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沒錯!這樣的親戚,離你家孩子越遠越好!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前幾天,我的一個八竿子還算打得著的遠房姑媽來我的城市給她老伴看病,同行的還有兒子兒媳和6歲的孫女。

然後,我度過了​​追悔莫及的一天。

姑媽來的那一天,我和優爸訂好了酒店給他們接風洗塵。

從酒店門口到包廂,姑媽的一雙小眼睛一直在滴溜溜地轉:“啊呦,真是造孽喲!老伴在醫院裡受罪,我們在這裡吃香的喝辣的。你們吃飯都來這麼高檔的地方,我們窮人連病都看不起喲!”

聽了這話,我的心里挺不高興的,但也只得陪笑臉:“您好不容易來一次,我哪能不好好照顧您呢。等姑父身體好些了,咱再帶姑父來一次,姑父想吃啥咱點啥。”

吃飯的時候,姑媽的小孫女甜甜許是餓了,吃起東西來狼吞虎咽,還一個勁兒地吧唧嘴。我給孩子夾了一塊排骨,叮囑她:“慢點兒吃,小心噎著。”

姑媽一邊啃著雞腿一邊口齒不清地說:“小孩子就是要大口大口吃飯才長個子”,說著看向細嚼慢嚥的優優:“ 啊呦,雞腿上的肉撕開吃多麻煩啊,雞腿就是要啃著吃才香哩!小優,你這樣吃飯可不行的喲,以後不會長個喲!”

我並沒有給優優立太多規矩,但基本的餐桌禮儀必不可少。所以優優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外面,餐桌上的表現還是比較不錯的。

此時,優優卻不知如何是好了。她看著盤子裡爸爸給她撕開的雞腿肉,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一臉迷茫地看向我,我說:​​“優優喜歡怎麼吃就怎麼吃,沒關係的。”

聽完,​​優優用筷子夾起爸爸給她撕好的雞肉,安心地吃起來。

我和優爸本來訂好了旅館,姑媽聽後,眼睛一斜,大手一擺:“花這冤枉錢幹啥!你還不如把這錢給我,我們去醫院打地舖。”

無奈之下,我只好決定讓姑媽和表嫂、孫女借宿在我們家,表哥留在醫院裡看護。

到家後,我和姑媽表嫂閒聊,優優和小姐姐分享她的玩具和零食。

看到優優在吃餅乾,姑媽便逗她:“優優,餅乾好吃嗎?姑姥姥也想吃,你把餅乾給姑姥姥吧。”

優優立馬從包裝盒裡拿出幾塊遞給姑媽,姑媽捏著優優的小臉說:“優優真乖,姑姥姥跟你鬧著玩哩!姑姥姥不愛吃這甜玩意兒。以後姑奶奶問你要東西,你大方地給,我就不要,不給我就偏要。”

我當時心裡千萬個草泥馬奔騰而過:“這是什麼虛偽邏輯啊!”我一邊接過優優的餅乾分給姑媽和表嫂,一邊誇獎優優:“這是優優分享給我們的餅乾,一定非常好吃。”

後來聊到生二胎的話題,我表示暫時還沒有這個打算。姑媽一臉八卦地問:“是不是優優不願意?”

還沒等我回答,姑媽就問優優:“優優,媽​​媽要給你生一個小弟弟,你高興不?”

優優歪著小腦袋想了一會兒,然後使勁地點了點頭,模樣可愛極了。

姑媽樂得哈哈笑,接著說:“優優喜歡當姐姐對不哩?可是有了小弟弟,你媽媽就更愛弟弟了,你還高興不?”

聽到這兒,我的腦袋“嗡”地一聲。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最恐懼的事情莫過於失去媽媽的愛了。一句“你媽媽更愛弟弟了”對於孩子來說無異於是晴天霹靂。果不其然,我看到優優滿臉的委屈,眼淚已經在眼眶裡打轉兒了。

我心痛極了,捧著她的小臉,看著她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說:“姑姥姥逗你的,是一種欺騙,是不對的。姑姥姥喜歡你才逗你的,但是讓優優不開心了,對不對?”優優抽噎著點頭。

“優優現在不會有小弟弟的,如果以後有了小弟弟,媽媽還是會和以前一樣愛你的。媽媽保證,來,我們拉鉤蓋章。”我接著說。

看到我這麼鄭重地跟她保證,優優的情緒才好轉些。

事後,我感覺實在是不能讓優優留在這“是非之地”了,趕緊讓她和小姐姐去臥室玩。

第二天,說什麼也不讓姑媽住家裡了。

逗弄孩子,似乎是成年人的常見行為。

有一年我們回老家過春節。一大堆親戚聚在一起吃飯,大伯家有一個比優優還小的孫女,小圓臉像紅蘋果一樣紅撲撲的,可愛至極。我送給她一個棒棒糖,小姑娘可開心了。然後一大家子人就開始了:

先是二伯,過去一把搶過棒棒糖:“叫二爺爺”,小姑娘嘟了嘴:“二爺爺”,“哎!” 然後把棒棒糖還給她,一家人哈哈大笑。

然後是姑姑,搶了棒棒糖:“叫姑奶奶”,小丫頭扁了嘴“姑奶奶”,“哎!”還給她,一家人哈哈大笑……

第三個人過來了,小姑娘終於憋不住,哇哇大哭,第三個人有點尷尬,“怎麼到我這就不好使了?”一家人笑得前仰後合。


我不懂他們在笑什麼,把一個笑瞇瞇的小姑娘弄哭,真有這麼好笑?一個兩個人就算了,這麼多人一起笑?為什麼?

更讓我費解和難受的是,孩子的父母也在笑,他們只是敷衍地安慰一下小姑娘而已。

很多大人總是喜歡利用小孩的不懂事,把孩子搞得莫名其妙、手足無措了,逗得孩子出錯了,甚至故意嚇唬孩子,把孩子惹哭了,然後哄堂大笑。

大人們總是不以為然,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地捉弄孩子,更有甚者把孩子的驚慌、哭泣當做是一件很好玩很好笑的事情。這個過程中,大人們是得到了快樂,但這種快樂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

孩子被大人們欺騙、愚弄和嚇唬,這會讓她們感到被欺騙,被戲弄和不被尊重,自尊心、自信心受到傷害。他們可能會變得不敢相信別人,對周圍的人也充滿提防,不利於今後的人際交往。

逗孩子的實質是成人居高臨下以孩子的天真幼稚來取樂,把孩子當成小動物一樣捉弄,這是對孩子的極不尊重。

而且不同方式的“逗”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也不一樣:
撓痒癢逗孩子發笑,很容易出現瞬間窒息,甚至缺氧;
喜歡把孩子拋起來玩,巨大的衝擊力容易使孩子頸椎脫位;
嚇唬孩子,讓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懼;
欺騙孩子,讓孩子很難信任別人;
逗孩子做出不好的行為,會讓孩子是非不分。
所以,無論是何種形式的“逗”,對孩子的影響都是長遠甚至是終生的。
當孩子被“逗”的時候,家長的態度是最最重要最最關鍵的。

當孩子被愚弄的時候,家長要第一時間站出來,不要因為礙於面子保持沉默或者配合做“幫兇”,要么及時制止親友的行為,安撫孩子的情緒,要么迅速帶孩子遠離“事故現場” 。

當孩子因為大人的愚弄和欺騙出現憤怒、悲傷、抗拒的情緒時,家長要先用平和的語氣說出孩子的感受:“你不喜歡大家用這樣的方式逗你,對嗎?”

孩子聽到這句話,便知道爸爸媽媽和他站在同一條陣線上,理解他的內心感受,他會感覺到溫暖,憤怒、不安的情緒也就會被慢慢安撫下來。

接下來,家長可以對孩子說:“其實大家是喜歡你的,只是他們用錯了方式。如果換一種方式,你就不會這樣了對嗎?”

這句話可以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既會讓孩子明白大家對他沒有惡意,又能讓親友了解到家長和孩子都不喜歡這種逗人的方式,換一種尊重孩子的方式,孩子就不會如此抗拒了。一般開明的​​親友聽到家長的話都會識趣地轉移話題。

如果親友沒有眼力見,繼續逗孩子,那麼家長就要果斷地對親友說“不”。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寧可得罪親友,也不能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否則後悔終生。

對於大一點有自我表達能力的孩子,可以告訴他當別人不恰當的言行讓自己感覺到不舒服時,可以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勇敢地拒絕別人“逗”他。當孩子不配合時,大人就會覺得自討沒趣而不再繼續。

記得有一集《爸爸去哪兒》,主持人逗黃磊女兒多多“更愛爸爸還是媽媽”,多多一秒變嚴肅臉:“不許問這樣的問題。”
當時很多網友認為多多太過於敏感,但是我卻覺得多多做得對,而且很佩服黃磊一家的教育。

因為如果家長能夠理性而得體地處理“逗孩子”的問題,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如何應對讓自己不舒服的場景,學習如何為人處世。


珍惜生命,遠離奇葩親戚....


取自網路文…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小富苗 Copyright © 2011 Designed by Ipietoon Blogger Template and web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