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可以跟孩子聊他的朋友們、聊他的新戀情,
但不知道為什麼,
教孩子如何理財時 成效就是不好嗎?
有豐富的經驗與智慧卻無法傳承?
還是看了市面上許多書籍依然霧煞煞?
不論 你是理財達人或一竅不通,
不論 你的孩子是3歲或30歲,
用這5個方法,
都可以幫助你的孩子踏上儲蓄的道路!
以下我們就來看看囉...
1. 建立簡單的經驗法則:存下賺來的1/4
跟刷牙一樣,
應該從孩子二歲就開始培養他存錢的習慣。
每當孩子得到一些錢,
別再嘮叨你的孩子把錢全存進撲滿,
而是建立這條存下1/4的公式。
久了,孩子就會自動把1/4所得存進撲滿,
因為簡單好記,1/4又好像沒那麼多,
這樣不論是爺爺奶奶給的零用錢,或是偶爾對中發票的錢,
你的孩子都可以做到存下1/4。
我們為人父母要做的呢,
就是一再重複1/4這個數目,
讓孩子熟到像走回家一樣自然。
事實上,人們記起並使用經驗法則的次數,
遠比使用各種流行的理財方法多。
紐約大學針對行為經濟的研究也指出,
人們決策時
會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問題,好讓生活更美好。
以下是為何 人們偏好經濟法則的 4個原因:
(1) 幫助我們減少每天做海量決定的壓力
(2) 簡單易行,避免延遲
(3) 將混亂過量的資訊變清晰
(4) 好記。
有鑑於此,
當你要教你的孩子存錢法則時,
記住,少即是多,這條就夠了。
2. 別再給零用錢
很多父母喜歡小額多次的給小孩零用金,
藉機每周傳授深奧的觀念給孩子,像在傳授武林密技似的。
結果呢?
他們的孩子只希望快點拿到零用錢,
父母所說的左耳進右耳出,轉眼就忘了。
在讀了許多相關研究以後,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
零用錢並非通往理財天才的必經道路。
英國研究指出,
比起打工賺錢的孩子,
那些領零用錢的孩子實際上比較不懂得如何儲蓄。
另外,領零用錢的孩子長大後鮮少懂得工作的價值,
只要可以吃飽付錢,
工作本身是否帶來成就感、是否讓生活更美好,對他們根本無足輕重。
所以,停止 固定給零用錢 這個壞習慣吧!
改試試看以下這個方法:
那就是:
當你的孩子有需要的東西,買給他;
當他有想要的東西,給他任務來換取物品,
例如照顧年幼的弟妹,或是澆花倒垃圾,都是不錯的選項。
3. 讓孩子使用現金,而非你信用卡的附卡
因為使用信用卡而非現金時,人們傾向花更多錢。
注意,更多是指高達二倍那麼多!
麻省理工的研究就指出,
人們願意花平均29元美金現金購買球賽門票,
而當使用信用卡時,意願卻提升到61元美金。
(當然,2000年做研究時票價比較親民,
但重點是,刷卡竟可以蠱惑人們花更多錢!)
這個建議儘管好像很落伍,
但,當你是在教孩子建立花錢觀念時,
實體的紙鈔比塑膠貨幣有用多了,因為比較有真實感。
比起現金,信用卡使我們對”花錢的痛苦”感受變遲鈍,
尤其是用別人的信用卡根本不痛不癢(對,就是說你!這位孩子的媽!)
這會造成未來因為缺少金錢觀念而釀的災難。
比起放牛吃草讓孩子在外刷卡、而你天天操心,不如給孩子現金。
這樣,煩惱花費的人將不再是你,
而是你的孩子。畢竟口袋空了就是沒錢了,無法超支的。
4. 別再高談闊論如何存錢,要讓孩子看見未來的衰老
幫助你的孩子了解儲蓄有多重要,你要讓他培養遠見。
所以試試看這個:讓你們孩子想像當他們老了的時候。
史丹佛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
讓學生看電腦模擬他們所繪製的一生描繪,
看過之後,他們選擇存下沒看影像前多二倍的退休金。
在家也可以達到這個效果-只要下載Oldify這個app,
你的孩子會對發胖、禿頭、好多皺紋的未來自己感到好笑、感到不可思議。
但,這同時也是難忘的一課。
5. 當孩子大了,教他設定自動轉帳
行為經濟學家發表了關於自動轉帳有多神奇:
當我們最一開始沒有看到戶頭裡有多少錢,
就不會感受到提撥出來儲蓄的痛苦。
舉個生活例子,這就像是工作的勞退基金,
每個月從薪水裡自動轉帳,我們就比較沒有感覺。
銀行定期自動幫我們把入帳轉為儲蓄,
連最頂尖的經濟學家Sendhil Mullainathan教授(哈佛終身教授)都表示,
自動轉帳這樣的無感儲蓄最有力。
說到底,存錢不應該是你、或你的孩子,該花太多時間去煩惱的事。
今年,你想教自己的孩子怎麼樣的理財觀念呢?
取自網路文…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