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大家來跳舞!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在診療室裡,瑄穎和她的父母就這樣吵起來,聲音愈來愈高,最後是我忍不住出面才制止。我一方面問著父母,通常這情形,如果我不介入,最後會是怎樣的結果?另一方面,我暗自想著:怎麼回事?怎麼會談到這個話題來?

引發雙方陷入這種歇斯底里的情緒,只是因為談到社團的選擇。瑄穎提到當初要參加學校熱舞社被父母阻撓,因為他們認為學跳那一種舞,一定會干擾到功課。後來因此退出熱舞社的瑄穎,功課還是一樣慢慢落後。瑄穎才忿忿不平的說這個引爆點:「什麼都依你們了,成績就是不依你們,我有什麼辦法?」

有時候,我不禁想著,也許應好好呼籲:「大家來跳舞!」包括父母,還有小孩,都應該來動一動。大家應該站起身子,雙手舉高,大搖大擺的動一動。




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四處跑動,學電視扭腰,都可以獲得大人們的讚賞。然而青少年以後,身體因為青春期的緣故,忽然拉拔長高。在這同時,身體也不知不覺不被鼓勵有任何自發性的擺動,每個人對自己的身體也就沒有保持向來熟悉的機會。於是,在身體變化最大的時候,青少年都忽然有一種集體的默契,全都進入一個忘記 自己的身體而沒有「身體」的狀態。

到國小高年級或國中的教室去走一趟,每個人都可以感覺到,在那個空間裡,聚集了全世界最彆扭的身體。

慢慢的,也許高中,甚至大學,這些彆扭雖然漸漸減少,可是,身體的自發性活動也不見了。我們看到的是安靜的身體,萬一放在不同的場合又會暴露出不知所措的模樣。

偏偏這是一個十分外向的時代,除了重視社交技巧,也重視外表。沒有能力隨興擺動的身體,都可能是十分重視身體和穿著的。身體剩下形狀、尺寸和名牌,卻沒有廣泛的熟悉,沒有觸覺,更也沒有體覺(somatic sensation)。沒有熟悉也沒有感覺,身體也就不能去和自己的情緒做任何連結。這是說,沒有身體感覺,當然是不容易察覺自己的情緒。

前一陣子有個機會去和雲門教室的舞蹈老師們,上關於青少年心理的課。雲門教室創辦十多年,當年的小朋友如今已是青少年了。我問老師們的心得,有位老師便分享說:「家長原本只覺得小孩喜歡來就繼續上下去,有一天去了教室,才發覺自己已經國中的小孩,站在同學裡,就是跟人家不一樣。」

家長說不清楚哪裡不一樣,老師也形容不出來,但他們都暗中歡喜。我想,那就是因為對自己身體的熟悉,整個人都自在多了。有「身體」的青少年,自然也就容易察覺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緒。沒「身體」的青少年卻是連自己的情緒都困住了,甚至到他們成為別人的父母還是如此。

所以我才想大聲的喊:「大家來跳舞!」特別對眼前這個緊張將爆發的家庭喊:「站起來吧!」



取文自親子天下,作者:精神科醫師 王浩威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王盈勛:「大學生程度越來越差」,是不是個事實?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在大學裡工作,免不了有很高的比例,朋友也是大學裡教書的同行。這幾年很多大學老師見面聊天,總是會感嘆或哀嘆:大學生程度越來越差。我在產業界也工作過頗長一段時間,業界老友見面也常說:你們訓練出來的大學生,越來越不堪用。



有時這些說法也不用太當真,就像人們平常也會說:「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實則跟日子有沒有真的變得不好過沒有關係,只是年紀偏大的人們,有種貴古賤今的習癖,今非昔比的感傷而已。

不過這種感嘆嘆多了,倒是有些大學老師也在媒體上寫起文章,舉證歷歷地說,大學生程度確乎大不如前;也有些企業大老闆信誓旦旦地說,大學畢業生起薪節節滑落,根本原因是大學畢業生競爭力低落,怨不得別人,怪不得社會。

既然如此,「大學生程度越來越差」是不是個事實,在當下,似乎也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了。

要試著回答這問題,得先界定「越來越差」是跟何時比?「程度」又指的是什麼東西的程度?在這裡,我只拿我自己念大學時期(1990年前後,差不多是25年前),跟現在的大學生相比;至於程度,這裡指的是面對未來職場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在 我念大學那個年代,要當個「好學生」,看起來有競爭力,要比現在單純得多。那時電視只有三台;宿舍裡徹夜不歸的室友,多半是去打麻將;一個科目在圖書館裡 能找到的參考書目,或許就那麼三五本,認真點一週就能全部看完;那個年頭也沒有教育學程可以修;我自己第一次出國,是要海外留學的那一天。

現在呢,如果要過個不枉四年的大學生涯,又要拿出一張看起來有競爭力的個人履歷,大學生其實相當忙碌。要考兩位數的證照;英檢是畢業門檻,服務學習式社會參 與不能少;沒錢出國留學,至少也要海外姊妹校當交換生,或是澳洲度假打工;教育學程則是又修課又繳錢,取得教師資格卻只能當備胎,藉此找到工作的機會相當 渺茫;Google搜尋相當方便,但光是過濾無用訊息,往往就耗去半天時間。更何況,可以從上述事項中引開大學生注意力的各種影音娛樂、線上遊戲、網路交 友,跟二十多年前相比,多了豈止千百倍。

中高年的老師、企業經營者們如果願意多花點時間觀察現在的年輕人,不難發現他們比我們當年同年紀時懂的東西其實多很多,那些父母先富了起來、又肯在子女教育上投資的大學生,其三頭六臂程度,其實是早先世代的大學生中罕見的,但現在卻一點也不難遇見具備多樣才華的大學生。

但如果我們用傳統每一門課投注的時間與精神來看,這一代的大學生們或許真的少了;傳統教育觀念中重視的邏輯、結構問題思索、或是語文表述等諸般能力,年輕人或許真的弱了。因為他們很忙,很發散,或許也很圖像思考,他們可能懂很多,但他們懂的東西,有很高的比例,不在老師們感知的「學習」範疇內;台灣的企業, 可能也還不知道怎樣妥善運用年輕人具備的這些新興能力。而現在的年輕人,他們的能力究竟能拿來幹嘛,他們可能自己也同樣不清楚。

因此,大學生的程度是不是越來越差?那要看我們對程度的定義有多廣。至於程度的定義是廣點好,還是原來的好,那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讓我舉個例子。我在學校裡,教學生怎麼做五力分析、SWOT分析,這些都是很仰賴邏輯思考能力的工具,很多企業也都把掌握這些分析工具視為基本技能,是大學老師應該教的東西。以我的經驗,雖然我自認很賣力地傳授這些知識,但能深入這些分析工具精髓的,還真的是並不多見。

但們不妨也來設想一下,曾是台灣標竿企業的HTC今天所面臨的困境,是不是這些看似很理性的分析工具所能回答的呢?過去蘋果公司的諸般作為,從根本上都違反這些分析工具所能提供的解答,但它卻是打掛HTC那家公司,用學校沒教、未必認可的那些能力。

大學老師們應該做的,或許不是忙著指控學生程度越來越差,而是應該試著去尋找,怎樣讓學生們過去不被看見的能力,成為學生個人與台灣產業的有效競爭力。

取文自天下雜誌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羅文嘉:給孩子在田地打滾的回憶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開始帶小孩後,不時會回想自己的童年是怎麼度過,可能是想從中得到一些參考經驗吧。當然有一些是快樂的經歷,有一些是不愉快的回憶,但不管歡樂或尷尬,都是提供現在身為父母,想為孩子創造更好生命的養分。


在這樣的回顧中,我驚訝發現,父母親給我的那麼多事物中,最讓我懷念與倍覺珍貴的,竟是那段在鄉下度過的快樂童年。

於是,我決定要讓我的孩子,也有機會享有這樣的童年經驗,我相信在他們的生命過程中,這不僅影響深遠,更是未來最充滿回味與獨一無二的。

幾年前準備搬回鄉下住時,女兒與老婆都深表疑惑。「在台北住好好的,為什麼要回去?」

「因為我們可以陪伴阿婆啊!」我說。

「那麼小孩念書要怎麼辦?」老婆問。

「一個選擇是在鄉下念,一個選擇是留在台北原來學校。我兩地跑,你們假日回來。」或許,這是一種折衷方案。

「爸爸,鄉下會不會很髒、很多蟲?」女兒問。

「會的,鄉下本來就什麼都有,但那不叫髒,那叫自然!」

「到了下雨天就淹水,也叫自然嗎?還有我可以要一個比較現代化一點的廚房嗎?」老婆繼續質疑。

「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重點是我們要讓孩子,可以擁有一個鄉下童年,即使做不到每一天,也要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我的態度甚為堅定。

搬離都市,開啟女兒想像力

我花了許多時間整理老屋,常常一個人與同事及工人,從早到晚,默默無語,各做各的工。為了讓已經廢棄近三十年的老磚屋,可以符合現在居住的需求,投入的時間、力氣,遠比蓋一棟新建築還累。有一天女兒突然問:「爸爸,我可以不是住在鄉下,而是住在城堡裡嗎?」

城堡?哪來的城堡,這是我第一反應,後來想到,不能怪罪於她,顯然西洋童話故事影響太深,為了不要一舉打破她的公主夢,最後,在入口的迴廊處,我蓋了一個眺望台,完成後指著眺望台問:「這算不算是一種城堡呢?」

女兒沉吟了半天:「好吧,可以算是啦!但是,爸爸,我還想要一個樹屋。」幼稚的臉龐,帶著期待又堅毅的表情。

還好,眺望台旁有一棵大樟樹,我指著樟樹:「等這棵樹長得更大、更強壯,我們就來蓋樹屋好不好?」

我們約定女兒滿十八歲那年,要一起動手蓋這間樹屋。有一段時間,她會拿著紙筆,開始設計她的樹屋,比如哪裡要有一張桌子,哪裡要做祕密基地,哪裡是她的愛犬進駐,以及大人要上樹屋前,要經過怎樣的門禁與樓梯。

我喜歡看她如此編織夢想,也很期待那一天來臨,跟她一起實現這個夢。畢竟,人生有多少個夢,是可以父女一起描繪、一起等待、一起實現的呢?

親近土地,孩子愛上自然

開始種田後,台北的朋友說:「聽起來滿浪漫的,可以找機會讓我們的孩子也去體驗一下農事嗎?」我覺得鼓勵孩子們接近土地是件好事情。於是有一天,三 十個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在老師帶領下,坐著遊覽車來到鄉下,這群都市孩子,來到稻田邊,看著田裡的爛泥巴,一副無語問蒼天的疑惑:「我們真的要下田去 嗎?」

我先跟他們解釋為什麼要插秧,以及要如何人工插秧,接下來要求他們把長褲、鞋子都脫掉,直接踩進田土裡。一陣喧嘩:「好噁心喔!我不要下去。」

在此起彼落的哀怨聲中,孩子們被我趕下田去。但是,不到五分鐘,這裡成為孩子從來沒體驗過的大型天然遊樂場,他們在田裡跑、跳、爬、追逐,頭髮、臉龐、全身上下都是泥土。

兩個小時後,真正的秧苗也沒插多少,孩子卻怎麼也不想離開,這片原本被認為噁心的田土。那一次,我一口氣連續幫三十個孩子,洗頭、洗臉、洗身體,我會記得這個紀錄,不知孩子們是否也會記得,第一次下田的記憶呢?

人與土地的關聯性,本來就是密不可分,沒有土地孕育萬物,人如何生存?只是都市化以及工業化的不斷拓展,徹底砍斷了多數人與土地的連結。城市人以 為,食物來自餐廳,食材來自超市,烹調好的食物,看不到作物的原貌,包裝美麗的食材,誤以為他們不需要泥土與耕作。失去對土壤的親近與理解,自然不知道土 地的可貴與美麗,大人尚且如此,何況小孩。

其實,土地是溫柔而包容的,只要你願意親近他,他會毫不猶豫接納你。孩子一開始會覺得泥土骯髒、鄉野多蟲,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提供足夠機會,讓他們親 近自然與土地。離開城市,讓孩子走向鄉野吧!如果由於工作或種種原因,我們必須在都市裡生活,那麼切記,你的孩子更需要你,為他創造更多自然野趣與鄉村記憶

取文自親子天下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理財,從四歲就可以開始教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過年剛領完紅包,孩子手上頓時多了一大筆錢,想買東西的欲望衝到最高點,恨不得在玩具反斗城或3C產 品的賣場散盡家財。個人理財專家、美國總統理財能力顧問委員會委員貝斯.克布萊恩(Beth Kobliner)提醒,此時正是和孩子談錢的好時機,要及時把握,愈早理性的跟孩子溝通錢的概念,將來才不會因為孩子用錢犯了重大失誤而傷感情。


父母不用擔心金錢概念對孩子來說太複雜,只要願意花時間跟孩子解釋,克布萊恩認為,即使是只有四歲的孩子,也應該要學習分辨「想要」與「需要」的不同。她在《Real Simple》雜誌裡,分享五個不同年段的孩子必須掌握的重要理財觀念。

4~16歲要懂的理財概念

4歲幼兒:分辨「想要」與「需要

去買菜時,帶著孩子看同樣一枚50元硬幣能買些什麼?四瓶多多?一顆蘋果?哪種是想要,哪種是需要?在零食糖果區,關於「需要」的討論可能會特別激烈。

6歲小孩:學會比價

剛拿到大把壓歲錢的小孩,很可能會想買下最新的機器人或芭比娃娃。此時父母可以帶孩子上網比價,教孩子計算運費,找出最划算的優惠。不嫌麻煩的父母,可以再帶小孩去一次賣場比較行銷策略以及為何價格不同。

8歲小孩:訂下存錢目標

此時可以幫小孩開戶,教孩子撲滿存到一定的定額(譬如1千元)就可以拿去郵局或銀行存放。有形的存摺、帳面上的數字變化會讓已有計算能力的小孩對存 錢更有動力。也可引導孩子拿到零用錢,至少必須存下四分之一,至於剩下的四分之三,就讓孩子自行決定他要如何花用。讓孩子有自主用錢的空間,是培養正確金錢觀很重要的一步。

11歲小孩:認識信用卡、卡債

這個階段的孩子漸漸能掌握抽象概念,父母可以帶著孩子看信用卡帳單,解釋信用卡的使用機制,以及使用信用考可能會有的風險。

讓孩子理解,除非有足夠的收入付清每個月的帳款,否則申辦信用卡沒有意義。若用信用卡去買根本付不起的產品或服務,就會陷入債務危機,可以利用社會新聞或改編發生在親友之間(記得化名)的卡債事件來輔助說明,包准小孩聽得津津有味。也可以跟孩子解釋信用卡與Visa金融卡的區別。




16歲青少年:對薪資單的基本明細有概念

若孩子在打工,可以跟孩子解釋薪資單的基本明細,為什麼實領薪資跟應領金額不同?應扣金額是扣掉了勞保費、健保費,勞退提撥又是什麼?父母明確的說明,能幫助孩子對合法的薪資單有基本認知,保障他工作的權益。這個階段也可以跟孩子解釋活存和定存的概念,怎麼規劃定存。

 取文自親子天下作者:李岳霞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銀行家父母:嚴守「四不一沒有」的理財紀律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凱文和安妮同在金融業工作十四年,結婚十一年,兒子九歲,女兒三歲。凱文目前在歐系外商銀行擔任副總經理,專門負責對私人銀行客戶提出產品和市場策略建議。安妮則在歐系資產管理公司擔任副總經理,負責金融投資產品部門的行銷業務。

他們長期關注國際金融市場,與風險共舞,看盡市場起伏,不管市場好或壞,都要給投資人正確的投資建議。八月,美國國家評等降級引起全球股市恐慌,凱文早上五點就上班,晚上接受訪問時,還得警醒的用智慧型手機關注:「歐洲股市今天開盤,又跌了二%……」

談到孩子的理財教育,凱文和安妮相信,最重要是要教孩子不過度消費的紀律和獨立生活的基本能力

「我自己的投資方式一直都很單純,就是定期定額投資基金。基金公司都會列一張漂亮的表,告訴投資人,每月固定投資五年後、十年後會有多少錢……那些數字真的只是理想狀態。我也是這幾年才學會克服人性,在市場不好的時候,有勇氣繼續投資,」安妮說。

「金融市場上,散戶的研究團隊比得上法人嗎?散戶的資金能和法人相提並論嗎?散戶唯一的機會在於不必每月、每季把投資績效攤出來給老闆看。能夠抗拒追漲誘惑、克服投資谷底的壓力,堅持投資紀律,是散戶最重要的利基,」凱文分析。


凱文和安妮歸納他們理財教育的原則是「四不一沒有」。

一不,不要就沒有:凱文每週給大兒子五○元的零用錢,每個月領一次。每個月領零用錢的日子,兒子必須自己記得,自己來跟爸爸領。若忘記或過期就取消。這考驗父母的決心,因為像安妮就會心軟。「但是若孩子不來領,代表他不需要、不在乎,父母沒有責任幫他記得,」凱文堅持。

二不,不可以不存錢:每個月的零用錢不可以花光光。凱文和安妮會鼓勵孩子,若能存下錢,爸爸媽媽就會提撥相同金額的錢給孩子儲蓄,讓他理解延遲享樂的好處。

三不,不可以不記帳:要知道錢花到哪裡去,雖然一元、五元也要記帳。凱文很堅持這一點,因此也會主動督促和檢查帳本。

四不,不可以不花錢:要成為錢的主人,不要成為錢的奴隸,要學習如何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資源。平常的零用錢可以用在小孩喜歡的娛樂上,比方說買零食和玩百獸卡,但必須經過父母的同意。

除了四不原則以外,凱文和安妮還堅持「一沒有」的家規。

一沒有,沒有什麼是應該的:隨時利用機會讓小朋友知道,不是每個小朋友都像他一樣有零用錢和相同的環境。平常全家看新聞或電影,就可以一起觀察其他孩子的生活狀態。

開車去加油時,會主動問工讀生:「一個小時的工讀費用是多少?」跟孩子分析,這樣年紀的大哥哥,每個月賺的錢,和孩子每月的安親班費用相比較,讓孩子對於金錢的價值有具體感受。強調目前孩子擁有的一切,不是理所當然,是父母每天辛苦工作換來的。

銀行家父母也有理財教養困擾

雖然,原則講得頭頭是道,但擁有豐富投資經驗的銀行家父母,也和所有父母一樣,有相同教養的困擾。

第一個困擾,因為不需要,孩子常常忘記領零用錢。凱文承認小孩約有一半的機率會忘記領零用錢;但他仍堅持,一旦忘記絕對不通融。同時,在孩子漸漸長大,要求更自主後,創造更多使用零用錢的機會。譬如,買玩具時,要求孩子用零用錢支付部分費用。

第二個困擾,孩子個性不同,相同原則很難共同適用。大兒子個性溫和,樂意接受父母教導。但是,目前三歲活潑可愛的小女兒個性自主、不喜歡被使喚,讓 夫妻又疼又沒辦法。凱文立下心願,等女兒再大一點,可以講道理的時候,一定要嚴格執行紀律。要把「四不一沒有」的原則繼續在小女兒身上執行。




「你看目前美國國債風暴或信用卡卡債風暴,都是同樣的情況,就是過度消費。」凱文三句話不離本行,「全球經濟的『黑天鵝』(預期之外的變數)愈來愈多,要掌握知識太難,老生常談的紀律才是根本。」

取文自親子天下 作者:陳雅慧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國中生網路上的友誼怎麼把關?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上週一名14歲少女與20歲男網友私奔,讓許多家長開始擔憂孩子在網路上的交友狀況。依據教育部調查,國小、國中生,有6.1%、6.9%會單獨和網友出去,高中生更高達10.7%。


圖片僅供參考,非本人

在暑假這個孩子使用網路的高峰期,你是否了解孩子在網路上的交友、發言情況?當孩子進入進入青春期,非常看重同儕朋友的意見和影響力,父母又該如何引導?

狀況一:

國中八年級的孩子網路留言讓我冷汗直流,常不針對內容發言,就留下情緒性字眼,甚至和人網戰,該怎麼導正他的行為?

你的孩子平常就是用較激烈的口氣表達情緒嗎?如果是,你需要關心他是否有壓抑情緒的傾向,透過網路找到情緒出口。

建議你這樣做:

一、了解負向情緒背後的情感。負向情緒背後,一定有說不出來的情感,找出那個情感是第一步。

二、如何表達情緒。之後想想,如果覺得受傷時,怎樣表達是適當的?

三、不用道德來要求。不直接討論網路的事,而是在平常與孩子相處時,多翻譯他背後的情緒,鼓勵他說出來。

四、問孩子的觀點。在輕鬆氣氛下,不著痕跡的分享關於臉書情緒字眼相關的社會事件,請孩子猜猜那些人想說什麼?為什麼別人會誤會他們?藉此讓孩子用客觀立場,成為教導自己的人,讓孩子產生「我是有力量」的感受。(諮詢:林淑棻 友緣基金會臨床部主任)

狀況二:

平時固定會上臉書的國小中年級孩子,這幾天卻都不想上網,他說因為和同學吵架,有同學用很不好聽的字眼罵他,我該怎麼幫助孩子?

根據統計,約有六五%的國小學童擁有臉書帳號,在臉書上面溝通事務、分享生活、玩遊戲……是多數孩子會進行的活動。而將現實生活中的狀況或衝突,帶到臉書上面繼續延燒,更是常見的事情。

建議家長可先了解孩子跟同學之間的衝突事件,同理孩子的感受,知道來龍去脈,才能進一步引導孩子處理後續,若是涉及較大的群體衝突,可能需要與導師溝通,一起來協助處理。對於孩子被以不好的字眼謾罵的事,不妨以較詼諧的方式協助孩子面對,有助於孩子暫時放鬆心情,不會執著於不舒服的情緒。(諮詢:何采諭 臨床心理師、兒童繪本作家)


取文自親子天下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小富苗 Copyright © 2011 Designed by Ipietoon Blogger Template and web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