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總希望孩子的行為可以依照準則,稍有偏差,可能會脫口說出「我不要你了」或「我要把你送給別人」之類帶有威脅性的言語來要求孩子聽話。
年幼的孩子表達能力尚不佳,做出爸媽認定的壞行為,有時可能只是為了吸引大人注意或是有所要求,如果爸媽沒有先讓他們明白是非對錯就說這樣的話,會讓孩子覺得很難過,不但心裡的感受沒有被了解,還要面臨被爸媽拋棄的下場,對幼小的心靈是很大的傷害。
◎「你別做了!愈做愈糟糕,還是我來好了!」
有時孩子會想要幫忙大人做事,但由於不熟練或肢體發展尚未成熟,無法做得像大人一樣又快又好,較無耐性的爸媽就會立刻阻止孩子,把事情拿回來做。
孩子幫忙做事是很好的身心發展機會,不但可以培養生活自理能力,也可在完成後產生成就感,增加自我認同;這種機會被剝奪是很可惜的,而且聽到爸媽這樣說,孩子會覺得自己沒有做事的能力,會逐漸失去嘗試動手做的熱忱,遇到問題也只會等爸媽解決,難以獨立。
◎「我說不可以就是不可以!別再問了!」
禁止孩子做一些事,可能會讓他們感到疑惑,爸媽懶得解釋的時候,就會想以威權式的言語來強迫孩子遵從。然而恐懼不等於信服,孩子也許因為害怕被責罰而不去做,但由於不明就裡遭到禁止,反而會趁著爸媽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做,造成陽奉陰違的個性。
爸媽必須把孩子看作是家庭的一分子,讓他們明白被禁止的原由及道理,而非總是命令孩子,他們才會發自內心遵守規範;也可以適時聽聽他們的想法,也許這些事還有彈性,並不是非禁止不可的。
◎「你這麼沒用,以後去撿破爛好了!」
孩子表現不佳,無法達到預期,爸媽可能會說出這樣的話;雖然話中可能隱藏著激勵的意味,但孩子聽到這樣的話,只能接收到「爸媽覺得我很沒用」、「對我不抱任何希望」的訊息,往後就很容易自暴自棄,更拿不出好的表現。
每個孩子都是渴望被肯定及賞識的,爸媽必須用正面的方法鼓勵孩子,多看孩子的優點,也許他們數學不好,卻能寫出很好的作文;英文總拿不到好成績,音樂上則 有高人一等的天分。在社會上並不需要十項全能才得以生存,只要他在某方面特別擅長,或許就能讓他在這個領域獲得卓越的成就。
◎「為什麼你就是比不上別人?」
爸媽總是希望孩子能向優秀的同儕看齊,但一味地要求他們趕上別人,孩子會走得很辛苦,而逐漸失去前進的意願;而且當爸媽說出「你比不上別人」這類的話,孩子會覺得「爸媽喜歡別的小孩,不喜歡我」,而變得愈來愈自卑。
與他人競爭是社會化的結果,其實孩子有屬於自己成長的進度,不一定要照著別人的進度前進,試著教導孩子與自己比賽,持續進步得到的成就感,才會真的激發他們樂於學習及自省的態度。
◎「早知道你這麼壞,當初就不該把你生下來!」
這句話充滿了負面情緒,可能有些人小時候也聽過爸媽對自己這樣說,回想一下聽到這句話是什麼感覺?通常都很難過吧!孩子當然也一樣,他們會認為「爸媽這麼討厭我,沒有我他們就會高興了」,而可能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般人都很難承受惡言惡語帶來的傷害,更何況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要讓孩子心智發展健全,爸媽必須理性處理各種狀況,避免讓失控的情緒爆發,而對孩子造成難以平復的傷害。
取自網路文…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