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兒子以優異的成績從美國最好的法律學校畢業。就在父親以為此生心願可以畫個圓滿的句號的時候,卻驚訝地發現兒子在領學位證的當天飛去了西班牙,在當地一個小島上販賣起了毒品,此生再也沒有踏進家門一步。
自己沒機會學鋼琴,所以希望孩子通過鋼琴十級,最好能成柴可夫斯基第二;
自己沒機會考大學,所以希望孩子考上清華北大,最好讀個博士後;
自己一輩子沒進過體制內工作,所以希望孩子考上公務員,最好一路高升;
而就在2014年的杭州,出現了一則新聞:當保安的父親回家後,發現女兒在抄作業,一怒之下把他打死了。然而在親戚和鄰居的眼裡,這個爸爸平時非常愛女兒,是“寧可自己去死也不可能故意打死孩子”的慈父。他這次之所以失去理智,是因為他自己沒上過大學,只能做保安,所有的希望寄託在了孩子身上,所以一看見她抄作業,立刻怒火中燒。
--------------------------------------------------------------------------------------------------------------
我們聽到最多的話就是:“爸媽這輩子就這樣了,就指望你了。”
父母和孩子本來就是兩段不同的人生道路,為什麼要讓自己的遺憾去擠佔孩子的成長空間?他得付出多大努力,才能承托得起父母一生的遺憾?即便他後來不負所望,那他真的快樂嗎?
有一首歌叫《愛的代價》,是這麼唱的:“有的故事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如果可以改一下,希望是:“有些心願還沒完成那就算了吧!”
走自己喜歡的道路,也許會有意外的精彩
日本有個著名的童話作家叫宮澤賢治,作品被譯成了14種文字,改編成了多部影視劇作品,據說就連目不識丁的日本人都能背誦他的小詩《無懼風雨》。
這麼一個身負盛名的作家,卻一生清苦,在貧病交加中去世。
其實,他本來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生活。宮澤賢治出生在一個富商之家,父親一直希望他繼承祖產,把家業做大,然而他卻只對貧苦農民感興趣,一心只想幫助他們。為此,他和父親的關係鬧得很僵,最終到了與家庭決裂的地步。
宮澤賢治選擇了一條不被家人理解贊同的道路,走得很辛苦,但卻很開心,因為那是他真正喜歡的。正因為他的堅持,才有了日本文學史上的奇跡,才有了一代又一代人傳誦的經典。
家長之所以會把自己的心願繼承在孩子身上,那是因為他們潛意識裡覺得一旦願望實現,孩子會過得更加幸福。然而幸福一事從來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沒有標準的定義。如果你也曾希望孩子按照你的願望生活,請記住以下兩點:
不要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孩子有權利選擇他認可的道路,如果不涉及原則性問題,父母可以不贊同,可以理性地給他分析利弊,但是不能強硬地代替他做選擇。
身體力行做榜樣
與其把願望強加給孩子,不如立刻自己行動起來,放下手中的手機,關掉電視,如果你的願望是考上好大學,就看書學習;如果你的願望是彈得一手好鋼琴,不如研究一下基礎樂理。
這樣,不管最後結果怎麼樣,至少你經歷了努力的過程。
家長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領人,而非獨裁者。他有什麼興趣愛好,想從事什麼職業,如果可以,請讓他自己決定。
畢竟,我們每個人出生時都帶著屬於自己的劇本,孩子的故事情節應該由自己寫就,不要讓他成為父母此生劇本的續集。
取自網路文…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