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理財教育【首部曲】談錢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首部曲】 談錢:認識錢的價值

「爸爸沒有錢,不能買布丁,」保德信人壽副總經理吳昆倫帶兩歲的兒子在超商買東西的時候,都會刻意進行機會教育。今天孩子想要買布丁,但他就堅持不拿錢出來,他想讓小孩開始理解,「物品」是要透過「錢」的交換才能獲得。吳昆倫在金融業有十幾年的工作經驗,過去有很多機會服務有錢人。他看到很多讓人感慨的例子:父母很有錢,富二代卻因為無後顧之憂,往往遊手好閒,身邊所有的東西都是不勞而獲。到最後,父母氣得想把財產捐給基金會和慈善機構,卻又放不下沒有謀生能力,只有消費慾望的下一代……

「我一定要讓小孩懂得,爸媽不是永遠都有足夠的錢幫你買東西,」這是吳昆倫跟有錢人學到的重要一課。

這個時代,錢的概念非常抽象,一張張紙鈔,只是錢的一種。日常的交易透過信用卡、電腦鍵盤、手機,幾秒之內就完成。孩子若不知道這些過程,很容易就忽略了所有東西都必須付出代價的真理。

跟孩子好好談錢,是協助他們成為金錢主人最重要的第一步。原則是在生活當中,用具體的比喻,讓孩子正確理解金錢的價值。

根據孩子不同的年紀,用不同的熟悉事物做為換算基礎,可以更容易理解價值的差異。比方說,跟孩子形容,搭計程車,要付十瓶飲料的錢;但改搭捷運去玩,要付兩瓶飲料的錢。去餐廳吃一頓飯的錢,可以買一個很棒的玩具等。不論孩子幾歲,父母都可以透過五個天天都會發生的日常事物不斷練習。

1.付錢時:不管平常用現金或用悠遊卡付款,都可以告訴孩子只要買東西就要付錢。現金付出去只會愈來愈少;而悠遊卡這類的電子錢包,裡面的數字也代表錢,花掉也會變少,需要不斷儲值。

2.自動提款機提款後:可以讓孩子看提款存根,上面會記錄這次提了多少錢。試著跟孩子解釋,這些錢通常是怎麼花掉的。比方說,爸爸加油一次要一張千元大鈔;全家到餐廳用餐也要花一張千元大鈔;而參加一個夏令營,可能要五張千元大鈔等等。

3.收到信用卡帳單時:尤其是透過信用卡支付全家一起用餐或出遊的帳單,可以藉機提醒孩子上次帶阿公阿嬤出去吃飯的帳單寄來了,現在必須付出費用。並解釋若沒有付清帳款,就等於是跟銀行借錢,必須額外支付高額利息,還銀行更多錢。

4.外出用餐和購物時:可以和孩子一起仔細核對帳單,清點每項物品的價格。比方說在餐廳喝一杯可樂和在大賣場買一罐可樂的差價。在家裡吃飯可以省多少錢,什麼時候去餐廳用餐比較適合等。

5.當孩子問關於錢的問題時:讓孩子有機會體驗錢怎麼賺來,他們會更了解金錢得來不易,沒有付出勞力和腦力是不會有收穫的。當孩子問:「爸爸一個月賺多少?」「我們家房子多少錢?車子多少錢?」「班上的○○○有一個XXX元的玩具,我也想要……」家長常常簡單的以「小孩子不要問那麼多」,讓關於金錢和價值的討論中斷。事實上,這是一個最好的金錢價值機會教育。父母可以不必直接回答具體的數字,但可以透過舉例:「爸爸每個月的薪水要付你和弟弟的補習費、要付去旅行的費用……剩下的還要存起來等你長大唸書時用……」更大一點的孩子,譬如高年級或國中的孩子,可以和他們解釋家裡的房貸支出,讓孩子理解家裡的經濟負擔和收支必須平衡的正確概念。

和孩子談錢時,要掌握哪些原則?《不要成為兒女的提款機》作者納森?鄧肯(Nathan Dungan)提出,父母和孩子溝通金錢時,要兼顧的三大原則:

1.分享:教孩子金錢除了可以買到想要的東西,還能和更需要的人分享。

2.儲蓄:父母應該從小鼓勵孩子有計畫的存款,分享預做準備的好處。

3.適切的消費:很多孩子以為自己很擅長這一項,甚至把買東西當做一種社交活動和娛樂。但是父母應該引導孩子學會區分慾望和需求。

認識金錢背後的價值,才是好好談錢最重要的目的。

文章來源:
http://www.3ikids.com/jiazhangxuexiao/yuerzixun/2013-02-28/7205.html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

我家的小孩會理財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我們辛苦養育子女,讓他們學英文、學才藝、學技能……,為的就是希望他們的未來過得比我們更好,但如果不會理財,他們未來的生活如同虛幻,即使賺很多錢也無法錢滾錢。推薦天下出版的這本書"我家小孩會理財",從小就給他們正確的金錢觀,培養他們的理財素養,創造獨立自主的人生。

《我家小孩會理財》 書評人:鄭正文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曾說,一個人只有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錢,他才能做到事業有成,生活幸福。

人們對待金錢的態度可謂又愛又恨,視之萬能至上又貶為罪惡根源。其實,金錢本身不會帶來好運,也不會帶來災難,關鍵是如何花錢、如何賺錢。

比爾·蓋茨是懂得如何賺錢、如何花錢的理財高手,他創立了軟體業巨頭微軟公司,個人蟬聯全球首富十多年,他還是世界上最慷慨的富人,至今已為世界各地的慈善事業捐出近290億美元的財富!可見,具備一定的理財能力不僅有助於實現自我價值,還能夠影響世界造福人類。

孩子的理財觀念和習慣往往來自父母的熏染。我的父母十分嚴厲節儉,從小教導我不要亂花錢,也沒有給我一分零花錢。我只能偶爾偷偷從媽媽錢包裏抽出一毛兩毛買零食買貼紙,不僅無法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實現自己的小願望,內心還充滿犯罪感。從我現在保守的理財習慣中,仍然可以找到父母注重儲蓄、克制消費的影響。

如今我已經榮升為媽媽,我當然不會讓她被迫從媽媽錢包裏偷錢,但也不希望她大手大腳揮霍浪費,不希望她不懂獨立謀生待在家“啃老”,還不希望她變成見利忘義缺乏愛心的吝嗇鬼。當我閱讀了美國親子理財權威賈琳·格弗瑞女士寫給家長的《我家小孩會理財》,我有信心把健康積極的理財觀念和方法教給我的孩子。

格弗瑞女士長期致力於發展青少年理財能力,她充分考慮了青少年發展階段性,在《我家小孩會理財》一書中將5-18歲青少年的理財能力發展劃分為四個年齡階段,並列舉了“十種基本理財技能”:怎樣儲蓄、怎樣記賬、怎樣獲得自己應得的報酬、怎樣聰明消費、怎樣談論金錢、怎樣做預算、怎樣投資、怎樣實踐企業家精神、怎樣管理信用卡、怎樣運用金錢改變世界。針對每項理財技能,每一年齡階段都有與之適應、由淺入深的活動建議,供家長們參考。對一個5-8歲的孩子來說,最好通過具體形象的教導幫助他們發展“怎樣儲蓄”的理財技能,格弗瑞女士建議準備三個瓶子、罐子、盒子或者別的什麼容器,放在架子上,每一個都貼上你那5歲孩子的名字,比如:“山姆的存款”、“山姆的開銷”、“山姆的慈善基金”。

難能可貴的是,格弗瑞女士分析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社會性發展特點,總結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可能遇到的理財問題,提醒家長相應的理財能力培養任務。9-12歲的孩子對同齡人有強烈認同感,可能面臨互相攀比的壓力,家長如何幫助他/她獨立做出理財決定?16-18歲的孩子準備離家上大學,參加暑期實習或打工賺錢,家長如何幫助他/她從依賴家庭向依靠自己轉變?無論是西方父母,還是東方家長,無論是家財萬貫的富人,還是收入有限的工薪階層,在對孩子的理財教育上所碰到的問題往往是相同的。這些問題的答案,你都可以在《我家小孩會理財》一書中找到。

《我家小孩會理財》值得稱道的不光是問題現實性和培訓方法的可操作性,還告訴家長們一個理念:兒童理財教育決不僅僅是金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把正確的價值觀、卓越的判斷力和強烈的自信心傳達給孩子。

在正確的價值觀、卓越的判斷力和強烈的自信心指引下,等於讓孩子找到通向幸福人生的方向,用錢不為錢用——不為金錢所累。

中國的父母注重對孩子語言、算術能力的開發和藝術技能的訓練,讓孩子背詩歌、學珠算、彈鋼琴,至於理財能力培養往往忽視或羞于提及——不妨都來看看這本《我家小孩會理財》,並請記住:如何賺錢、如何花錢,事關你孩子一生的幸福。

文章來源
http://www.libnet.sh.cn:82/gate/big5/www.library.sh.cn/dzyd/spxc/list.asp?spid=3950
圖片:http://i3.sinaimg.cn/bb/2010/1118/S22145T1290065882646.jpg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富爸爸不如好爸爸》四種類型父親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我們都知道母親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那父親呢?沒有人能完全取代父親的位置,父親在子女成長與發展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們是否能找到方法理解這些經驗的影響,會比我們生命初期的艱難經驗,更能決定下一代會對我們有什麼樣的依附模式。理解是力量與韌性的源頭。理解是獲得身心健康與幸福不可或缺的關鍵。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有時候我們會感謝、埋怨或仇恨我們的父親,無法理解他們對待我們的行為方式,但是當我們能夠理解父親時,甚至是理解已成為父親的自己對待子女的行為,這將會幫助我們釋懷以及更有效的教育子女。

在進入分析父親的四種角色之前,我們先來做父親角色檢查表,以下有四個題目,每個題目各有兩欄,每欄有四個答案。上欄中 (我的看法) 的答案是反應你個人的看法,下欄中 (我父親的做法) 的答案是反映你父親大致的看法,請按每個答案對你的重要性標示出順序,在你個人認為最重要的答案前面寫上「1」,在你認為是第二重要的答案前面寫上「2」,以此類推。

父親教導子女如何做決定時,最重要的一件是應該是:
※ 我的看法
□ a.從「大局」著眼,一切要考慮周全
□ b.聽從他們內心的想法
□ c.衡量任務,然後勇往直前
□ d.徹底分析形勢,並向外人請教,以求做出正確抉擇

※ 我父親的做法
□ a.從「大局」著眼,一切要考慮周全
□ b.聽從他們內心的想法
□ c.衡量任務,然後勇往直前
□ d.徹底分析形勢,並向外人請教,以求做出正確抉擇

2. 在開始做一件事前,父親能幫助子女掌握的最重要事情是:
※ 我的看法
□ a.所有事實
□ b.相關的基本原則
□ c.做這件事的價值
□ d.做這件事的所有可能方式

※ 我父親的做法
□ a.所有事實
□ b.相關的基本原則
□ c.做這件事的價值
□ d.做這件事的所有可能方式

3. 父親能為子女做的最重要一件事是:
※ 我的看法
□ a.真誠的關懷
□ b.協助子女把眼光放遠
□ c.教導子女為他們自己著想
□ d.支持子女,必要時為他們奮鬥

※ 我父親的做法
□ a.真誠的關懷
□ b.協助子女把眼光放遠
□ c.教導子女為他們自己著想
□ d.支持子女,必要時為他們奮鬥

4. 我最佩服的父親是:
※ 我的看法
□ a.對子女的期望總是很清楚
□ b.能使子女有安全感
□ c.鼓勵子女去實踐他們的夢想
□ d.不論如何都愛他的子女

※ 我父親的做法
□ a.對子女的期望總是很清楚
□ b.能使子女有安全感
□ c.鼓勵子女去實踐他們的夢想
□ d.不論如何都愛他的子女

你覺得以上的題目難答覆嗎?在你看來是否所有答案都重要?它們的確都很重要。這些答案有助於我們認清父親在子女生命中扮演的四種典型角色。每位父親都會發現,其中某種角色要比其他角色更合乎他的天性;通常這個角色將主導他的父育模式。

一般說來,四種角色在孩童發展的不同階段各自具有較關鍵的地位。照理想,每位父親應該都能扮演這四種角色,並且在孩子生命某一階段最需要時凸顯那一個角色。他可以是慈愛的養護者 (答案順序1b,2c,3a,4d),規範者 (答案順序1d,2b,3c,4a),戰士兼保護人 (答案順序1c,2a,3d,4b),或精神導師 (答案順序1a,2d,3b,4c)-看孩子何時有什麼需要來扮演每種角色。

以下將分析父親的四種角色:

◎ 養護者

這個角色在孩子從出生到五歲之間最具重要性。此類型的父親感情豐沛,能夠毫不猶豫的表達愛與關懷,過著充滿熱情的生活,若家庭中媽媽個性較為強勢,孩子通常都會找爸爸傾訴,在家中爸爸會比較像媽媽,當他跟孩子在一起時,彷彿他有一股內在的喜悅往外湧現。養護者他們內心擁有根深柢固的「中樞」,能夠灌輸力量給週遭的人。養護者的子女覺得安全,覺得自己有價值,因為養護者充分接受子女的感情,從而鞏固了子女身分認同的核心。同時他們還以身作則,教導子女汲取他人觀點的能力,這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子女必須從身教當中學習的。一個人性格中的養護者角色的比重超出其他角色,那他就是養護型父親,然而父親如果不能超越養護者的角色,往往也就無法為子女設立清楚的界限,子女做錯事時,他急於去諒解,子女踰越他設下的界限時,他通常不願意和他們正面衝突。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某位父親的天性可能傾向於養護者角色,但是他自身的問題卻使他封閉了天性中的這一部分。他也許是藉酒精來痲痺感情,不然就是藉日夜工作來逃避,再不然就是遁入沉默或孤獨,原因則是與家人在一起所引發的感情太過強烈,使他感到懼怕。這樣的父親往往變得非常嚴厲,動輒痛罵自己身邊的人,為的是要與他們在情感上保持距離。養護型父親的弱點是他總是不能對孩子建立規範並在執行時貫徹到底,一般說來,養護型父親在發展「規範者」的角色時需要特別努力。

孩子一輩子都需要關懷,但在生命中的頭五年尤其重要。如果他們感受到父親的溫暖關愛,他們就能以令自己覺得安全穩當的方式與父親-當然也和母親-建立關係。

◎ 規範者

這個角色對六至十二歲的小孩最為重要。父親的主要角色如果是權威的規範者,通常被視為家庭中的掌權者,所以在家庭中,誰是一家之主從來不是問題。父親必須為孩子樹立多方面的典範,其中之一是以勝兵自信的態度面對人生。他如何處理家庭面對的問題?他能否公平負責的與每個小孩相處?他的行為是否正直及符合高道德水準?不管是兒子或女兒,都想確定老爸願意隨時幫助他們,就像岩石一樣可靠。這些是孩子在上學階段特別認同的特性。然而這種角色平衡的例子不容易碰到,因為規範者很容易踰越分際而成為暴君,要不然就是退避成沉默的疏離。

派特‧康洛伊 (Pat Conroy)的小說《大哉山提尼》(The Great Santini)中的主角就是一個規範型父親失去平衡的例子。書中的陸戰隊中校布爾‧米坎把子女當成入伍的新兵,自己則是訓練士官。當他們搬家到新地方時,布爾叫孩子們在門前石階上站成一排聽他訓話,告誡他們在新環境中有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遺憾的是,孩子們對老爸這種舉動有什麼感覺。布爾‧米坎相信自己的權威,不過規範者似乎是他熟悉的唯一角色。布爾以威權方式教養下一代,因為他深信這種方式能使兒子們堅強,結果卻適得其反。他傷害了他們的信心,是他們對他及生命產生恐懼。嚴厲的威權型父親往往養出消極膽小的子女,子女也從未感覺到父親愛他甚至瞭解他。

規範型父親在孩子的生命中擔任了一個重要角色,但是規範者角色必須和其他角色取得平衡。規範型父親的最大難處多半是如何把養護者角色納入自己的父育方式,如果沒有養護者角色制衡,他們的子女長大後往往膽小怕事,沒辦法自己做出明智的決定。如果規範者和養護平衡,父親就能協助子女自行判斷是非對錯,然而子女也會觀察父親言行舉止,他們需要看到大人以誠實實際的態度來示範、抗爭、面對及應付道德問題。規範是父親獨有的角色,這話並不表示母親不教導子女辨別是非或不擔任家中的懲戒工作。不過,規範不單是規定與執行規則及紀律而已,父親的規範者角色要比他的明確功能具有更大的象徵性影響力,這就如同實行君主立憲的英國人,他們的英國國王或女王的功能大部分是象徵性的,對英國人而言,沒有國王或女王的英國是無法想像的,同樣的,父親在孩子生命中的這個階段扮演了一個界定家庭的角色,不僅是設立標準規範,也是孩子成長為大人過程中的核心所在,父親是以規範者的角色陪在孩子身邊。

在這個生命階段,兒子與女兒都有把父親理想化的傾向。如果父親缺席或是做錯事,子女的反應往往是否認自己父親的短處或缺陷,他們也許反而把自己看成是問題的來源,這樣的子女長大之後,往往在人際關係上遭遇很大的困難,特別是在婚姻方面,例如:若在此時父親外遇,孩子將來很可能在愛情上發展為遊戲型的愛情,或是轉為強勢型的女生 (但心底很脆弱),而通常他們找的對象也很有可能會有外遇問題,就如同被家暴的婦女,下一代很有可能也會遇到家暴問題,只是他們反抗性比一般人低,因為他們的經驗早已習慣了。所以,父親的規範型角色在孩子讀小學期間特別重要,研究顯示,如果這段期間父親不在小孩身邊或是太過嚴厲,換句話說,如果子女在這個階段得不到父親規範功能的影響,長大後與威權型人物相處時往往會產生重大問題。

◎ 戰士兼保護人

這個角色對十二歲至十八歲的孩子最為重要。在這個階段,父親必須曉得如何在兩方面為子女打拚;第一,他必須和子女站在同一邊,並肩對付那些令人感到困惑、挫折及招架不住的變化。第二,他必須和企圖引誘他子女離開他身邊、甚或和他作對的力量搏鬥。這些力量有些來自周遭文化,有些源自青春期子女的內心,還有的來自父親本身。為了要為子女奮鬥,父親必須與他們密切接觸。在女兒逐漸由小女孩變成少女時,父親與女兒之間的關係是否也能與時俱進?他能不能給予兒子變成男人的足夠空間?這些都是有待戰士型父親思索的重要問題。戰士型角色的精義在於父親積極進取的能力。戰士型父親會運用其積極性向子女提出挑戰,但卻不一定非贏不可,他可以從子女精通某種新技能中得到樂趣-即使子女已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戰士的目標不應該是贏,而是協助子女磨練技能,如果他打得他們招架不住,那他們會灰心沮喪,但若讓太多,他們又鍛鍊不出自立自強的毅力,其實這不僅是在青少年階段,在學齡期間也會有親子間的遊戲,若是父母讓太多,孩子學不到全力以赴,反而會認為大家都要讓他的想法,父母應該是孩子的情況適時調整,主要是激發他能夠願意接受挑戰且具有再接再厲的精神,能夠勝不驕,敗不餒。父親擔任這個角色的任務之一是使子女面對人生時能有效奮鬥-不論是在生意場上或在家裡。有些父親扮演戰士角色失敗,因為他們把積極性全擺在工作上,很少把時間或經歷留給子女;另外有些父親失敗,是因為他們控制不住自己的積極性,在競爭早應成為過去之後仍繼續挑戰自己的子女;還有些則是濫用積極性,企圖迫使子女永遠依賴自己。

身為戰士,父親在女兒這個階段應該藉著肯定女兒逐漸浮現的女性特徵來保護他;但是父親在兒子生命中這個階段要保持中庸之道並不容易,一方面,他必須是讓兒子攻錯切磋的競爭對手,他不能一味退讓,讓兒子輕易得勝,那樣只是提供了軟弱的示範,也貶低了勝利的價值;另一方面他又不能讓兒子毫無招架之力,否則就會壓抑兒子的人格成長。就這一層意思來說,父親應該一方面是戰士,同時又是保護者。

戰士型父親在這個階段的任務是鼓勵子女發展積極進取的衝勁-這種衝進會左右子女長大成人後的成敗。父親如能在與子女的關係中駕馭自己的積極性,就能協助子女成功的駕馭並導引其積極性;如果父親在這個角色上失敗,不管是由於太過積極和跋扈,或是由於太過退縮和消極,將來一定會從子女成年後的工作困難上反映出來。如果父親在先前階段已經是個好的養護者及規範者,到了這個階段又能扮演好戰士兼保護者,自然可以使子女邁入健康又豐富的成年期!

◎ 精神導師

這個角色對即將成人的子女最為重要。青春期這個階段必須有個結束。青少年到了某個年紀必須能夠對自己說:「我不再是小孩子了,我現在是大人。」傳統上,這個過道的重要象徵就是父親給予的祝福;國外父母都希望孩子漸漸獨立自主,然而在台灣,有許多直升機父母在子女即將成人時,還是將他們視為孩子,並不認為他們真的長大。每個階段都有其關鍵要學習的事情,若是在這階段得不到父母的祝福,再加上前一期戰士兼保護者角色失敗的父親第三項:濫用積極性,企圖迫使子女永遠依賴自己,那麼子女踏入社會將會面臨極大的困難。

在我們的文化中,父母對子女通常不太願意「放手」,任他們成為有獨立人格的個體。這個「放手」的過程其實早已開始,但在子女成為大人時才達到高峯,所以父親在子女生命中這個階段的任務就是「給予祝福」。父親若把養護者、規範者及戰士的角色都扮演得很好,子女從青少年過渡到成人的過程就會比較單純,而這對父親也是如此,換句話說,放子女單飛的過程會比較順利。

為何要得到父親的祝福,具體說來又有什麼意義呢?意義之一是父親協助子女規劃未來。他幫子女作夢,這個夢是唐吉訶德式的夢想:夢想著如何克服困難,如何迎接挑戰,如何在這個世界上做一番事業。在此同時,精神導師還要協助子女正是其侷限,從而修正他們的夢想。要做到這一點,父親主要是先承認自己的侷限,並且以身作則,這一步的成功與否取決於父親的態度;然而父親若是個優越的精神導師,往往就扮不好戰士兼保護者的角色,這種父親不是實踐者。儘管如此,在精神導師這個階段,父育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成分多於是一系列的工作,做父親的需要正視一些新的疑問:如今他的子女即將成為大人,他在子女面前能不能曝露自己脆弱的一面?他能不能坦承自己不是對所有事都有答案?他能不能傾聽子女的內心掙扎,和他們分享自己的經驗,而非一味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他們身上?如果對以上問題能坦然答是,那就能從容自在的扮演精神導師的角色。

每個角色在孩子生命中的某個階段會特別突出,除了養護者這個角色是與母親共同扮演之外,其餘每個角色都是父親對子女發展所做的獨特貢獻;在每個父親教養子女的方式中,都會有某個角色居主導地位,這是正常現象。這個角色是他的長處,他的「風格」,但所有角色在每個階段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一旦某個角色過度發展或排除了其他角色,子女就會受到某種程度的傷害,要做平衡的父親,還必須能兼顧並善用其他角色。如果父親不在,母親或許能填補他缺席造成的一些空洞,但是她不可能扮演規範者、戰士兼保護者,或是精神導師,這些角色只有父親能夠扮演。但若是父親不在,而母親又無法扮演這些角色,衍伸家庭可以提供重要的替補功能,叔伯、祖父、父執輩等這些人都有助於填補父親留下的空洞,但是沒有人能完全取代父親的位置,父親在人類成長發展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人類中沒有一位父親能完美的扮演四個角色,每個父親幾乎都有一個最主要的角色,這個角色他扮演起來最自在,也最自然;每當有問題發生時,他最想以這個角色來解決問題。如果我們回首童年,體會父親獨有的長處與短處,將更有助於我們瞭解自己生命中的優點與缺點。

文章來源:http://children-fortune.blogspot.tw/
(image via baby.qq.com)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

十一條法則,養出不負責任的下一代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文╱陳津穗

在現在這個社會中、我週遭的很多已婚同事都選擇不生小孩,不外乎兩個條件
1. 經濟 (因為錢都拿去買房子)
2. 教育(教得好怕被欺,教不好氣死自己)
你問我是哪種人?我會告訴你,以上我全符合.

屬於草莓族的兒子即將退伍,最後一次放假,一進家門就說:「買輛車給我吧!下禮拜,我要開車回部隊領退伍令。」役期近兩年,能安然而退,身為父親,按說該高 興才對,沒想到我卻心情低沉,思前想後,久久無法回應他的請求。記得送他入伍時,耳提面命他注意言行,軍令如山,不得輕忽,他卻不改輕佻地 說:「國家靠我去救,一定毀了!」我殷切期待,他經歷軍隊磨練,可能會較成熟穩健,事實上依然故我,不禁長嘆,難道這就是所謂一輩子的牽掛?

上班領薪?三萬幹啥,年年考試?父母撫養!

他回家後,丟下行李就想溜,我輕聲問他:「退伍後有什麼規畫呀?」他成竹在胸答:「K 書準備參加十月的考試啊!」他可算得精,以考試之名,申請延後入營,足足玩了 三個月;現在,他要故技重施,算算,又有幾個月好混了。看我陷入沉思,他倒過來勸慰我:「爸,您不用操心,家裡多我一人,也不過加雙筷子而已。」話說得可美啦,事實不是這麼回事。猶記得,我常常張羅好飯菜請他入座,他探身一瞧,轉身走人:「我吃泡麵。」我算了算,桌上大大小小有十道菜,辛苦的老媽還在廚房揮汗如雨,聽兒子要泡麵,氣得差點提菜刀追出來。

當兵期間,他返家一定帶回大包髒衣物,老媽邊洗邊搖頭,我還得不時說「以色列戰士的母親驕傲晾征衣」的故事來安慰她,而兒子那種永遠長不大的心態,教人擔心。在家,日上三竿,老媽去催駕,兒子說:「人家晚睡,幹嘛要早起?」母親問:那你能這樣過一輩子嗎?怎麼一點都不急?」只聽他灑脫的笑:「急?急什麼?妳去探聽一下,我們這屆法律系兩班,有幾個人在上班?就算去上班,每月不到三萬元的薪水能幹什麼?」母親焦慮再問:「那你總要努力準備吧?」他顯得不耐的答:「考試那有這麼簡單,有學長考了十年,還在考呢!」如此不是擺明要父母再養他十年,先預告,請不必沒見識,不要如此大驚小怪嗎?他翻身睡到自然醒,那管母親的長嘆。

手機不新?被偷最好 機車壞了?扔天橋下!

聽他口吻,讓我想起他大學四年用手機、換機車的行為。他讀書學費父母全包,吃住在家,每月另支一萬元零用錢,卻入不敷出,非要去打工,收入全用在無謂的消費上,像手機通話費,至少兩三千元,動輒五六千元。而且每當新款手機上市開始廣告,他就恨不得趕快丟掉手邊用的;有次在網咖打工,手機被偷,他不但不怪竊賊,還心存感激的說:「真謝謝他偷得好,正想換支新的。」另一件事是,有天晚上,他搭計程車回家:「爸,幫我付車錢,機車壞了,丟在路邊。」接著,上演除非包計程車接送,否則沒新車、上學免談的戲碼。我與老妻,尋尋覓覓,好不容易找到丟在天橋下的機車,推好遠去送修再騎回家。老妻一路開罵:「這就是你教的好兒子?」

買鞋虛榮?一定名牌,找他優點?事態嚴重! 

他的交通違規罰單,更讓郵差送到手軟,違規事由五花八門,例如未戴安全帽、違規停車、闖紅燈...... 有一次,罰單出現「棄車逃逸,逕行舉發」,如果不是繳納罰款才領回被交警拆走的車牌,我還相信他所說車牌被偷,而且天天催他報警呢!至於打工,薪資還沒進帳,要怎麼花已計畫好,只要今天領錢,明天鐵定不見人影,散盡錢財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他不是月光族,應該叫日光族才貼切!他追求時尚名牌更是不在話下,尤以運動鞋非名牌絕不穿,他的理論:「我不是虛榮,你總不願見到你寶貝兒子的腳受傷吧?」所以,父母親買三百九十九元的地攤貨,兒子買價近十倍的旗艦級精品,是理所當然,好像中外古今皆如此,否則怎配當孝順的好父母?

有次與老妻私下檢討,是否該多鼓勵少責難,妻遞給我筆和紙說:「要鼓勵總該找出優點吧?來,給你十分鐘,把你寶貝兒子的好德性列出來看看!」不瞞你說,我用超過妻給的時限好幾倍的時間,竟然寫不出一個字!我猛然驚醒:「事態嚴重!」兒啊!老爸急於告訴你的一句話是:「你不會永遠只有十七歲!」快點醒過來吧!

11 個寵壞孩子的方法

1. 有求必應:
打從孩子出生開始,你就給他所有他要的東西,如此一來就算他以後長大成人,他還是會倔強的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世界欠他的。

2. 他出口成 "髒",你一笑置之:
當孩子講出不得體的話甚至口出穢言,你卻只是笑了笑,這將會使他認為自己很可 愛他說的話很討喜,你的反應不外乎是鼓勵他下次再挑些更討喜的話來講。

3. 從不訓練他精神獨立:
從小一切幫他打點好一切事情由你來負責,等到他 20 歲時再突然告訴他"自己決定吧 !"我們不難想像孩子們對這種突如其來且遲來的恩准,反應會是:"#~%&^...."。

4. 從不告訴他你錯了:
如此將造成他日後嚴重的罪惡感,若我們一直避免把錯字冠諸孩子的不良行為,一直不告訴他孰是孰非,待某日他牴觸了法律,犯下了父母再也無法替他掩飾的罪行,他 還以為整個社會都與他作對,是他自己受到迫害。

5. 替他收拾所有弄亂的東西:
像個名符其實的老媽子一樣地跟在他後面,撿起他丟再地上的書鞋子髒衣服,幫他整理房間做東做西打理一切,養成他日後推卸責任,將別人的好意當成是理所當然的惡習。

6. 毫不限制他的讀物:
小心啊!雖然碗筷洗了餐具消毒了,孩子嘴巴吃得乾淨,腦子吃的卻是垃圾。

7. 常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日後父母離婚了家庭破碎了,你也不用為孩子麻木不仁無關痛癢的反應感到震驚與不解。

8. 當他的搖錢樹:
若金錢對他們而言太容易到手,想買東西時只要他們搖一搖吵一吵錢就掉下來了,不讓孩子明白金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賺取的,如此要他們如何能瞭解"錢歹賺",如何使他們能有正確的金錢概念。

9. 滿足他所有的口腹之慾:
當你自始至終永遠滿足他的需求時,你會發現一次的拒絕就足以對他造成傷害極大的挫折感。

10.永遠站在他這邊:
站在孩子這邊固然是好的,但要永遠嗎?當孩子真的犯錯時呢?你能想像這種心態都是別人不好他們都對我的孩子有偏見,會造成他日後一生多少問題嗎?永遠站在孩子這邊,永遠教他與鄰居師長警察對立,不過是提早讓他走上不歸路罷了。

11.我就是拿他沒辦法:
當孩子們闖了大禍犯了大錯,若你只是一次又一次拿這句話來搪塞,替自己的不是找藉口找台階下,孩子們以後如何能尊重你呢?他難道不會想:"既然沒辦法那就乾脆讓你一輩子都沒辦法好了"。

想寵壞你的孩子嗎?想培育出不負責任的下一代嗎?很簡單,照這 11條法則去做,保證你一生會是悲慘的 !如果您是那位孩子、或是那位父母,如何面對未來的困厄?

文章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a007007-007007/article?mid=435&prev=-1&next=434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樸克牌是學習加減換算的好幫手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陳若雲◎著
為了因應平平姐姐碰到的數學作業困境,平凡媽決定先聚焦過去累積的基礎,把焦點放在具象的錢幣換算上。媽媽發現五歲的姐姐已經可以熟練的計算加法題目,但是對於加法的換算卻相當吃力。什麼是加法的換算呢?比方說5+5=10,那麼還有?+?=10呢?此時姐姐的腦袋瓜就會瞬間打結。

平凡媽發現,從兩歲開始拿錢幫媽媽買東西的姐姐,可以勇敢的付錢,也可以清楚的算出單獨由1元、5元、10元湊出的消費金額,但如果把三種錢幣都混在一起,姐姐就會當場卡在那裡,不知道要怎麼付錢……

平平姐姐的問題卡在錢幣的換算。平凡爸說,這對小孩子來說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學習,因為它的背後要經過兩層邏輯觀念的轉換,要小孩子憑空「用背的」或是「用想的」學習換算,簡直是在虐待小孩子(平凡爸媽之間,有句常常互相提醒的名言:「不教而殺謂之虐」)。

平平姐姐需要大量具體而重複的練習……但是要怎麼跟她具體的玩數學呢?媽媽想了很久,最後決定請出「樸克牌」,先和姐姐重複大量的練習,搞定10以內的數字加法換算。於是連續兩個多星期,母女倆都在往返的捷運上玩樸克牌。

平凡媽一開始先試著變化各種小遊戲,比方說媽媽出題目,姐姐找答案,和憑空想數字不同的是,樸克牌上都有配合數字的圖形可以讓姐姐直接而具體的數數。每天,母女倆還會利用不同的角色扮演,來增加遊戲的趣味。

出題目的方法一開始跳著出,平凡媽觀察了兩天後,發現姐姐並沒有能力聰明的抓出兩個數字加起來變成10,前一個數字從1順排到9,後一個數字就會相對從9順排到1的規則,姐姐也沒有發現相加為偶數,比方6,中間一定會碰到兩個一樣的數字相加(3+3),相加如為單數,比方5,就不會出現同樣的情況。

平凡媽沒有要求姐姐死背起來,但是透過遊戲的過程和遊戲的記錄整理結果,媽媽都提醒姐姐有這麼一些有趣好玩的地方,或者引導她自己發現,或者誇張的假裝自己突然發現……重點只有一個,就是不要壓力不要逼,要讓整個氣氛都充滿了「發現」的驚喜。

平凡媽心裡偷偷的藏著學習的進度,每天隨著姐姐的情況彈性調整。原則只有一個,快樂無形的從遊戲中學習,不要有壓力和強迫。

不到一個星期,姐姐已經可以自己在10以內的加法上,任意的做數字轉換,甚至因為每天大量而重覆的練習,已經直接把數字背起來即時反應。但是10以上怎麼辦呢?當時的平凡媽也突然卡住了……

樸克牌沒得玩,手指頭也不夠用,直接用錢幣玩好嗎?但是真的錢幣不但髒,而且零錢的準備老是不夠用……於是平凡媽想了好幾天,終於想到可以搬出塑膠錢幣,輔助樸克牌的教學效果,協助姐姐練習加法的換算。

平凡媽的小叮嚀

平凡媽在捷運上和姐姐玩樸克牌遊戲時,紀律嚴守三個原則。

原則1:從2開始,慢慢加到10,一天進步一點點。

原則2:加牌張數從兩張開始,慢慢增加到三張、四張、五張……一天進步一點點。

原則3:媽媽有時要裝笨答錯,但要裝得很自然,這樣孩子會學得更快樂……和孩子一起玩,就是儘可能的站在孩子高度參與,但是站在父母的高度引導,這是個永遠學不完的智慧呢!

至於平凡媽都和平平姐姐玩什麼遊戲呢?幾個常玩的遊戲整理如下:

遊戲1:我速度最快。抽牌比賽,看誰先抽出手中的牌加到指定的數字,輪流出題,出題的人可以限定加牌張數。

遊戲2:我最會加加加。一付牌分成兩半,各持兩個花色二十張牌,然後輪流出題,雙方都要把手中的牌,針對這個數字所有的組合加出來,比方6,可以1+5,2+4,或3+3。遊戲規則可以做不同的小改變,就變成一個新的遊戲。比方數字可重覆使用但牌不回收,或者不可重覆使用回收牌,遊戲就會出現不同的變化。

遊戲3:輪流當小老師,出不同的題目看能答對幾題。

遊戲4:輪流出題目,先用心算回答,另一方再用樸克牌驗證對不對。

文章來源:http://beta.babyhome.com.tw/info/child/school-age/article/5425
圖片:http://www.decoraconimaginacion.com/fotos/1325249470_Ms1W.jpg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

教小孩理財,要從『動機』下手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網路上曾經有個實驗,一位名叫皮亞傑的人,他將10個彈珠各5個排成上下兩排,再來將第11顆彈珠加入下一排並將長度縮得比上一排小,問小孩哪一排彈珠比較多?結果小孩會說較長的那排較多。但以相同實驗,只是將彈珠換成巧克力後,實驗結果完全改觀,兩歲半的小孩都知道要拿下面這一排!

一個當老師的媽媽問小孩:「小於100的最大整數是多少?」小孩目瞪口呆,不知道媽媽在講什麼,眼看弟弟要挨揍,哥哥跑過來幫忙:「媽媽要給你一個紅包,裡面的錢不得超過100塊,你要多少?」弟弟立刻說:「99!」

今天我們的教學不能與生活連在一起,小孩不知你在問什麼時,這不代表他很笨!對於孩子,希望他們能夠有效學習,要從了解他們的心理,並且以他們所要的方式著手。

有位媽媽於網路上提到,她後來讓孩子願意看中文,完全是從金庸的《書劍恩仇錄》著手,武俠小說嘛!講到最精采的地方,她就停下來說:「媽媽要去做家事了。」孩子拉著她問,後來呢?她就叫孩子自己去看。其實孩子並不能全看懂,自己用想像力填補了很多地方。但是他有強烈想要知道小說結局的動機,所以就能很主動的心甘情願讀完中文書。

小孩子往往喜歡看卡通影片,父母即可將理財教育,同時融入與他們共同享受卡通影片的快樂時光。

例如,看「櫻桃小丸子」影集時,可選擇有關消費及理財部分,一邊和孩子討論劇情中小丸子的行為對錯,一邊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零用錢,另在「哆啦A夢」的影集中-有出現大雄不當消費行為造成嚴重後果的部分,則作為負面教材,警惕孩子不要跟大雄一樣,在潛移默化中建立消費觀。

另外,父母亦可藉由與孩子玩遊戲,而達到理財教育生活化的目的,例如玩大富翁遊戲,在親子互動過程中,透過選擇買哪個地段房子,即可訓練孩子去思考手中擁有的錢和目前的投資比例是否適當或已過度投資。撲克牌的「撿紅點」及「10點半」可培養孩子預測和選擇策略的能力,為未來投資布局能力作準備。而兒童理財遊戲富饒莊園,可以訓練孩子評估風險得失、市場槓桿,及邏輯思考能力。

很多國外小孩理財教育書籍,特別強調教導孩子創業的理念,就我們台灣父母看來,這簡直是太瘋狂的,孩子上完學回到家 ,功課都做不完了,那有時間搞賺錢的活動,更何況創業是大人的玩意,小孩談創業根本不可能。但事實上,教導孩子創業,則是利用小孩子需要多餘零用金的動機所出發的理財教育,在進行的活動當中「寓教於樂」。

在美國學校 ,就將「創業」活動落實於學生的課程活動中,因此,曾有家長談到,他兒子在活動中,成立的是一家賣中國字畫的公司,作品就是在家自己用毛筆寫好的春聯,當然也可應客戶要求當場揮毫完成作品,反正老外不懂中文,也不知道寫得好不好。

此外,有個印度小孩的公司想做「蛇舞」的生意,但由於沒有真蛇可「舞」,只能自己傻跳「人蛇舞」,「看熱鬧」的倒是有,付款的卻沒有,所以沒幾天就倒閉了……。

另有一次活動是學校讓幾個班的孩子合組一家公司,孩子們各有自己的角色,有當工人的,有當設計人員的,有當管理人員的。公司內部用假錢流通,把個人的工作角色同報酬聯繫起來。

而該家長的兒子是個設計師,屬於動腦一族,才幹了沒幾天,他就發現公司「分配不均」、「貧富懸殊」:動手的,不如動腦的;動腦的,不如動嘴的(領導)。

這些創業活動的開展,可讓孩子學習社會上生存競爭的技巧、避免死讀書發揮創造力,並且將有關「錢」的教育隨提升到另一個層次,把賺錢的行為演繹得更貼近生活了。

文章來源:http://money.hinet.net/stock/finance_talk/talk_1.jsp?SN=90
(image via dream.ezla.com.tw)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幸福來敲門~從小教出理財王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俗話說得好:「有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這年頭,賺錢不容易,但是如果想要花錢,卻不用費吹灰之力。近幾年來卡債族激增,就是因為所以年輕人只會花錢,不懂得理財。許多父母都是等到收到繳費通知,才知道事情大條了,可見,從小教理財的重要性。

來賓: 阮慕驊、劉曉亭、林姿佑、陳安儀

理財教育一直都是父母們討論的重要課題,無論是對孩子或是自己,只要能掌握理財的基本觀念,相信您就贏在起跑點。

如何學習理財,相信很多人都堅信要從生活中學習,死板板的教條式學習已經沒辦法應付現代的孩子們。以前的父母在理財這方面只能利用大富翁這款遊戲來教育孩子,自從2011年理財教育納入九年國教後,坊間也推出各項理財產品、活動來增加孩子們學習機會。

富饒莊園,不同於大富翁遊戲的模式。一樣藉由遊戲的進行讓孩子了解錢從那裡獲得、投資那種市場的重要性、學習風險管理和投資理財應有的準備和觀念,也讓孩子在扮演角色中做決定和選擇的過程。藉由一連串的桌上遊戲,來瞭解什麼是金錢、風險、投資...隨時和家人、朋友一起玩,一起學投資理財。 

每個人對理財的想法不一樣, 對一樣的遊戲內容, 如果可以用不同的理財技巧, 來處理各式各樣的遊戲情況, 那在現實生活中, 一樣也可以處理各式各樣的理財狀況, 而達到理財的教育目的, 建議父母們可先透過富饒莊園理財遊戲試試看,別讓孩子們有趣學習理財的機會也錯過了...

富饒莊園 可以帶給你什麼
富饒莊園 教學和示範影片

馬上去買

影片來源http://www.youtube.com/watch?v=qK9h_uFg9Kg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4月19日 星期五

兒童理財遊戲【富饒莊園】變化玩法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兒童理財遊戲【富饒莊園】推出近一個月,不知道大家玩得如何?

為了節省文章篇幅,以下就不再贅述盒內說明書已列出的正式規則及進階規則

對其有興趣的玩家可至【小富苗網站】觀看錄製的教學影片及文字說明

小編今天要向各位介紹與其他遊戲愛好者一起發想出的延伸玩法

**********************************

目的:提高不可預測的市場變化率,玩家雖擁有可支配籌碼(即手牌),卻受限於大環境而無法投入市場,讓遊戲更貼近真實市場

作法:
a. 隨機抽取和玩家人數相同的板塊數,並使用全部角色牌共84張。

舉例:

有三位玩家,就從六個板塊隨機抽取三個板塊,有五位玩家就抽取五個板塊,可能三個板塊都是投資板塊,或都是勞動板塊,就看抽出的結果而定,但無論抽出那些板塊,84張角色牌仍全數洗勻每位玩家發五張

如果剛好玩家在回合進行中五張手牌都沒有相對應顏色的板塊可出,可亮出,再重抽五張手牌,不過只要其中一張手牌有相對應板塊就一定得出

b. 玩完一局後想再接玩下一局,上一局沒使用過的板塊需優先加入,再隨機補上剩下的板塊數,也可以六個板塊全部洗勻重抽

舉例:
第一局玩家四位,抽出農田、工地、森林、市集共四塊,第二局玩家仍四位,則優先使用上一局未使用的板塊拍賣場、交易所,再隨機抽出兩個板塊補上,假設抽到市集、森林,第二局使用板塊則為拍賣場、交易所、市集、森林

**********************************

▼先將全部板塊洗勻
▼參與玩家四位,則隨機抽出四個板塊
▼翻出剛剛抽出的板塊:農田、工地、森林、市集共四塊
▼也可能剛好抽出農田、工地、市集、交易所,勞動和投資各兩個板塊
▼不論抽出何板塊,全部角色牌加入洗勻,每位玩家發五張,各板塊補上兩點寶石即可開始第一局
▼第二局開始前,優先使用第一局未使用的拍賣場、交易所,剩下板塊洗勻
▼再抽出任二個板塊,將板塊數補至和玩家人數相同
▼翻開後即為第二局使用的板塊:拍賣場、交易所、市集、森林,全部角色牌加入洗勻,每位玩家發五張,各板塊補上兩點寶石即可開始第二局,也可六個板塊洗勻重抽
【富饒莊園】變化相當彈性,小編提供參考玩法和大家分享,如果有任何其他的玩法也非常歡迎各位主動分享,ㄧ起讓遊戲更富趣味性

富饒莊園 可以帶給你什麼
富饒莊園 教學和示範影片

馬上去買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投資腳步永不嫌晚,小孩理財不輸人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投資的道路永遠不嫌晚,這幾天一直有人來信問軍團長,股市已輸了不少,自己是否還有機會站起來,其實我的回覆一直都沒變,投資的道路永遠不嫌晚只差在開始觀念偏了要再回頭可能更費時。

軍團長跟大多數人一樣起步有點晚

軍團長在成長或求學過程中,跟大家的想法差不多,就是接受教條式的大學教育,能有能力找到另一份工作,夠養活自己甚至家人,期望做一丁點得理財,讓生活能更好,這麼微小的心願,上天卻是跟軍團長開了一個大玩笑,壯志未酬身先死;不懂衍伸金融商品的權證,1次戰役就虧損約150萬,打醒了軍團長金融市場的可怕,愈是卑微的心願,則是愈難達成,究竟是何原因呢?因為懷抱的理想太小,缺乏了全力以赴──破釜沉舟的決心,別人專業你業餘,試問憑甚麼你相信好運之神會特別眷戀於你,軍團長所學剛好是管理,最推崇經濟學家帕雷托的80/20準則,即眾所周知的「最少努力原則」。沒有投入80%的努力,必無法達成邁向20%成功者的機會。

如果只想迎接沒有恐懼的未來,人生沒有一點規劃跟危機感這樣的體驗﹐軍團長試問你,如何扭轉人生,如何改變現況。

小孩的理財觀不能輸在起跑線

也許目前軍團長跟你所說的這個觀念,你已覺得有點晚,但若你有小孩,你應該現在起就把這經驗慢慢灌輸給他,別讓他再踏出社會的第一步,面對理財分數是個大鴨蛋。

軍團長那一夜對自己的小孩的促談

那天我兒子忽然問我:「爸爸,我長大後你希望我做甚麼?」我一時之間也答不上來,只想說:「你應該要找個你自己喜歡的事,有快樂才有動力不是嗎?」

後來自己想想也不太對,想說自己一路苦讀,讀到國立大學畢業,還是在公司十多年,終日過著看主管臉色的日子,為五斗米折腰,好不容易才放下,那到底甚麼是自己喜歡的事,快樂的事呢?

後來想想還是告訴他,我希望你能有個不需求人的一技之長
甚麼是不需求人的一技之長, 投資理財當然是一條路,只要你有本事何需求別人。
投資的道路永遠不嫌晚,從小就該並打好基礎,觀念偏了再回頭可能更費時。

每天新聞中小孩有機會面對的理財教育

利字當頭近日炸彈客想引爆炸彈空襲台股跟美股創歷史新高連環爆事件,有可能是激進生存之戰,也有可能是利益之戰,這裏不憶測留給你思考

社會是競爭的,宜讓小孩近盡早接觸現實生活面

小孩雖還不確定自己該靠什麼維生,但至少要讓他知道父母親工作賺錢的確不易,讓孩子早點明白,家中的錢是怎麼來的?

社會上人與人是競爭的,其程度雖不至於像電影賭博默示錄:人生逆轉遊戲為贏不擇手段,:「贏,就是一切!如果你輸了,你就是個廢物!贏不了也休想苟活!」那樣激進,但要贏就要有目標-這是最肯定的語句。

在電影中的劇情,想要以賭博或是投機的方式賺錢,改變人生,必定會有相當的風險。

而且建立在「利益」上的合作關係,其合作關係非常不穩固,終究被人以利益出賣,他反應呢一部分人性的縮影,軍團長建議若沒看過的家長,不失為與親子共賞的理財探討影級。

玩股網富饒莊園遊戲是教育兒童理財遊戲

「理財」是門艱澀的知識,對兒童傳遞時必須轉化為有趣教學,最好是於潛移默化的遊戲中進行,令人記憶猶新的投資結合的遊戲,而父母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時,最重要的是讓小孩認知:如果在加強學習一些理財的天賦,未來在社會上就會較具有競爭力,就能擁有更多的錢財,這是價值觀的扎根行為。

台灣的理財教育十分缺乏,而專屬的兒童理財教育又貴的高不可攀,軍團長強烈建議有小朋友的家長,假日可陪小孩玩玩這遊戲,畢竟有時想想其所能習得的理財及數理邏輯知識,已非現在金錢能衡量º


富饒莊園 可以帶給你什麼

富饒莊園 教學和示範影片

直接帶我去買


文章來源: http://www.wantgoo.com/KPMG/4299
圖片: itoobz.com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

不念高中念五專,不玩股票玩期貨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投資理財是生活中必備的知識,聯邦期貨總經理韋月桂堅信要有這項一技之長,未來才不至於沒飯吃,因此,她在兒子國中畢業後,就讓他接觸一般人眼中高難度的投資工具----期貨。

「一定要給小孩吃苦,不然以後會更苦。」聯邦期貨總經理韋月桂,有著不同於現代父母教育孩子的想法,她甚至認為,「父母不要給小孩最好的,而是要給他們正確的觀念,而理財是生活中最基本的要素。」

在金融界與證券業服務十多年,韋月桂相當了解理財的重要,因此從兩個小孩念五專開始,就教導他們財經知識,還利用模擬下單方式,讓兩個小孩學習操作一般人眼中高難度的投資工具----期貨,及台指選擇權。

‧ 媽媽是考試高手 小孩念五專 提早學習財經

韋月桂會考試是市場出了名的,她同時擁有會計師、證券分析師、代書的執照,而且又是高考金融人員及格,還有期貨業務員的資格,現在又是台大 EMBA 的學生,韋月桂身經百戰,大大小小的考試她幾乎都參加過,考試已經變成韋月桂最大的「興趣」。

不過,雖然會考試,但韋月桂的教育觀卻相當與眾不同,「以前我念普通高中的經驗是,那三年白白浪費了,所以我建議他們國中一畢業,去念五專,並選擇財經科系,讓他們比其他小孩提早學習財經,更早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不是先念地理、歷史等以後用不到的學科,等上大學才選科系。」韋月桂說。

因此,兩個小孩國中一畢業就念五專,大女兒去年剛從中國技術學院企管科畢業,小兒子則就讀五專財經科系一年級,「念的學校不是很好也沒關係,不要他們在有壓力的環境下學習,否則會學不好,五專畢業後,我會讓他們插大,他們可以自由選擇想念的科系,即使不是財經方面也沒關係。」韋月桂就是一個這麼特別的媽媽。

甫畢業的大女兒想走媽媽走過的路,韋月桂就帶著她在身邊「實習」,現在每天早上解盤的分析稿都是韋月桂手寫,交由女兒打字,為了就是讓女兒熟悉技術分析與期貨語言。

‧ 教女兒操作台指選擇權 一上陣就獲利二十七倍

去年女兒滿二十歲生日當天,韋月桂用女兒的壓歲錢為她開了期貨戶頭,並從期貨買賣的模擬單開始學起,練習下單三個月後,才讓女兒從投入金額較少的台指選擇權操作起。

去年十二月三十日,大盤指數在四四五○點上下時,她建議女兒買進台指選擇權一月分四千六百的商品一口,當時的點數只有十二點,一點五十元,一口只需六百元,到一月十六日結算當天,指數漲到四九四三點,女兒賺了三百三十多點,獲利一萬六千五百元,高達二十七倍,讓女兒興奮不已。

雖然女兒賺錢了,但韋月桂卻說,過程比結果重要,她認為學會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操作是「紀律大於技術,技術又大於技巧。」她說,紀律是要有健康投資觀念,也就是要先考慮自己所能忍受的最大風險。

「賭博、避險、投資、投機要分清楚,賭博是靠運氣,投資與投機,都是有規畫有依據的,但前者是長期,後者則是短期的,而學會避險則是最重要的觀念。」韋月桂教小孩投資首重風險,再想利潤,並且絕對不碰不熟悉的商品。

韋月桂認為十六歲的兒子相當有賺錢的天分,因為他打從小學開始就會將買來的漫畫書出租給同學,賺取零用錢,又很會跟自己家裡樓下賣小籠包的伯伯打屁聊天,每次二十元總能比媽媽多買一個包子回來。

‧ 教兒子解讀財務報表 發揮賺錢天分

看到兒子如此有理財天分,他考上五專的那年暑假,韋月桂親自為兒子「開課」,教他經濟學及會計學等基礎課程,還拿真實的財務報表解說,讓兒子了解實際公司的經營。當然,韋月桂也讓兒子開始學習期貨買賣,以模擬下單的方式,最多下三口期貨單來了解期貨這項交易商品。

看到兩個小孩都認真學投資,韋月桂經商的老公一旁也難免「手癢」,跟著學起期貨與選擇權交易,開始交易之後,韋月桂老公看電視的習慣完全改變,從以前喜歡看政治評論節目,到現在只鎖定財經台,現在韋月桂終於不用跟老公搶電視遙控器了,兩人還常常一起討論交易策略,他們一家人變成「期貨家族」。

「錢賺多、賺少都沒有關係,別想一夕致富,也別妄想不勞而獲。」對公婆都很孝順的韋月桂認為,身教重於言教,她雖然教小孩投資理財,但更教小孩要孝順,不要被金錢迷惑,兒子會替生病的爺爺餵湯藥及整理床鋪,韋月桂認為這比賺大錢還值得。

「知識經濟就是靠交易賺錢,投資就是要會買、會賣,也會休息。」韋月桂認為,微利時代已經來臨了,期貨及選擇權是比其他金融交易有更好報酬的商品,而理財是生活必備的知識,她建議沒時間看盤的上班族或不善設停損者,不妨從選擇權下手,讓自己多一點獲利的機會。

文章來源:http://mypaper.pchome.com.tw/koalaqq/post/2787604
(image via news.xinhuanet.com)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孩子和我有了共同話題!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和孩子沒有共同話題嗎?孩子玩的遊戲你都看不懂?富饒莊園是你和孩子最好的共同興趣,由爸媽帶著孩子玩遊戲,有時互相幫忙,有時互相競爭,你和孩子的感情會越玩越好。



你我都知道一般人要賺大錢只有兩種方法:1.投資、2.創業,富饒莊園這個遊戲就是要讓小朋友對投資這件事慢慢有感覺,經由遊戲學到投資的重要,遊戲中只要是完全不參與投資活動的玩家很難贏得比賽,幾乎每一次的贏家都一定是經過幾次成功的投資才能有效累積財富。

但反過來講通常最後一名也都是因為投資失敗把原本存到的寶石賠光,也就是富饒莊園還會教玩家投資是有風險的,不是只要有投資就一定能成為富翁。

最重要的是富饒莊園很好玩,大人和小孩一起玩完全不會感到乏味,小孩也會因為遊戲的競爭和趣味性而願意一次次玩下去,完全無痛學習投資理財。

▼富饒莊園
▼內容物
說明書、底板、卡片、骰子、計分寶石
▼說明書
彩色印刷的遊戲說明書,紙張硬度足夠,不容易破損。
▼底板
底板使用2mm光滑面硬紙板,很耐用。
▼角色牌
角色牌也是光滑面印刷,色彩飽和,角色設計清楚,不易混淆。
▼投資市場行情卡
市場行情卡與角色牌使用材質相同。
▼計分寶石
計分寶石有三個顏色,材質類似美化魚缸使用的彩色石頭。
整體而言,『富饒莊園』美術設計的風格非常可愛,比較容易讓小朋友感到親近。

富饒莊園可以帶給你什麼?
多個生動活潑的遊戲角色、引人入勝的中古歐洲場景,你是雄才大略的領主,要為你的領土和子民們謀得最多的利益。從遊戲中學到投資的風險與報酬觀念,練習思考和計算得失的能力。馬上去買

培養孩子願意承擔風險的態度
遊戲分成投資市場和勞動市場,投資市場比較有機會獲得較大的報酬,但是獲得報酬的同時也有可能遭受損失,讓孩子知道風險和報酬總是成正比的,願意承擔風險才有可能得到好的回報。

強化親子互動,由爸媽帶著小孩一起玩
和孩子沒有共同話題嗎?孩子玩的遊戲你都看不懂?富饒莊園是你和孩子最好的共同興趣,由爸媽帶著孩子玩遊戲,有時互相幫忙,有時互相競爭,你和孩子的感情會越玩越好。

訓練數學和邏輯思考能力
每個遊戲角色相遇時的反應都不一樣,需要搞清楚角色互相的權利義務,是主教先要求貴族捐獻,還是貴族先要求商人繳稅?是先處理商人還是先處理主教?商人要繳多少稅,需不需要乘以市場行情?遊戲中一直在鍛鍊孩子的邏輯思考。

增強孩子挫折忍受度
美國大學研究出孩子的挫折忍受度和他未來的成就有絕對正相關,沒法忍受挫折的孩子在求學到就業路上都會非常辛苦。如何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度呢?醫生建議多讓孩子玩回合制遊戲,因為每次回合結束都有可能讓他小小承受挫折,久而久之自然會習慣這件事,挫折忍受度也就會逐漸提升。

了解沒有付出就無法獲得金錢
遊戲除了大風險大報酬的投資市場以外,還有強調穩定工作賺錢,不會賠錢的勞動市場,孩子會看到從勞動市場賺錢的優缺點,也會看到勞動市場角色辛苦賺錢的樣子,進而體認到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收穫就得先付出的道理。

了解投資市場槓桿原理
遊戲中有市場行情卡,上面有不同數字代表現今市場景氣狀況如何,舉例:商人會賺錢的能力值為6,當時市場行情為3,那他獲得財富就是6x3=18點,這時就不像勞動市場是固定收入,投資市場可以以小搏大。當然如果市場行情是(-3),商人反而會虧損18點。

這麼棒的理財遊戲怎能不打包帶走?定價888元,限時特價只要688元。

馬上去買 http://www.wantgoo.com/mall/shopping.aspx?id=9&pd=64

教學和示範影片 http://kids.wantgoo.com/intro.aspx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

透過記帳 讓孩子有適度的匱乏感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富邦長媳陳藹玲 「平民風」的兒女理財教養心法

富邦文教基金會長期推廣國內兒童理財教育工作,基金會董事陳藹玲以四個孩子媽媽的身份現身說法,富裕家庭的子女即使衣食無虞,在這種環境下如何教育小孩對金錢保持「平常心」,並保持對生命奮鬥進取的心態,是富二代或富三代父母最大的挑戰。

陳藹玲是富邦金控蔡萬才家族的長媳,夫婿為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蔡萬才家族曾名列《富比世》(Forbes)雜誌二○○九年台灣富豪榜第一名。儘管身為首富之家的長媳,陳藹玲教導四名子女卻走「平民風」路線,她認為,富裕家庭的父母不應「剝奪」孩子對金錢以及物質的適當「匱乏感」,這種理財教育才是對孩子人生最大的祝福。

陳藹玲的四名子女都是到上國中才開始有零用錢,並要求他們必須記帳,藉由記錄自己的收入支出,從中學習到量入為出的好習慣,革除寅吃卯糧的壞習慣。

剛開始,陳藹玲要求孩子記帳時必須按收入、支出與儲蓄三個項目,記錄金錢的流向。隨著孩子年齡漸長則進一步要求孩子自己編列預算。「從記帳過程當中,財務的紀律將潛移默化成為孩子的好習慣,對人格養成有很大的幫助!」「從記帳當中,可以讓孩子瞭解到錢的重量,而不是伸手就有的東西!」她強調說。

其中兩名孩子剛赴美國就讀高中時,每週也只給二十美元的零用錢。其中,大女兒就讀大學時,剛開始租的還是大門門鎖壞掉,地毯發霉的公寓。直到她去美國探望女兒時,擔心安全,才幫女兒重新找到較好的出租公寓。兒子第一次買車時,原本打算買親戚淘汰的二手車,也是經她以安全理由勸阻,才購買一輛新車代步。

深植分享觀念 不平凡中享受平凡的快樂

陳藹玲從孩子小時候就刻意地維持他們對金錢與物質適度的「匱乏感」,主要是想養成孩子儉約的個性。小學時,她要求小孩自帶水壺去學校,不給零用錢,儘量減少他們在外面買飲料喝的機會。國中給小孩零用錢後,她回憶說︰「孩子們大多節儉會有節餘,偶爾有入不敷出的情況,但他們來向我撒嬌也沒用,我一貫的回答是︰你要自己負責!」

每當孩子生日時,親友們與爺爺奶奶的禮物就會如雪片般飛來,身為媽媽的陳藹玲,也曾為這個「課題」傷透腦筋。最後,她想出了一個辦法︰每次生日時,她規定孩子們只能挑選最喜歡的三件禮物,其餘則送給富邦文教基金會贊助的弱勢團體小孩。這樣,不會因為拒絕親友感到不好意思,又可以避免孩子收到過多禮物而失去對物質的尊重,同時也可以把「分享」這個觀念深植在小孩的心中。

而每年過年小孩收到的壓歲錢也經常對陳藹玲嚴格的理財教育造成小小的「挑戰」。於是,她規定每年過年,孩子只能實拿壓歲錢總數的十分之一,其餘由媽媽暫為保管。十分之一的決定是她身為一個母親,在人性與教養兩者之間摸索出來的平衡點。

如此嚴格的小孩理財教育,陳藹玲道出了一個深藏在這個「首富長媳」心中對孩子們的深層企盼︰「在金錢與物質上,我一直刻意維持我的小孩與他們的同學、朋友差不多的水準,但我心裡很清楚,他們所處的家庭是與大多數人很不一樣!」「但我很不希望他們因為出身的家庭不一樣,就失去平凡的快樂,以及對人生探索的熱情與鬥志!」。

對小孩刻意嚴格的理財教育與陳藹玲本身的經驗大相逕庭。陳藹玲開設印刷廠的父親對她的理財教育是採取完全信任、自由放任的態 度。「小時候,爸爸總會在某個抽屜中放一疊鈔票,孩子有需要,就自己開抽屜去拿,爸爸也很少過問。」「即使拿錢如此方便,我與弟弟一向很自律,用錢方面從 未讓他擔心,有幾次他還曾經誇我們很節儉呢!」

然而,她當了母親之後,卻不採用這種「自由放任」的理財教育。原因除了環境情況不一樣外, 她說:「我教育小孩的方式比較像我公公與婆婆,他們都是很節儉的人,即使到現在也是如此,公公穿的襯衫還是八百元一件,婆婆買東西還常常貨比三家。」「公婆教出的小孩也都養成儉約的個性,我的老公除了每季會去做幾套西裝外,很少有其他奢侈的開銷!」

幸福要腳踏實地建構起來 無法隨手可得

雖然,陳藹玲對自己小孩理財教養的方式與她小時父母教她的方式不同,不過,她強調,她想要灌輸給孩子的價值觀與她小時候父母教她的是一樣的:即人生的幸福就得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建構起來,不可能隨手可得,只要努力與知足就能達成。

「你們或許會認為我對小孩太嚴格,但說實在的,我家小孩過得真的很富裕了,他們小時候就經常跟著我與老公出國旅行,搭商務艙、住五星級飯店!」「我希望他們與朋友同儕出國玩時,搭濟艙以及住平價的旅館時也能甘之如飴,一樣地快樂,達到我之前一直強調的對金錢與財富的『平常心』,這才是我心中真正的期盼。」

不 「剝奪」孩子對金錢、對物質適度的「匱乏感」,也等於讓孩子保留對他們的人生,以及他們所面對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空間。如同蘋果已故創辦人賈伯斯說過的: 求知若渴、虛懷若愚(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這可能是身為一個「富媽媽」的陳藹玲能夠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了。

文章來源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019/19/1934120_157504617.shtml
圖片: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v1/content.aspx?a=W20111001787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

有錢人如何教小孩?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看過太多有錢人的潮起潮落,富邦金控投資長蔣國樑如何教孩子面對金錢?在消費叢林裡,他又用什麼方法為孩子指引明路?

去年十二月某一天晚上,蔣小妹在房間做功課,上班回來的爸爸蔣國樑進入她房間,把信用卡帳單放在桌上。他在這份帳單上用紅筆畫了一條線,告訴女兒,「下面都是你去美國刷的,算一算總共多少錢?」

剛考上大學,十一月跟媽媽到美國辦事的女兒,拿出當時收妥的收據,一張一張核對,把她刷的項目,用螢光筆畫下來。蔣國樑一旁拿出計算機,一筆一筆相加,然後不以為然的說,「你總共要還我一萬元,你看,我上班都沒有你花得多。」

從這天開始,每個禮拜,蔣國樑只要一想到,就會裝出討債的聲音說:「你什麼時候還我錢哪?」為此,女兒除了每天中午吃省一點,不買衣服,乖乖讓爸爸扣零用錢之外,念服裝科系的她,還得在家打工:幫爸爸燙襯衫、修改褲子。

1987 年回國當上國際投信總經理、1999年被安泰人壽挖角擔任投資部資深副總、2003年被富邦金控禮聘為投資長的蔣國樑,經常負責百億資產的投資;對於孩子,他的財富教育也毫不含糊。

家教一:有計畫的花錢 學舞要訂時限、目標,並考量效益

身為「企業家爸爸」,他用管公司的方法管小孩。

孩子要出國度假、購買三C產品,都要寫計畫書,自己計算所需金額,編列預算,計畫資金來源。他再跟孩子討論可行性、資金運用效益、爸媽相對補助金額等。
例如現在大一的女兒想學街舞,蔣國樑要她寫下的計畫書如下:
預定計畫執行時間:大二
所需經費:每個月兩千元(月票,可以上三十堂課)
上課地點:某某舞蹈工作室
計畫目標:兩個月學會完整的兩支舞
經費來源:一半從零用錢扣,一半爸爸補貼

這樣的做法,大概從他們高一時開始。一開始孩子會嚷:「爸爸,我是你的女兒,不是你的員工。為什麼老是動不動就寫報告?」他回答:「你們走在(消費)叢林裡,如果我不給你指一條明路,我就是害了你。」

因此,他對孩子的財富教育有兩個方向,第一是須負擔自己的花費,量入為出。第二,培養他們追求心靈上滿足的能力。「再有錢的人,如果慾望無法滿足,永遠是貧窮的。」

一筆獲利交易、一樁成功的上市案、一趟績效奪冠,就毫不手軟的「犒賞自己」上等牛排、干邑好酒的蔣國樑,五年前一次心臟手術,醫生在他的胸口和小腿劃上一刀,抽出腿部的一條靜脈,替換掉他心臟內塞滿油脂的血管。

「意外不知何時來到,你準備好了沒有?」有過這樣的生死體驗,他常常跟孩子說:「心無罣礙,無所恐懼。」在投資界二十年,他看過多少大企業家、名人,現在都不在了,「不是看你有沒有錢,要看你有沒有紀律。」吃喝玩樂,一天之間,多少錢都可以蒸發掉。心靈上的滿足,才是真的富有。

家教二:用勞力換金錢 出國旅費,做家事或打工自籌

為了讓孩子真正瞭解金錢的價值,蔣國樑堅持一條紀律:「所有的錢,都要用勞力換取。」也就是,除了學費、基本的生活開銷外,孩子的其他花費都必須由自己籌措一半(另一半爸爸補貼)。蔣家雖然家裡有傭人,有司機,但是為了籌錢,孩子要幫忙做家事,自己洗衣服、摺衣服、燙衣服、拖地,甚至還得到外面打工。

例如女兒考上大學後想跟同學去東歐玩,為了籌措旅費,她暑假花了快兩個月去餐廳打工,每天辛辛苦苦的忙到晚上十一點,終於賺到近兩萬元,其他不足部分,則每個月扣零用錢。

不怕孩子打工會浪費他們讀書、學習的時間嗎?「這是投資,」蔣國樑想得很明白,這是教育的成本,省不得。「你不讓他體驗,直接給他錢,就是cost(花費),不是investment(投資)。」

其實為了讓孩子出去打工,他們夫妻更花心思,更花錢。女兒在餐廳打工到深夜,為了安全,他還得跟司機出去接她回家。但他認為,若捨不得孩子「浪費」讀書的時間,只會教出一個書呆子。「與其那樣,我寧可培養一個人格健全的常人。」他說,現在太多孩子想一步登天,不然就是沒有明天。

他也找機會教小孩學會評估花錢的效益,以及要付出的代價。例如孩子想去埃及玩,他看了女兒的計畫書後,跟她討論:如果去埃及,不但要打工一個暑假,還得每個月零用錢裡扣50%才夠旅費;但如果去印尼,只要打工兩週,零用錢也只需要扣10%,讓孩子自己決定每一項消費決策與代價。

孩子用錢,多少都還是會有超支的時候,萬一這個月的開銷又無法省下那麼多,得向爸爸預支時,就得在下個月把每一筆花費都記得清清楚楚。如果還是亂花,零用錢就被縮減。

家教三:付出才有資格享受 把幸福視為當然,災難就會反撲

「到處都是教育的機會,我願意花更多小錢,來培養他們對金錢的概念。」蔣國樑說,像全家出門的時候,他和太太坐著司機開的自家轎車,孩子就得頂著大太陽,自己搭公車,轉捷運,去跟他們會合。

蔣小妹說,以前她的零用錢也會亂買,但出去打過工後,比較懂得金錢得來不易。像她自己上大學後每個月有六千元零用錢(包括午餐、自己買的衣服),她都會先把其中的二千元,定期存到一個無法提領的帳戶。「也沒有一定要做什麼,只是覺得,該為以後留下一些經濟基礎。」

孩子沒有正確的價值觀,蔣國樑認為,父母要負最大的責任。「我可以吃鵝肝醬,也可以去路邊攤吃鴨肉扁。」他常看到很多父母帶孩子去昂貴的餐廳吃大餐,「把魚翅當粉絲」,他感嘆:「這孩子已經被父母糟蹋掉了,因為孩子失去對金錢的感覺。」

每年出國旅行,蔣國樑讓孩子自己規劃,在有限的預算裡,學習如何節制、省錢。他們全家只買一張商務艙機票,他或是太太坐,另一個人就陪孩子坐在後面的經濟艙。他們向孩子明確表示,「你們沒有賺錢,沒有資格坐商務艙。」

上班可以穿亞曼尼表現金融家專業形象的蔣國樑,也可以和孩子逛到中山北路七段的暢貨中心(outlet),買一件五百元的衣服。「那些衣服也有很好的品質啊,」他乘機教孩子,價錢和價值不一定成正比。甚至,當孩子要買東西時,他鼓勵他們上網找到更便宜的價錢,享受那種聰明購物的成就感與快樂。

教孩子認識金錢的價值,他還教孩子瞭解什麼是匱乏,瞭解真正的人生。他和太太去黃山旅遊,下山時走下來,看到挑夫用血肉之軀,把那麼沉重的水泥、各種物資一簍一簍的挑上去,他趕緊用攝影機拍下這畫面,回家告訴孩子,這世界不是只有美麗的風景,還有那麼多人是這樣辛苦過日子的。

家教四:必須回饋親人 找出照顧父母的方法,培養責任心

去印度玩的時候,他則拍下無數的小兒麻痺症的孩子,讓孩子知道,他們在和別人比香奈兒、比古馳的時候,有那麼多孩子連健全的四肢都沒有。「小孩不知道還有另一個世界,以為他們過的日子就是人生本當如此。我教他們,地球是平的,今天把幸福視為理所當然,明天災難就會反撲。」

文章來源:http://zenpower.pixnet.net/blog/post/9942042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態度決定財富,習慣又涵養態度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這是一個真實發生的案例:台北市某家公司的福利委員會,今年四月,發給公司每個人一張五十元丹堤咖啡券。收到這張咖啡券,該公司裡的四個人出現了四種不同態度:A主管覺得只是區區五十元,根本不想拿,隨手轉送給另一位同事。B主管拿了咖啡券,覺得是區區五十元,隨意擺放,後來咖啡券就找不到了。C同事因為工作太忙碌,根本沒注意到有人送了咖啡券。這家公司還有第四個人,D同事不喝咖啡,他拿了五十元咖啡券去跟同事折了現金三十五元。

你猜,這四人之中,誰最有錢?答案是去折三十五元的人。這位先生,現在住天母的豪宅,身價上億元,一秒鐘在股市進出幾千萬元,這個人是現在大家口中「M型社會右端」的有錢人,但他雖然能快速賺大錢,卻不放過一張咖啡券,因為這三十五元可以拿去投資,創造更高的價值。

三十五元對他來說,只是小錢,但他連一塊錢也不亂花;他天天坐公車上班,不訂報紙,只到便利商店買,因為每買一次報紙拿一張發票,多一個中兩百元的機會,只要中一次,等於這個月報費就省了。

他,比M型左端的人還更注重小錢的效益。

但,小錢能創造什麼效益?你若有這樣的疑問,現在就要修正觀念了。

在台中,就有一家四口加三犬的家庭,光是比價採買最經濟實惠的日用品,一年就可以省十二萬元,如果每年都把這一筆錢省下來做定存,以當前的一年期定存利率二‧七七%計算,二十年之後就能錢滾錢翻成三百二十八萬五千元,這就是好習慣的力量。

從前美國有一個人,在他收入微薄的時候便自我約束,每收入一塊錢,一定存五十分。為了達成高儲蓄率,他和妻子成了撿便宜貨的高手,他們的目標是物超所值,例如以五美元買到原價兩百美元的沙發床。這個人不僅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儲蓄足夠的金錢應付生活所需,更靠著早年的儲蓄,攢積創業資本,開設了投資顧問公司,後來發展成資金規模六千億美元的基金公司。這個人就是著名的約翰.坦伯頓(John Marks Templeton)。在他眼中,不管是一套家具、一棟房子、一頓飯、一支股票,還是一張債券,他的觀念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永遠找便宜貨」。

坦伯頓對任何一塊錢的運用都非常重視,因為他認為那是透過生活習慣,建立的生活態度:永遠找尋最好的交易、創造最大的效益。

態度決定財富,習慣又涵養態度。今天全球什麼都漲,每天出門,到處聽到「變窮」的壓力,但二十年後,你還是能比別人有錢,因為好習慣,能讓你花錢花得比別人精明,省下來的等於賺到;學會建立八個花錢的好習慣,甚至能讓你小錢滾大錢,比別人多賺了二○%:

第一個好習慣:追蹤價格 貨比三家撿便宜,積少成多

台中縣太平市的補習班老師簡莉文,靠著六年如一日的比價,從大賣場DM找出比市價低的日用品,每月日常開銷省五成。

不僅在大賣場可以省,在百貨公司也有資訊落差,在民視企畫室上班的楊禹文特別喜愛nara camicie這個品牌的襯衫,正常一件要四到五千元,她連比了台北市三家百貨公司發現,SOGO忠孝館貨色最多、最齊全,明曜百貨也有這個櫃,價錢比SOGO低一些、但比較屬於中規中矩款,較少流行款。

而同樣的衣服,在天母高島屋價格最高。「一件襯衫同一個時間,價格從五千、兩千五到一千五百元!」楊禹文說,要買一樣東西,貨比三家真的才不吃虧,資訊的取得與追蹤就是吃虧與否的關鍵,一樣是花錢買襯衫,楊禹文省下了三千五百元。

別小看這一筆錢,如果每個月都能省同樣的錢,做定期定額基金投資,五%的年報酬率換算,二十年後約等於一百五十五萬元。

第二個好習慣:創造正確人脈 接近具節省特質的人,或參加團購

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羅文斯坦(George Lowenstein)就說,人們為錢擔心,老煩惱錢不夠,但大部分缺錢的人,卻都做了不合理的支出。他的研究顯示,在正常環境下,本來很節省的人,花的會比其他一般人要少;但若是身邊的人中只剩下少數節省的人,大部分人都揮霍成性,這位原本的省錢族也會開始和其他人一樣亂花錢。因此羅文斯坦認為節省雖是個人特質,但也很容易受到環境左右。

更積極的來說,可以善用網路時代的團購人脈。台大批踢踢合購版最近剛收單的小百合內衣全省團,號召全台灣一百多人,一起下單一千四百件,總金額高達四十四萬元,價位最低下殺六折。這種運用人海戰術創造物超所值的活動,如今正火紅的興起,從內衣、食物到房子,無所不能集合團購,善於把握機會,你可能可以不費多少力氣,就用相當好的折扣,讓自己的生活更優渥。

第三個好習慣:共用、二手 可能以雷諾的價錢買到賓士車

住在天母的Charles,每天開車到台北市上班,一個月油錢約三千元,上網找到也在中山區辦公室附近共乘網友之後,每月幫他分擔一千元,等於省下了三成的油錢。

德國作家笙堡(Alexander von Schonburg)在《窮得有品味》一書中說過一個實例:他有個朋友對豪華轎車情有獨鍾,卻只能買得起寒酸的小車,於是他決定在二手車市場尋覓。有天終於在二手車市場,找到一輛從印度外交部退下來、被賣回德國波昂的禮賓車,這輛車可是印度前總理接待外賓的禮賓車!即使再豪華的高級跑車,在這台車面前也變得「俗不可耐」,而且更值得誇口的是,這輛禮賓車價錢竟然只是一輛小小雷諾車的錢。

擴展自己的消費場域,不排斥買二手貨,即使在二手市場,也有可能找到寶物。

除了二手店以外,當鋪也是個撿便宜的好地方。過去當鋪常被質疑是「趁人之危」,也就是壓榨來典當的賣家。不過也有被買、賣雙方一致推崇的,如奧地利維也納的多羅特歐姆(Dorotheum),這也是歐洲最大的拍賣會。此當鋪的拍賣品裡,從沒落小開拿來典當的勞力士手表,到探險家珍藏的袋鼠標本應有盡有,買賣價錢也很合理。

在台灣,去年某家當鋪舉行流當品大拍賣,市價三千元的珍珠耳環,只要三百五十元;鑲鑽的藍寶石戒指市價兩萬元,只售兩千元。去年金價狂飆時,在銀樓買的黃金與在當鋪買的,一兩價差可達新台幣二千一百元。如買新生兒的金鎖片,不管是在銀樓買的或是當鋪買,看起來都沒什麼差別,但在當鋪買的價格卻較低。

目前許多當鋪開始把店裡的名牌包、鑽戒等,用特賣會的方式拍賣,還有的業者也把精品上網拍賣,有的還提供十天鑑賞期。

不過,要能夠從二手貨中找到最好的東西,背後須有意識累積對於物品「價值」的知識。根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引述「量子消費研究中心」(Quanta Consumer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美國收入在人口前三○%的人,對於商品的知識與價值認知程度,遠高於其他階層的人。而他們這方面的知識並不僅限於高價商品,低單價的物品,他們依然有更準確的價值知識。財富來自於知識,這個調查顯然是很好的證明。

第四個好習慣:聰明規畫休閒 不住高級飯店,「換屋度假」更盡興

即使面對通膨與高油價,人生也不能只有工作,也還是有玩得好又玩得精的方法。以國內最大的網路旅行社雄獅為例,八月份的清倉特賣有德國八日遊,原價是四萬九千元,特賣三萬九千元,省了一萬元等於省了近二○%,但你必須在十天之內規畫出八天的假期,並立即出手搶訂,遲了就被搶購一空。

成功的關鍵在於態度,想出國玩又想跟別人有一樣的行程,得有隨時就能出國的準備,包括安排工作的能力與規畫行程的能力等,讓你一樣可以玩到,還比買同樣行程的人多賺了一萬元。

其實旅行想住好地方,不一定得住五星級大飯店,事實上,即使在外地度假,也可以不花大錢就享有「賓至如歸」的住宿環境。

在美國,就興起「換屋度假」(vacation home exchange)的風潮,也就是放假時「我到你家去,你到我家來」:例如住紐約的人們想去波士頓度假,就先上網尋找波士頓有沒人想來紐約度假,找到後,雙方約定放假時交換房子,這樣雙方都可省下住飯店的錢,而且住對方家裡各種生活必需設施一應俱全,還能和周圍鄰居交往而得知當地風土人情,這比關在大飯店裡足不出戶還更符合旅行的意義。

其實旅行的重點不在於一直變換地方,而在於用眼睛觀察、用心去體會你所行經的世界,所以真正的識途老馬,出門在外很少住旅館,他們要嘛住朋友家,不然就是租附家具的公寓。在國外,都有精緻的出租房屋,不但便宜且有格調,這種出租公寓也租給短期遊客,如www.apartmentservice.com、www.furnishedquarters.com及www.urbanstay.com等網站都有相關訊息。

第五個好習慣:消費要有紀律 挑每週會員日加油,年省三千六

紀律的消費行為也能夠為你賺錢。

例如每週加油站都會推出特定會員日加油每公升可以省兩元左右的優惠。住在台北市的鴻海員工Roger,就固定每週五在土城的民營加油站加油,一個月加一百五十公升的油,一年最少省下三千六百元。

Roger說,老家住蘆洲,小孩給父母帶,公司在土城,要接送小孩又要顧及上班時間,別人都說開車是一個龐大的負擔,但他車子是非開不可,所以他練就了固定加油的習慣,並且把十年來每次加油量與維修的記錄留下來,精算每一筆成本。

長達十年的記帳功夫,Roger發現開車成本相當高,不只買車要錢,買車後平均每一年要支出十三萬,讓他學會警惕與控制;除了油錢要省,平常支出要省,就連每月電話費也要控制在六百元以內,從控制支出中每月擠出兩萬元投資基金與投資型保險。

聯合財信資產管理公司副總經理黃柏仁說:「想要有錢,第一步不是看你的投資報酬率有多高,而是你如何進行資源分配,養成記帳習慣,管理消費更管理庫存。」

第六個好習慣:花錢要有耐心 特價亂買,買到不需要的反浪費

買東西時最忌貪小便宜,看到特價就亂買,因為這樣浪費掉的錢絕不亞於揮霍。《窮得有品味》作者笙堡就提到,連鎖商店早就識破我們這種「遇到降價非買不可」的心態,於是到超市走一遭,幾乎找不到任何一個「非特價品」。所以人們撿便宜似的搶購車用抹布,卻忘了加油站的水槽旁總是放滿抹布,人們加油時順手就可把車抹乾淨。笙堡還有個瑞士朋友,某天開始決定只買特價品,終於有一天,這位朋友買了一張貓墊回來,這才覺得自己該節制了──因為他根本沒養貓!

另外,購買便宜的東西,不意味生活品質就得下降,拿穿衣這件事來說,義大利時裝設計大師斯基亞帕雷利(Elsa Schiaparelli)曾說:「真正的奢華不在於金錢或排場的大小,而在於你是不是有能力擺脫庸俗。」許多人常為每天要穿什麼衣服而煩惱,不妨學學蘋果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他每次買衣服一定買一堆款式一樣的,全都是白襯衫、藍色牛仔褲。

第七個好習慣:能佔便宜就佔 有優惠及免費試用機會,多多把握

星傳媒體財務總監林幸貞是個高階經理人,她的消費觀是有錢一定要花,而且只用好東西,但是她卻懂得利用化妝品公司給會員的優惠,用一整年的免費用品。

她說,一線化妝品品牌有入會的門檻,例如必須一次消費滿兩萬元才能有會員資格,後續就會有會員優惠與贈送試用品的服務。其中最好的是會員只要出國,都可以拿免費的旅遊包,她因為工作關係經常到國外出差,就這樣拿旅遊包,竟然足足用了一整年的免費保養品,賺到了她買其他精品的錢。

許多M型右端的人,都懂得花錢能夠佔便宜就佔,甚至還可以善用現代金融商品,從每一次的消費中再創造更多的價值,如累積信用卡點數,可以換到機票出國旅遊。

省一塊錢,就是賺一塊錢,但你要注意,計算的方式是否正確。許多便宜的價格標籤往往隱藏昂貴的代價。

第八個好習慣:有總成本概念 貴的東西用得久,反比便宜貨划算

美國著名作家史丹利(Thomas Stanley)在其暢銷書《百萬富翁的智慧》(The Millionaire Mind)中,調查美國七百三十多位身價上百萬美元的大企業主管、運動明星、律師及投資銀行家,發現他們平日省吃儉用,但像買鞋子之類的東西時卻願意買貴的。

一般人買鞋子,為了省錢,多選標價最便宜的,但這些鞋通常品質不佳,也許穿幾個月就壞了。例如某人以新台幣三千元買雙好鞋,天天穿可穿兩年,攤下來每天不過四.一元;但若買新台幣三百元一雙的便宜貨,穿兩個月就報銷,一天折下來卻要五元,比買好鞋還貴。

而買好鞋有磨損可換鞋跟,還可再穿一兩年,長期攤下來成本更低;便宜鞋是穿壞了,人們就想「還不如買新的」,於是又買一雙便宜鞋,結果又穿沒多久就壞,浪費更多錢。

此外,「一分錢一分貨」,好鞋雖然貴,但品質也較佳,長時間穿也不會不舒服;穿便宜而品質不佳的鞋子,卻是在折磨自己的腳。

因此精打細算的富人不在乎「初期成本」,反而重視「總成本」。他們買東西時考量的「總成本」,包含品質、使用壽命,而非只看東西標價的「初期成本」,事實上許多標價便宜的東西,往往隱含更多的未來成本,如使用時不方便,或不耐用以致要常修理,這就是為什麼平日生活儉樸的全球首富巴菲特(Warren Buffett)會說:「我會買貴的衣服,因為它們便宜。」的道理。

「精明花一塊錢,跟精明花一億元一樣重要。」這是全球最大連鎖超市沃爾瑪創辦人山姆‧華頓(Sam Walton)的名言。美國哲學家安藍得(Ayn Rand)說:「財富是人類思考能力的產物。」從現在建立八個好習慣,養成精明花錢的態度,讓小錢滾大錢,才是擺脫通膨時代「我越來越窮」負面思考的最好方法。

文章來源:http://aries322.pixnet.net/blog/category/1669504
(image via tw.aboluowang.com)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常常說“不”,寶寶當沒聽見?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孩子經常會對“不”字聽而不聞,你可能發現你說上10遍以後,孩子才有反應。無論你是想讓孩子不再闖禍,還是想教他分辨是非,都可以試試採取一種更好、更有效的方法來代替那個“不”字。而選擇別對孩子說“不”,以下是讓你不用對寶寶說“不”的6種有效方法,適合三四歲的孩子。

1.多用肯定句,少用否定句。
把你的要求用肯定的形式說出來,孩子更可能用肯定的態度來回應。別說“不”,而是清楚地告訴孩子他能做什麼。例如,不要衝孩子大叫:“不行!不能在客廳里扔球!”,試試說:“咱們到外邊去玩球吧。”要是孩子在做手工,把膠水灑得滿地都是,幫他在下面墊張報紙。這會讓孩子有事可做,而不是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如果你非得讓孩子立刻行動以保證他的安全,不如用一種更直接的方式警告他,比如“快下來!”“危險!”或者“燙!”

2.提供其他選擇取代說不。  
寶寶需要感到獨立自主、有控制權。所以,當孩子想在飯前吃塊糖時,不要直截了當地拒絕,而要給他提供一個吃葡萄還是蘋果的選擇,或者讓他有飯後選擇吃哪種水果的權利。如果孩子總是堅持穿完全不合時宜的衣服(例如冬天穿短袖),那你就每天早晨讓他從兩套合適的衣服中挑選一套。雖然孩子可能不是很喜歡你提供的選擇,但最後還是能學會接受它們。

3.用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逛街時,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轉移到其他地方。當孩子看上了商店裡的一個精緻玩具又很想買時,您可以指給他看對面的鏡子是怎麼反光的,或者提個問題轉移他的注意力,例如:“你午飯想吃什麼?”,或者拿出零食給孩子(這也是為什麼帶孩子出門要背上個裝備齊全的包包!),同時遠離那件誘惑物遠點。帶年齡稍大一點的孩子去採購會更容易,他們也更能接受你提供的新選擇:“咱們不能玩這個瓷娃娃,去玩那邊的發條玩具好不好?”

4.盡量避免需要說“不”的環境。  
無論何時,只要有條件,你都應該盡量避免那些必須對孩子說“不”的情況或環境,選擇那些能促進寶寶的探險精神和好奇心而又安全的環境。你家裡的佈置仍然需要特別仔細地考慮孩子的安全,不要把危險或貴重的物品放在他能夠到的地方。選擇能讓孩子自由活動的地方,例如運動場或公園,而不要帶孩子到電器店或裝滿了收藏品的長輩家去。當然,你沒法避免所有你必須對孩子說“不”的環境,但如果盡量少去,你和孩子都會感到生活輕鬆了很多,並且你也能有更多的機會對孩子說“行”。

5.放過孩子的小錯誤。  
生活中你會有很多有意義的時刻來教育孩子,所以就別再額外找碴了。要是孩子在小水坑踩水,而你們反正也正要回家,幹嗎不讓他繼續玩呢?要是孩子想穿著舞蹈服躺在床上,那也沒什麼害處啊。記住做父母的箴言:擇機而戰。讓孩子去盡情冒險、探索和快樂吧!只要孩子安全,你又不必非得說“不”,那就順其自然吧。

6.說話時要一本正經。  
當然,如果孩子的行為確實不對,其他婉轉的方法又沒法制止他,那就不要再斟酌詞彙了。要一本正經、堅決(但是平和的)鄭重其事地說:“不行!不許揪貓尾巴!”一句逗樂似的“不行啊,寶貝兒”,只會給他提供混亂的信息,而且肯定也沒有用。如果孩子順從了,你要給他一個微笑或抱抱他,並對他說一些肯定的話,比如“對啦!你真聽話!”

文章來源:http://cn.babycenter.com/preschooler/discipline/alternatives_no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其實是搶奪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虎妹剛剛把喜帖寄出去的隔天,她的未婚夫就失業了,當公務人員的虎妹陷入了兩難,她知道每個來參加喜宴的親友都會問起雙方的工作,只是那個當下她也只能選擇了當作一切都沒發生過,繼續著婚禮的籌辦。

結婚後,虎妹一肩挑起了夫家的房貸,也挑起了一家的支出,三個月過後,她的老公找到了新的工作,終於讓她的壓力不那麼重,當她以為終於可以放鬆時,公公說答應了朋友要出國玩,於是,全家就要她這個媳婦支出旅費,虎妹想想既然壓力不那麼大了,公公很節省沒出過國,出點錢孝順老人家也是應該的,於是,就很爽快地付了錢。

這一來,公公開心了,於是,那一年,公公一年之間就出國玩了四次,每一趟都要這個媳婦付錢,嫁出去的小姑買回來給父母的東西,也仗著自己已經嫁出去了,所以要虎妹這個媳婦付錢,另外還有每個月給公婆的生活費,加加總總起來,那一年,虎妹光給夫家的錢就超出了自己的薪水,還必須跟娘家的姐姐商借。

虎妹的姐姐知道了她的狀況,很生氣,不但不借錢還問『爸媽養妳到大也沒有讓妳花錢送他們出國玩,怎麼對公婆這麼好?』,虎妹很難過地說:『如果我不出,他們就會說我不孝順。』

後來,虎妹要生產了,她想留一筆錢等孩子出生時候可以好好的坐月子,也支付新生兒的開銷,才剛剛存第一筆錢,公公又說要出國玩了,依舊要她出錢,這時候的虎妹生氣了,開始跟丈夫大吵,虎妹不平,為何公公的四個孩子沒半個人出半毛錢,就只有這個媳婦要負擔全額?一年出國四次,每次都要她出錢,會不會太誇張?

虎妹的老公對著她大吵,堅持她賺的錢比較多,爸媽又指定她出錢,她當一個媳婦的人就要孝順,爸媽說的話,不可以不聽、不順從,兩個人為這件事情吵得很兇連離婚都說出口了,老公一氣起來打電話給虎妹的姐姐,憤恨的告訴虎姐說:『妳妹一點都不孝順,是個不孝順的媳婦。』

虎姐不是省油的燈,幽幽地回答說:『很抱歉,我家家教不好,我妹不孝順,連我媽媽養大她到大學有個好工作賺錢,都沒受過她招待出國旅行,怎麼可能招待一口飯都沒養過她的公公出國玩這麼多趟,這是我們家教不好,以前沒有要她出錢招待媽媽出國的訓練,姊姊跟你道歉,這樣不孝的媳婦太不該了,我贊成你跟我妹離婚,讓我妹回家好好的檢討檢討,請妳把我妹送回來,最好越快越好,不然我怕她錢被挖空了,我媽就沒有辦法訓練她孝順了。』

虎姐說完這些話後掛斷電話,馬上打電話給虎媽,警告她如果接到女婿的電話,記得幫自己的女兒,虎媽也很氣,只是還是會擔心的問:『這樣別人不會說妳妹妹不孝順嗎?』,虎姐冷冷地說:『如果夫家有緊急的狀況,醫療或者是其它急需,妹妹不幫忙說不過去,不過平常就有給公婆家用了,還要幫公公付錢一年出國玩四次,如果這件事情才是孝順,那為何她大伯、小姑、小叔都不需要孝順?只要我妹孝順,說穿了,這只是打著孝順的大旗,行搶奪的行為吧?』

那一次之後,虎妹的老公不敢再逼著虎妹把錢拿出來讓公公出國玩,而虎妹的公公就回復了娶媳婦之前的習慣,再也捨不得花錢出國玩了。

在我的第一本書中有寫過,從我有孩子開始,我就告訴孩子『妳可以不要分享』,孩子的每樣東西都屬於他的財產,孩子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分享,我不會逼著孩子分享,也不會硬要她把東西送給別人,只因為這世界上有太多的東西不能分享,婚姻不能分享,財產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跟我分享,孩子必須學會哪些東西願意分享、哪些又必需要懂得拒絕,而不是只有『分享』兩個字就可以打發的。

第二胎懷孕到了後期我卻犯了這毛病,有一次我跟女兒在聊天,我問女兒:『如果弟弟長大了,想要跟妳借玩具,妳會借嗎?』,女兒說:『不一定!要問過。』,我又繼續問:『那如果那時候妳去上課,去學校,那弟弟可以不用問,先借嗎?』,女兒想了想說『不可以,還是要問過我。』

那時候的我不死心地繼續問:『那像車車可不可以開放不用問?』,女兒說『不行!』,我聽完了又繼續說『那媽媽也有些東西都不需要問就讓妳借,為何妳不行?』,那時候的我,完全沒有發覺能言善道的自己已經變成了一種溫柔的威權,變成了一種強迫,我沒有自覺,女兒卻清清楚楚地感受到,於是很生氣地走到她的玩具箱,拿出一整箱的車子『好!都給弟弟!都給弟弟!』,然後就哭了。

那時候的我看到那一幕,我就知道我做錯了,我馬上走到孩子身邊,抱著孩子說:『寶貝,抱歉!媽媽沒有尊重妳,那是妳的東西,就算妳全部都不願意分享也沒關係,對不起。』

那一天,那樣的對話一直在我的心中,那種很想要辯到贏的心態在與女兒的對話當中變成了一種壓迫,只是,我在想,女兒有必要反映這麼激烈嗎?

這樣的反思讓我想了很久,直到老二出生過後,剛做完月子的我帶著女兒到公園玩,五歲十個月的女兒到了公園,拿出自己的玩具開心地玩著,女兒玩得很開心,這時候有一個大概國小二年級的哥哥走到她身邊,一把拿起了女兒的玩具說:『我也要玩!』,女兒很生氣地說:『我不要!我不想跟你玩,我又不認識你,不要拿我的東西。』

那個男孩不顧女兒的反對,繼續伸手要拿其他的玩具,女兒很生氣地搶了回來說:『這是我的,我不要!』

看著那個男孩繼續要搶,坐在一旁的我站了起來,男孩看到我之後收了手,離開了女兒繼續去玩,他邊玩邊看著女兒,偶爾看看我的臉色,看我又坐回原來的位置後,他又默默地走到我女兒的身邊,又拿了個玩具要玩,女兒很生氣的又搶了回來:『這是我的,不要搶。』

男孩有點氣了,很大聲地對著我的方向說:『喔,你都不分享!』『妳要分享呀!』『妳是小氣鬼』『要會分享呀!』『要分享才是好小孩呀!』

男孩一邊喊著分享,一邊用手想搶,然後又對著我的方向一直看著,我想那個男孩一定想要我站起來,站在他那邊說:『對呀!妳要分享。』,而我卻沒有這樣做,後來,我也真的站起來,對著那個哥哥說:『哥哥,請妳尊重她,那是她的東西,她有權利決定她要不要借人,請你尊重她的物權。』

那個男孩聽完,悻悻然的走開了,女兒揚起臉,對我笑一笑。

這樣的狀況其實不止一次,女兒每次跟共學團的朋友們出去,都會大包小包的各自帶著自己的玩具與食物,也因為這樣,我們常常遇到不是共學團的孩子,一走過來,拿了別人的玩具就想玩,不會開口借直接拿了就玩起來,也不會先認識朋友再借,當別人拒絕的時候,就指著對方的臉大聲的說給大人聽『你不懂分享!』

我常常覺得這樣的孩子很可惜,少了很多練習的機會,我們的孩子們拿了許多的玩具出門,他們必須練習着想借別人的玩具該如何自己開口去借?被拒絕時又該如何回應?是尊重還是繼續想辦法用換的、或者用哪種方法商量?這是一連串的練習,一個尊重別人物權與表達自己慾望的方式,也是交朋友的方法。

擁有東西的孩子們也練習着學會自己評估,哪些東西願意借給別人,哪些東西願意送給別人,有哪些人他願意借,哪些人他願意送,評估的標準在哪裡?孩子必須自己去瞭解,把東西給別人的時候,對自己而言是一種想分享的心情?還是一種條件交換後的決定?

這些練習,不是大人一句『要分享』就可以簡單帶過的。

那一天的我在想,那個男孩或許也是這樣被對待的,大人一邊對著孩子說:『要分享!』一邊又用手搶走孩子手上的東西給別人,對大人而言或許是在教孩子要分享,對孩子而言難道不會解讀為,只要學著大人說要分享,就可以這麼理所當然地把別人的東西從手中拿走?這樣的分享,其實是搶奪。

過了幾天夜晚,我跟女兒說完故事,女兒開心地指著她超大書櫃裡面的所有繪本跟故事書,然後很開心的對我與兒子宣佈:『這些所有的書,以後弟弟可以不用說借,就可以看,這些書,我開放給全家看。』

看著女兒豪氣的表情,那時候的我才懂,孩子們自己有自己的評估方式,他們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借給別人,要不要與人分享,他們也可以自己評估要借給哪樣的人、要借哪些東西。

而在懷孕的時候,我那樣用溫柔威權的方式想要說服女兒把玩具借給還未見面的兒子,女兒會這麼難過,反應這麼激烈,不在於孩子不懂得分享,而是對女兒來說,那不是分享,那其實就是搶奪,她選擇用她的方式來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

就如同虎妹的夫家一樣,用孝順的大帽子,逼著媳婦把所有的錢都掏出來讓公公去旅行,即使借錢也沒關係,名義上是孝順,其實是搶奪。

而我說服着孩子把玩具開放出來,也就如同那個孩子一樣,嘴巴喊著『要分享』,其實也是搶奪。

我常常說孩子根本不需要教分享,他們發現新東西的時候,總會想跟別人分享,只要大人不要用不以為然的表情說:『不過是螞蟻,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他們吃到好吃的東西,也會想要跟大人分享,只要大人不說:『噁心死了,咬了一口還要我吃。』

孩子滿足了,喜歡一個人,就會產生想要跟對方分享的心情,即使孩子不願意分享某樣東西,也不代表他就不分享其他的東西,孩子自己該有自己的判斷標準,就好像我想要送誰什麼東西,都是該自己決定與評估,不該是被逼著指定、被逼著非送不可。

現在我懂了,分享不是一種行為,更不是一種可逼迫的行為,分享其實就是一種心情,一種想跟特定的人共同擁有一件事物的心情,而心情只能自己感受、自己經歷,當試圖要教孩子分享的時候,就會如同我犯的錯一樣,心中想著要教分享,其實是一種搶奪,而孩子學到的,不會是分享,說穿了,那只是打著分享大旗的搶奪。

孩子們讓我懂了,被逼著分享的分享不是分享,那其實是搶奪。

(文章來源: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部落格)
圖片:http://www.heyshow.com/users/sweet998123/Image1.jpg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4月12日 星期五

iPad, 教養利器 VS 教養毒藥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iPad,平板或智慧型手機,對有小孩階段的父母親而言有時可真是大恩人,卻又讓父母擔心萬分。怎麼說呢先看看下面這段情景,是否在你身上也扮演過同樣的戲碼?

好不容易周末到了,志明與春嬌這對夫婦滿心高興地和朋友約好到網路上頗負盛名的餐館吃飯聊天,打算好好透透氣。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後,好不容易把兩個小孩在兒童座椅後,以為可以開始和好友好好聊一下天。但是,事情哪有這麼簡單,哥哥開始想辦法拿桌上的餐具亂揮舞,弟弟開始尖叫吵著要下來。看到孩子這般的狂野,身為父母的只好先曉以大義,沒想到這兩個傢伙卻變本加厲,唱做俱佳上演彷彿受虐兒童般地想掙脫束縛,隨著掙脫聲音在餐廳的人群中越來越加高亢,此刻眾人的眼光不約而同地聚集在志明與春嬌的身上,讓這兩人一周來的工作疲勞與委屈頓時在此崩潰,破口大罵斥責小孩,然而可想而知原本是兩個小孩的吵鬧卻搞成是全家的恩怨情仇大戲。

看到這裡,各位讀者有怎樣的感覺呢? 是替志明與春嬌感到同情,還是替兩個小孩同情呢? 這個時候,如果時光倒轉,春嬌和志明從包包中拿出兩台mini iPad,一切都會改寫場景將會變成志明與春嬌開心地與好友相談享受美食,而兩個小孩則是安靜地各自沉溺在自己的小小螢幕世界中,自得其樂。這樣的結果,雙贏,真好!但是真的是雙贏嗎?

用電子產品餵養小孩,似乎已經成了現在的趨勢。究竟是貪圖方便還是不得不,雖然許多家長開始擔憂,但仍是繼續用電子產品來繼續餵養。 如果各位讀者也有這樣的困惑,不妨看看紐約時報這篇文章的看法。

在這篇文章中, 作者提到許多不同領域專家的看法。 首先是醫生兼暢銷書作家 (iBrain : Surviving the Technological Alteration of the Modern Mind)”Dr. Gary Small看法。Gary醫生認為雖然目前我們還無法全面了這些科技產品對腦神經的影響,但是可以清楚地知道的是大腦對於像iPad或智慧型手機螢幕的刺激是相當敏感,如果小孩在用餐時刻很少與大人互動,反而是過度專注在這些科技產品,這樣可會妨礙小孩在此時必須學習的溝通技巧。

那麼會有家長在心中想著,那是不是用蠟筆來取代這些彩色螢幕會比較好呢? 柏克萊大學的Ozlem Ayduk教授表示如果孩子坐在餐桌椅上看著繪本或是拿著蠟筆,其實也是沒有真正的與人互動。在用餐期間與人的交談對孩子而言,事實上是一門更有價值的課程學習。 嚴格說,iPad與這些非電子產品在這個學習上其實是半斤八兩。

如果真的逼不得以要拿iPad安撫小孩,那麼家長至少得做到一件事,那就是管控孩子在載具上所玩的App,而不是任由他們下載。根據英國的最新報告,這個研究抽樣19000個在2000年左右出生的小孩,結果發現每天觀看超過三個小時以上電視 影片 或螢幕操作的7歲小孩會比同齡的小孩更容易在行為問題,情緒狀況與關係問題中有偏高風險。

如果過度沉溺在這些螢幕中的小孩,除了生理上的視力受到影響外,在心理層次上又會有哪些影響呢? 根據麻州大學的Sheery Turkle教授表示,孩子在與別人交談時對於孩子而言其實也在學習如何與自己交談,也同時在學習如何獨處。 學習面對孤獨與自己一人對與幼童的早期發展非常重要,然而現在的科技父母卻常常用科技載具安撫小孩,讓小孩錯失這個學習的機會。 根據她的研究發現,這些沒有學到與人真正互動的小孩,很容易對於小小閃亮亮螢幕上的虛擬世界充滿錯誤的親密感期待,而對於真實人生不知如何互動。除此之外,過度使用這些電子產品,將剝奪孩子的想像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缺乏了想像力與獨立思考,小孩很難養成我是誰的觀念。

身為現在的父母,生活中無論是工作或教養都充滿許多壓力與挑戰,電子設備是否是教養利器或是一時的填塞毒藥,總因人而異。最後用這Sheeryr教授的一句話跟各位分享 “If you don’t teach your children to be alonethey’ll only know how to be lonely”(如果你沒教小孩獨處,那麼日後他只好和寂寞相伴)

文章來源: NYtimes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

兒童理財遊戲『富饒莊園』實際試玩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終於,小編們有空聚在一起試玩到手的新遊戲『富饒莊園

因為都是大家都是第一次玩,加上對遊戲規則不熟悉,過程真的有點手忙腳亂

尤其是碰到不同職業角色牌相遇時的計分處理,就會發現七嘴八舌的狀況

幸運的是,小編在召集朋友前就先認真觀看官網錄製的遊戲教學影片

有人指導並帶領大家一起玩遊戲,很快就體會到遊戲真正趣味之處

小編在一旁側拍,看到遊戲過程中,連平常不苟言笑的同事也忍不住顯露童心

看來這款遊戲不只對於兒童理財有幫助,遊戲也很有趣

那就快來和各位分享一下!

*********************************

▼參加遊戲人員介紹

復仇者聯盟團隊:綠巨人浩克,鋼鐵人,神盾局局長,美國隊長。

▼聯盟團隊認真準備遊戲中
▼剛開戰,聯盟成員氣氛和樂融融,鋼鐵人還有心情比YA,果然自信滿滿
看來前幾局大家都很保守,紛紛奔往勞動市場累積第一桶金
▼勞動市場PK賽,浩克拿起骰子準備和鋼鐵人一較高下,果然,浩克生起氣來連鋼鐵人都沒轍
▼聯盟成員每回合掀牌前氣氛都緊張兮兮,到底這回合大家又會衝往哪個市場呢?
▼分享其中兩回合戰況給各位看看,看來聯盟成員熱衷在投資市場撈金
▼除了美國隊長,獲得金錢的方式比較保守,喜歡穩穩地賺,怎麼剛好和電影角色不謀而合?
▼不過,最後一回合掀牌後一陣爆笑!這次連美國隊長都梭哈,聯盟成員衝往同一個投資板塊
▼史無前例的回合混戰,這時就覺得當教授的浩克相當可靠,認真指導聯盟成員如何計分
▼九回合結束後,結算總積分,沒想到惦惦吃三碗公的神盾局局長竟然是最大贏家!
▼這不用說,大家都知道這局積分最低的是悲慟的美國隊長
*********************************

雖然只是在一旁側拍的小編並未加入戰局,但確實感受到每位成員相當投入遊戲過程

這一局結束後,聯盟成員意猶未盡地再加玩了幾局,大概歸納出幾個感想:

◎ 熱衷勞動市場可以穩穩地獲利,但通常不會是最後贏家;投資市場雖然不是大賺就是大賠,策略得宜加上投資時機正確(行情卡)的話,可在某一回合快速累積財富,但累積九回合的大賺小賠才可能成為贏家,和真實世界寫照頗為相同

◎ 遊戲除了須受限自己的籌碼(擁有的手牌)以外,還需評估市場狀況,配合推敲其他玩家的動態和喜好,再選擇要出什麼牌,讓遊戲不只是教具,還富有互動趣味性

◎ 不只爸媽可以帶著小朋友玩,就算像小編這個年齡層的都覺得和朋友偶爾聚聚,或和親戚在逢年過節的時候玩也很不錯

富饒莊園 可以帶給你什麼
富饒莊園 教學和示範影片

直接帶我去買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教導孩子走上致富之路的11堂課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第一課 教導孩子成為老闆
記得七歲時,祖母給我上了足以影響我一生的一課。麥當勞是我最喜愛的餐廳, 有一天祖母在餐廳對我說:「大衛,來麥當勞的有三種人:員工、顧客、老闆。 如果想變成有錢人,就得自己當老闆。」
那天晚上,祖母教我看麥當勞的股價,為我解釋買進上市公司股份意味著什麼。
「假如現在就開始存零用錢,」她說道:「以後你就可以買麥當勞的股票了。 如果有朋友去那邊吃東西,你就等於是在賺他們的錢了。」
這就是那堂課的全部內容,我銘記於心。

想讓你明白的是:教孩子理財投資的良機就是現在。
要傳達的意思也很簡單:每一種商品或服務都由某家公司提供, 就像我祖母所說的,你可以選擇成為員工、顧客或老闆。
教導孩子成為老闆。

第二課 教導孩子永遠先付錢給自己
如果不先付錢給自己,就永遠成不了有錢人。現在你明白這一點了,但孩子們可不清楚。
告訴他們只要賺到一美元,首先就應該付給自己。
簡單來說,就是解釋致富的祕訣——賺到錢後,先付自己10%。 賺了十美元就存下一美元,其餘的可以用掉。 告訴孩子,如果照這樣做,就永遠不用擔心沒錢花!

第三課 讓孩子瞭解複利的神奇力量
複利的神奇力量已成為生活的樂趣之一,告訴孩子這是什麼意思。
教孩子要「先付錢給自己」,他們可能不懂。告訴他們如果想變成千萬富翁,就得從年輕時開始存錢。 你必須計算給他們看。讓他們明白如果年輕時就開始每月存錢,他們最終會得到的回報將是多大一筆錢。

第四課 教導孩子買房而非租房
告訴孩子,你認為買房是最明智的選擇,一定要他們牢記這個觀念。
孩子們喜歡電視節目「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裡的唐納‧川普嗎?
告訴他們川普正是靠房產致富,而這一切都始於第一次購屋經歷,和他們分享你購屋的經驗。

第五課 教育孩子瞭解信用卡和負債的陷阱
如果孩子們逐漸沉溺於使用信用卡,無庸置疑這是我們在誤導他們。
孩子們親眼看見我們毫不負責的簽帳消費,但他們見不到的是債務帶來的沉重壓力。
讓他們明白信用卡也有複利效應,只不過是反向的。
跟你的孩子說,如果利率為二○%,每月靠支付最低還款額還清七千美元的卡債, 需時將超過三十四年,花費二萬多美元。
解釋清楚:如果能謹慎負責地使用信用卡,那就沒問題。但帳單上的最低還款額是一個陷阱,目的是讓他們永遠背負債務。 最重要的一點,如果遲繳信用卡帳單,或乾脆不繳,那就等於毀了自己的信用紀錄,這樣日子可不好過。
讓孩子明白,銀行或商家願意給他們信用卡,並不代表他們真的就負擔得起。

第六課 告訴他們什麼是拿鐵因數
你明白什麼叫拿鐵因數,孩子們可不清楚,不如今天就給他們打個比方吧!
像玩遊戲一樣,某天讓他們追蹤自己的拿鐵因數,然後讓他們報告把錢用在什麼地方。
讓他們算一下,如果省下不該花的錢,將來能積聚多少財富。
當孩子們發現這樣做真的可以讓他們成為千萬富翁,他們肯定會大吃一驚並為之所動。

第七課 教導孩子拿不出現金買的東西,就別買
如今,我們置身於一個「現在就要」的社會。
孩子們在MTV裡看到明星珠光寶氣,佩戴價值數十萬美元的手錶和項鍊。
告訴孩子,這些裝扮時髦的明星在十年內肯定會過氣。這是事實,孩子們必須知道真相。
讓他們明白這不是錢的問題。孩子們可能認為自己應該變得富有——
這是個很棒的動機,但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你也得為他們爭取)自由。
教導孩子之所以不買奢侈品而要存錢,是因為這樣做能確保財務上的穩定,而財務穩定了才能享有自由。
如果銀行裡有存款,就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了。

第八課 教導孩子回饋社會
告訴孩子回饋社會的重要性,這類教育並不一定要在教堂或廟宇進行,家庭教育更為重要。
孩子們必須在小的時候就瞭解回饋社會的重要性。
教導他們這樣做,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所生存的世界才會變得更美好。

第九課 解釋你在使用金錢上犯過哪些錯
告訴孩子們你的真實經歷。你在哪方面犯過錯?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怎麼做?
你有數十年的人生經驗,跟他們分享。將你辛苦學到的知識當成禮物送給你愛的人,這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人生。

第十課 教導孩子掌握自己的命運
有太多家長要求孩子上學,取得好成績,找到好工作,但這並不能帶來富足的生活。
有錢人教育自己的孩子成為老闆。中產階級教育自己的孩子成為員工。
那麼,教育你的孩子成為企業家!
在這樣一個充滿未知的競爭社會,擁有企業家精神才能擁有財富和保障,孩子們才會有個美好的未來。 世界需要更多夢想家、實業家、創造者,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更多創業家。

第十一課 鼓勵孩子懷抱偉大夢想
世界需要更多夢想家。就讓大人們成為現實主義者吧,但必須讓孩子們相信終有一天夢想可以實現。 人生最大的目標便是發揮才智,成為自己應該成為的那個人。對孩子們來說,便是夢想擁有一個比現在更美好的人生。
請培養孩子成為夢想家,過富足的生活。現在就開始行動吧!

文章來源:http://www.facebook.com/richmanwords
圖片:http://www.taiwanpage.com.tw/upload/200722235754871.jpg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孩子該擁有ipad?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三歲的品超天天纏著爸爸希望能擁有一台ipad。到了生日那天,爸爸拿出ipad送給了品超,品超開心的抱著爸爸一直親。等到品超睡了,媽媽板起臉,抱怨爸爸為什麼買這麼貴重的禮物。爸爸被媽媽罵了一頓,不知道該如何在滿足孩子心願的同時還該注意什麼。

【爸媽不可有求必應】
正處探索世界的孩子,對於新事物充滿了好奇,也正因為如此,類似ipad這種新科技產品果然吸引了孩子眼光。比起電腦需要打鍵盤用滑鼠才能使用,ipad平板電腦只要用手指頭點點拉拉就能使用,果然成為學齡前孩子喜愛的玩具之一。想要擁有一台,自己玩個過癮,也就不難想像了。

不過,理性了解孩子對新科技產品的渴望,不代表一定要遂其所願。一個東西的價值,可不一定只建築在需要或是想要而已。如果只要是孩子想要的,家長就義無反顧的買下來,短期而言孩子獲得滿足,對爸媽感到信賴。但是長期來說這卻不是好事,既延緩了孩子對物品與金錢的對價關係學習,也相對延後了孩子學理財的起點。

【建立金錢價值】
從學習發展的角度來說,剛出生的孩子什麼都不懂,隨著年齡增加,身體發展也從肌肉群的發展到理解力、邏輯力的養成。從三歲前沒有數字觀念,到之後學會計數,慢慢建立金錢觀念,進而了解每個物品都有價格。孩子的學習進程,說起來容易,但在一旁協助的爸媽做起來可不簡單!

如果爸媽在教導孩子認識金錢的過程中稍稍有一點不夠堅持,為求快快打發,而輕易順從孩子心願,那麼孩子將永遠沒有開始學習的機會。以品超想要的ipad來說,雖然每一款的價格不同,但是最便宜也要接近萬元,早已經遠遠超出這個年齡孩子「玩具」的價格帶。

【生活中學理財】
對於品超提出的這個希望,爸媽可以先評估這台機器的用途,如果純粹只拿來滿足孩子玩憤怒鳥的「玩樂需求」,那麼除了直接拒絕外,也可以轉個彎變成生活理財教育的應用題:
首先,先與孩子溝通這個玩具太貴,可以透過買其他便宜玩具達到玩樂的效果。而當孩子了解了其中價差以後,卻仍期望擁有ipad時,就可以考慮加入簡單的基本對價觀念進行教育。
例如說,與孩子約定要買可以,但必須之後的半年都不能買玩具、吃速食店。或是未來的一年裡,阿公阿媽給的錢都必須交給爸媽,不能自己使用。透過必須增加勞務、減少其他消費的方式,讓孩子從生活中實際體會到買貴的東西就是要比平時多付出,進而了解金錢運用的更多實戰經驗,建立起正確金錢觀。

最後,順帶一提,科技產品夾帶多媒體聲光效果,容易讓孩子迷戀其中,父母除了在金錢教育上可藉科技產品作為生活教材外,也要重視科技產品帶來孩子身體的影響。眼科醫師就警告,孩子的眼睛還在發育,不宜過早讓孩子緊盯小螢幕。如果真的要讓孩子使用ipad、iphone,最好等孩子3歲以後再讓孩子使用,而且每天的「螢幕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眼睛才不會受傷。不過還是建議父母多與小孩互動,直接看、聽、聞、嚐、觸摸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
文章來源:http://parent.kimy.com.tw
圖片:http://www.babykey.com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小富苗 Copyright © 2011 Designed by Ipietoon Blogger Template and web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