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自我設限,認為孩子太小,而不去做這件事。小時候不教孩子錢,等到孩子長大時,身為家長的你可能就等著去收拾爛攤子嘍!
大多數的人可能都認為自己平時就有和孩子討論錢這檔事。但是許多人往往陷入迷思,那就是只評論金錢而非給教育孩子甚麼才是金錢使用。
心理學家 Stephanie Newman 的這句話: Money messages invoke shame --Money lessons are empowering (只提錢,只會引發羞辱感,但是提供錢的教育卻能讓人更有能力) 為這個迷思提供最好的詮釋。
試想在你的生活中是否常聽到這樣的對話?
"你怎麼這麼不會想,把紅包錢讓費在買遊戲點數卡? " "零用錢都敗光了嗎" "隔壁張太太的兒子好厲害喔,年紀這麼輕就有辦法買棟房子" "你看看舅媽的女兒真有辦法找到一個金龜婿,一輩子不愁吃穿 "
只提錢的比較性與評論性的隻字片語,往往都是主觀且帶有偏見,通常會帶給聽者帶來殺傷力,甚至是羞辱感、恐懼感與罪惡感。相反地跟孩子認真談錢,用客觀中性的角度談錢卻是建設性地,可以幫助孩子更有能力地面對未來的人生。
許多父母在談論金錢的時候,往往不自覺地把"金錢"、"成功"、"價值" ,這三件事劃上等號。這樣的談論往往會傷害孩子的自尊,無論你的孩子是五歲,十五歲或五十歲。負面的傷害,讓中性的金錢卻連結到負面的關係。因此如何小心有智慧地談金錢,的確是每個父母必修的一門課。
首先父母要先認知到一件事,那就是管理金錢本身就是一種技能,不是天生下來就會的。教導孩子金錢就好比教導孩子開瓦斯爐,騎腳踏車一樣。但是因為金錢在很多家庭中是個禁忌的話題,因此許多家長都選擇避而不談。而這樣的心態可能因此種下未來小孩犯下昂貴錯誤的因果。
要怎樣讓孩子在長大後能在財務上自我獨立,不做個月光族,啃老族,甚而是敗家子呢? 以下是心理學專家的建議:
1.找到適當的時機給孩子適合他年紀的金錢教育。
父母親可以藉由導入選擇的概念作為開始。 比方說可以問孩子,這個玩具你喜歡是藍色還是紅色的呢? 選擇的過程事實上就是在教導孩子當他選擇A的同時,就代表他同時也選擇放棄B。像這樣提供孩子可接受選項的結構性選擇題,可以幫助小孩在決策行為上更加成熟。同時也幫助孩子在花費上做出對金錢數字的衡量判斷。除了有助於決策外,孩子也可藉此學習預算的概念。 當孩子想要買的東西超出父母所提供的額度時,他得要學著在有限的預算內學習做出最佳決定。
2.教導孩子,引導孩子,訓練孩子,但絕不是幫他們做。
如同中國諺語所云: 給魚,只能餵飽一次,給釣竿,他可以一輩子不愁吃魚。對於金錢教育亦是如此,父母親要做的是教導孩子如何更聰明地賺錢,花費以及存錢。而不是鉅細靡遺地告訴他們怎麼做,或甚至是幫他們做。
3.站在協助者的角色,而非提供者的角色。
如果孩子每次一沒錢,就只會伸手要錢,而父母親也每次二話不說都滿足孩子的需求,這樣他永遠都學不會去解決自己的問題。
4.教孩子關於金錢如何使用,而非是對金錢的評論。
很多人常把金錢與成功畫上等號,但事實上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然而大人往往小孩面前所透露的隻字片語,往往有意或無意地灌輸了這種想法,而深埋在孩子未成熟的心靈上。 因此,一旦孩子在長大時,面對金錢處理出現挫敗時,往往導致他們連結到自己的失敗,而忽略了用正確的方式去處理自己的金錢議題。
文章來源: psychologytoday
圖片來源: malaysianpsychology.com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