成普通朋友,而不至於把事情搞得一團糟,甚至鬧出人命。總之,將這份情感變成美好回憶而不是一場噩夢。

文章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3d862d0102e5f2.html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8月9日 星期五

大學生進職場前先學理財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大學畢業了,新鮮人要走進社會了。
這是令人期待的全新人生旅程開始,除了要學會如何融入職場、發揮自己創造未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要學會,那就是……理財!

以下是《華爾街日報》理財專欄作者凱倫布魯蒙達爾給應屆畢業生的理財建議。

購買保險
父母除了在找到工作之前給我們一個安身之處以外,可能還會為我們的健康保險買單。如果我們買的是學生險,就業後不能通過就業獲得保險,就要馬上開始購買其它保險。

不管我們選擇做什麼工作,都不要遺漏了購買保險。哪怕是年輕、健康的人也需要它,因為一起車禍或無法預見的疾病都會讓我們陷入巨大的財政困難。

減少債務
估計今天三分之二的畢業生離校時都會身背學生貸款。債務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因此好幾年時間的節衣縮食,甚至推遲念研究生的計划來償還至少部分的債務,都是值得的。

那樣會節省我們的利息成本,讓我們在之後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有更大的靈活度。

畢業生們可能會有好幾筆不同利率的貸款,專家建議先還清利率最高的那一筆貸款,而不是針對時間排序為下一筆的貸款。

買二手車
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收支平衡呢?要精打細算。買一輛便宜的二手車而不要去買新車,與人合住房子,自帶午餐去上班,在承擔過多的債務還款之前,一定要保證至少有積蓄,以備不時之需。

查詢信用
僱主可能更在意我們的信用記錄而不是我們的學習成績。信用記錄可以顯示我們管理自己債務的好壞程度。在我們求職或申請汽車貸款之前,到相關單位查看自己的信用報告是什麼狀況吧。

要創建信用記錄,我們應該擁有一、兩張信用卡,並且至少每幾個月要使用一次,以此證明我們能夠以負責的態度支付賬單。按時償還學生貸款對於建立良好的信用記錄也會有所幫助。

省卻開支
要讓我們的預算得以實施,我們可以到當地信用社或通過網上賬戶獲得免費的支票賬戶。儘量不要產生自動提款機手續費,把我們的儲蓄賬戶與我們的支票賬戶相關聯,這樣我們就不用支付透支的費用了。按時支付賬單,避免產生滯納金,全額支付賬單,避免產生利息。

利用社媒
我們的朋友們習慣於共享信息,要互相利用別人瞭解的信息。不要在網上貼出我們的銀行存款餘額或工資,那樣也太傻了,但是也不要羞於啟齒問問其他最近畢業的學生他們的房租、汽車保險費或上網費是多少。

記住我們在大學期間學到的這一點:與做了功課的人為友是件好事。

來源:中國報 – 財經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孩子是必需品或奢侈品?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結合當今生育現狀,小兒難養確實已經成為了家庭生活中的一大難題。
究竟孩子是必需品還是奢侈品?

如果你計劃撫養一個小孩的話,那麼你要有充分的思想和資金準備。

籌備買房及房屋裝修將不再是一個家庭所要花費最多的部分,你將要面對的是孩子的各項支出賬單源源不斷的湧進你的信箱。

養小孩從來都不是一件便宜的事,更何況是養育一個"完美"的小孩!「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kid!」

美國前第一夫人,現任參議員希拉麗‧柯林頓在《同村協力》(It Takes A Village)書中,點出教養的龐大社會成本。

如果父母的野心更大,希望朝21世紀未來領導人的方向規劃,那麼養育這個「完美小孩」的代價,大約是普通養育費四倍以上的價錢,夠嚇人了吧!

因為從食衣住行到唸書都要求一流,還要參加各種培訓班與課外活動,原本,你可能想拿那些錢來預備退休金、換更好的房子、車子、一趟時髦的假期,現在,出於需要,它們變成了樂高玩具、看小兒科醫生、學校制服、玩具、大學基金戶頭、一台休旅車、一趟迪士尼之旅……

財務憂慮開始膨脹

或許你們兩個是都有穩定的工作,也供得起一棟房子及兩輛車子。

你們從來沒餓過肚子,也有閒錢可任意支配,在肚子餓到不行時,還可以到外頭吃頓飯。
你們負擔得起生命中一些美好的事物。

但這依然改變不了的現實是,當有了孩子之後,你們的財務憂慮就會開始膨脹。

你們會想這對我們的家庭預算有什麼影響?假如我們養不起呢?醫生賬單?日間托兒需要多少錢?我又該撥出多少預算來負擔這一切?我們要換大一點的房子嗎?一輛安全一點的車?問題不斷出現。

這想法會隱含在夫妻會面對的難題之一:「我們養得起孩子嗎?」

我知道有很多夫妻為此問題爭辦了數年,擔憂還沒準備好面對為人父母所帶來的財務負擔,持續推遲生小孩的時間,直到覺得自己負擔得起。

一些人的心態則永遠沒做好準備,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財務狀況負擔得起這些費用。

有些人選擇墮掉意外有的孩子,最後才明白經濟能力並不是「我們養得起孩子嗎?」

答案在於成熟的心智,及放下過去的物質夢想──例如夢想中的房子、車子或假期等,換成體驗最純粹的愛與犧牲。

平衡金錢與親情

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刻比得上孩子出生的那一剎那。

那些擔心「我們現在養不起孩子」的夫妻,如果願意檢視自己內心最源頭的擔憂時,會發現潛藏在深處的自私動機。

他們知道小孩會改變自己的生活模式,而他們不希望如此──或,至少,其中一方不想要如此,這可能就激起了夫妻關係中最大的摩擦。

這種感覺沒什麼不對。但假如你能向自己及配偶坦承自己的真正動機,你就能明白,金錢只是藉口。這是金錢與親情之間的一種平衡,怎樣決定屬個人選擇。

其實我認為,養大一個孩子,包括供書教學,其實都是豐儉由人,因為政府也提供了很多免費的教育,只不過很多父母好想孩子多學一些技能或興趣班,所以便要花很多錢。

不過,總的來說,如果你們是想生孩子的話,還是儘早做較好,因為與其年輕時瀟灑、晚年辛苦,倒不如反過來,讓晚年的生活過得更優悠。
 
為孩子犧牲消費

假如我能夠教給你什麼,那就是:你對孩子的愛,以及孩子對你的景仰,絕對比得上任何你延後的假期、錯過的餐點以及你永遠也不會買的新款跑車。

是的,你的孩子即將吃掉你好大一塊經濟大餅。

沒錯,你勢必得在消費及儲蓄上做些犧牲及困難的抉擇。

孩子生理心理都健康,他歡蹦亂跳地在你身邊,會想你,會擁抱你,讓你去愛、去感受、去和他一起成長,不就已是福莫大焉了嗎?

教孩子瞭解金錢

即使是最濫用的字眼「無價」,也無法精準形容你將體驗到的深深的愛。

所以,克服那些金錢焦慮吧。

現在,你不只得在接下來的二十幾年內花上好幾十萬令吉,也有義務教導孩子瞭解金錢,讓他們將來能成為自在掌握財務狀況的大人,並與金錢建立健康的關係。

「與金錢建立健康的關係」聽來老套,但有許多成人不懂金錢,為金錢所逼,以至於老把個人的財務狀況搞得一團糟。

而你,身為父母,是孩子學習過程中最初也最重要的連接點,想想看:假如連你都不懂得金錢,也不知如何教導小孩金錢觀念,他們該如何學習呢?

無論如何,這趟旅程是值得的。

深諳金錢之道,一切都始於父母……

羅鳳琴 金融系碩士/合格財務規劃師/肯納格投資銀行經紀
(來源:南洋網 – 財經週刊)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最會毀孩子的九種家長類型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多數家長總以為自己的想法不會錯誤,總以為自己是愛孩子,為孩子好。父母會育兒網小編總結了以下有關最會毀孩子的九種家長類型的知識,願給朋友們帶來幫助。

(一) 模具製造型
對孩子的要求極嚴,孩子的舉手投足,都給予詳盡的指示,從生活習慣、活動的範圍方式,到讀書的範圍方法、興趣愛好,甚至到高考專業的選擇、畢業工作的種類,都受到強制性指導。

殊不知,人是萬物之靈,人最大的長處,是善於思想,善於學習,善於在學習中創造,而這種教育模式,無形之中,就抹殺​​了孩子的自主學習與創造能力。在這種模式之下,不否認也有一些孩子有所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卻成為模具製造的產品,家長原形的克隆,人的獨立思考與創造能力,在這些克隆產品中黯然消退。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在這種模式之下,恐怕龍鳳老鼠的後代,都是“老鼠”了!

(二) 溫室培養型
經濟條件的改善,孩子數目的減少,使家長更有能力精力來教育培養孩子。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給予孩子最好的學習與成長條件,彌補自己少時的缺憾,這是生在艱苦年代的家長的普遍做法。

孩子的吃,要操心,總擔心孩子缺鋅少鈣;孩子的穿,要操心,噓寒問暖,從孩子房裡的太空被空調,到出門武裝到牙齒的裝備,無一不體現了家長細膩的愛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學校附近春遊,父母也要請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孩子只容許與“優秀”者(大多以學習成績為標準)交往;孩子的學,更要操心,從胎教,到小時候的藝術素質的培養(比如學琴畫畫),到入學的學校選擇、老師選擇,無一不體現了家長的“智慧”,直到孩子的畢業,專業的選擇,工作的選擇,愛人的選擇,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卻沒有料到,人的思慮有限,自然的造化無窮!這樣的做法,製造了許多肥胖兒童與厭食者,製造了免疫力極差的孩子,製造了龐大的厭學者隊伍,製造了離開父母一無所能的孩子。溫室的花朵,禁不住一點點風吹雨打,“溫室”培養出來的孩子,離開父母,卻無法適應於社會,最後父母只好哀嘆自己無法與天地同壽了!

(三)極力壓榨型
這種模式多出現在孩子的讀書過程之中。教育的社會性與個體的特殊性之間必然有矛盾,在目前形勢下,高等教育與高中教育沒有普及,大學生的就業率很低,迫使家長對孩子提出過於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夠上一所名校,有個較好的前程。

縱使學校能夠減負,家長也未必讓孩子減負,連小學生的作業,家長都要求孩子完成兩套三套,而學校面臨的生存壓力,教師面臨的考核壓力,也使學校的減負成為鏡花水月。在平時,孩子們都被迫學習到晚上10點以後,而假期,更有各種補習班、特長班在等待著被壓榨得燈枯油盡的孩子!教育科目的設置不合理、教育模式的缺陷,在扼殺孩子的創造力,而家長們,不設法補救,卻推波助瀾,成為扼殺孩子天性與創造力的同案犯。

(四)經濟刺激型
物質的社會,造就物質的方式,一切以經濟為中心,教育模式也被產業化,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是“向錢看”!考第一,獎勵多少,考前十名,獎多少,在不少家庭,都成為製度!許多家長基本上都是以錢來“遙控”孩子。小小的腦袋,最終只容納了一個龐大的“錢”字,洗自己的衣服,可以,拿錢來;幫你做作業,可以,拿錢來;幫爸爸買包煙,可以,拿錢來……

(五)原始放牧型
這類模式多出現在打工家庭或者問題家庭,父母忙於打工掙錢,無暇關注孩子,或者婚姻破裂,根本就不顧及孩子。當然也有現實的家長,認為讀書無用,孩子未必能考上大學,大學畢業未必能找到工作,不讀書也同樣可以掙大錢,甚至成為黑社會的流氓,也一樣“出人頭地”!乾脆就任其自生自滅!這種模式的後果,就是把教育的責任全部推給學校推給教師,現在雖然有“教育萬能”的理論,這世界上卻沒有萬能的教師!

(六)自家蘿蔔型
俗話說,自家蘿蔔天大個,是啊,情人眼裡出西施,家長眼裡出天才,自家的孩子什麼都好,稍微的出眾,在有的家長眼中都是天才的舉動,即使有不好,那也是別家的孩子不好,是老師學校的不好,是社會的不好,自家的孩子絕對不會不好!這種情形,相信讀者也曾見識,其中危害,就不贅述了。

(七) 崇尚暴力型
“棍棒下出孝子”,仍然有部分家長崇尚用武力解決問題。特別在孩子調皮不聽話的時候,在氣頭上,對孩子拳腳相加的,仍然大有人在。給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逆反心理以及長大後崇尚暴力解決問題的惡劣影響,很難消除。暴力調教的孩子,要么逆反心理特別強,要么特別懦弱,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很少不崇尚用武力解決問題!

(八)《大話西遊》唐僧型
這部分家長相對比較溫和,但又失之偏頗,當語言說服不能解決問題時,就難免絮絮叨叨了,好比是《大話西遊》的唐僧念經,兩個小鬼實在受不了,只好上吊自殺了。現實之中,有的家長的確過於嘮叨,但殊不知,這樣做不僅對孩子的教育於事無補,反而會起到反作用。

(九) 百依百順奴才型
經濟條件的改善,孩子數目的減少,一個孩子,可能是祖父祖母的期望所在,外公外婆的期望所在,叔叔阿姨的期望所在,父親母親的期望所在,這樣,造就了一大批“小皇帝”,自私自利,沒有愛心,唯我獨尊,最後不容於社會也就必然了。

最後,給出作為補救以上一些家庭教育方式的缺陷的建議。
理想的家長,應該在兒童的早期的智力開發方面下功夫,先天智力畢竟無法更改,後天智力確有極大的挖掘潛力,這是其一;愛孩子,重視孩子,但不能溺愛,滿足合理的要求,但要讓孩子自己明白,哪些是不受鼓勵的;嚴格要求孩子,但應給孩子適度的活動空間;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特別重要,這是決定孩子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以及培養孩子興趣愛好的重要階段,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一個良好的思維習慣,一個良好的經濟觀念,以及好的性格,都將要影響孩子的終生,都將決定你的孩子的成就!現在的家長,卻過於實用主義,眼睛只盯著初中高中,卻沒有明白,初中高中的成就,很大程度取決於小學養成的習慣與逐漸形成的性格。

文章來源:http://www.fumuhui.com/news/182284.shtml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8月1日 星期四

爸爸,我想和你作朋友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前不久,看到一則有趣的新聞調查報導。當對被調查的父母提出“想成為什麼樣的父母”的問題時,有70%以上的父母回答“要成為跟孩子像朋友一樣的父母”,而“想成為受孩子尊重的父母”極少。由此可見,大部分父母都想跟孩子形成平等的關係,但這僅僅是父母的心願而已,並沒有變成實際行動。

跟子女形成“像朋友一樣的關係”的首要條件是什麼呢?我認為,彼此尊重和親密的對話是建立平等關係的首要條件。但是,每當我建議“經常跟孩子對話,多聽聽孩子的心聲”時,還是有很多父母反應“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不容易,在跟孩子對話時,經常會情不自禁地教訓孩子”。這就說明,在與孩子的對話過程中,父母還抱有很大的偏見。

下面介紹大部分父母在與孩子對話時都存有的偏見。你是不是也存在同樣的偏見呢?希望所有的父母能夠認真地反思自己。

我的所作所為都是為孩子的前程著想
每當孩子不聽話時,大部分父母都會習慣地說這樣的話:“這都是為了你好啊!你看看媽媽說的有哪一點是錯的?”教訓孩子後,有哪個父母心裡會好受呢?他們也會對孩子有歉疚感,看到無精打采的孩子,心裡也會不好受。“我是不是太過分了?”當父母們有這樣的想法時,很快就會給自己找藉口,使自己的行為更加合理。“我說得也沒錯啊!”“等孩子長大後總會明白我的一片苦心的。”“最後他們還會感謝我的。”等等。

因為父母都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為孩子的前程著想,所以大部分父母認為孩子必須遵守自己規定的人生規則。但是,只要冷靜地反省一下,就會發現父母的所作所為並不完全是為孩子著想。很多情況下,父母是為了自己的偏愛或愛好,才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思路成長。

我認識的一個晚輩的丈夫,特別看不慣孩子站在門口的樣子,因此只要孩子在門口玩耍或者無意中站在門口,都會受到爸爸的嚴厲呵斥。即使媽媽替孩子說:“站在門口,妨礙到你了嗎?”丈夫還是固執地為自己找藉口說:“小時候我媽媽說過,如果站在門口就會帶來厄運。”

請大家好好想一想吧。在這種情況下,不讓孩子在門口玩耍,真的是為了孩子的前程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只不過是晚輩的丈夫在強迫孩子遷就自己因為各種理由所形成的固執習慣而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根本不需要這種教育。這只是從父母的某種習慣和觀點上,對孩子的一種強求。另外,這種教育中還含有“因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必須遵從我的觀點”的佔有欲。

從某種意義上看,父母經常說的“快來學習吧”、“好好整理書桌吧”、“按時吃飯吧”等囑咐,跟“不要站在門口”的規定如出一轍。是不是不想陪孩子玩,才逼著孩子學習;是不是不想清理環境,才要求孩子好好整理書桌;是不是由於緊張的日程,才讓孩子“按時吃飯”的呢?在這一刻,你是不是還在向孩子強加自己的慾望、自己的偏見、自己的習慣呢?從今天開始,請所有父母徹底擺脫“任何事情都是為孩子的前程著想”的偏見吧!這樣才能消除強求和逼迫,進行真正平等的對話。

孩子必須完全聽從父母的安排
“ 醫生,為什麼只要孩子不聽話,我就忍不住發火呢?”有一天,一位媽媽找我諮詢。她有一個8歲的兒子,只要孩子不聽話,即使她在內心裡對自己說“不要生氣”,但還是無法克制自己的情緒。聽完這位媽媽的敘述後,我請她舉出能讓她生氣的各種情況。“我們一般都是九點半就要睡覺,在睡覺之前我會叫孩子穿上睡衣。當我要求他換睡衣時,他都會爽快地答應。但是到了睡覺時間,他還是沒有穿上睡衣,依然在做自己的事情,這時我就會忍不住發火。”

在一天內,大部分父母也許會遇到好幾次類似的情況。媽媽就喜歡不停地干預孩子日常生活的瑣事,而當發現孩子違背規定時,就會大發雷霆。既然大家早已預料到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又為什麼要生氣呢?當自己的建議受到對方的冷落時,任何人都會有一種挫折感。在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中,這種挫折感尤為明顯。雖然大部分父母都不肯承認,但是他們的腦子裡卻深深地印著“他離不開我,他是我的所有”等佔有的想法。

事實上,剛出生的孩子確實沒有自我生存能力,因此只能依賴父母。而父母在全心呵護孩子的同時,將擁有對孩子無限的權力。在盡情地享受自己權力的過程中,父母的腦海裡會形成“孩子的思想必須跟父母的思想一致”的錯誤觀念,因此當孩子違背父母的意願時,他們就會有莫大的挫折感和失落感,這種感受最終會以“發火”的方式表現出來。

擁有一家之長地位的爸爸,最容易出現這種傾向。如果孩子麵無表情地坐在餐桌前,爸爸就會吼叫:“你為什麼在吃飯時還要愁眉苦臉啊?”只要孩子不老老實實地吃飯,爸爸就會說:“吃飯時怎麼還不老實點?”有些父母就是喜歡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強加到孩子身上,他們並沒有完全接受孩子擁有跟父母不同性格和不同思維的事實,因此一味地主張孩子必須絕對服從父母的安排。“小傢伙怎敢在父母面前放肆!”——這就是他們的基本思維模式。這樣的父母與孩子之間怎麼會有平等的對話呢?

我們童年的時候,是如何評價過於權威的大人的呢?請大家回想一下曾經嚴厲處罰學生的老師,極其頑固的老奶奶、老爺爺、大伯??在他們面前,我們也曾經不敢大聲說話,更不敢向可怕的班主任老師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孩子必須聽從父母的話”的想法是封鎖孩子的思想,斷絕與孩子對話的不明智手段。只要不想扼殺孩子的靈魂,就請放棄“孩子必須絕對服從父母的安排”的偏見吧!

語言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對話的全部
在醫院的走廊上,我經常提前看到來找我諮詢的媽媽和孩子。通過媽媽與孩子的坐姿,我能大概地知道她們之間的關係。坐在媽媽的身邊,但是上身盡量遠離媽媽,而且東張西望的孩子,有可能是厭煩嘮叨的媽媽的孩子,這種孩子的自律性受嚴重侵害的機率很高。另外,緊緊地抓住媽媽的手,一時都不敢放鬆的孩子,有可能是養育者經常更換或是還沒有找到“能讓自己安心的地方”的孩子。

肢體動作、表情和語氣是很難用意識去改變的語言,因此只有身體才能最真實地表達我們的想法,但是大部分父母很容易忽略這一點。

我有一位朋友曾經發誓不會拿孩子的學習成績來過於責備孩子。她女兒的學習慾望很強,而且學習成績也不錯,上初中以後,女兒的第一次考試成績卻讓她非常失望,但是她沒有責怪孩子,只是簡單地鼓勵了一句:“考得還可以,請繼續努力吧!”但是女兒卻安慰媽媽說:“媽媽,是不是很傷心啊?下次我一定會得到好成績。”

女兒的這番話讓她感到很驚訝,她反問道:“我什麼時候在乎過你的成績了?”可是女兒的回答更讓她吃驚:“雖然您沒有拿我的成績當回事,但是每當我獲獎時,您還是特別高興啊!”這時,她才發現自己其實很希望女兒學習成績好,並且在無意中不停地傳遞這種信息給女兒。

孩子們並不是只觀察父母的語言,她們還會敏感地接受父母在無意中發出的各種信號。由於父母與子女相處的時間非常長,因此很難隱藏自己真正的感情。在現實生活中,這種非語言的感情交流會佔據所有交流的70%,孩子會依此來對父母進行判斷。例如“雖然我媽媽沒說出來,但是她更喜歡我弟弟。”“如果在競賽中獲得第二或第三名,媽媽就說'還可以',這就表示她還是因為我沒有獲得第一名而感到惋惜呢!”

孩子們的這些心裡話真實地表明,孩子能夠非常清楚地感受父母的內心世界。由此可見,任何父母都不能肯定自己沒有傷害過孩子的心靈。說不定冷淡的眼神、滿臉的失望都將成為父母與孩子之間對話的障礙。

文章來源:http://baby.qq.com/a/20121226/000003.htm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最容易毀孩子的“七大”狠招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很多父母都只知道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教育孩子,經常強孩子所難,卻對孩子的天分和興趣愛好視而不見,以愛的名義毀了孩子的人生。

1、父母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
由於父母不想讓自己失望,就不斷地給孩子施壓。當孩子為了家長的期許不斷迎合的時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狀態不再自在和流暢。他只能緊緊地抓住他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得來的“優秀”。這樣“優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彈,隨時會被引爆,不是炸傷別人,就是炸壞自己。有一個統計數字,大學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認是“很優秀”者。但孩子又是千差萬別的,即使是威逼利誘也有很多無法達到父母的期許,因而產生自卑和逆反心理。

2、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他、責罰他
~~~~~~~~
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很內疚,這個時候父母再責駡他,會讓又愧疚變成反感再到破罐子破摔。再不然就是暫時隱忍不發作卻埋下了心理疾病的引子,隨時可能爆發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
~~~~~~~~
這是絕大部分家長的通病,當家長經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的時候,孩子也會認為自己無能,從而喪失自信,走向自卑。

4、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
你考第一名就買旅遊鞋!你進入前五名我們就全家去旅遊!很多家長都把這個視為一種對孩子合理開明的獎懲舉措!殊不知,這帶給孩子潛意識的訊息是:符合爸爸媽媽的標準,才是被愛的。然後孩子會為了得到父母的愛付出失去自己的代價!

5、預言孩子沒出息
~~~~~~~~
預言孩子沒出息有兩種後果,一是你越說他沒出息,他越沒出息,完全喪失鬥志和學習能力,最終實現你的預言!另一種孩子,你說越說他沒出息,他越要證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輩子活在“證明”中,失去自我,也喪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讓自己幸福的智慧。

6、代替孩子做選擇
~~~~~~~~
孩子的心理獨立期有三個階段,分別是3歲、9歲和12歲。小的時候,孩子自己吃飯,父母應關懷而不干涉,不要說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來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麼衣服你也要代為選擇!還有不聲不響為孩子報了鋼琴班,都是不智之舉。家長總是在用“自己的頭腦”操控孩子,但是忽視了代替的過程就是剝奪孩子成長的過程。你剝奪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長,孩子就喪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7、不信任孩子
~~~~~~~~
不認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認為孩子其實可以做到,徹底毀滅了孩子的自尊和上進心。培養孩子成“才”,應該先讓孩子先“成人”,否則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只會越來越多。
總結: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平靜和喜悅的過程,平靜和喜悅的狀態就是愛!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心量拓寬的過程。改變孩子很容易,當你“容”下孩子時,孩子就“易(改變)”了。

來源:互聯網 編輯:秉姍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女人要有LV,男人要有BMW?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走出捷運,迎面而來一幅公益廣告,代言人是孫越先生,曾經是一位超級明星,現在則是公益發聲人。他的宗教信仰使他找到了比賺錢還重要的事。

我的一位同學賣掉在美國參與創業的電腦銷售公司股票之後,回到台灣開啟新事業──電腦兒童美語教學,從未接觸教育行業的他,選擇這個新事業為了人生下半場,可同時有事業又兼顧有意義,讓孩子透過電腦輕鬆學英文,並降低英文補習費。

另一位較長的朋友說:「我人生的前20年都在學習怎麼當醫生,第二個20到40年果真成為醫生,現在則是投入自己熱愛的藝術生活」,他成立了一個小型博物館,並到全世界推廣台灣專有的藝術。」

如果人生都只有在「如何賺錢」中度過,那麼真的會快樂嗎?

我相信一個人的金錢觀如果正確,即使月入兩萬,也可能比坐擁金山銀山的人還快樂,你認為呢?

1.別讓「一億人生」變成生命的唯一目標

看到別人住豪宅,一出手就是數萬元面不改色,會不會讓你羨慕或嫉妒?

我曾看過一本雜誌的調查,有人的願望是擁有一億的人生。

為什麼要擁有一億?想嘗嘗花錢不用愁的感覺?或是就只是想過過有錢人的癮?

如果為了達不到一億人生就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或是為了要賺到一億而讓自己的能量耗盡,真的值得嗎?

每天電視都在教你如何擁有美好的事物,很多雜誌報導哪個名人用哪個品牌的化妝品、包包,嫁了那個豪門,好像沒有這些就太遜了。

其實你可以透過刷卡馬上享有接近一億人生的「品質」。有一次我演講提到理財目標「五子登科」,台下馬上就有人說,車子去刷卡就有,不算理財目標,令我哭笑不得。

我記得前兩年有一個「B」字頭汽車的廣告,鼓勵一般上班族每月只要付1~2萬就可「免息擁有尊貴的行頭」。怪不得最近上市的汽車公司,不論獲利多佳,股價都漲不上去,投資人怕這種公司的客戶付不出車貸,有潛在的壞債。

我們真的需要雙B汽車、3000萬豪宅、1億人生嗎?擁有了這些東西,你就會快樂嗎?

如果,這些都是別人的口號、別人的價值觀,那麼,現在最該做的事情,就是冷靜地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如果那是自己有能力且供得起的美好事物,那還算名實相輔,最麻煩的是自己消費超過自己的能力,變成刷爆族就很慘。

2.想一想,錢花在哪裏最有價值?

如果你需要花掉一筆錢,你會怎麼用它?在花錢的時候,你是否真的知道花這筆錢的價值?

我的好朋友曾任職於國際知名公司,12年前在事業的高峰退休後成立讀書會/成長班,把她在女性自我領導、企業的情緒管理的經驗分享人。開始時靠租場地聚會,不久就被要求提高租金,只得被迫換場地。最近她用自己的積蓄買了一個房子,讓成長班有了固定的書坊,裏面全以讀書會的環境來設計,以成長班所收費用來算是無利可圖的,但她認定,幫助想改變的人成長是她下半輩子想做的事。

我的另一位以前的同事,租了近百坪的辦公室,全公司總共五個人,由於公司性質屬於業務開發,他的公司幾乎沒有客戶會光臨,倒是他和員工們每天要外出洽談業務,這間美輪美奐的辦公室被使用的機會其實並不高。但他的門面在網站是很高檔的,因此他專門做上市櫃公司大老闆的生意,收入高,全省設分公司,也打算進一步到香港設辦公室。

一個我認識的顧問,一開始也設立很好的辦公室,無奈台灣的客戶想要免費顧問,在燒了200萬美元後,只好收起來到別國創業。

如果以創業投資的角度去看回收,有些是在自己可以承擔的範圍,不求回報,有些是血本無歸,學得一些經驗,有些是不斷擴充,將本求利。

那麼,怎麼樣花錢,才叫做「花錢花得有價值」?

我認為教育費用是非常有價值的,對於有心學習的人來說,新的知識不但讓人如獲至寶,將來也可以使用在工作、社會上(或是培養第二專長)。但如果做家長的只是花錢讓孩子到國外混個文憑,或是買好車、貴手機,來補償離鄉背景之苦,或父母一廂情願的要求小孩補習,但效果很差,甚或小孩還從補習班翹課,那麼又另當別論。

3.讓開支與收入畫上等號

你是與自己收入相當的消費,或是超過自己收入的消費?

消費的最高上限是與收入畫上等號,以免一旦超支成習慣,變成卡債族或讓新房成為法拍屋。

避免超支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消費前先做好預算,讓自己的生活型態與收入不至於相差太多。

現在,請先回答下面的問題,這需要一些時間計算及回想。

■食

一個月需要花多少的菜錢?水果錢?

一個月需要花多少外食費?在外面用簡餐的費用佔多少?(90元以上的簡餐就要算)

一個月需要花多少零食飲料費?(咖啡專賣店的咖啡也算)

■衣

一個月需要花多少錢在服裝、飾品、化妝保養品?

■住

你現在所住的房子,每個月需要繳多少與房屋有關的費用?(如貸款、房租)

一個月會花多少錢在裝飾家庭或房間?

一個月需要花多少錢在電費、水費、瓦斯費?

一個月需要花多少錢在電話費、行動電話費、第四台、電腦網路?

一個月需要花多少錢在家電用品、各式消耗品如衛生紙、香皂……等

■行

一個月需要花多少的交通費?(開車族需要將油錢、修車費、洗車費算在內)

■育樂

一個月需要花多少錢旅行、看電影、唱KTV等各式娛樂。

■其他

一個月需要花多少錢買健康食品、看醫生。

一個月需要扣多少的保險費。

一個月需要送多少錢的禮物、紅包或孝親費用。

其他費用。是花過頭,還是鐵公雞?

現在,將上述的費用全部加起來,再看看你的收入,那麼,你就能夠很快地知道自己是否「花過頭」了。

假如你的費用和收入差不多,那麼表示你沒有存錢的機會,這時建議你可以將生活預算減少,從上述的各項費用中找出可以存錢的部份。

假如你的費用大於收入,那麼你必須立刻檢視哪一部份的消費可以不必花,哪一部份的消費可以減少,讓自己不再成為預支族。

假如你的收入比費用多出許多,或許你是一個很會投資理財的人,但你也可能是鐵公雞,如果是後者,你的心中或許會覺得生活被壓抑,心中有說不出的苦悶,那麼建議你不妨改善生活品質,讓自己快樂一點!

我曾讀過文章「低成本的女人」,提到不化妝、不做臉、不上美容院、衣服不追流行、常安步當車、生活恬靜、皮膚保養得很好、心情平和,最大的娛樂為看書的女人。我昨晚還在跟上高二的女兒討論她是否需要用到100萬畫素照相手機?

我們生活型態被太多的行銷資訊決定了。找回生活的自主權,多做自己吧!

撰文/聯傑財務顧問公司執行長

文章來源:http://bit.ly/12Xhcca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如何照顧家裡的小愛迪生?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讓孩子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好習慣,成就孩子的大未來

鼓勵孩子勇於嘗試,並從錯誤中學習。
父母應鼓勵孩子勇於嘗試錯誤,如此必能增強他對這些事物的注意力,進而增加他對這些事物的興趣,並從中發揮專長。

⊕ 六歲孩子倉庫裡玩火

去年訪問美國羅德島大學期間,有來自台灣的老朋友A君前來拜訪。歡聚閒談間,A君的手機響了,接完手機的A君臉色大變,原來是他六歲的兒子,躲在倉庫裡玩火,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倉庫幾乎燒了起來。還好及時撲滅,損失不算嚴重,小孩也安然無恙。

A君有點激動:「這個小渾球,打也打不怕、罵也罵不聽,從小就不知拆壞過多少玩具,連收錄音機都不能倖免。這下可好了,連房子都讓他給燒了,真不知道是前世造了什麼孽……」

正說著,門鈴聲響了,原來是克莉絲汀到了,她是以前我在博士班的美國同學,特地從波士頓南下,到羅德島來看我們。

⊕ 以鼓勵取代責備

我和內人祝瑛第一次到克莉絲汀家作客時,她已育有一位四歲的男孩。金髮藍眼,非常活潑可愛。那天小男孩不小心把整瓶柳橙汁打翻,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我們一看黃澄澄的果汁灑滿廚房,正要上前幫忙,克莉絲汀卻說:「沒關係!我自己來!」「傑米,你一定是想倒給客人喝對吧?謝謝你!」一邊回頭跟我們解釋:「我兒子一向很熱情慷慨,每次都會主動幫忙招待客人。」小傑米聽了,臉上又恢復了快樂自信的笑容。

她接著又對孩子說:「傑米一向是媽媽的好幫手,你願不願意幫媽媽一起清理乾淨?」於是母子兩人拿著抹布,一起把地板擦拭得乾乾淨淨。然後,克莉絲汀又把打翻了的柳橙汁空瓶裝滿了水,放進冰箱,再教他必須雙手拿才不會打翻。

⊕ 送鬧鐘給兒子拆

隔幾天,我在二手拍賣會上遇到克莉絲汀正在找鬧鐘,她說兒子把家裡唯一的鬧鐘拆得七零八落,問傑米:「為什麼?」他說:「想看看裡面到底怎麼回事?」結果拆開後,再也組裝不起來。結果,她不但沒責備兒子,反而還誇他:「好厲害哦!居然能拆得這麼徹底!」說著說著,我發現克莉絲汀居然一口氣買了三個鬧鐘,問她為什麼?她說:「給他練習用!孩子都需要從錯誤中學習成長。」

以後幾次在拍賣會上再遇見她,她買的機械用品越來越高級,包括除草機、腳踏車、電腦等,全是專供她寶貝兒子「解剖」之用。現在傑米已從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電機工程系畢業,並且已經是某大公司的工程師了。

克莉絲汀離開後,A君若有所思的說:「當初如果不是一味禁止,而是有大人從旁指導,我兒子也許不需要躲起來玩火,差點把命也玩掉。」我以愛迪生為例,笑著對他說:「你差一點葬送了一個未來的愛迪生!」他也笑了笑說:「我改天也要多買幾個鬧鐘。」

親子教養百寶盒

⊕ 從容忍孩子「越幫越忙」開始

父母要想幫助孩子成為一個能幹而有責任心的人,就要從容忍孩子「越幫越忙」開始;要趁著孩子最有好奇心的時候(兩歲開始),鼓勵他為大人做事,例如:掃掃地、排鞋子、收衣服、整理小書桌、洗菜、收碗盤等。如果孩子真的做不好,父母也寧可私下花時間慢慢調整,不應嫌東嫌西或當面改正,以維持孩子的好奇心與自信心。

⊕ 讓孩子從錯誤中獲得成功 

● 要培養孩子有勇氣去犯錯、去思考和改正錯誤,敢於從失敗中獲得成功,從中獲取自信心和挫折容忍力。
● 不要一看到孩子犯錯(尤其是認為他有意搗蛋),就大發脾氣或急著糾正。
● 要培養孩子認識錯誤、敢於承認錯誤的習慣,讓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用自己的頭腦去想。
● 不要擔心挫折,讓孩子承受失敗或錯誤,是他成長必要的一部份。這種對失敗的承受力,比任何知識都重要得多。
●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不要越俎代庖替他做決定,而是當他的「顧問」,只給他提建議,鼓勵他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或是因勢利導,當他的「啦啦隊」,鼓勵他去做更困難、更複雜的事。
● 讓孩子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去學習、去主動建構知識。

⊕ 堅持運用「自然後果法」

忘了帶水,讓他渴著;忘了帶飯,讓他餓著,不要「一通電話,服務到校」,教導孩子學習自己負責:

● 讓他嘗試錯誤,最好不必提醒,若有必要提醒,也不要告訴他怎麼做。
● 告訴孩子他的行為會造成什麼後果,只陳述事實,不要加油添醋。例如,「再不來吃飯,我沒時間等你。等一下我收起來,你不許找任何東西吃。」而做不到的不要說,不要恐嚇他:「你不餓,那你就不用吃飯了!」
● 確實堅持,例如:不肯來吃晚餐,就把飯菜收起來,把各種零食收到廚房裡,然後把廚房門關上或牽上一條線,規定到明天早上七點鐘以前禁止進入,確實管制他不能吃任何東西,即使他餓了苦苦哀求,也不能因心軟而放鬆。如此,必能平息晚餐時的戰爭。

⊕ 即刻制止嚴重偏差的行為

如遇孩子的行為偏差,會招致嚴重惡果或道德問題時,應「立即」制止,但應注意下列事項:

● 應「以理服人」,盡量不使用父母的權威,讓他真正了解錯誤之處,以及會造成什麼惡果、父母會有什麼感覺等。
● 使用平和的態度、穩定的眼神及低聲的語調,會更有效。大聲斥責可能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震懾上,反而忘了問題所在;或甚至誤以為只是父母情緒不好(不是他的錯);或認為父母對他發脾氣也有錯,打平了,他就沒事了!
● 適當的處罰可以是罰站、罰跪、罰Time Out(暫時隔離起來自我省思)、罰寫悔過書、罰他一個禮拜不能看電視等;重則用自己的手打孩子的屁股、手心為限。但最好是事先一起商量,或徵求他的同意,使他意識到這個處罰的規則,不是父母強加於他,而是他認可的。
● 父母對已經講好的規矩,要態度一致,要穩定、堅持,不要有時管、有時不管,有時處罰、有時不處罰。依照「習慣領域」的說法,一件事要連續做上二十一次(天)以上,才會變成真正穩固的習慣。如果父母對規矩的堅持反覆不定,對孩子偏差行為的改正或好習慣的建立,就很難有效果了!

⊕ 依照孩子的興趣和意願學習

父母宜依照孩子的興趣或意願,盡量讓他自己嘗試錯誤,不要急著指導他,尤其不要禁止他,以發揮他的潛能或特長。例如,兒子做科學展,堅持用自己的方法做試管試驗;女兒做數學兩位數乘法,堅持先算十位數再算個位數,就讓他(她)先做完了再作檢討,可以讓他發展創意,並養成自己負責的習慣。

網路文章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

李國修&王月:我就是要他功課爛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一個小孩在唸小學的時候,如果有下床氣,功課一定不好。

*李國修的父親在他小六時對他說:你唸多少書我不介意,將來進社會不要當流氓就好。在李國修兒子小三數學只考八分的時候,他告訴兒子一樣的話,我不介意你的成績,只要你人品好就好了。

*孩子我要你贏在起跑點,這是一個錯誤觀念,傷害多少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孩子我要你贏在起跑點,很多都是父母的一個替代和補償作用,很多孩子的所學都是父母自己做不到要孩子去完成他的夢想和願景,以致於孩子背負著壓力。

*我們敎孩子三樣:1.想像力、2.幽默感、 3.學會愛。

*李國修兒子大一申請美國藝術大學的自傳上寫著:我從小成長在一個幽默創意的家庭,我父母從不給我設限;我依照自己的思考成長,我12歲那一年就試著分析我自己,而且我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業。我父親在他的自傳上提到,我願意死在舞台上;如今我要
接續我父親的意念,我要永遠活在舞台上。

*當孩子跟你說「媽媽你看」的時候,一定要回頭看他在做什麼或發現了什麼,現在不看以後就看不到了。

*兒子到12歲當還跟爸媽一起睡,因為怕鬼。李國修說,孩子與父母一起睡得越長,他越愛家,離家越近。

*李國修的女兒說,我們家是以健康快樂最重要,從小我們家都是充滿著歡笑。從小爸爸常跟我們講很多笑話,一起玩;媽媽都說我是她最好的朋友。我很高興我生在這樣的家庭。

*我們家很少講「不」。父母不要壓抑小孩,給小孩設限。讓孩子說不,父母要學會被孩子拒絕。

*生命會自己找到它的出口,當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她們會找到自己的出口。父母跟子女之間要建立四信:信心、信用、信任、找到他們彼此的信仰。

*老師工作壓力也很大,很多老師有憂鬱的,你如果一味的否定孩子:「要聽老師的,一定是你的問題,那小孩就不說了。聽聽孩子的聲音」

*憂鬱症很多因為壓抑所有憂鬱症來自我們無法抵抗壓力,我們沒有一個人教我們怎麼紓壓;紓解釋放壓力,從小我就教育我的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13歲的兒子問李國修說,「你怎麼找到自己的?」他回答:「13歲談這還太早,你必須先找到興趣」。

*13~22是人生當中尋找自我的黃金關鍵期,鼓勵孩子從他的興趣去培養;興趣比分數還重要;找到興趣還是可以在人生舞台發光發熱。

*女兒暗戀告白被拒,告白的過程中媽媽陪著順稿怎麼跟對方告白,最後剛女兒被拒絕後,陪著孩子面對後續的一切。告訴孩子:「不屬於你的人或事都會過去,屬於你的必定會降臨」。

網路文章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瘋台灣」主持人Janet: 買超過3000元的東西就要考慮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螢光幕上,Discovery頻道「瘋台灣」節目主持人Janet(謝怡芬)總是給大家健康陽光的形象,曾去過四十多個國家,幾乎時時刻刻都在旅遊的她,只要講起旅遊,話匣子就停不住,而她第一次感受到錢的重要性,竟也和旅遊有關。靠著存錢、記帳與匯率換算法抑制消費,把閒錢用在投資自己,才30歲就已身價千萬元,堪稱御財有術的小富婆代表人物。

■籌措旅費/賣小餅乾、洗車樣樣來

在美國長大的Janet,從小就懂得靠自己籌措旅費。十六歲那年,她申請到厄瓜多的海外志工服務,對高中生來說,這筆旅費並非小數目,為了能夠成行,Janet用盡各種方法籌錢,包括賣自製餅乾給鄰居朋友、寫信向老師、企業募款等等。

就在想破頭之際,她靈機一動,先到加油站詢問能不能免費用水,然後在入口處設立洗車服務處,接著請最漂亮的朋友高高舉起牌子,打出「免費洗車」的宣傳。

免費招數果然奏效,吸引一堆車主上門,她和朋友會在洗完車後,很有心機地向對方說:「剛剛那個開賓士的好小氣喔,才給這麼一點小費」,聽到小女生的天真抱怨,不少車主真的浪漫加碼。最後,這個純收小費的小生意,在扣掉請朋友吃飯的費用後,順利籌到五百美元旅費。

類似上述想盡辦法籌措旅費的情節,不斷在她的人生當中發生。

像是在法國當家庭保母、在阿根廷街頭當街頭藝人等,這樣多彩多姿的經歷,不只增加人生經驗,也讓她了解到賺錢是多麼不容易。

正因一分一毫得之不易,Janet拿到薪水後,第一件事就是把一半的錢存起來。對她來說,出社會初期,累積本錢很重要,唯有累積一定的金額,才可以拿錢去投資,以增加更多財富。

所以,Janet說,「賺五萬元的時候,至少要先存兩萬五千元。」

■克制消費/超過一百美元就是很貴的商品

雖然螢幕上光鮮亮麗,但周圍的人談起對Janet的印象,總是節儉。助理Jennifer就說,Janet購物都深思熟慮,甚至不主動去逛街。

經紀人李景白也有很深刻的印象,Janet三年前意外接下「瘋台灣」的主持棒時,當時她從美國來台發展一段時間,仍未有明確方向,原本已經打算回美國,衣服也已打包上了船運,在預算有限下,治裝費頂多只能買地攤貨,不過Janet也買得非常高興。「不會一定要穿名牌」,是經紀人留下的第一印象。Janet自己也提到這點,「如果高中時可以穿十美元的T恤、三十美元的牛仔褲,為什麼現在不行?」

為什麼會這麼省?Janet說,都是因為父母親不在乎物質生活,父母親沒給,小孩自然不會想要,「我的衣服都是姊姊給我表姊,我表姊再給我」。

除了對物質要求不高,Janet還自創一套匯率換算法,用來克制衝動性消費,而這方法是從過去在美國的生活經驗而來。

她認為超過一百美元的商品,就是很貴的商品,而一百美元大約是新台幣三千元,所以只要買超過三千元的商品,Janet就會考慮再三;同樣的道理,當她去馬來西亞出外景的時候,由於一元的馬來西亞幣約等於新台幣十元,所以只要商品超過三百元馬來西亞幣,Janet內心就會掙扎許久。

Janet回想買超過三千元的東西,不是打折過的衣服,就是為了工作走秀的時尚精品,她目前手上的皮夾,是從大學畢業後用到現在,一用就是九年。翻開Janet的皮夾,裡頭現金不到一千元,「出來拍外景時,吃的、用的都是公司付錢,自己花不了多少錢。」Janet笑笑地說。

除了在消費前運用匯率換算法思考外,從高中到大學時期,Janet也養成記帳習慣,而這個記帳習慣則是受父親影響。

在美國的時候,父母給她一張信用卡,雖然不會限制花費,但要求必須留下每一筆簽帳單,「以前我都要把每一張簽帳單給我爸爸看,因為他都會逐項打勾,一個一個check(檢查確認)」。耳濡目染下,Janet從高中時代,就養成記帳習慣,就讀麻省理工學院的時候,因為當時一年學費就要四萬美元,除了申請獎學金,剩下的就只能辦助學貸款。

Janet會利用學校發的學生簽帳卡,先把錢存進戶頭,再在校園內簽帳消費,然後每個月確認消費金額,只要這個月超過一百五十美元,下個月就少花一點。

■製造機會/投資所屬公司替自己加值

出社會之後,Janet並未停止記帳習慣,只要每個月消費接近一萬元,就會節制消費。

來台工作後,她與室友在台北市合租房子,仍然會在付完房租、水電費後,馬上記帳,並每隔四個月將手寫的記帳本輸入電腦Excel檔案,將費用區分為水費、電費、房租等欄目,每筆帳目都一清二楚。

不過,講起檢查帳務,Janet比起爸爸的功力,可謂自嘆弗如。

最近就發生這樣的事,Janet在網路上買東西,用美國的信用卡付款,因為是網路購物,台灣這邊沒法立刻拿到實體收據,Janet就忘了跟爸爸講。

不久,她就會接到電話,「我爸爸就會生氣,會說『Janet,你是不是花了三塊九毛九(美元)買了一個iPhone的配備?』」

Janet的存富之路,除了控制消費、存錢之外,也會把剩下的錢,投資到自己工作的公司(動能意像製作),對她來說,「這是一個investment(投資),不是利息的那種investment,而是invest(投資)在我自己」,Janet說。

這些錢暫時用不到,而公司可以因此製作更好的節目,讓Janet有發揮空間,如果公司把節目拓展到更多國家,讓更多人認識Janet,代言、主持機會就有可能因此找上門。經紀人李景白就表示,公司和Janet已有共識,除了模特兒、主持人工作外,年初Janet已經出版一本旅遊書,預計未來也將安排音樂演奏的工作,讓Janet練了二十年的小提琴技藝讓大家知道。

靠著多年努力賺錢與存錢,Janet已經晉升為千萬元小富婆,在累積一定財富後,她也認為應該要開始投資,所以從去年開始投資基金,在一位醫師朋友的建議下,她買了一支科技型基金與指數型基金(ETF),不過談起選基金的方法,她顯得很保守,「我不要每天看基金,我不希望情緒跟著它上上下下。」

訪問過程中,Janet一直說,對她而言,金錢並不重要。她認為,金錢只是達成目標的踏腳石。她以一個畫面形容,「錢只是一個鋪在地上,讓我走到我想要去的地方的踏腳石,如果目標是一間房子,可能要鋪多一點錢才可以走到那裡。」

問起Janet現在的目標?她說,很想在台灣買一間房子,「我覺得房子就像談戀愛一樣,你一看到它,你喜歡,就是買。」

Jaent認為,房子是一個比較長期的投資,除了投資,還可以自住,若是租人還有一份租金收入。而且房子是高槓桿投資,只要拿部分本金,剩下的辦房貸,當房價上漲一點,投資報酬率就會很高。

在台北市中心、離捷運走路五分鐘以內、有公園、三十坪左右、附停車位、一坪七十萬元以內,是Janet夢想房屋的幾個條件,Janet希望能夠很快找到好房子。

現在的Janet,工作之外的時間,就是安排旅遊,她興奮地對我們說,今年她打算去東加,為自己的足跡再添一個國家。

Janet御財 5心法

1. 開闢財源
作法:想盡辦法賺錢
為了籌措去厄瓜多當志工的費用,Janet利用賣餅乾、寫信給企業募款、洗車等籌錢;在阿根廷接受馬戲團訓練時,也順道當起街頭藝人賺錢。

2. 存錢
作法:賺錢存一半
不管賺錢多寡,一定要求自己將二分之一存起來。

3. 購物前先思考
作法:善用匯率換算
只要超過100美元(約新台幣3000元)的消費都經過考慮、確認是需要的物品才購買,而物品也珍惜使用。例如手上的皮夾(左圖)已經用了9年。的所得直接存入戶頭。

4. 控制消費
作法:規律記帳
賺錢初期,每筆消費都記帳(上圖),把月消費控制在一萬元,接近消費上限時減少支出。

5. 投資自己
作法:投資所屬公司
扣掉儲蓄與消費,將多餘資金投資自己工作的公司,讓公司為自己量身製作節目、出書,增加曝光度。例如最近公司就打算為Janet安排小提琴演奏的工作。

文章來源: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winwinsp/dna/710_2_1.htm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寶寶頭三年影響一生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以下是複製了一個早教工作者分享的關於現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現的
問題和多數父母的誤區,其中有一部分的錯誤我也在犯,慶倖的是自己及早的發現了這篇文章,正如作者問自己的,作為初為人母的我也更關心的是:

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頭三年,我做對了嗎?

在我的引導下,她能保持強烈的探索欲望嗎,她的專注力有沒有被破壞?她的學習能力強嗎?

遇到困難她是退縮不前還是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她能始終保持自信、健康的心靈嗎?

我也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具有堅強的意志、具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信大方、善良勇敢、內心快樂,有愛心的人。

事實上在孩子人生的頭三年對他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在免疫系統的發展完善方面、還是在人格的健全發展、智商和情商的全面發展方面,毫不誇張的說每一天對於寶寶來說都是很重要。

文章有點長,有寶寶的爸爸媽媽可要耐心看文。

一、不知道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敏感期,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現當成不乖的行為斥責孩子,違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隱患。

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各樣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是指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反復操作某一動作或反復學習某一項能力,並且學習能力特別強的時期。

有依戀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腳等動作的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細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膚觸摸的敏感期、執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數學敏感期、繪畫敏感期等等。

出生不久持續到一歲多一點,是口腔敏感期。無論成人怎麼阻止,孩子總把手放進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萬不要認為不乾淨而去阻止孩子,否則會留下心理隱患。

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證入口的東西相對乾淨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東西讓孩子用口腔去探索!

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如果順利渡過,以後再也不會用嘴啃食物之外的東西。

有些孩子進入幼稚園、小學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習慣,甚至延伸成別的不良行為,例如:愛吃零食、吐口水、罵髒話!都在一定程度與口腔敏感期沒過好有關。

和口腔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時愛用手扔東西、用手指摳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只是在進行手臂肌肉運動的練習)。與手的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時候常常兩三個敏感期同時交叉出現。

兩歲多的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他手裡的東西

親愛的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非要想辦法把他這毛病改掉不可。其實這是在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係。國外的教育專家常說兩歲孩子的哲學是“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我們也應該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亂貼標籤。

順利渡過物權意識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和他較真順著他即可。

這個時間差不多要三四個月(視孩子情況不同而定)。之後尋找到適當的機會,即別的孩子與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時候,提醒他:“小朋友把玩具分給你玩,你高興嗎?”,當他點頭時再告訴他“你把玩具分給別人玩,他們也很高興”。

就此可以打住,別馬上強迫孩子。如此反復幾次之後,讓他嘗試把玩具分給別的孩子,通過練習他知道玩具是屬於他的,分給別人玩之後還是會要得回來,和別人分享大家都快樂,這樣他就慢慢願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歲前後進入分享階段。

注意1:處在強烈的物權意識確認期的孩子,大人千萬不要去逗引孩子,強搶孩子手中的東西,讓他哇哇大哭,然後羞他“你真小氣!”這是絕對不可以的行為!

注意2:當孩子能分享的時候,把東西分給我們吃,我們一定要接受,不要說“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這樣就是拒絕孩子的分享,將給孩子帶來的感覺是失望,孩子就會把分享和失望聯繫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樂,慢慢就不願意分享了。

三四歲的孩子進入秩序、完美、執拗的敏感期,成人把一塊餅掰掉一點給孩子,孩子會哭鬧不止拒絕接受,成人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們破壞了孩子對圓的感覺。

其他各個敏感期各有各的表現,比如五六歲時有一個崇拜和被崇拜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只有讓孩子順利自然地渡過,才會保持健康的心態。這些內容家長可參考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書中有詳細的論述,此書家庭必備家長必讀。

二、錯把知識灌輸當早教,總是用“教”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

人們常說三歲以前是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不是讓孩子學會多少知識,而是心理成長最重要的時期。

心理成長才是早教的重要內容,健康的心靈是一生幸福的源泉。這個時期溺愛孩子,以孩子為中心,讓他吃獨食,為他包辦一切事物,不尊重他,輕易地提前地滿足他物質的需要,而忽略他內心的感受等等,這種重物質滿足輕精神滋養的方式,只能培養出一個不健康不獨立的孩子。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範。對於不教孩子,可能很多人認為我在瞎說,這個說法在我剛剛接觸之初也不理解,我經歷了整整兩年,通過大量的觀察和實踐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來的。

舉個例子:當客人和小寶寶打招呼時,孩子沒有回應,成人通常出於禮貌和面子,都會督促說“叫啊,怎麼不叫阿姨,怎麼不回答,你應該叫阿姨呀,你這孩子就是這樣”等等,這樣做就是教,教就會給孩子壓力。

如果一邊教還一邊指責,那更是折磨孩子。我們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氣回應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姨,再見!”“謝謝奶奶,我吃過了。”等等。這就是示範,而不是教。

手指靈活的孩子大約18個月就可以開始練習穿鞋子,如果孩子穿反了,大部分家長都會說:“錯了錯了,左右錯了。”

左右錯了?以小寶寶的能力來說,是沒有對錯的,告訴他錯了會給他壓力,我們說話的口氣會讓她緊張:什麼事,媽媽幹嗎口氣這麼不好

只要平靜地告訴孩子:“兩隻鞋交換一下”。

這是把正確的做法告訴他,這樣就行了,不要去“教:這是左邊,那是右邊(孩子大腦很簡單,接受正確的指令就行了,太複雜他接受不了。)”

據我的經驗,一兩個月的提示之後,孩子就會穿鞋,而且左右不會錯

操作玩具時,也只要示範,“寶寶,看媽媽做”,媽媽放慢速度做展示,之後,給孩子時間和機會,讓他自己反復調整反復操作,不要打擾他,不要在他發生一點點錯誤的時候喋喋不休地提示“錯了錯了,不是這樣做”。

這樣孩子就失去了外部資訊內化的機會。如果一切都是你教的,一旦沒人教就失去方向,往往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就是在我們的教當中失去的。孩子們的專注力就是這樣被我們破壞掉!我們應該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調整,而且一定不能批評。足夠的愛和尊重,孩子甚至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千萬不要用學步車!一定要讓孩子爬行!

學步車對寶寶的健康有百害而無一益。學走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礙,掌握技巧保持身體平衡,學步車不需要這麼“麻煩”,輕輕鬆松稍一觸碰即可溜出很遠,這使得孩子難以克服心理障礙適應自已學走路這個辛苦的過程。所以用了學步車的孩子更慢學會走路就是這個道理。

另一種情況是:用了學步車的孩子腳部肌肉定型成踮足,父母常常得花費很長時間讓寶寶學習整個腳掌著地。用了學步車,孩子爬行的機會大大減少。很多老人常常很得意“我的孫子不用爬,直接走路,真利害!”他們不知道,人類一定要經過爬行發育才健康。沒有爬行的孩子,身體協調性不好,影響生活和運動。前庭神經發育不良,影響未來的閱讀、寫作,也會阻礙語言的發展。

四、正確處理孩子的哭鬧情緒,是建立良好性格的開始。

喜、怒、哀、樂、恐懼等都是老天賦于人類的正常的情緒表現。我們成年人總是喜歡高興的事,對於啼哭常常覺得很煩。

孩子的哭泣需要我們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對孩子說 “不要哭,不要哭”,這是非常大的錯誤。

哭是他內心矛盾和衝突的釋放,不是壞事,成人只要輕輕地擁抱他,撫摸著他的後背,第一句話說“哦,寶貝,媽媽知道......(剛才發生的什麼事),你非常難過,媽媽理解你”“哦,寶貝,媽媽知道你摔疼了,還有一點點嚇到了是嗎”,這是共情,表示我們理解他,接受他的悲傷是調整他的情緒的開始。

第二句話一定要說“媽媽知道你不開心(這很重要)”,這樣一說他會很快開心起來的。

第三句話是“媽媽愛你,媽媽理解你”。

最後能配合三次深呼吸,讓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覺呼出去效果更好。如果您學會這些,您的孩子可能眼淚還掛在臉上就跑開找小夥伴去了。(這個方法我屢試不爽,非常見效,別人常笑我,畢竟是做早教的,孩子讓你一哄就好。其實這方法不是哄,是共情產生的效果。)

我們在養育小男孩時最經常說“男孩子,哭什麼!”“羞羞,男孩子還哭!”男孩子在兒童時期釋放他的悲傷情緒時,常常被成人阻止,慢慢地長大後,他有悲傷也不知道如何釋放,喜愛也不懂表達,所以讓丈夫說聲愛你有多難,相信很多妻子都有同感。也就是說這樣的男孩成年進入婚姻之後,他一定無法與妻子進行良好地溝通,將影響婚姻品質。

請各位爸爸媽媽想想,如果您的兒子未來婚姻生活可能因此不幸福,您還會制止小男孩的哭泣嗎?請無條件地接受他的悲傷!男孩哭泣不是丟面子的事!

幾個月的嬰兒一旦啼哭我們常常口中應叨著“來啦來啦”就十萬火急地沖過去,這樣不好,孩子會養成控制大人的心理。應該用輕鬆而平緩的語調說:“餓了是嗎?媽媽來了”;一旦孩子掙扎哭鬧拒絕某件事就用妥協的聲音“哦哦哦,不要不要就不要”,其實應該用平緩的口氣說:“好,現在不要,我們等會兒再......(做某件事)”。

不要讓孩子覺得他可以用哭鬧控制大人,可以隨心所欲。許多時候教育方法的實施要善於觀察總結,而不是一以概之。

五、為什麼兩至三歲的孩子越制止他越愛打人,因為攻擊行為是大部分孩子必經的成長過程。

兩歲多至三周歲時的大部分孩子常常出現打人的現象,成人千萬不要說“不要打人”“你怎麼又打人了?”這是沒有任何作用的。這使得孩子認為這個動作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越發反復出現打人動作。

大多時候是因為孩子處於口、手和腳的敏感期,他熱衷於用口、手、腳探索世界,認識事物,探索的範圍當然會包括他人的身體,於是出現了“咬人”、 “打人”、“踢人”等攻擊行為。

還有一個原因是他還沒有掌握人際互動的方法。當他的語言還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思維的時候,情急之下常常出現用有衝擊力的身體動作替代。他可能只是表達“你讓開別擋著我”“你不要弄我的東西”,但是話未出口已伸手推搡或搶奪過來了。

有的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通過攻擊別人發洩不良情緒,或者想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成人要做的是,不要給他貼上標籤“你是個壞孩子會打人”,只要不強化,在他打人時,向對方家長和孩子致歉,及時把自家孩子抱住不讓他繼續出現攻擊行為,平靜地離開。同時,及時調整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給予他充分的安慰。這個階段的孩子講道理是百分之百沒有用的。

同時被衝擊到的孩子的家長一定要冷靜,不要認為自己的孩子是被欺負了,很多孩子是通過肢體衝撞來交往的,要理解對方的孩子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品德有問題。

如果認為自己的孩子被欺負,會使得孩子養成受氣包的性格,會一輩子都受人欺負。回家也別向家裡人訴說孩子被某某某打了什麼的,這些都使得孩子覺得我就是容易被人打,他會覺得自己有什麼地方不好讓別人不喜歡,這樣會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正確的做法是,接受對方家長的道歉,對這個孩子說“你是個好孩子,我知道你只是想和我們家寶寶玩(可以根據情況換個字眼),你們倆握握手吧。”

三周歲以後,孩子慢慢懂事些時,如果還打人,就要深層次地探究他打人的原因(是不是有家庭暴力等),消除根源,同時在他每一次攻擊別人時,告訴他“不可以”。注意我用的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可以打人,不要把負面的資訊加進去。只要孩子出現負面的行為,第一原則,淡化淡化再淡化!切莫強化!

孩子天生愛嘗試並重複那些能產生有趣、刺激後果、引起成人注意的行為。正確的做法就是讓行為後果變得毫無意義,他自然就放棄了。

六、我們何以把孩子當成馬戲團演員?成人所不欲,勿施於童。

許多家庭家裡來客人時,就招呼孩子:來來來,唱首歌,跳個舞。這是極不尊重孩子的行為。不要讓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節目,這會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將所有的注意力用於取悅別人,成年後,一旦別人不認可他,就會使他遭遇巨大打擊,不能很好地發揮自己應有的內在的能力。

“你叫什麼名字”如果孩子有機會選出最令他們討厭的一句問話,這句一定排名榜首。請成年人想想看,如果一個身高是你兩三倍,體重是你幾倍的“外星人”動不動就俯看著你用毫不客氣的口氣來問你,你樂意回答嗎?早就白了那個不禮貌的“外星人”一眼了,是嗎?那麼孩子不喜歡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怎麼可以責備他沒有禮貌呢?

我們應該:蹲下身子,目光與孩子的目光保持平行,自我介紹之後問孩子的姓名:“我是林老師(阿姨),非常高興認識你,可以告訴我你的名字嗎?”

而且記住第一次見面千萬不要隨意觸碰孩子,這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修養!如果有人這樣對你的孩子,千萬不要因為面子,甚至幫著別人奚落自己的孩子:“對,他就是不愛說話!”“怎麼這麼沒有禮貌,快回答叔叔。”“他就是這樣膽小”等等。

如果一個孩子經常被父母置於這樣不開心的境地,你要讓他外向活潑是很難的。所以經常有家長反應說,我的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到了外面就是小兔子。孩子受到足夠的尊重,他的表現才會內外如一。

爸爸媽媽您願意別人嘲笑你嗎?不願意對吧?所以當我們的孩子說出讓人忍俊不禁的童言時,千萬不要哄堂大笑。例如一個孩子說:“我爸爸不穿衣服洗澡!”,一家人在大笑之後又故意問這孩子“你是穿著衣服洗澡?”這不明擺著搞亂孩子的思維嗎?

許多家庭常常對孩子開這種玩笑。不要隨便戲弄孩子,面對別人對我的孩子的戲弄,我常常毫不客氣地予以拒絕:對不起,我的孩子不喜歡開這種玩笑。在孩子和面子之間,我們理應選擇孩子。

七、我們常常不知不覺間傳遞了許多負面的、消極的資訊給孩子!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向別人訴說孩子的種種“劣跡”。比如很多媽媽常常在客人面前說,“他就是這樣膽小!”“他就是不愛吃飯!”這樣你在暗示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成為這樣的人。他會朝著你期望的方向達成結果:他一定越來越膽小,越來越不愛吃飯。

語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如果裝作偷偷說給別人聽,但又讓孩子聽到:“你知道嗎,我們寶寶今天玩秋千時表現特別勇敢!”“你知道嗎,我家寶寶今天自己吃了滿滿一碗飯。”這樣會在孩子心裡傳遞一個資訊:“啊?媽媽說我勇敢?是嗎?嗯,我明天還會更勇敢的!”“啊,媽媽這麼高興,好,明天我再吃一大碗。”這就是積極的暗示,能直達孩子的潛意識,影響巨大。

不要威脅孩子“再吵鬧,媽媽不要你了。”這是最大的威脅,最深的恐懼。因為幼小的孩子離開家庭,他是無法生存的。媽媽對孩子的語言冷暴力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開始。正確的說法是:“請安靜,媽媽愛你!”其它讓孩子感到一切外部事物會傷害他的話都不能說。

特別強調:堅決杜絕說以下的這些話:“不要吵,再吵員警來了。”“再鬧,醫生來打針了。”“快睡,大灰狼來了。”如果你不這樣威脅你的孩子,他外出時就會落落大方、活潑開朗、健康自信。

注意:千萬不要和孩子開惡意的玩笑“你媽媽不要你了,她不來接你了”。對孩子說這樣話的人,你一定要讓孩子遠離他,這種玩笑話十分惡劣,對孩子的安全感的構建極為不利。

八、一個奶話連篇的孩子,一定是父母語言教育不當的結果。

不說奶話,例如“腳腳”“鞋鞋”“吃飯飯”,甚至自編些別人聽不懂的嗲語。自出生起,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應該是語法正確,發音標準的母語。主要撫養者與嬰兒對話時要用誇張的口形、清晰的聲音、緩慢的速度,例如:“寶-寶-睡-醒-了”。切忌說奶話,否則到了四五歲時仍然口齒不清。孩子能一次性學好標準的發音,為什麼要讓他多學一次奶話?浪費時間、精力、神經資訊儲存區。
許多孩子到了兩歲多還分不清你我他,這也是成人不注意的結果。為了讓孩子儘快掌握第一、二、三人稱代詞,一周歲之後媽媽和寶寶交流時就應該採用人稱代詞,以便孩子模仿。

應該多說:“我倒水給你喝,”而少說“媽媽倒水給寶寶喝。”孩子說:“寶寶的”成人應該跟著說“是的,是你的” 。

當孩子說錯時,千萬不要哄堂大笑,那當下孩子會被笑懵的,失去了學習的機會。

九、不要對孩子說“聽話”,讓孩子愉快地遵守規則,將規則內化到心中,成為他一生遵守的信念。

中國的家庭教育、社會秩序中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行為規範,但遵守者廖廖無幾,這是為什麼?是中國人天生不守規矩嗎?是我們教育過程中不談規則嗎?肯定不是。隨著這幾年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睜眼一看,我們和世界文明原來有這麼大的距離。只要沒人監督,我們就犯規,還心存僥倖“應該沒有人看到吧?”這到底是為什麼?

在西方發達國家大部分人信仰上帝,深植於他們心中的是,我不能做對不起良心的事,上帝會看見的。所以德國的地鐵站口是沒有檢票員的,國外許多超市是自行過磅計價的,國際上無條件退貨是通行做法。而我們從小被別人監督著長大,小時候在家聽爸爸媽媽的,時時被提醒不許做這個不許做那個,上了學,聽老師的,遵守這個遵守那個,孩子從來就沒有機會自行判斷,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應自發地遵守的規則。

衝擊規則是孩子在試探我們的底線,其實就是遵守規則的開始,我們要寬容地對待,提醒他“你忘了什麼?”,而不是批評他,給他壓力。(“你怎麼忘了”也不能說,“怎麼”這兩個字會對孩子形成壓力,有責備的意思。)

同時,我們應當充分地尊重孩子自發的探索行為。當孩子自發的探索行為得到我們的尊重時,他就會開始遵守我們給他設定的規矩,也就是說他將學會有智慧地順從他人,這時候紀律的曙光就出現了,規則就內化了。內化的規則將伴隨孩子終生,而且非常愉快非常容易地遵守這個內化的規則。

十、如何處理孩子在交往過程中搶奪玩具的問題。

從小寶寶們一開始交往,就應該確立一個原則,誰的玩具誰就有決定權,成人不能強行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分給別的寶寶,也不能誘勸他讓給別人。如果是公共的玩具或遊戲器械,誰先拿到或是誰先開始玩,他就有權決定繼續玩還是離開,其他寶寶必須等待。

通常要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孩子會哭鬧,成人可以用平和的口氣說:“我們要學會等待!”

也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其他玩具吸引他暫時離開。孩子不願意分享的時候,成人千萬不要說他“你就是小氣”、“小氣包”等等。不斷地給孩子貼這樣的標籤他永遠學不會分享。

孩子清楚他對自己的物品擁有自主權,之後才談得上分享。如果成人出於面子,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強行給別的孩子,那麼就意味著你告訴你的孩子,他也可以搶別人的玩具,所以無論何種情況,規則必須是統一的。正常在三歲之後,孩子瞭解到玩具分給別人玩,自己還是可以把它要回來的,這樣他就樂於分享了。

三歲之前千萬不要急著培養孩子的大公無斯的品質


來源:網路文章分享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女兒,回家幫媽買袋麵包,好嗎?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那天是週末,春日的黃昏有新搾橙汁的顏色與氣息。

老早說好了要和朋友們去逛夜市,母親卻在下班的時候打來了電話,聲音裡是小女孩一般的歡欣雀躍:「明天我們公司去踏青,你下班時幫我到提拉米蘇麵包坊買一袋椰蓉麵包,我帶著中午吃。」

「踏青?」我大吃一驚,「啊,你們還去踏青?」想都不想,我一口回絕,「媽,我跟朋友約好了要出去,我沒時間。」跟母親討價還價了半天,她一直說:「只是買一袋麵包,快得很,不會耽誤你…..」最後她都有點生氣了,我才老大不情願地答應下來。

一心想著速戰速決,剛下班我就飛奔前往。但是遠遠看到了那家麵包店,我的心便一沉,店裡竟是人山人海,排隊的長龍一直蜿蜒到了店外,我忍不住暗自叫苦。隨著長龍緩慢地移動,我頻頻看錶,又不時踮起腳向前面張望,足足站了快二十分鐘,才進到店裡。

我站得頭重腳輕眼冒金星,想起朋友們肯定都在等我,更是急得直跺腳。春天獨有的暖柔輕風繞滿我週身,而在新出爐麵包薰人欲醉的芳香裡,卻裹著我將一觸即發的火氣。

真不知道母親是怎麼想的,週休日不在家休息,還要去春遊,身體吃得消嗎?而且和公司同事出去玩,一群半老太太們在一起,有什麼好玩的?!春遊,根本就是小孩子的事嘛!媽都什麼年紀了,還去春踏青?

前面的人為了排隊次序爆出了激烈的爭吵? 便有人熱心地站出來,統計每個人買的數量和品種,給大家排順序。算下來我是第三爐的最後一個,多少有點盼頭,我鬆口氣,換隻腳接著站。

就在這時,背後有人輕輕叫一聲:「小姐。」我轉過頭去,是個不認識的中年婦人,我沒好氣:「幹什麼?」她的笑容幾乎是謙卑的:「小姐,我們打個商量好嗎?你看,我只在你後面一個人,就得再等一爐。我這是給兒子買他明天遠足,我待會還得趕回去做飯,晚上還得送他去補習班。如果你不急的話,我想,嗯……」

她的神情裡有說不出的請求,「請問你是幫誰買?」我很自然地回答她:「給我媽買,她明天也要踏青。」真不明白,當我回答時,整個店怎麼會在剎那間突然有了一種奇異的寂靜,所有的眼光同時投向我。有人大聲地問我:「你說你買給誰?」我還來不及回答,售貨小姐已經笑了:「哇,今天賣了好幾百袋,你可是第一個買給媽媽的。」

我一驚,環顧四週才發現,排在隊伍裡的,幾乎都是女人,從白髮蒼蒼到綺年少婦,每個人的大包小包,都註解著她們主婦和母親的身份。「那你們呢?」「當然是給我們小皇帝的。」不知是誰接了口,大家都笑了。

我身後那位婦女連聲說:「對不起!我沒想到,我真沒想到。這家店人這麼多,你都肯等,真不簡單。我本來都不想可是兒子一定要。一年只有一次的事,我也願意讓他吃好、玩好。我們小時候遠足,還不就是想著要吃零食?」她臉上忽然浮現出神往的表情,使她整個人都溫柔起來,我問:「你現在還記得小時候遠足的事啊?」她笑了:「怎麼不記得?現在也想去啊,每年都想哪怕只在草坪上坐一坐曬曬太陽也好,到底是春天!可是總沒時間。」
她輕輕嘆口氣,「大概,我也只有等到孩子長大到你這種年紀的時候,才有機會吧!」

原來是這樣,踏青並不是母親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內心深處一個已經埋藏了幾十年的心願。
而我怎麼會一直不知道呢,我是母親的女兒啊?

她手裡的塑膠袋裡,全是飲料、雪餅、果凍等小孩子愛吃的東西。沈甸甸地,墜得身體微微傾斜,她也不肯放下來歇一歇,她向我解釋:「都是不能碰、不能壓的。」她就這樣,背負著她那不能碰、不能壓的責任,吃力地、堅持地等待著。她的笑容平靜裡有著喟嘆:「誰叫我是當媽的?熬吧,到孩子懂得給我買東西的時候就好了!」她的眼睛深深地看著我,聲音裡充滿了肯定,「反正,那一天也不遠了。」

只因為我的存在,便給了她這麼大的信心嗎?我卻在瞬間想起我對母親的推三搪四,我的心,開始狠狠地疼痛。這時,新的一爐麵包熱騰騰地端了出來,芳香像是原子彈一樣地炸開,我前面那位婦女轉過身來:「我們換一下位置,你先買吧。」! 我一楞,連忙謙讓:「不用了,你等了那麼久。」

她已經走到了我的背後,已略顯蒼老的臉上明顯有著生活折磨的痕跡,聲調卻是只有母親才會有的溫煦和決斷:「但是你媽已經等了二十幾年了。」她前面的一位老太太 微 笑著讓開了,更前面的一位回身看了她一眼,也默默地退開去。

我看見,她們就這樣,安靜地、從容地、一個接一個地,在我的面前,鋪開了一條小徑,一直通向櫃檯。我站在小徑的頂端,目瞪口呆,徘徊不敢向前。「快點啊,」有人催我,「你媽還在家裡等你哪。」

我怔忡地對著她們每一個人看了過去,她們 微 笑地回看我,目光裡有歲月的重量,也有對未來的信心,更多的,是無限的溫柔。剎那間,! 我明白地知道,在這一瞬間,她們看到的不是我,而是她們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女。

是不是所有母親都已經習慣了不提辛苦,也不說要求,唯一的、小小的夢想,只是盼望有一天,兒女們會在下班的路上為自己提回一袋麵包吧。

通往櫃檯的路一下子變得很長很長,!我慎重地走在每一位母親的情懷裡,就好像走過了長長的一生,!從不諳人事的女孩走到了人生的盡頭,終於讀懂了母親的心。

文章來源:http://j050311.pixnet.net/blog/post/27911065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孩子畫不出自己的白雪公主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看電視不僅妨礙孩子的腦部發展,更會降低思考能力、注意力與想像力……,不管什麼節目,只要打開電視,就可能傷害你的孩子。

節目開始了。恐龍布偶挺著大大的肚子,一跳一跳的出現在電視螢光幕上,與一群小孩唱兒歌、玩遊戲。還不及電視高的孩子,站在螢光幕前仰著頭,不時隨著玩偶搖動身體,哼哼呀呀。

也許你心裡想著:才開始牙牙學語的孩子,就能跟著電視節目唱歌、甚至學英文,真是愈來愈聰明。

這可是大錯特錯。

「只要在電視螢光幕前坐上半個小時,人的新陳代謝與活動力都下降,智商減少五十。」美國《聖路易郵訊報》報導了曼菲斯幾位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此外,還有研究顯示,看電視會使人變得被動與焦慮。

真的嗎?

近年針對腦波的研究,讓我們透視電視對腦部的影響。

人腦中有阿法波,與類似催眠效果有關;還有貝塔波,顯示意識、理性思考。研究發現,人在閱讀時,腦中產生活躍、快速的貝塔波,一旦轉為看電視,腦中立刻就產生大量的阿法波。看電視的時間愈長,腦中的阿法波愈強,貝塔波愈弱,腦部活動力大減,人就像被催眠一樣,思考力與注意力都下降。

而長時間看電視造成腦部活動力大減,對兒童的影響尤其大。澳洲大學的艾莫瑞夫婦在《空洞的目光》一文中指出。

因為幼兒自呱呱落地後的前幾年,是腦部發展與成長特別重要的時期。美國小兒科學會還公佈政策,極力主張父母避免讓兩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正是有鑑於幼兒在這段時間看太多電視,對腦部發育有負面影響。

只要看電視就有礙發展

《電視對孩童心靈的傷害》一書的作者艾佛略特甚至指出,「不論電視播放什麼節目,只要孩子花更多時間坐在電視機前面,對他們就是有害的。」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小兒科行為與發展部助理臨床教授強生,深有同感。

強生有個六歲大的兒子。雖然強生謹慎挑選電視節目,還是發現電視對兒子造成不良影響。強生的兒子只要一看電視,就對四周環境沒有反應,一關掉電視就變得焦躁。而且看電視後,他的動作變得衝動、不協調,遊戲內容也不再像過去用木棍與石頭做東西,取而代之的是重複演出電視節目的內容,不再自己創造主題,缺乏自己的想像。

到底,電視如何影響孩子?電視真的會把孩子變笨嗎?

知名兒童教育學者皮爾斯在《進化的終點》一書中指出,幼兒的潛力就像種子,需要培育與滋養,才能正常的成長。

對於快速發育的幼兒頭腦,電視非但不能提供養分,甚至反而剝奪幼兒腦部吸收適當養分的機會,不僅妨礙腦部發展,還傷害未來的學習能力。

特寫音效剝奪孩子思考機會

電視迷人的聲光色彩,是幼兒腦部發展的頭號障礙。

電視節目為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三不五時就會出現閃爍的色彩、特寫的畫面、大分貝的聲音。這些看來豐富的刺激,卻只能刺激腦部較原始的部分,不能幫助幼兒發展思考能力。

新生兒還摸得到急急脈動的小腦袋,就像粉嫩的小身體一樣,在出生後經歷快速的發展階段,建立大量的神經連結。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助理臨床教授強生在一篇論文中指出,幼兒的腦部由掌控動作的最原始核心部分(core brain)開始,發展到包圍在核心周邊掌管情感的區域(limbic brain)。到四歲左右,這兩個部分完成了大約百分之八十的神經連結,然後發展的重點轉向思考區域(thought brain, neocortex)。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腦部需要不同的刺激,才能促使神經快速發展、建立連結網路。

電視聲光與畫面的刺激,讓腦部一直維持在較原始的區域運作,無法刺激思考區域的發展。思考區域至少需要五到十秒來處理刺激,但是大部分的電視節目每五、六秒,有些廣告甚至每兩、三秒就變換畫面,像連發砲一樣,讓思考區域毫無參與機會。

教育心理學家海莉(Jane Healy)在引起廣泛討論的《心靈危機》(Endangered Minds)一書中指出,兒童如果缺乏思考的習慣,電視節目就算提供豐富的資訊,也無法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長時間下來,這樣的刺激不僅無助於思考發展,甚至讓人沮喪。

由於分辨真偽是思考區域的工作,腦部掌控行動與情感的區域接收到電視畫面的刺激時,無法分辨真實或虛幻,立刻做出「反擊或逃走」的反應。接著心跳加快、血壓上升、輸送到四肢肌肉的血液隨之增加。強生在《電視與兒童心靈》報告中指出,由於這一切反應都只發生在體內,四肢並沒有做出配合動作,所以電視節目的確讓觀眾長期處於沮喪或焦慮中。

色彩刺激使左右腦失衡

此外,電視以色彩畫面為主的傳播方式,使左腦與右腦不能均衡發展。

《心靈危機》一書指出,看電視會減少對於左腦的刺激,連帶影響左右兩腦的連結,因而影響孩子未來智力與創意的發展潛力。

人的右腦是直覺區,對於視覺影像、色彩、新奇的經驗特別有反應。

左腦則是處理邏輯推理,負責分析語言的聲音、意義與抽象思考。

電視的色彩刺激,幾乎全由右腦處理,相對減少對左腦的刺激,削弱了左腦的功能。這不僅影響對語言、閱讀、分析能力的培養,也減少聯繫左右兩腦之間的神經發展。

左右兩腦之間的神經聯繫,是腦部最後成熟的區域。各司其職的兩部分,必須透過神經聯繫,學習彼此協調。許多神經心理學家認為,如果聯繫兩邊的神經沒有接受足夠的刺激、不能適當發展,可能會造成注意力與學習困難。

看電視的眼睛懶得看書

電視傷害了兒童閱讀能力,是影響未來學習的另一個因素。

電視對於兒童閱讀的影響,不僅是搶占了兒童看書的時間,而且破壞了視覺系統的學習。看電視的時候,眼球很少運動,眼睛只要盯著電視螢光幕,既不用擴大瞳孔,也很少、甚至不用來回移動,而且缺乏一般的瀏覽活動。這使得培養閱讀習慣所需要的搜尋、瀏覽、對焦的能力受損。

看書的時候,眼睛必須不斷在書頁上下左右移動,需要眼睛肌肉有活動的能力與力氣。看電視讓眼睛肌肉缺乏運動,對於閱讀所需的能力與精力有負面影響。

電視不僅讓眼睛缺乏運動,也讓我們的心變得懶惰、被動。

真正的學習與解決問題,需要主動與堅持。但是,阿拉巴馬大學教授布萊恩指出,電視降低了主動聚精會神的能力。他觀察孩子看過很多快節奏的電視節目後,再要求他們閱讀或解決複雜的謎題,他們完成的堅持力與意願,都會降低。

因為電視節目用了各種花樣吸引兒童的注意力,使得兒童習慣於因外在的刺激而學習,而非自發的主動學習。一旦碰上難一點的問題,心思就飄向他處,等待轉台。

布萊恩並且強調,電視降低主動聚精會神的能力的問題,在三到五歲的幼兒身上特別重要,因為這段時間似乎特別容易受到影響。

難怪耶魯大學的電視與兒童專家辛格(Jerome Singer)深信,「在學習與閱讀習慣完全培養好之前,最好完全不要看電視。」

孩子畫不出自己的白雪公主

電視傷害了孩童的閱讀能力,改變了孩童的閱讀習慣,也就使得孩童失去想像力。

芝加哥大學生物心理學家勒維(Jerre Levy)指出,兒童看書時,必須自己創造出所有的情節。兒童一面看,一面要想像出人物的形象、揣摩他們的情緒、模擬他們說話的語調,還要創造出人物周遭的環境,想像環境的感覺。這種自我創造很重要,但是電視並沒有為這創造過程留下發揮的空間。

「看電視造成的問題,就是使得孩童習慣於完全不用自己的想像思考能力。」強生指出。

腦部掌管情感的區域,負責對於所學、所記憶的事物賦與價值、意義,與記憶關係密切。由於電視畫面投射到情感區,不僅使得思考區域沒有練習創造畫面的機會,而且畫面會直接進入記憶。進入記憶的畫面,不會被忘記,而成為未來創造的限制。如果看過白雪公主的電影,未來再看白雪公主的書,腦中就浮現記憶畫面,很難創造自己的圖像。

「腦子是被設計來接受認知挑戰的。腦子就像肌肉,如果不運動,腦子就會萎縮。」勒維指出。

想像力的萎縮,是一大損失。如果對同一個故事,你有先看書再看電影的經驗,就會了解這種損失。通常,看完電影後,都會大失所望,這正是因為我們自己在閱讀中的想像,比螢幕能夠呈現的,豐富太多了。

強生並且指出,「創造畫面的想像,不僅是娛樂,也是我們夢想與直覺、激勵等高層思考的基礎。」我們用圖像來夢想、思考、幻想未來的可能性。失去了創造畫面的能力,連夢想的能力都受到影響。

總而言之,「電視影響了人之所以為人的三項特徵」,強生在《電視與兒童心靈》中指出。在人生最初的三年,孩童應該學走路、學說話、學思考。但是電視卻讓幼兒坐著,沒時間進行有意義的談話,而且嚴重傷害思考能力。

思考力結凍

英國兒童文學家達爾(Roald Dahl)在一九六四年寫了《查理與巧克力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被翻譯為西班牙文、挪威文等,流傳世界。他在書中寫道:

電視腐蝕了腦中的感官!

它扼殺了想像力!

它阻塞、攪亂了心靈!

它把孩子變成如此遲鈍與盲目。

孩子再也不能了解幻想與夢境!

他們的腦子變得像乳酪一樣鬆軟!

他們的思考力生銹、結凍!

看來貼近兒童、善用創意的兒童文學家,最了解電視對兒童的傷害。

關掉電視,說個故事吧,給孩子的夢想一雙堅強的翅膀。牽起孩子的手,到真實的三度空間世界中探索去,讓孩子有踏踏實實的學習經驗。

才起步的孩子,有太多的發展里程碑要完成,別讓他呆坐在電視前。

文章來源:http://www.amitofo3.net/books/b100.html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爸爸千萬別說女兒胖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若你家青少年女兒有過胖問題,身為父母的你好心提醒她:「寶貝,你太胖了,該減肥了!」結果是,她極可能1公斤也減不下來。

根據發表在《JAMA小兒科期刊》一項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所做的研究,發現父母在和青少年子女談飲食問題時,若是聚焦在孩子的體重或身材上,說出類似「你太胖」「你再這樣吃下去肯定會變胖子」或「你比○○還要胖」的話,孩子反而更有可能會發展出不當的飲食習慣,不是節食過頭就是濫用瀉藥,甚至得暴食症。

相反的,研究也看到,若是父母把焦點放在怎麼吃得健康,也不對孩子的身型有任何批判,孩子較不會有飲食問題。即便是過重的孩子,若是媽媽用正向的心態來和孩子討論均衡飲食,孩子的飲食問題會比愛批評媽媽的孩子少得多。

研究也發現,若是爸爸進來參一腳,但也劃錯重點,在意的是體重而不是飲食習慣時,對女兒的殺傷力會比媽媽更大。研究者提醒,爸爸最好永遠不要對看到的女孩或女兒的身材品頭論足。反之,真心想幫女兒減肥的爸爸應該多和女兒談論她擅長的事或興趣,讓女兒覺得爸爸很愛自己,她才會有能量和自信去解決自己的過重問題。

那到底該怎麼和青少年子女談減重呢?專家建議,不要談孩子的長相和身材,也不要拿他跟別人比較,而是藉由他在乎的目標去激勵他,比方說「想要去爬玉山嗎?那我們需要開始做體能特訓和飲食管理」「你希望能考得更好?那多吃能夠讓你思路清晰又專注的健康食物會有幫助」「想參加運動比賽,那我們要吃在場上表現更好的餐點」。或者乾脆帶著孩子一起買菜、下廚,幫助他理解:決定吃什麼,也就決定了吃下去的後果,一切在他的掌控之中。因此,若父母過度干涉,反而會讓孩子故意唱反調而亂吃一通。

父母自身的飲食和運動習慣,仍是非常有說服力的身教。父母要先整理好自己對體重問題的偏見和健康習慣的認知,至少要有一位較不會讓孩子精神緊繃的一方當代表,來示範與實踐健康的飲食與生活習慣。

文章來源:http://43677.com/5388.html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如何教孩子面對金錢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看過太多有錢人的潮起潮落,富邦金控投資長蔣國樑如何教孩子面對金錢?在消費叢林裡,他又用什麼方法為孩子指引明路?

去年十二月某一天晚上,蔣小妹在房間做功課,上班回來的爸爸蔣國樑進入她房間,把信用卡帳單放在桌上。他在這份帳單上用紅筆畫了一條線,告訴女兒:「下面都是你去美國刷的,算一算總共多少錢?」

剛考上大學,十一月跟媽媽到美國辦事的女兒,拿出當時收妥的收據,一張一張核對,把她刷的項目,用螢光筆畫下來。蔣國樑一旁拿出計算機,一筆一筆相加,然後不以為然的說:「你總共要還我一萬元,你看,我上班都沒有你花得多。」

從這天開始,每個禮拜,蔣國樑只要一想到,就會裝出討債的聲音說:「你什麼時候還我錢哪?」

為此,女兒除了每天中午吃省一點,不買衣服,乖乖讓爸爸扣零用錢之外,念服裝科系的她,還得在家打工,幫爸爸燙襯衫、修改褲子。

家教一:有計畫的花錢 學舞要訂時限、目標,並考量效益

身為「企業家爸爸」,他用管公司的方法管小孩。孩子要出國度假、購買三C產品,都要寫計畫書,自己計算所需金額,編列預算,計畫資金來源。他再跟孩子討論可行性、資金運用效益、爸媽相對補助金額等。

例如現在大一的女兒想學街舞,蔣國樑要她寫下的計畫書如下:
預定計畫執行時間:大二
所需經費 :每個月兩千元(月票,可以上三十堂課)
上課地點 :某某舞蹈工作室
計畫目標 :兩個月學會完整的兩支舞
經費來源 :一半從零用錢扣,一半爸爸補貼

這樣的做法,大概從他們高一時開始。
一開始孩子會嚷:「爸爸,我是你的女兒,不是你的員工。為什麼老是動不動就寫報告?」

他回答:「你們走在(消費)叢林裡,如果我不給你指一條明路,我就是害了你。」

因此,他對孩子的財富教育有兩個方向,
第一,須負擔自己的花費,量入為出。
第二,培養他們追求心靈上滿足的能力。

「再有錢的人,如果欲望無法滿足,永遠是貧窮的。」

一筆獲利交易、一樁成功的上市案、一趟績效奪冠,就毫不手軟的「犒賞自己」上等牛排、干邑好酒的蔣國樑,五年前一次心臟手術,醫生在他的胸口和小腿劃上一刀,抽出腿部的一條靜脈,替換掉他心臟內塞滿油脂的血管。

「意外不知何時來到,你準備好了沒有?」

有過這樣的生死體驗,他常常跟孩子說:「心無掛礙,無所恐懼。」

在投資界二十年,他看過多少大企業家、名人,現在都不在了,
「不是看你有沒有錢,要看你有沒有紀律。 」吃喝玩樂,一天之間,多少錢都可以蒸發掉。心靈上的滿足,才是真的富有。

家教二:用勞力換金錢 出國旅費,做家事或打工自籌

為了讓孩子真正瞭解金錢的價值,蔣國樑堅持一條紀律:
「所有的錢,都要用勞力換取。」也就是,除了學費、基本的生活開銷外,孩子的其他花費都必須由自己籌措一半(另一半爸爸補貼)。

蔣家雖然家裡有傭人,有司機,但是為了籌錢,孩子要幫忙做家事,自己洗衣服、摺衣服、燙衣服、拖地,甚至還得到外面打工。

例如女兒考上大學後想跟同學去東歐玩,為了籌措旅費,她暑假花了快兩個月去餐廳打工,每天辛辛苦苦的忙到晚上十一點,終於賺到近兩萬元,其他不足部分,則每個月扣零用錢。
不怕孩子打工會浪費他們讀書、學習的時間嗎?

「這是投資,」蔣國樑想得很明白,這是教育的成本,省不得。

「你不讓他體驗,直接給他錢,就是 cost (花費),不是 investment(投資)。」

其實為了讓孩子出去打工,他們夫妻更花心思,更花錢。女兒在餐廳打工到深夜,為了安全,他還得跟司機出去接她回家。但他認為,若捨不得孩子「浪費」讀書的時間,只會教出一個書呆子。

「與其那樣,我寧可培養一個人格健全的常人。」他說,現在太多孩子想一步登天,不然就是沒有明天。他也找機會教小孩學會評估花錢的效益,以及要付出的代價。

例如孩子想去埃及玩,他看了女兒的計畫書後,跟她討論:如果去埃及,不但要打工一個暑假,還得每個月零用錢裡扣五○%才夠旅費;但如果去印尼,只要打工兩週,零用錢也只需要扣一○%,讓孩子自己決定每一項消費決策與代價。

孩子用錢,多少都還是會有超支的時候,萬一這個月的開銷又無法省下那麼多,得向爸爸預支時,就得在下個月把每一筆花費都記得清清楚楚。如果還是亂花,零用錢就被縮減。

家教三:付出才有資格享受 把幸福視為當然,災難就會反撲
「到處都是教育的機會,我願意花更多小錢,來培養他們對金錢的概念。」蔣國樑說,像全家出門的時候,他和太太坐著司機開的自家轎車,孩子就得頂著大太陽,自己搭公車,轉捷運,去跟他們會合。

蔣小妹說,以前她的零用錢也會亂買,但出去打過工後,比較懂得金錢得來不易。像她自己上大學後每個月有六千元零用錢(包括午餐、自己買的衣服),她都會先把其中的二千元,定期存到一個無法提領的帳戶。

「也沒有一定要做什麼,只是覺得,該為以後留下一些經濟基礎。」 孩子沒有正確的價值觀,蔣國樑認為,父母要負最大的責任。

「我可以吃鵝肝醬,也可以去路邊攤吃鴨肉扁。」他常看到很多父母帶孩子去昂貴的餐廳吃大餐,「把魚翅當粉絲」,他感嘆:「這孩子已經被父母糟蹋掉了,因為孩子失去對金錢的感覺。」

每年出國旅行,蔣國樑讓孩子自己規畫,在有限的預算裡,學習如何節制、省錢。他們全家只買一張商務艙機票,他或是太太坐,另一個人就陪孩子坐在後面的經濟艙。他們向孩子明確表示,「你們沒有賺錢,沒有資格坐商務艙。」

上班可以穿亞曼尼表現金融家專業形象的蔣國樑,也可以和孩子逛到中山北路七段的暢貨中心(outlet),買一件五百元的衣服。「那些衣服也有很好的品質啊,」

他乘機教孩子,價錢和價值不一定成正比。甚至,當孩子要買東西時,他鼓勵他們上網找到更便宜的價錢,享受那種聰明購物的成就感與快樂。教孩子認識金錢的價值,他還教孩子瞭解什麼是匱乏,瞭解真正的人生。

他 和 太太去黃山旅遊,下山時走下來,看到挑夫用血肉之軀,把那麼沉重的水泥、各種物資一簍一簍的挑上去,他趕緊用攝影機拍下這畫面,回家告訴孩子,這世界不是只有美麗的風景,還有那麼多人是這樣辛苦過日子的。

家教四:必須回饋親人 找出照顧父母的方法,培養責任心
去印度玩的時候,他則拍下無數的小兒麻痺症的孩子,讓孩子知道,他們在和別人比香奈兒、比古馳的時候,有那麼多孩子連健全的四肢都沒有。

「小孩不知道還有另一個世界,以為他們過的日子就是人生本當如此。我教他們,地球是平的,今天把幸福視為理所當然,明天災難就會反撲。」

人生其實只有『三天』,昨天已成過去,明天還在暮色裡,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今天』!

文章來源http://bit.ly/12nA8jX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湯麵加荷包蛋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兒子上小學四年級,平時在家中是個十足的小黃帝,嗜蛋,特別喜歡吃荷包蛋。

 一日早晨,我做了兩碗荷包蛋麵條,一碗麵條上有蛋,一碗麵條上無蛋,端上桌,我問兒子:「你吃哪一碗??」

 兒子指著有蛋的那碗說:「有蛋的那碗」

 我說:「讓我吃那碗有蛋的吧!孔融四歲能讓梨,你也十歲啦,該讓蛋了吧!」

 兒子態度堅決的說:「孔融是孔融,我可不讓」

 我答:「真不讓??」

 兒子竟先吃為敬,一口就把蛋吞了一半。

 我再問:「不後悔」

 「不後悔」兒子答後又一口,把蛋全吞了下去。

 待兒子吃完蛋,我開始吃麵…

 我的碗裡「藏了兩個荷包蛋」,我有意讓他看清楚。

 「記住,想佔便宜的人,往往佔不到便宜」

 我指著我碗裡的兩個荷包蛋,邊吃邊告誡兒子,兒子顯出一臉的無奈…

 第二次,我又做了兩碗荷包蛋麵條,一碗麵條上有蛋,一碗麵條上無蛋。

 端上桌,我問兒子:「吃哪碗??」

 「孔融讓梨,我讓蛋」兒子笑著端起了「麵條上無蛋」的那碗麵條。

 我問:「不後悔」

 「不後悔」兒子說得很堅決,一口氣吃到底,也不見一只蛋。

 我那碗「麵條上有蛋」,「裡面又藏了一只蛋」,我又讓兒子看個分明。

 「記住,總佔便宜的人,有時候反而吃虧」

 兒子苦笑,他想不到又被我教訓了一次…

 第三次,我又做了兩碗荷包蛋麵條,一碗麵條上有蛋,一碗麵條上無蛋。

 我問兒子:「你今天吃哪碗麵條??」

 「孔融讓梨,兒子讓麵……媽媽,您是大人,您先吃!」兒子手一揮,做出孝子狀。

 我端著「麵條上有蛋」的那碗說道:「那我就不客氣啦!」

 兒子端起「麵條上無蛋」的那碗麵條,吃著吃著……

 兒子發現自己的碗裡也「藏著一只荷包蛋」

 「不想佔便宜的人,生活上也不會讓你吃虧」我對兒子說。

 兒子點點頭,認為我說得有道理,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明白。

 不過,我相信兒子一輩子忘不了這三次吃荷包蛋給他的教訓……



 P.S.作者:周弘

 摘自《換種方式作父母》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不同氣質的孩子如何交朋友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作者/張黛眉

孩子的第一個人際關係,是他和主要照顧者之間的關係。親子之間建立安全穩定的信任關係,對孩子一生的人際互動都有長遠的影響。幼兒的氣質會影響身邊大人對待他的態度,人們總是會花較多時間和注意力在比較友善的孩子身上,所以,個性隨和、愛笑的孩子,比較常有人抱、有人逗他玩。

但是,不是每個孩子的氣質都是這麼甜美。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較敏感、焦慮、愛哭鬧,或是酷酷的、有個性、脾氣暴躁、愛唱反調,或是太害羞、不善與人互動。面對這樣的孩子,往往讓父母感到精疲力竭,失去耐性,或是容易被激怒,很難有好臉色,甚至造成過度處罰。

因此,天生氣質較難相處的孩子,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就容易讓父母傷腦筋。如果父母不夠有自覺,就比較難和這樣的孩子建立正向關係。父母對孩子的負面回應,更加深孩子對人的不信任感,形成惡性循環。所以,父母必須自我覺察,了解孩子做出令人不舒服的反應,是他天生氣質使然,並非故意使壞。有了這些覺察和了解,才能讓自己維持穩定的情緒,建立正向的親子依附關係。

針對特質,予以協助

孩子因為氣質的不同,在學習同儕相處的過程中,會面臨不同的挑戰。父母必須針對孩子的特質,給予適切的協助:

活動量大的孩子
很容易進入一種人來瘋的狀態,所以適合小團體的活動。最好多安排幾位安靜穩定的孩子一起玩,可以藉由團體的安定力,讓好動的孩子可以穩定自己。孩子太瘋狂時,要適度的提醒他休息。

活動量大的孩子用身體說話,看到喜歡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衝過去抱住他。有時候因為動作較大,遊戲的方式也比較粗魯。孩子因為無聊又閒不下來,會一直逗弄別人,像是搔癢、拉別人的頭髮、捏別人的臉。自己以為這是一個好玩的方式,卻讓同伴很不舒服。孩子常常不知道人際的界限在哪裡,會很突兀的介入一個團體,或侵犯別人的個人空間而不自知。

父母最好能觀察孩子和同伴相處的方式,然後和他討論,告訴他哪些行為已經侵犯了別人,讓別人不舒服,別人的哪些反應和表情已經透露不高興的訊息。最後,和孩子一起討論、學習別人也能接受的互動方式。

情緒反應強的孩子
常會因為小事情反應強烈,容易成為同學逗弄的對象,父母要幫助孩子學習控制情緒和平靜自己的方法。首先,要教孩子辨識出那些容易引發他情緒失控的對象,儘量減少和他們在一起互動的時間。接著,孩子可以在覺察到情緒爆炸的警訊時立刻離開被激怒的現場,在心裡從一數到二十,幫助自己平靜;或是學習把激怒他的同伴想像成一隻好笑的恐龍,就不會受別人影響而生氣。

害羞退縮的孩子
在交朋友的過程中容易感到緊張焦慮,如果要他同時面對很多個小朋友,他會不知所措。所以,他最好先從和一個小朋友的互動開始,等熟悉自在之後,再慢慢增加新的朋友。每個孩子的特質不同,人際模式也不同。有的人外向開朗,喜歡交很多朋友;有的人內向安靜,喜歡和少數的朋友維持深入穩定的關係。這兩種方式都很好,重要的是心裡是不是感到滿足。

堅持度高的孩子
在和同伴相處時容易堅持己見,不接受別人的意見,認為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最好的。這類孩子在團體中喜歡當老大,希望別人都聽他的。久而久之,大家就不會想和他一起玩了。堅持度高的孩子一定得學會「協商」的技巧,提出自己看法,也聽聽別人的意見,儘量想出能夠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例如先採用方案一,再採用方案二,或是用計時器來輪流。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當我們明白,孩子的許多行為反應和別人不同是來自於他的氣質表現,不是故意與自己作對時,我們對這些行為的接納程度也會提高許多,也比較不會試圖強迫他們進入我們所設定的模式。

身為父母,在學習如何教養孩子之前,應該先停下腳步來了解孩子,才能用適合他們的方式,幫助他們適情適性的發展。從欣賞的角度,看待他們與生俱來的特質,並且幫助他們往正向的方向發揮。

文章來源:http://paper.udn.com/udnpaper/POI0017/225836/web/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別讓孩子變成殘忍的殺手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文/洪蘭

我帶一位外國教授去花東旅遊,一路他指著各種花木問我名字,我都不知道,後來在一條產業道路上突然看到一條蛇過馬路,司機本能地加重油門,但是外國教授卻大叫「停車、停車」,等蛇過了,他才說「可以走了!」他回過頭笑著跟我說:「這是一條美麗的蛇。」我慚愧的低下頭。

動物對我們來說只分可吃、不可吃而已,從來不曾想過牠是否美麗,尤其是蛇,我們最先想起來的是負面概念,很少想到牠是自然界的一分子,會吃老鼠等有害的動物,殺牠會破壞生態的平衡。我們也很少教孩子尊重別人生存的權利,我母親常說「一枝草一點露」,每個生物在宇宙間都有它生存的權利。有時想想現在政壇上如此混亂,是否也是因為從小沒有教他們尊重別人生存的權利呢?

我的孩子在美國念五年級時,有一次帶回來一本《Education of Little Tree少年小樹之歌》,這本書讓我很感動,大意是說一個印地安孩子跟著他祖父長大,每天隨著祖父去打獵、捕魚過日子。祖父並不多言,但是每一句話都是人生的歷練。他們上山去獵野火雞時,祖父只取他們所需的,雖然有六隻火雞都掉到陷阱裡,祖父說取兩隻,放走四隻,年年都有火雞吃,取六隻,四隻放在冰凍庫,你長大就沒有火雞吃了。簡單一句話,把殺雞取卵的短視與嚴重後果馬上教給孩子,使孩子得以從先人的經驗中學取他生活的智慧。

我們現在都是小家庭,父母忙著賺錢謀生,孩子缺乏有人生經驗的老人來教導,如果孩子自己又不讀書,不能從書本中把別人的經驗內化成自己的,那麼這個孩子很有可能長大會成為自私冷漠的人,因為他無法設身處地去感受別人的感覺。

目前我們看到孩子都進到國中了,還沒有同理心,會開一些很殘酷的玩笑,不了解玩笑應有分寸,傷人不可傷到心,例如有國中生脫同學褲子作樂,大家拍手取笑,無視同學的屈辱;又如學生把剪刀放在椅子上,讓坐下去的同學直腸被刺破,以後一輩子要用人工肛門;把椅子拿開,讓一屁股跌下去的同學腰椎受傷,終身殘障;用柳丁從二樓扔下打中同學的眼睛,一眼失明。這些都是從小沒有教、沒有鼓勵他們去閱讀,又無法從別人的痛苦中去產生同理心之故。

國外的孩子每學期有一天要戴毛玻璃眼鏡在學校中體驗盲人看不見的感覺,另一天戴耳塞,體驗聾人聽不見的痛苦。這樣之後,孩子們深切體會到這兩個感官的重要性,不但好好保護他們,而且會成為殘障車位的捍衛勇士。在美國每次有人霸占殘障車位時,最勇敢上前去勸告的便是小朋友。

孩子天性是善良的,但是仍然需要教化,我們需要及早教育他們,不要因為無知而使他們作出後悔一輩子的事來。看到外國人如此尊重生命,我們是否也該加強我們對孩子的生命教育呢?

文章來源:http://bit.ly/12HTX5b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美國石油大王:讓孩子學習愛惜金錢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美國石油大王,1839年生於紐約州,1863年在克利夫蘭開辦煉油廠,1870年以該廠為基礎,擴大組成俄亥俄標準(原譯美孚)石油公司,又很快壟斷了美國的石油工業,並以其獲得的巨額利潤,投資於金融業和製造業,經濟實力發展迅猛。

洛克菲勒財團在1974年資產總額增達3305億美元,躍居美國十大財團的首位。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屬於洛克菲勒財團。洛克菲勒的兒子小洛克菲勒子承父業,繼續發展家族事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十億美元的富翁。

美國的"石油大王"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從小就接受父親的嚴格"金錢教育",父親不白白給他零花錢,而是要他做"僱工"去掙,雖然"雇主"就是父親。他清晨便到田裡幹農活,有時擠牛奶。

他有一個專用於記帳的小本子,每天幹完活,他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後,按每小時0.37美元記入賬,然後與父親結算。這件事他絲毫不覺得委屈,相反,他做得很認真,感到既神聖又趣味無窮。人都說"富不過三代",洛克菲勒家族卻並非如此,他家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嚴格照此辦理,並定期接受檢查,否則,誰也別想得到一分錢的費用。

約翰的兒子小洛克菲勒,儘管知道家族富甲天下,但從不在金錢上放任孩子。他有五個孩子,當他們七歲的時候,他就開始向他們灌輸如何對待"金錢"的觀念。他像他的祖父一樣"吝嗇",每週孩子們只可以領到三角錢"津貼",但必須還要分成三部分:自己花、儲蓄、施捨。

每當孩子領津貼的時候,小洛克菲勒還會給他們發一個小賬本,讓他們用來記載每一分錢的用途和時間,因為每項開支都要有理由。週末進行檢查,如果哪個孩子漏記了一筆帳,就罰他五分錢。而記錄無誤的那個則可以得到五分錢的獎勵。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樣,孩子們從父母那得不到多少錢。但是,像他們的祖父一樣,可以用勞動去掙父母的錢。比如:拍死一百隻蒼蠅的報酬是一角錢;捉住一隻老鼠報酬是五分錢;背柴火、鋤地、拔草都能掙到錢。

小洛克菲勒的三兒子勞倫斯七歲、二兒子納爾遜九歲的時候,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許權"。他們清晨六點起床開始乾活,每雙皮鞋五分錢,每雙長統靴一角錢。後來,孩子們又找到一個掙錢的活,他們開墾了一個菜園,種了西葫蘆、南瓜等,豐收的時候,他們個個興奮極了。

父親按市場價格買了四兒子溫斯洛浦的黃瓜。其他孩子則把他們的產品裝在童車上,到市場上去賣。父親還曾經親自教兒子們縫補衣服,並告訴他們--烹飪和縫補之類的事不是只應該婦女去幹。

洛克菲勒家族家產萬貫,為什麼如此苛責孩子呢?原因正像小洛克菲勒所說的:"我要他們懂得金錢的價值,不要糟蹋它。"

洛克菲勒的父親和小洛克菲勒的行為並非是由於家中一貧如洗,也不是有意苛待孩子,而是為了從小培養孩子勤勞節儉的美德和艱苦自立的品格。那小賬本上記載的豈止是孩子打工賣力的流水賬,分明是孩子接受磨難和考驗的經歷!

錢的知識與道德教育有緊密聯繫。孩子懂得錢應該經過勞動賺得後,便會產生愛惜錢的心理,便會學著去儲蓄,避免浪費。懂得節約用錢,計劃開支,是很好的習慣。讓孩子自己掙錢,可以很好地培養他們的獨立精神。

其實,在不少發達國家,這種現像是很普遍的。在日本,許多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在飯店洗碗、端盤子,在商店售貨或照顧老人,做家教等,掙錢交學費或者零用。美國人一貫教育孩子自主自立,七八歲的小孩就成了"小生意人",出售他們的"商品"掙錢零用。美國中學生有個口號:"要花錢自己掙。"每逢假期,他們就成了打工族,學習自食其力。而中國,很多孩子對錢毫不珍惜,任意揮霍浪費,是不是我們忽視了對他們的理財教育呢?

文章來源:http://www.lnjtjyw.com/html/?6084.html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小富苗 Copyright © 2011 Designed by Ipietoon Blogger Template and web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