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8日 星期四

小孩讓座孕婦嫌髒不坐小孩一個舉動之後…驚呆了所有人!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每天早上公車都擠滿人。上個月的某天早上,公車靠站時一個身上帶著泥巴的孩子背著一隻編織袋跟一個男人上了公交車,一看就是工地打滾過的模樣。剛好有人從座位上起來,孩子坐了下了,男人站在了旁邊

沒多久上來了一個孕婦,孩子站起來讓座:“阿姨,你坐吧!”


孕婦看了一眼髒兮兮的孩子不吭聲。男孩輕輕地將編織袋放地上,從衣袋裡掏出一張紙巾擦了擦椅子,微笑著說:“阿姨,我擦乾淨了,不會臟。”眾目睽睽下,孕婦紅著臉坐下。

孩子剛拿起編織袋,突然一個急剎車,瘦弱的孩子一個趔趄差點摔倒,但懷裡還是緊緊抱著編織袋。

旁邊一個大媽愛憐地說:“真的是好孩子!”

孩子憨憨地笑了:“奶奶,我其實不夠好,媽媽總批評我在意別人的目光,現在我勇敢了,像阿甘一樣!”座位上的孕婦低下了頭。

大媽驚訝地問:“你也知道阿甘?”

“是的,媽媽讓我看的!”

“看《阿甘正傳》讓你學到了什麼?”

“不要在意別人的目光,走自己的路;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他們就像各種巧克力……”

“媽媽幹什麼的?”

“媽媽以前是農村的老師。”

“現在呢?”

孩子眼圈紅了,“媽媽在袋子裡呢!”

大媽嚇了一跳,旁邊的人也不安起來,這時站在一旁一直沒吭聲的男人說這樣一段話:

他是小男孩的叔叔,孩子的爸爸幾年前因為生病去世,孩子的媽媽一個人帶著孩子,她還是他們村里的一個老師,很受村里人尊重。為了讓孩子過得更好,趁放暑假帶著孩子進城到工地打工,眼看著要開學回去了,沒想到最後一天上班,孩子的媽媽在工地干活時被鋼筋砸中……編織袋裡裝的是孩子媽媽的骨灰盒。

大媽眼裡都是淚水,“孩子還打算讀書嗎?”

男人搖頭,孩子說:“我每天都會到工地旁邊的書店看書……”

車上不少人都七嘴八舌地說自己家裡很多書,可以送給小男孩,小男孩笑了……

“不要在意別人的目光,走自己的路。”

 
這個孩子做到了,只因為他有一個勤勞而睿智的媽媽。無論未來貧窮與否,至少孩子在勇敢地做自己,並且為了心中的小小夢想在這樣的條件下還要努力看書。不少孩子可能因為貧窮而自卑,這個偉大的媽媽至少做到了讓孩子沒有因為貧窮寒酸而覺得低人一等,他以樂觀豁達的心態包容了別人的歧視

取自網路文…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危機感!中國孩子在寒風中哆嗦,日本孩子卻迎著風雪裸跑!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世紀寒潮”來襲,中國開啟“冰凍模式”。

在瑟瑟發抖的日子裡,孩子們裹得里三層外三層。

此時此刻,在鄰邦日本,卻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據日本富士電視台報導,熊本縣日前舉行了一場幼兒園兒童路跑比賽。令人咋舌的是,雖然比賽當天的氣溫只有4攝氏度,孩子們卻都只穿著短褲,赤裸上身,在嚴寒的天氣中“裸跑”。

跑步期間,有孩子不慎跌倒,但立馬就爬起來繼續比賽。



有的小朋友被凍得大哭,但還是一邊流著眼淚一邊在大人的鼓勵下跑向終點。

乍一看,這種在三九天裡讓孩子“裸跑”的舉動未免太過“殘酷”,但其實在日本,這樣的做法已經說得上是一種“傳統”了。

熊本市組織“裸跑”活動的幼兒園人員表示,這項活動已經成為了該幼兒園的“傳統項目”,每年這個時節都會舉行。

在日本,許多幼兒園都會推行“裸保育”,在冬天對孩子們進行耐寒訓練,“冬季耐力跑大賽”只是其中的一個內容。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家長心裡已經有不少疑問:


為什麼日本小朋友的抗寒能力如此強大?

為什麼日本如此重視對孩子進行抗寒訓練?

為什麼日本爸爸媽媽會對孩子如此“狠心”?

知名博主“日本百合”是一位在日的華人媽媽,有兩個在日本上學的女兒。她在博客中,以親身經歷揭露了日本教育中的種種驚人細節:

日本小孩雪地裡的耐寒訓練


冬天來臨,我開始擔心患有哮喘的女兒的身體。冬天的小學校服,依然是短裙,雙腿完全暴露。

日本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女生校服都是短裙。上幼兒園的路上,孩子們必須穿校服,到幼兒園以後換上體育服,下園的時候再換回校服。最冷時,女孩子可以在裙子下穿連褲襪,不願意穿短袖運動服的孩子可以套上長袖。

小亞的身體稍弱,上小班和中班的時候沒少感冒,但是經過兩個冬天的鍛煉後,儘管冬天穿得很少,上幼兒園的最後一年冬天居然一次也沒有感冒。有一年冬天帶她回國,她比北京的小朋友們少穿了一件大衣。真的是如園長所說,鍛煉出堅強的皮膚了吧。

其實,幼兒園三年只是“試練”的開始,真正的“抗凍訓練”從上小學開始一直到高中畢業。隨著小亞上小學後第一個冬天的臨近,當媽媽的越來越惶恐。

上下學途中必須穿短裙

9月底,學校發了一份“冬天的著裝要求”。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基本要求如下:上下學時穿規定的製服(長袖襯衫、背帶裙和製服上衣),下面是白色短襪。天氣特別冷的時候裡面可以穿薄毛背心或者薄毛衣,顏色必須是黑、白、藍和灰其中一種,沒有任何花紋和裝飾。到學校以後要換體操服,可以任意選擇穿長袖或者短袖,氣溫非常低的時候可以在體操服上套薄毛衣(要求如上),下面是短褲。手套和圍巾可以在上學路上使用,到學校以後必須摘掉。不許使用暖寶寶(打開包裝以後自動發熱的藥墊),只有皮膚乾燥得很厲害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手霜和唇膏(不許帶顏色和香味)。長褲只有生病和有特殊情況的孩子在經班主任認可的情況下才可以穿。

10月份和老師的面談會上,我就和老師談小亞的冬裝問題:“這個孩子有哮喘,夏天發作以後住院的事情您也知道吧。她今年三次發作全都是因為感冒引起,因此我非常希望能夠讓她盡量避免感冒。在很冷的時候為了預防感冒她可以不可以穿褲子呢?”

老師說既然小亞有哮喘,屬於特殊體質可以照顧。“ 您可以在冷天裡給她帶上長褲,到了學校以後穿在短褲上面。我會向全班同學解釋理由,大家會諒解的。”

我稍微松下一口氣,接著又問,那麼上學和放學的路上她可不可以不穿裙子而穿褲子呢?老師有些為難但是很堅定的說,請願諒這個不能照顧,學校有規定,上下學路上女孩必須穿短裙。

我不死心,接著討價還價:“那我可不可以給她在製服下穿連褲襪?”老師回答得很堅定,制服下只能穿白色短襪,而且也不能穿半截保暖內褲。

老師說得這樣死,我也就無法再糾纏下去了,只好請老師給一個故意讓小孩子們凍著的正當理由。這個問題在我心裡已經存了好久了,問過其他的日本媽媽,大家都說不太清楚,反正自己小時侯都是這樣過來的,也沒覺得特別冷,所以也沒有人提出反對。

“老師,真冷啊”

老師這樣回答:現在家家都有空調或者爐子等取暖設施,誰家都是暖暖烘烘的。但是以前的日本無論家裡還是學校都沒有這些,以前的孩子們都是這樣凍過來的。要舒服在家裡就可以了,學校要保持和以前一樣艱苦的環境,讓孩子們在寒冷的環境裡身體和意志都得到鍛煉。

說不清自己是否被老師說服,總之記住了“ 讓孩子們在寒冷的環境裡身體和意志都得到鍛煉 ”這句話。之後隨著氣溫一天天下降,我天天問小亞,今天有人穿長袖體操服了嗎?小亞說沒有,第二天再問,仍然回答說沒有。“那你冷不冷呢?”“我不冷啊。每天早上跑步跑得我還熱呢。”

我們家住得離學校比較遠,這小孩每天背著7公斤的書包走50分鐘上學,到校以後立刻換體操服。到校早的孩子去校園裡志願打掃衛生,8點鐘整班主任老師帶全班同學在操場上長跑。

為一年級準備的跑道在最里圈,一圈約130米。中途跟不上的孩子可以在圈裡休息一下然後再接著跑,每個人都數著自己每天跑的圈數,然後在紙上的數字上塗顏色,塗夠100圈的人會得到表揚,然後會得到第二張紙。看看小亞的記錄,跑得最少的時候是5圈,最多的時候是20圈(也就是說2600米,在背著7公斤的書包走50分鐘以後)。

老師們從10月份開始每天早上帶著學生們長跑,即使是最冷的日子也是一樣。這是12月份舉行的長跑比賽場景,來加油的家長們都穿著冬裝,孩子們依然是短衣短褲。

班主任每天把班裡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配上照片做成小報讓孩子們帶回家,以便於和父母們每天溝通。前兩天的班報是這樣寫的:

“天氣驟然變冷,孩子們多次一邊搓著身體一邊對我訴說:老師,真冷啊。但是大家都很精神,每天第二節課後和中午休息的時候大家都跑出去玩,教室裡幾乎不留人。有時有怕冷不願意出去的孩子,我總是說,戴上帽子出去和大家一起玩吧,把所有的孩子都趕出去。孩子是風之子,只有在寒風裡多運動,身體才會變得更強壯。”

羽絨服、保暖內衣、空調等物品讓生活環境越來越舒適。但我們也在失去很珍貴的東西,就是人為了對付嚴酷自然條件而本身俱備的體溫調節能力,以及強壯的身體和童年時在外面盡情玩耍的樂趣。


話題扯得遠一點,北海道的狐狸由於知道自然環境的嚴酷,為了能夠在嚴寒漫長的冬天生存下去,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嚴格的訓練,等孩子長到一定階段以後就將它趕離自己身邊。最初小狐狸很驚訝父母的做法不願離開,父母會採用咬它的方式把孩子趕走。這也許是狐狸為了讓孩子一個人生存下來而採取的本能行為吧。

教育上也是一樣,什麼時候讓孩子自立也是重大的課題。在這個變化激烈的時代,將來可能會有很多課題和困難在等待著我們。為了孩子能夠獨立應付變幻莫測的未來,只用溫柔和愛心培養他是不夠的,在孩子心裡種植下堅強的信念和培養出健康強壯的身體或許才是父母真正的愛。就像北海道的狐狸一樣,溫柔與嚴厲並存來培養我們的孩子吧。


 取自網路文…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

我們為什麼要帶孩子去旅行(深度好文)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每當假期來臨,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在假期帶孩子去旅行。古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交通和通訊如此發達的現代,我們不僅可以通過閱讀雲遊古今中外,還需要親眼領略各處風光,親身體驗各地風土人情。這些旅行中寶貴的經歷,對於孩子,更是一種很難去替代的學習。他們會看到別​​樣的風景,體味別人的生活,在點滴中開闊思維和眼界,更有勇氣也更加包容。

帶孩子去旅行我們有何顧慮?

在聊聊為什麼帶孩子旅行前,先說說為什麼很多父母不願意帶孩子去旅行。

據我的觀察和了解,原因很直接,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記不住。孩子太小,看什麼都記不住,去了也白去,浪費金錢和精力;
二、危險。小孩子出去愛生病,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安全,吃不習慣玩不好;
三、麻煩。出去帶很多孩子的東西,大人還要照顧孩子,陪孩子太累,玩得不盡興。

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原因是不是站得住腳。







首先,第一個“去了白去”的說法,最為普遍。不僅老一代父母如此,我身邊的很多年輕朋友,也同樣抱有同樣的想法。可是,和中國的家庭教育最核心的問題一樣,這些都是父母的想法,並沒有從孩子的感受、需求出發。

我特別害怕父母的“有用論”。譬如彈鋼琴是有用的,玩沙土就是沒用的,學冰球是有用的,捉迷藏就是沒用的,補習班是有用的,過家家就是沒用的,下圍棋是有用的,玩積木就是沒用的……

沿著有用論的思路,旅行,就是瞎玩兒,既考不了級,也沒證書,既加不了分,也不能算特長,當然是沒用的,也就不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

孩子成長過程中,語數英的知識,鋼琴美術體操的技能,這些是硬功夫;性格、情操、眼界、心理等等,則是軟實力。就像一台電腦,硬件固然重要,核心競爭力其實是軟件。軟實力,是最重要、最核心、最能影響發展、最能營造幸福人生的關鍵因素。

我有一位中學同學,家境良好,品學兼優,大學畢業後,留在家鄉工作。過了幾年,他很想去南方闖蕩,卻屢屢不能成行。後來,聽說他不敢去南方的最大原因,竟然是他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鄉,懼怕一個人乘坐火車。

我不想絕對地說,他的命運受錮於小時候沒有去旅行。但是,如果他曾經去旅行過,至少不至於害怕坐火車,不至於害怕陌生的環境,不至於因為畏懼的心理,喪失了改變人生的勇氣。

是的,這正是第二個困擾家長的原因,危險。旅行,就會有意外,有風險。會有吃不習慣的飯菜,會有等不到的班車,會有磕磕絆絆,甚至會生病和縫針……但是,這不正是旅行的目的所在嗎?我們不是想讓孩子更堅強嗎,不是想讓孩子會處理困難嗎,不是想讓孩子成熟成長嗎?

旅行,就是這麼一個無法替代的成長課程。幾乎所有的家長,在和孩子一起旅行之後,都會發現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孩子有了很大的變化——這,就是旅行的魅力和魔力所在。

最後,嫌麻煩的家長,我想說,旅行是加強家庭凝聚力的最好時機。平時,工作忙,心情差,沒有時間陪家人和孩子。而現在有了一段完整的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沒有工作的牽絆,是多麼甜蜜和愜意的事情啊。

當然,如果在旅途之中,還不斷查郵箱回郵件,開著電話會議發著LINE,那的確會嫌孩子鬧,嫌孩子煩。正說明家庭旅行的問題在於大人,而非孩子。要改變的,正是家長的心態和做法。

三個不願帶孩子旅行的原因,分析到這裡。下面,我們聊聊帶孩子旅行的好處,到底在哪裡,到底有多大。我覺得,大概可以分成三節課。

旅行中的三節課

第一課,多元價值觀課
我知道,談到旅行的好處,很多人會提到,鍛煉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學習多種文化的知識等等。的確,這些都是帶孩子旅行的好處。但是,我想說的,是另外一種。那就是孩子多元價值觀的建立。

我覺得,人的一生之中,有一個特別特別大的敵人,需要我們去消滅。它的名字,叫做“狹隘”。狹隘,對於一個國家,會造成閉關鎖國;對於一個民族,會造成夜郎自大;對於一個人,則會造成自以為是。而這三個層面的結果呢,則是落後,則是狂妄,則是愚昧。

還記得魯迅在為國人畫像的《阿Q正傳》裡,是這樣生動地描述狹隘的:“用三尺三寸寬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莊人叫'長凳',他也叫'長凳',城里人卻叫'條凳',他想:這是錯的,可笑!油煎大頭魚,未莊都加上半寸長的蔥葉,城裡卻加上切細的蔥絲,他想:這也是錯的,可笑!然而未莊人真是不見世面的可笑的鄉下人呵,他們沒有見過城裡的煎魚!

我覺得,大到宗教的矛盾,國家的紛爭,民族的仇恨,小到鄰里的糾紛,婆媳的爭鬥,很多都和各自的狹隘價值觀有關。如果我們解決了每個人都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煎魚,切蔥絲,坐凳子,也就天下太平,國富民安了。

那麼,怎麼讓孩子擁有多元價值觀呢?一是閱讀,二就是旅行。讀萬卷書,不能死讀,那是呆子;行萬里路,也不能白行,那是販夫。讀書,要學會思考,旅行,也要深度旅行。兩者結合,才會真正發生作用。

第二課,多樣世界觀課
旅行,是一種最好的、最直觀的方式,讓我們看到真實的世界,真實的生活。很多時候,我們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東西,其實並不是天然就該如此的。

旅行,就是讓我們知曉,離開我們居住的地方,五十里、五百里、五千里之外的地方,那裡的山是什麼樣的,那裡的水是什麼樣的,那裡的房子是什麼樣的,那裡的人是什麼樣的……最關鍵的,則是那裡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

在廣州做記者的時候,我曾經去往距離廣州市僅僅一兩百公里的粵北山區。讓我無法想像的是,那裡的孩子,竟然冬天都沒有一雙鞋子穿,還要每天走十幾公里的山路去上學。這,就是真實世界的一部分。

同樣,在德國鄉村的清晨,可以看到濃密的玫瑰拱廊下,一位白髮老人,手捧一本厚厚的書在閱讀;在尼泊爾,可以看到居住簡陋、穿著樸素的人們,每天早上起來,帶著滿足的笑容,去拜神和祈禱;在日本,你可以根據列車到達的時間,來校正自己的手錶;在法國,你也會預約了一位司機,遲到一個小時,還溫柔跟你說別著急;在泰國,孩子會認真地問你,人妖是去男廁所還是女廁所,在巴黎,你會看到一邊喝著咖啡一邊聊天一邊罷工的空姐……

這些,就是不同地域、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風俗的人們的真實生活。這些,所有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來自對方的動作,對方的眼神,對方的內心的交流,都是無法在家裡可以體會到的。




第三課,多重人生觀課
旅行,還讓人知曉生命形態的多樣性,人生無窮無盡的可能性。生命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它的多樣性,在於它有著無窮無盡的可能性。

生物,有數以億計的形態,僅僅螞蟻就有15000種以上,而人的生命,短短的幾十年裡,也應該有著無限的可能。出去旅行,正是知曉生命中這一秘密的最好途徑。很多人,在旅行之中,發現了人生的真諦,尋找到了自己心靈所屬。

我喜歡彼得·梅爾從紐約到普羅旺斯的旅行,後來,他改變了人生軌跡,和妻子及兩隻愛犬隱居於此;我很喜歡黑塞在瑞士南部的旅行,後來,他定居於那裡的小村莊堤契諾,鄉居一隅,卻寫出影響世界的文字;我也喜歡歌德在德國圖林根林區旅行時,在基克爾漢山頂上狩獵小木樓牆壁之上,塗就了傳世名作——《漫遊者之歌》。

有好,有壞,有熟悉,有奇怪,有理解,有費解。任何地方,都有其美麗和醜陋;就如同任何的一個人,也都有其可愛和不足。

我相信,很少人在壯美的雪山腳下,會感受不到自然的偉大、生命的渺小;而也很少會有人,在開闊了眼界,壯大的胸懷之後,還會斤斤計較、睚眥必報。

當一個人,知道了生命的不同活法之後,就不會變成一個只會賺錢的機器,就不會只認為某種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就不會只聽命於一個聲音,就不會只做別人告訴他應該做的事……也就是說,他開始成為一個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見解、有自己的尊嚴、有自己的追求的四有新人了。

當一個人,在旅途中看到各式各樣的生活,自然會思考,別人為什麼要這麼活,我自己應該怎麼去活。旅途所遇與內心的所思結合起來,明亮了眼眸,充盈了精神,體驗了生命,改變了人生——這就是旅行最偉大的意義。

取自網路文…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越有思想的人越難以用粗暴的方式去統治!同樣,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的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開始有了自己小小的主見,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變得似乎“不聽話”“叛逆”起來了。

其實,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誌而已。

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左右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麼樣的,在他那裡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那麼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期的孩子呢?

1、 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2、讓孩子做選擇題。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麵條?咱們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後出去?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範圍內的,然後很嚴肅地再重複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衝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範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3、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
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長要首先改變1%,那寶寶就會改變99%。

4、給出孩子做準備的時間。
雖然孩子是以玩為主,但是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須立馬停止的,你要給他做出反應的時間。

比如:出門前儘早提醒,5分鐘後我們出門去哦!

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飯!不要磨磨蹭蹭的!”改為“寶寶,再過五分鐘,我們要吃飯了哦!”

想想哪種方式孩子更樂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會不同!

5、讓更多的人參與孩子的成長。
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一手帶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媽媽的脾氣秉性,所以能輕而易舉地在“鬥智斗勇”中取勝。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講道理,只是陪他玩兒,做給他看,他自然會明白什麼是規則,什麼是規矩!

第二個叛逆期:7-9歲的小大人兒

孩子進入小學後,學會了更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他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是個“小大人兒”了,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於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不然頭疼的是你自己,而且孩子還會因為沒得到恰當引導,變得更加叛逆,甚至學習成績也因此下降,最終無法挽回!

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

此時,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非常重要,比如飯前做作業,飯後看二十分鐘電視,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有助於幫你更好地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第三個叛逆期:12-15歲美好的青春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身體初步成熟,而心理卻未成熟,於是常常會遭遇各種挫折感,心理變得更加矛盾,甚至煩躁!

父母如果此時強行管制,效果肯定是適得其反。而是要先試著跟孩子做朋友,真正理解他,尊重他,才能正確引導他​​。

不妨多給他看一些積極的勵志書,比如名人傳記等,讓他內心有個學習的楷模。用心目中的榜樣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另外,他的社交圈雖然我們無法干預,至少可以給予他一個健康的社交氛圍,比如多帶他出去接觸接觸不同的人,去高校學府感受感受等等。

父親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時更能贏得孩子的內心,比焦慮的母親溝通起來要簡單許多,所以父親一定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

不同時期的孩子,有著不同的心理變化,所以我們的教養方式不能一成不變。做父母,也是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無論何時,請記得收起你的家長專制!另外,夫妻恩愛是最好的家長,家庭氛圍越是劍拔弩張,孩子就越容易叛逆。

 取自網路文…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冬天小孩兒嘴乾,千萬不能塗護唇膏!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冬季是一個乾燥的季節,空氣中缺少水分,皮膚中的水分流失會加快,從而導致皮膚缺水。嘴唇缺水是最明顯的地方,孩子在冬季很容易出現嘴唇乾燥掉皮的現象。很多媽媽可能會用自己的護唇膏給孩子塗,其實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為什麼會出現嘴乾?

1缺乏新鮮蔬菜和水果
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富含多種維生素,如果寶寶從膳食中攝取的維生素減少,容易造成體內B族維生素缺乏,易引起唇炎。

2受寒風吹拂
寒冷和多風的氣候常使寶寶口唇、口角周圍皮膚黏膜變得乾燥,口角裂開,有時會感染上皰疹病毒而出現幾顆小水皰。

3不良衛生習慣
寒冷乾燥的秋冬季容易導致口唇乾裂,為了濕潤,寶寶經常會用舌頭去舔,更容易使口角乾裂。此外,吃零食、吮手指等不良習慣也容易引起唇炎。

為什麼不能隨便給寶寶塗唇膏??
護唇膏看起來油油的,能起到保護嘴唇的作用,但是爸爸媽媽們所不了解的是,正是因為口唇膏的油脂性,它對空氣中的各種有毒灰塵有一定的吸咐作用。孩子的小嘴塗上唇膏就像是一個吸塵器一樣,將空氣中的這些有害物質吸附在嘴上。

孩子不是大人,他們老是會用舌頭去添自己的小嘴,這等於是將有毒物質都吃到肚子裡去了,對孩子的健康沒有好處。因此,家長們最好不要給孩子塗護唇膏,而要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缺水的問題。

而且一般來說護唇膏都是成人用的,而且裡面含有較多的化學物品和香料,市場上是有一些標註著寶寶專用的,但還是有些唇膏裡面含有的化學成分只不過是減少了而已,而且這些化學成分會把嘴唇黏膜細胞水分給吸收,那麼就等於說給寶寶塗唇膏就是惡性循環了。

也不能用手撕干皮

寶寶的嘴唇一旦乾的起皮的時候,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用手去撕,因為這樣不但寶寶會疼,而且也會破壞寶寶嘴唇的軟組織,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乾淨的紗布在溫水里面沾濕,抹在寶寶的嘴唇上,待嘴唇上的皮徹底的軟化後,再慢慢的撕去或用剪刀剪去。

怎樣避免嘴唇乾?
① 孩子每天早上起來,父母提醒孩子喝一杯溫開水。
② 白天讓孩子多吃水果和蔬菜,保障身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
③ 多喝水,少到空氣質量差的地方活動,如大街上,人群密集的地方等。
④ 注意飲食,少吃辣椒,油炸食物,飲食清淡,多喝海帶湯,雪梨湯等去燥滋養的食物。


取自網路文…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

媽媽讓小男孩獨立穿衣穿出的驚喜,很多父母竟然錯過了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鄰居家有對奇怪的母子,小男孩洋洋3歲,年輕的媽媽30歲左右。

小男孩的衣服看起來乾淨清潔,但穿著邋遢,上紐搭下扣、褲子反穿、掉鞋帶是經常的事情。

小區有善良的一些阿姨或婆婆想幫小男孩整理,卻被孩子的媽媽拒絕:“不用,謝謝!”

直到有一天,人們驚訝地發現洋洋變得整潔了,不少父母以為洋洋媽負責任了。

沒想到洋洋媽說:“這一切都是洋洋努力的結果!”


原來,洋洋三歲了還非常依賴媽媽幫忙穿衣服,沒有媽媽的幫忙,孩子就拒絕穿衣,眼看孩子要上幼兒園,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每天早上耐心陪伴孩子穿衣服。

但是,一開始似乎不是很容易,孩子會因為穿不上衣服而發脾氣,甚至將衣服丟到地上。責備起不了任何作用,正在一籌莫展間,洋洋媽想到了一個育兒法——關注好的,忽略壞的,你會找到驚喜!


洋洋媽故意忽略孩子鬧脾氣,“真不錯,洋洋在努力穿衣呢,但如果做到不到處丟衣服就更好了哦!”

洋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從地上撿起衣服繼續穿。

任何一點“幫忙”都會讓洋洋產生挫敗感,從而發脾氣而拒絕做下去,所以“關注好的,忽略差的”,這辦法很好使。



當孩子穿反了,洋洋媽會表揚洋洋說:“媽媽看到洋洋有很大的進步哦,已經懂得將頭和手穿進去了。”

慢慢地,洋洋的自信漸漸增加,也有耐心了,“媽媽,寧寧說我衣服穿反了,我一下子就脫下重新穿上,結果就對了!穿衣服不難呢!” 有時候父母的教導起不了任何作用時,孩子的小伙伴能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比爸媽說上十遍都管用。



就這樣,洋洋從上衣、褲子到鞋子襪子,都是在自己的探索中完成,並且在小伙伴的提醒中直到成功的,因此帶來的經驗,印象特別深刻。

跟一般家庭的區別是,大部分的孩子是在大人的每天說教中經過漫長的時間學會穿衣穿鞋,而洋洋是自己在短時間的摸索中學會的,洋洋跟他們最大的區別是,洋洋已經養成了探索的習慣,他能把用在穿衣上面的探索用到了其他方面,比如騎單車、畫畫、解答難題……不斷試錯、不斷糾正,他比其他同齡孩子更專注、更善於思考。不得不說,這是穿衣穿出來的驚喜。



其實,父母扼殺了孩子們很多探索的機會,你佔了幾條?


1、孩子趴在沙堆上玩耍,被大人以“髒”為由阻止;
2、孩子在玩耍時,大​​人不時地讓孩子喝水或吃東西;
3、不允許孩子犯錯,一看到孩子做得不對立即糾正;
4、敷衍孩子的各種提問,甚至阻止孩子繼續提問;
5、糾正孩子的離奇想法,比如嘲諷用梯子爬到月亮的孩子;
6、過早讓孩子背詩、認字、畫簡筆劃等模仿形式;
7、事事替孩子做,穿衣、吃飯、收拾玩具甚至寫作業;
8、阻止孩子的探索行為,不允許孩子玩水。

大人扼殺孩子們的探索機會,實際上是大人嫌麻煩導致。在大人的幫忙下,給孩子穿衣服幾分鐘就能搞定,但如果讓孩子自己穿,要花上半小時;為什麼阻止孩子玩沙,因為清洗衣服麻煩;擔心孩子犯錯,除了怕孩子受到傷害外,還要大人花精力收拾爛攤子……

所以,大人不嫌麻煩,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和耐心,放任他們探索,慢慢地你將收穫驚喜!

 取自網路文…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6歲前,請給孩子立下這6個規矩!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無規矩不成方圓,6歲前的孩子正處於各項意識發展期,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也有非常大的影響。

那麼,爸爸媽媽應該給孩子立下什麼規矩呢?下面一起來看看6歲前如何給孩子立規矩:

1、粗野、粗俗行為不能有

孩子喜歡採用暴力的手段,強制別人服從自己的意志,用語言對他人進行攻擊、脅迫,來實現自己的願望。但是,這樣的做法是絕對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出現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媽媽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幫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確地告訴以後不能這樣做,這種粗野的行為,是要挨批評的,然後讓孩子自己反省。

2、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6 歲前的孩子的自我意識才剛剛萌芽,往往很難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只要是喜歡的東西,他就會伸手去拿,覺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

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識,可以拿著大人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告訴他:“這一件是你的,這一件是爸爸的,這個是媽媽的。”幫助他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

3、從哪裡拿的東西放回哪裡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還不好,自己玩耍的時候總喜歡亂扔玩具,玩厭了就屁顛屁顛地拋開,等著媽媽幫他收拾殘局。

其實6歲前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收拾東西,只是爸爸媽媽的寵愛和遷就,讓他失去了鍛煉自己的機會。

給他立下規矩,每次玩完之後都要自己收拾玩具,寫完作業要收拾書桌等等,讓他學會從哪裡拿的東西放回哪裡。


4、誰先拿到誰先用後來者必須等

在家裡,爸爸媽媽總是“孩子第一”什麼事情都讓著孩子,飯先給孩子吃,水果先讓孩子挑等等。

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長大後可是不容易交到朋友的喲!

克服 “小皇帝小公主”的壞習慣,要從家長們做起。

可給孩子立下規矩,並且時時遵守“先來後到”的規則。

5、不可以打斷別人說話

當孩子遇到好的事情,比如受到老師表揚了、交到一位新朋友等等,總會很興奮地想要把它告訴爸爸媽媽,無論爸爸媽媽在做什麼事情他們總會毫不猶豫地打斷。

現在許多父母,常常允許孩子在任何時候打斷自己講話,而且還會高興地回應孩子,這樣的態度容易讓孩子養成不顧一切打擾別人的習慣。

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壞習慣,爸爸媽媽要在平時生活中有意識地幫他改正,告訴他隨便打擾別人是很不禮貌的。

心平氣和的引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讓他知道被別人打擾是很不開心的事情,然後再給他立下規矩。

6、做錯事要道歉

家長們疼愛孩子,總覺得“孩子還小”處處讓著他,就算孩子犯錯不道歉爸爸媽媽也會一心軟就原諒他了。

這樣的處理方法,會讓孩子沒有了約束,難免會為所欲為,犯更多更嚴重的錯誤。

其實 6歲前的孩子雖然年紀小,但也已經開始懂事理了,這時候爸爸媽媽要抓住機會,從小就教育他“做了錯事要道歉,這樣才是懂禮貌的好孩子!”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命令孩子對自己說一聲對不起,如果是爸爸媽媽錯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跟孩子一起遵守規矩。

 取自網路文…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小富苗 Copyright © 2011 Designed by Ipietoon Blogger Template and web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