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送孩子上學,看到一群小學生,有穿長袖的,有穿薄秋裝的,還有穿短袖的。其中有個小姑娘鶴立雞群竟然穿的是羽絨服!!!有個小男生就問她為什麼啊?只見她45度仰望天空幽幽地說:“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
這兩個笑話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做家長的很容易沉醉在自我的育兒成就感中,而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和思考。
當有一天,你跟孩子的角色互換的話,也許會發現越來越多的真理:
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
有一種美,叫做媽媽覺得好看。
有一種傻,叫做媽媽覺得你傻。
有一種瘦,叫做媽媽覺得你瘦。
有一種疼,叫做媽媽說乖不疼。
有一種困,叫做媽媽說你困了。……
而今天我要吐槽的這個現象叫做:有一種餓,叫做奶奶覺得你沒吃飽。
而今天我要吐槽的這個現象叫做:有一種餓,叫做奶奶覺得你沒吃飽。
餵飯,孰是孰非?
小時候經常去鄰居家玩,鄰居家小孩思思是我的同班同學。最害怕的事情是去玩的時候趕上他們家的飯點。因為思思有個弟弟,是家裡的掌上明珠。都3歲多了,每次吃飯奶奶還非得餵到嘴裡。用思思奶奶的話說:不餵他就不好好吃。
所以如果去的時間不對,就只見到思思奶奶追著思思弟弟滿院子餵飯。那個激烈啊讓人不忍直視。一位年邁的老人,追著喊著要把一勺子雞湯泡飯送到一個活蹦亂跳的小娃娃口中。小娃娃大聲叫著:“我吃飽了”!老奶奶苦口婆心:“你才吃了這麼點怎麼就飽了?看你瘦得跟皮包骨似的,再不多吃就沒力氣玩了……”
我當時就很不喜歡看到這樣的畫面。一來覺得奶奶很可憐,一大把年紀還要追著餵飯。二來覺得很奇怪,難道小弟弟沒吃飽自己不會覺得餓嗎?
帶著這樣的疑惑,我就長大了。很慶幸,自己小時候雖然長得瘦瘦小小,但家里人從來沒有追著我餵過飯。爸爸從來只說:不吃飽飯,家裡可沒有零食吃,肚子餓了不許哭。 問了很多人,小時候都有被餵飯的經歷。家里人越是催促,越是追著餵,越是不愛吃飯。還有不少小伙伴表示自己有被餵得積食最後只得上醫院的經歷。
孩子,你沒錯!
有調查顯示,近三成兒童有飲食行為問題。據某兒童保健科醫師介紹,兒童飲食行為問題是兒童保健門診最常見的問題。2012年,全國1-3歲兒童飲食行為問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發病率高達34.7%。在門診中,常見的問題有吃得少、吃得慢,對食物不感興趣,拒絕某些食物,不願嘗試新的食物,吃飯時看電視、打遊戲,吃飯地點不固定,吃飯時需要一些小道具等。
是孩子自己不知道餓嗎?是有的人基因中就排斥吃飯嗎?我想不會有人這樣認為。
新生兒一出生就知道,餓了就用嘴巴找乳頭,也天生就有吮吸的原始反射。找不到食物還知道用哭聲來獲得。那麼為什麼長著長著吃飯就成了問題呢?
今天,我就想來為孩子們洗洗白:真的不是孩子不會好好吃飯,而是大人們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當他們一歲多開始對吃飯很感興趣的時候,你有讓孩子充分探索嗎?也許你會覺得孩子拿不好勺子,手又髒,弄的到處都是。於是一把奪過勺子,“來,媽媽餵”。
當他們說吃飽了不願意再吃的時候,你有尊重孩子的感受嗎?也許你會覺得孩子才吃了半碗飯,一會肚子餓了吵起來太麻煩。於是強硬地把剩下的半碗也塞到孩子肚裡。
當你辛辛苦苦地給孩子做了一桌子好菜,但是孩子沒有食慾不願意動筷子的時候,你也許立馬怒氣沖沖地將“不懂事”的孩子好生訓斥一頓?
殊不知,這些看似“愛”的行為,給到孩子的是壓力。 是孩子的感受重要,還是保持乾淨、不剩飯、不麻煩比較重要? 你以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其實錯了。你所了解的更多是別人跟你說的大道理和書本上的條條框框!
你以為自己最在乎的人是孩子,其實也錯了。你更在乎的自己那高貴的自尊心和虛榮心。
救救感覺
我們成天教導孩子“應該”這樣、“應該”那樣,而不去問問孩子的想法、感覺和願望。 長此以往,孩子成了”沒有感覺“的動物。像極了現在的我們。 這樣的人缺乏創新、缺乏主見、缺乏審美,什麼時候都只會隨波逐流,只會死板的執行任務,已經忘記了獨立思考,更不用說獨立的人格了。說白了,就是不再自由。 孩子生來原本是擁有這一切的。而追著孩子添衣餵飯的家長,就是他們感覺的最大“殺手”!
一年前再次見到思思,她已經胖得不成樣子。我們一起吃飯,她總是要把自己吃得很撐很撐。都快走不動路的那種。我說,你這是乾嘛呢?又不是沒得吃!她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每次吃飯都會不由自主地吃得那麼飽。我說,你這不是飽,這是撐著了…… 也許,她的感覺變得遲鈍了。也許,她潛意識裡一直有個“多吃點”的聲音在操縱著她。也許,她把吃當成了情緒的宣洩口。
但是我猜,她小時候,一定也被“沒吃飽”過。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