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

孩子將來不孝順的四個信號,看到了要趕緊糾正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孩子將來孝不孝順,從現在的一些表現就能看出端倪。如果發現孩子有下面這4種行為,父母就需要及時糾正了!
01
隨意頂撞父母,對長輩動手
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其千依百順,老人更是捧在手心裡寵著,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也都盡量滿足。有些不懂事的孩子,在偶爾一次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情況下,隨意頂撞父母,甚至對長輩動手,這樣的行為必須及早糾正。
雖然我們說孝順並不是對父母百依百順,但是作為子女,對父母沒有起碼的尊重,甚至完全跟父母對著幹,父母說東,他們偏要往西,唯一的目的就是讓父母生氣。
如果不能及時對這樣的行為加以引導,孩子只會越來越隨心所欲,一點也不體諒父母。
當孩子開始頻繁頂撞自己時,父母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真的有做得不對的地方。
如果真的是孩子開始耍小性子了,父母就要開始引導孩子,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談一談,多問問他們為什麼不開心,為什麼唱反調,耐心地指導他們,擺正心態。
02
不懂得感恩
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和尊重別人是很重要的事。如果父母一味溺愛,孩子不懂回報,即便走上社會也會遭遇碰壁,甚至可能無法無天!
如果沒有培養孩子感恩的心,他們會認為家人對自己的愛是天經地義的,卻不知道如何去愛家人、孝順身邊的人。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可以從這幾點著手:
  • 不要對孩子付出太多,干預太多,不要為孩子包辦一切事務。
  • 不要讓孩子吃"獨食"。
  • 不要"有求必應",更不要"無求先應",不要讓孩子擁有的東西來得太容易。
  • 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一講自己工作的艱辛。
  • 父母要給孩子做出榜樣,給孩子"回報"的空間。
03
霸占東西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畫面:
很多人只要餐桌上出現了自己愛吃的菜,就不許任何人動一下筷子;
有了自己想看的電視節目,就不准任何人動一下遙控器;
有了自己喜歡的玩具,連父母碰一下也不允許。
若孩子很小就愛霸占東西,連自己的父母都不願分享,父母如不加以教育,便會助長孩子這種自私自利的性格的養成發展,基本可以想像,等老了以後,孩子會怎樣對你。
當然,孩子小時候佔有欲強是很正常的事,家長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方法很是關鍵。
04
習慣把錯推到別人身上
現在很多的孩子盛氣凌人,容不得家長說他半句不是!
很多時候明知自己做錯了,但你說他一句,他愣把責任推得一干二淨,還把錯怪在家長身上,多說兩句,就躺地上撒潑打滾,讓人束手無策。孩子將來不孝順的四個信號,看到了要趕緊糾正
這類孩子,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而這一切都是父母的溺愛慣出來的。如果不及時改正,長大後可能也好不到哪裡去!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父母很多時候只想著怎樣讓孩子變優秀,卻常常忽略了要教孩子孝順。
一個從小能做到孝順父母的孩子,將來肯定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取自網路文…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你不能養我一輩子,為何從小如此嬌慣我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前些天,電視中有一則新聞:一個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兒子大學畢業後很快找到了工作。可是,他每每幹不到一個月就辭職,總是抱怨工作任務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之後兩年,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閒在家,要嘛上網打遊戲,要嘛用媽媽不多的工資去消遣。
對於媽媽的指責,他振振有詞地說:“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

這個節目播出後,很多家長陷入了深思,自己家裡有沒有這種潛在的危機?

小時候,老人跟我們說:“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



就是說,孩子在小時候,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是好事。如果我們怕孩子吃苦,承擔了孩子自己應該擔負的責任,雖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鬧和糾纏,卻剝奪了孩子培養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我們總在說現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卻不知道有時是因為我們把他們保護得太好了,沒能讓他們懂事。要想讓孩子從小明事理、能為他人著想,就應該從小讓他們識得人間疾苦,懂得珍惜和體諒。

現在的孩子大都很聰明,但有些最後卻沒能獲得成功,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意志力,缺乏堅持到底的精神。

兒童和少年時期是人生的基礎階段,父母有意識地創造一些條件,對孩子開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

“吃苦”是一種心理承受力。

如何讓孩子吃苦,吃什麼樣的苦?小編蒐集總結了以下幾點,和大家分享。

01. 父母要有讓孩子吃苦的意識。

例如孩子學走路時,不要總是扶著他。有心的父母可以發現,那些總是由父母扶著練習走路的孩子,學會走路所花的時間,比那些自己練習走的孩子所花的時間要長。還有以下這些:
孩子三歲,上街的時候就要讓他幫你提東西。

孩子到了五六歲,就要讓他掃地擦桌子,並告訴他如何節省用電,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

孩子上學,告訴他們一些簡單的安全知識,要他節約文具的開支。

讓孩子洗洗馬桶,知道臭和髒是生活的一部分。

適當讓孩子做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們照顧。

孩子上中學,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費,錢就這麼多,超支了只能挨餓。

培養孩子各種生活技能,讓他們有很強的動手能力。

孩子十五歲左右,要他在家裡或到外面打工,鍛煉自己,接觸社會,培養吃苦精神。

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去吃這些苦。

02. 孩子要自立。

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志,減少對他人的依賴,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在家裡,自己獨立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掃自己的房間,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學習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

心理上要獨立。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後的成功打下基礎。



03. 父母主動與孩子一起吃苦。

要知道,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養出一個能“吃苦”的孩子的。所以,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參加體育運動,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晨跑,這樣可以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樣讓孩子得到了鍛煉。

比如,天氣很冷,孩子今天不打算去幼兒園。父母不遷就孩子,頂著寒風帶著孩子去幼兒園。

烈日炎炎,晚上回家很累了,父母會和孩子像平常一樣去沖涼,而不是倒頭便睡。

孩子和父母跑步,再有十幾米就要到達預定的終點了,孩子喘著氣不想再跑。父母鼓勵著孩子,一起奔到終點。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在鍛煉磨礪著孩子,使他們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使他們能吃苦。越是愛護孩子,就越要加強他的“吃苦”教育。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罪,才是真正的愛護與負責。

04. 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

比如,當孩子完成一件手工製作的時候;當孩子跳繩跳到最後筋疲力盡的時刻;當孩子正在完成份內的家務事,小伙伴來找他出去玩的時候…… 這些都是鍛煉吃苦的場合。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勵、誘導和鞭策。要求孩子堅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堅持與困難作鬥爭。

實際上,吃苦的精神就來自這最後的咬牙堅持之中。

對孩子的吃苦教育,要講究方式方法,“虎媽”、“狼爸”、“鷹爸”不足學。

父母需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後才行吃苦之教;需尊重孩子意願,而不強迫命令;需身體力行發揮榜樣作用,而不能只動嘴不動手。

05. 需持之以恆而不可一曝十寒。

人生漫長的路要靠他們自己走,困難也得靠他們自己解決。總有一天,他們要自己面對這個社會,擔負家庭的責任。

讓孩子吃點苦,受點折騰,是為他們將來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穩順暢儲能蓄勢,讓他們踏入社會後,在風雨人生中,能夠充分實現自身價值。



取文自…今日教育傳媒、中國經濟網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家長們注意!寶寶愛咬指甲是缺微量元素,還可能是心理問題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寶寶“啃指甲”一事讓家長們煩惱不已!



寶寶“啃指甲”是為什麼呢?寶寶是缺鐵、缺鋅了嗎?寶寶是肚子裡有蟲嗎?這指甲裡好多細菌寶寶都吃下去怎麼是好?怎麼能讓寶寶不“啃指甲”呢?家長應該怎麼應對呢?

啃指甲也稱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复啃咬指甲的行為。咬指甲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不良習慣,多見於3~6歲學齡前期和6-12歲學齡期兒童,男女均可發病。多數兒童隨著年齡增長啃咬指甲行為可自行消失,少數頑固者可持續到成人。

孩子出現“啃咬指甲”的行為時家長會非常擔心、各種猜疑,是孩子疾病的表現嗎?缺鐵性貧血的寶寶出現異食癖可表現為“啃咬指甲”;血液中某種有益微量元素缺乏或有害微量元素的超標可能也會伴隨出現“啃咬指甲”……

其實,孩子“啃咬指甲”這種行為大多數的原因與精神緊張有關,是一種心理行為表現。在生活節奏改變比如孩子入托、入學時孩子特別容易出現緊張;心理壓力的產生比如學習壓力、家長的期望太高時孩子會緊張;在生病時也焦慮也容易誘發此症,部分小兒由於模仿他人而形成。具有內向、敏感、焦慮素質等性格特點的小兒容易患此症。部分患兒誘因不明。

咬指甲症的孩子表現為反复咬指甲。部分兒童常伴有其他行為問題,如睡眠障礙、多動、焦慮、緊張不安、抽動障礙、吸吮手指、挖鼻孔等。症狀頑固者夜間也出現咬指甲行為。

咬指甲並不是小孩的專利,很多成人也會咬指甲的經歷。在心理學上來說,其實啃咬指甲,有時反映出一種心理情緒。往往與情緒緊張、抑鬱、沮喪、自卑感、敵對感等情緒有關。我們在不經意間咬指甲,如果有意識的注意一下,就會知道,一般來說我們都是在緊張焦慮的情緒狀態之下,不由自主的去咬指甲。通過咬指甲行為來放鬆壓力,同時我們考慮一些難以決擇的問題時,也會咬指甲。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啃咬指甲”的行為主要來由於在小時候這種行為被強烈制止。家長的反對制止和提醒“啃咬指甲”,反倒會使得這種行為保留下來,甚至越演越厲害,那麼慢慢地這個行為就成了這個孩子固定的情緒釋放和關係的再現。懲罰也可以強化,一個孩子因為一件事情被罵被打,這可能是一種強化,這種強化就會讓他這個行為變本加厲。這種行為可能延續到成年,這就是所謂的“負性強化”。

孩子“啃咬指甲”有個前因後果,家長應該怎麼應對呢?早發現、科學引導,年齡越小,越好糾正。

1.家長需要多花時間陪孩子玩耍和交流:

工作再忙碌,爸爸媽媽也需要多陪伴孩子玩耍,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和內心思想,早期發現孩子的“啃咬指甲”的行為,了解孩子出現行為的緣由,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家長還要起到模範帶頭作用,爸爸媽媽經常有啃咬指甲的行為,寶寶當然也會復制不走樣。

2.告訴孩子“啃咬指甲”的危害:

告訴孩子病從口入,指甲是病毒和細菌等罪犯窩藏的“第一聖地”,啃手指甲會讓病菌進入到寶寶的體內,造成一些病痛,例如腹瀉、腹痛、腸炎等,還有可能會損傷指甲,導致指甲痛、出血,甚至感染,長期啃咬指甲還可能會影響牙齒的發育。

3.不制止、不體罰,多鼓勵、多激勵:

當孩子有意識或無意識出現“啃咬指甲”的行為,家長要有耐心和信心,千萬不可體罰,不可大聲訓斥,不要粗暴地強行將孩子的手指從嘴里拉出,讓孩子內心產生罪惡感和自卑感、愈加緊張,這樣可能會在潛意識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習慣。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常修剪指甲。


取文自三七開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小富苗 Copyright © 2011 Designed by Ipietoon Blogger Template and web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