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小寶貝,你今天過的好嘛??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孩子上床後,在睡著之前的幾分鐘,可以說是一天中最寶貴的時間。孩子可以在玩具城買到所有他想要的玩具,但他可能仍然不快樂。
因為最終來說,真正和他快樂有關的是他小腦袋裡有多少積極的東西,每天有多少好的想法,有多少壞的想法?如果他們有很多積極的記憶、期待和信念,心情就會變得愉悅而樂觀。
對孩子來說,有一個親近的人能夠分享一天的喜怒哀樂,是件特別開心的事。
美國加州大學近來發表了一項研究:如果在睡覺前20分鐘和孩子聊天,孩子的語言能力將大為提高。
因此,專家建議,如果希望孩子未來能夠出類拔萃,睡覺前就別再讀童話故事了,最好跟他們聊天。因為,睡前讀童話故事,其實對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沒有特別明顯的效果。
研究人員的調查物件是275個家庭的孩子,調查時間是出生後一直到4歲,整整四年。通過跟蹤調查,4年以後,研究人員通過與孩子交談而判定語言能力的得分。結果是聊天的孩子,得分勝過被動聽家長講故事得分的6倍!
睡前和孩子聊些什麼?
1、你今天過得開心嗎?
孩子不在你身邊的一天,肯定會有許多事情發生,這個時候他是特別渴望和別人傾訴的!
孩子有這個想法,但是不會表達,所以需要家長主動去詢問,把這個話題引向積極的一面,讓孩子把精力都集中在這一件美好的事情上,在他入眠之前又一次的體會到了樂趣!
2、今天你遇到什麼問題了嗎?
這個問題能夠讓孩子知道,有什麼困難都可以找爸爸媽媽幫助,彼此建立一種信任感,這樣可以讓孩子打開心扉告訴你他一天中所發生的事情,家長也可以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並引導孩子想辦法解決問題!
孩子的問題解決了,晚上自然會有更好的睡眠!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分享彼此的「小秘密」,相信你們能成為很好的朋友!
3、今天你學到了什麼新知識?
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慾望,學到了新東西總想著給爸爸媽媽展示,希望能夠得到爸爸媽媽的表揚!
家長可以適當的表揚一下孩子,讓孩子能夠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這樣孩子會很樂意學習新知識,慢慢的就會養成熱愛學習的好習慣!
睡前聊天的好處:
1、提升孩子語言能力。
聊天中不在於聊的主題,也不在於有多少知識點,關鍵在於能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自省力,讓他們學會思考的快樂,能夠養成對事件的判斷力,從而自助式成長。因此,睡前時間就顯得彌足珍貴了,使用得到,人與人的差距就越拉越大。
2、家長及時獲得孩子遇到的困難
夜晚來臨,溫暖的家中,床上,孩子容易身心放鬆,也更容易向人傾訴心聲。家長聽到,知道了才能及時幫助孩子疏導,防患於未然。
3、培養孩子陽光樂觀的性格
睡前聊天讓孩子把開心的事有趣的人講出來,可以讓他們再回味一次美好,懂得感恩,性格也變得陽光而樂觀。
4、增加孩子做幸福夢的機會
據心理學家考證,孩子在進入夢鄉的最後一個想法如果充滿了情緒和視覺景象,這些圖像就會變成他們做夢的材料。
晚上睡覺前是孩子形成安全感的黃金時間,你花20分鐘的時間,收穫一個陽光樂觀的孩子,收穫更和諧的親密關係,我相信你找不到其他事情比這件事更有價值。
取文自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GreatDaily
本文網址:http://tw.aboluowang.com/2018/1205/1213537.html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寫功課變家庭大戰? 哈佛大學建議,做孩子功課的「專案經理」吧!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很少人喜歡功課,但功課是教育的一部分。當孩子怎麼也寫不完,父母快要抓狂時,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教家長變身“專案經理”,不但能協助孩子完成功課,還可以學更多、學更好,養成自主、獨立、恆毅、抗壓的自律力。
孩子總是整個晚上在跟功課拔河?遇到比較大範圍的作業、報告、寒暑假作業,總要在最後一分鐘求助父母上場幫忙,才能完成嗎?
這時,您會怎麼處理?幫孩子完成?還是跟老師討論,給孩子少一點功課?
問題可能不是責怪孩子總是拖拖拉拉、或是要求功課再少一點就可以解決。哈佛教育研究所出版一篇文章指出,這時,家長需要當孩子功課的“專案經理”。
“專案經理人”顧名思義,就是要把跟功課這個專案的相關問題一一釐清,並且從旁陪伴、鼓勵、協助孩子規劃與執行,在他們完成時肯定他們。如果專案經理的角色拿捏得當,透過以下6步驟和心法,還可以幫助孩子喜歡學習、接受挑戰、學得更好。
1、釐清與溝通專案(功課)的內容和意義
首先是這個專案,也就是“功課”本身有沒有問題。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且從事教育工作超過20年的米勒(Heather Miller)指出,很多人都對回家功課有負面的看法,但是不可抹滅的是,回家功課有助於孩子的學習,讓孩子更深入的了解、熟悉所學,也培養孩子自動自發的習慣,長大後解決種種問題的基本技巧。每天的功課,還可以增進孩子的恆毅力。尤其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上,總是會遇到不想做、不感興趣、不有趣的事,但是在做功課的過程,可以訓練孩子未來在這樣的情況仍能負責完成任務的自律性。
但是功課的內容,是可以討論、釐清的。長住英國的美國演員戴本德(Rob Delaney)曾在推特帳號上說孩子的功課太多了,希望孩子可以去玩玩、畫畫或到球場上跑跑,要怎麼制止瘋狂的功課量?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被重推超過1600次。可見功課是父母共同的頭痛話題。附和的人說,功課製造壓力、影響親子關係,卻不一定會學到什麼。同樣是明星的英國演員曼福德(Jason Manford)甚至自爆,曾幫孩子一起做功課,用了幾個小時幫孩子把雜誌上的內容剪下來拼貼。另一種聲音則認為,功課本來就是教育的一環,家長本應參與;也有人認為重點是功課的內容有沒有意義。
功課的分量是否太多、或是太少,內容有趣或無聊,因人而異,連英國政府也沒有辦法說清楚,還撤掉了對功課所發出的官方指引綱要。但是,英國BBC報導,當父母覺得有問題時,跟老師、學校溝通,是釐清功課負擔的重要環節。
2、換位理解孩子的處境
米勒提醒,別一味責怪孩子拖延。畢竟,孩子從起床到回到家,已經忙了一天。尤其,如果孩子有參加課後活動、補習,回到家的疲累可想而知。還要面對回家功課,父母可以想像,換做自己,有多不想面對功課。此時,他們需要被鼓勵與啟發,每有一些進步,就要肯定他們。
3、運用公共空間、大桌面一起工作
在不想做功課時,把孩子關在房間恐怕只會讓他們覺得更孤單、更不想面對作業,選擇逃避,去做別的事,結果就會拖得更久。但是跟孩子一起坐在家中公共空間的大桌子旁,方便隨時討論,也有並肩作戰的感覺。
4、清書包、點功課
請孩子把書包里的東西拿出來,一邊整理書包,回憶每一堂課老師的交代,一邊清點功課。無論孩子是用聯絡簿、班級網頁登記,還是有哪些沒列在清單上的功課、老師另外發的學習單、未來的報告,請孩子一一說明有哪些作業,在一張紙上列出已經做的和還沒有做的功課清單。
5、討論功課計劃
跟孩子討論要做的功課順序,鼓勵孩子表達他的想法,也估計所需完成的時間。如果家中有計時器,可以用來衡量孩子所用的時間是否跟估計有落差。這可以幫助他當下更警惕專心做事,未來做出更貼近實情、可行的計劃,也可以用來跟老師討論功課量時參考。
6、謹記父母的角色
讓孩子自己做功課,父母的角色,就是監督、協助規劃、激勵孩子,在他完成每一項作業時鼓勵、讚美他。
取文自…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親子天下
本文網址:http://tw.aboluowang.com/2018/1101/1197725.html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圖表】感冒這件事:打過流感疫苗就真的免疫嗎?三價四價差在哪?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又到了秋冬季節,這幾年秋冬常出現日夜溫差大,或是一週內每日氣溫變化快速的情形。在這樣的變化下,讓人變得容易感冒。
而同樣在這段時間,也常會發生流行性感冒的疫情。在今年十月出現的流感死亡個案,為一位8歲女童與一位65歲女性,兩人都沒有接種過本季的流感疫苗
過去這幾年在這個季節也常會聽到禽流感、H1N1等病毒也要注意的資訊,讓人感覺好像有越來越多新的疾病出現。到底一般感冒、流行性感冒、禽流感等疾病,他們的致病原有甚麼樣的差異?我們又需要如何預防他們呢?
「病毒」與「細菌」造成的感冒症狀
首先我們要認識什麼是感冒?所謂的感冒,大部分是指人被「病毒感染上呼吸道」,造成鼻部與咽喉部出現急性症狀,包含流鼻水、鼻塞、喉嚨痛、咳嗽等等。
不過,除了病毒外,細菌感染人的鼻竇與咽喉部造,也會因為發炎產生喉嚨痛、流鼻涕、鼻塞等類似感冒的症狀。
而病毒跟細菌感染的治療方式不同,細菌造成的發炎,需要依據情形用不同抗生素治療。而病毒造成的感冒,則無法使用抗生素治療,因為抗生素殺不死病毒,只能靠我們自己多休息,讓自己體內的免疫系統對付病毒。而醫生針對病毒開的藥,大多是幫忙讓感冒症狀舒緩一些,讓身體舒服一些而已。
一般感冒與流行性感冒(流感)
上面提到的感冒,是指普通感冒(common cold),可能造成一般感冒的病毒有許多種,包含鼻病毒、輪狀病毒等等。
而流行性感冒則是專指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造成的感冒。造成的症狀與病程也比一般感冒嚴重。流感的病程可能超過一週,而一般感冒則大約是2-5天。
流感的症狀比一般感冒嚴重,除了也會流鼻水、鼻塞與喉嚨痛外,還會造成全身疲倦與痠痛。造成的嚴重併發症的可能性也比一般感冒高,例如:肺炎、心肌炎、腦炎等。
   圖:林奕甫

流感疫苗
目前針對流感已經有開發出疫苗,接種疫苗後可以為那年提供一定的保護,隔年則必須重新再打。
為什麼每年都要重新打疫苗?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因為流感疫苗保護效果在接種約4-6個月後就可能下降,保護力一般不會超過一年。
第二是每年造成流行的病毒株都會有點不一樣,因為流感病毒很容易產生變異,所以每年疾管局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可能造成流行的病毒株類型,重新製作疫苗。
而有接種過流感疫苗後,還是會感染一般感冒,因為可能引起一般感冒的病毒跟流感病毒完全不同,所以流感疫苗無法預防一般感冒。
我們常聽過流感疫苗分成三價跟四價,又有什麼差異呢?簡單來說就是三價疫苗可以預防三種類型的流感病毒,包含A型流感2種與B型流感1種;而四價則可以預防四種類型,包含A型流感2種與B型流感2種。
  圖:林奕甫
流感類型
目前流感病毒可以分成四型,A型、B型、C型與D型。C、D兩型只會造成輕微症狀,比較不會造成流行感染。而A、B兩型則是每年造成流行的主要病毒,所以疫苗也就是以預防這兩型為主。
B型流感病毒只會感染人類,主要分為Victoria與Yamagata兩個種系,而A型流感則有許多種亞型,可能感染人類、鳥類、豬與蝙蝠等動物,這幾年常聽到的「禽流感」,病原就是A型流感的亞型。
 圖:林奕甫
A型流感的亞型會用H跟N來命名區分,H跟N代表病毒表面的兩類抗原。H有18種,所以用H1-H18作為名稱,N則有11種,以N1-N11作為名稱。目前主要感染人類的A型流感亞型式H1N1與H3N2,所以流感疫苗也常針對這兩類而做。
而屬於禽流感的H5N1、H5N6、H6N1、H7N2、H7N3、H7N7、H7N9、H9N2、H10N7及H10N8,在過去幾年也發現會感染人類,其中幾型可能造成高致死率。
所以過去幾年疾管局也常呼籲,民眾非必要不要接近生禽宰殺處所、養禽場及活禽市場,如果有接觸鳥類跟它們的分泌物,要確實清潔雙手。

文/林奕甫  取文自奇摩新聞 https://bit.ly/2zJSdhQ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青少年開始頂嘴和叛逆 怎樣管教不反彈?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孩子到了青春期開始叛逆、頂嘴,如何教導這個階段的青少年?



最近一些家中有青少年的母親問我:“黃醫生,您說的糾正小孩子壞習慣的三個步驟,對青春期的青少年管用嗎?我無法跟15歲的女兒溝通,她時常對我頂嘴,怎麼辦?”孩子除了幼兒時期需要家長耐心教導,叛逆期的青少年也一樣讓父母頭疼,這篇我們討論如何引導叛逆的青少年。

對小孩的教育方法在青少年身上會失靈

青少年的定義是13歲以上的孩童,前幾期提到的3個糾正孩子壞習慣的步驟,對青少年也一樣管用,但用法必須有所差別。

例如,用第一步驟“避免壞習慣的發生”提到的方法——如果你給予孩子選擇和責任,在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就不容易被你“說服”。

舉例說,如果您跟15歲態度惡劣、日夜打電動的兒子說:“你想去游泳嗎?還是去踢球?”(即給予選擇,讓他停止打電動),孩子是不會搭理您的。又或者您說:“你能不能幫媽把飯桌收一收?”(給予責任)他會想,“開什麼玩笑,我媽竟然要我做事!”

再說第二步驟“培養及練習好的習慣”中的方法——運用給與獎勵以達到好的行為。如果您對日夜打電動的兒子說:“今天你不打電動,我們就去買衣服。”也許你成功了,可下一次的獎勵又是什麼?他就是愛打電動,其它的都不怎麼感興趣。再用“反覆練習”?15歲的兒子應該不會和您玩那些他認為無聊的遊戲。

至於第三步驟“維持良好的習慣”,如果好的習慣還無法培養出來,如何談維持好的習慣呢?有家長會說,“直接把電動給收掉不就得了?”那就回到了“負面懲罰”,您說兒子會不會討厭您,態度更惡劣?在家不能打電動,可能就去外面的遊戲店了。

比起“壓制壞習慣”不如“培養好習慣”

青少年與年幼孩童的不同點在於,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壞習慣”,也知道父母會“不高興”,但他們偏要做,那該怎麼辦?

當父母們跟我說起自家的青少年如何惡劣時,我一般都會先問,“您希望您的兒子(或女兒)怎麼樣呢?”對於上面的例子,答案當然就是減少打電動,或者改變惡劣的態度,少跟媽媽頂嘴等。

要孩子除掉“壞的習慣”,並代之以“好的習慣”,我們必須清楚自己想要的“好的習慣”是什麼,我稱之為“反正面習慣”。知道了您想要的“反正面習慣”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專注在“反正面習慣”,而不要想盡方法去壓制青少年的壞習慣。

很多父母對青少年叛逆期的行為或態度很難忍受,如果他們跟家長頂嘴,父母大部分會馬上壓制說:“你敢這樣跟我說話?越來越不像話了!”這樣的壓制教育只會讓青少年逃避、討厭甚至恨您。

其實,把注意力放在培養好的習慣上,絕對會比強行壓制壞的習慣來得有效。另外,除了幫助孩子去掉不好的習慣,也要改善您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方式,培養與孩子之間的良好關係。

如何引導青少年的正面行為?

不用負面懲罰及打壓式的教育來糾正青少年的行為與態度,那我們該如何引導青少年的正面行為呢?

之前提到,不管是用正面還是負面的懲罰來壓制不好的行為或態度,一般都無法達到培養好習慣的效果,因為懲罰只限於短暫性的壓制不好的行為。反之,如果運用正面或負面的強化政策來提升及培養理想行為的頻率與強度,會有更好的效果。這就是心理學說的“行為矯正”。

何謂正面強化?即運用積極的事件去增加一個好行為的發生;負面強化則是拿走消極事件以增加一個好行為的發生。兩者都專註於增強好的行為而不是打壓不好的行為,因此首先就必須知道想要培養的理想行為是什麼。

例如,如果孩子態度惡劣,那好的反正面行為便是禮貌的態度;如果他經常跟你頂嘴,反之便是可以跟你有良好的溝通;如果他成天打遊戲,反之是他專註在其他有意義的事情上如運動、功課等。

引導兩方法:正面強化與負面強化

了解了上述理想行為後,我們就要著重強化這類行為。如果孩子態度惡劣,經常頂嘴或常打電動,那他應該有態度良好和不打電動的時候。只要孩子的態度良好或沒有頂嘴時,您便強化這類行為。

如何強化?舉例說,如果女兒說:“媽,我不想和你這樣的媽說話,你自我又自私,一點都不管我,我討厭死你!”又或者兒子在打電動時,您說:“把電動關掉,都什麼時候了,給我吃飯去。”兒子卻說:“吵死了!”。您的反應通常是:我半輩子這麼幸苦都是為了你,你這是什麼態度?

其實,媽媽們可以先忍下這些,不要立即壓制或回應。之後,當女兒同桌和您吃飯時,您可以說:“女兒啊,媽真的很高興您今天可以坐在這兒一起吃飯,有你跟我們一起真好,等會我么一起去血拚?”或者兒子沒有打電動,坐在沙發和您看電視時,您說:“兒子啊,媽很久都沒有和你一起看一場好的電影了,今天媽很高興你能陪我,一起看個電影吧?”每次只要孩子沒有頂嘴或打電動時,您就及時發表自己的正面感受,加強和孩子的溝通。

慢慢的您可以開始和孩子聊天互動,比如問:“學校如何?想不想去學個游泳班?”等,引導他往正面行為的方向,絕對不要提他負面的行為。負面強化則是去除消極的事件,以達到強化行為的效果,可以理解為“消除孩子不喜歡的事情以增強好的行為”。



例如,您跟女兒說:“今天媽媽不嘮叨你了,你跟我們一起吃頓飯(或陪媽聊天)吧?”或您對愛打電動的兒子說:“你今天外出游泳了吧?那等會你打電動時,媽不吵你了。”這樣做就去除了嘮叨、吵鬧,增強了孩子的理想行為。

如此反覆引導,您會發現孩子開始喜歡和您溝通,改變態度,他會覺得“我媽還是挺通情達理的”,因為她不罵我或嘮叨我。您做得到嗎?

取文自…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時方  本文網址:http://tw.aboluowang.com/2018/1029/1196098.html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8年10月17日 星期三

最傷孩子的10句話,第2句你一定說過,請父母們嘴下留情!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父母的語言藏著孩子的未來,不會說話的父母則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取自網路圖

父母的語言藏著孩子的未來,不會說話的父母則可能毀了孩子一生,這10句話,你也說過嗎?以後請不要再對孩子說。

《 01 》最傷孩子心的十句話

“笨蛋,沒用的東西。”
告訴孩子:你不笨。
是誰給孩子貼上了“笨蛋”的標籤?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成為“笨蛋”,請在平常之中賞識你的孩子,翹起你的大拇指,一句簡單的話,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說不行就不行。”
別耍“因為我是你爸爸/媽媽”的威風。
“獨斷專行”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懼怕不等於信服,尊重孩子的選擇,學會與孩子商量,聽聽孩子的建議。

“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的便好了。”
沒有力度的話不要說。
別把父母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停止空洞的說教。尊重是最好的辦法,批評孩子時,注意不要傷著孩子,寬容孩子的“不務正業,”不要強迫孩子做他暫時不喜歡的事。

“住嘴,你怎麼就是不聽話。”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從自己。
給孩子爭辯的權利,培養有主見的孩子。學會與孩子說話,當孩子與父母頂嘴時沉默會更具震撼力。

“你如果考一百分,我就給你買......”
你如果……我們就……,以孩子的表現為條件作為目標與計劃。決定權在家長,而不是孩子。為孩子製定的目標應該是跳一跳能摸得到,要讓孩子知道,他們因什麼而可愛,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別把孩子的分數看得太重要。

“膽子也太小了,這有什麼好怕的。”
恐懼其實是兒童期的正常現象。
否定孩子的害怕等於否定孩子的自我,讓孩子產生無力感和挫敗感。當孩子感到害怕的時候父母倒不如像孩子一樣表現出膽怯,讓孩子知道害怕是多麼正常的感受,慢慢消除孩子心中的無力感。

“你又做錯了,怎麼這麼笨!”
“哎呀,你怎麼又……”充滿抱怨或無奈的話很容易脫口而出。允許孩子犯錯,給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失敗後的孩子更需要肯定。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不要給孩子亂貼標籤,告訴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

“一看你就沒多大出息,將來......”
擺正期望的天平。
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你做不到。做一位自信的父母,孩子需要賞識,渴望被肯定,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去鍛煉,驅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陰影。

“都是小孩子,你怎麼就不如別人!”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教育孩子不應統一模式,要因材施教,告訴孩子,成功不在於角色的大小。讓孩子成為優秀的關鍵在哪?讓孩子學會跟自己比賽,讓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長。

“就知道玩,一提學習就沒精神。”
喜歡玩是孩子的天性。
讓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學習上,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中學習,讓孩子適當地玩一玩電子遊戲,不可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力,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不是我嘮叨,是你沒明白!你還像個男孩兒/女孩兒嗎?聽見了,別再叫我啦!

《 02 》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5件事

取自網路圖

1.成長比成功重要——輸得起的孩子最成功

現在的父母有個奇怪的現象,什麼都替孩子做,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唸書。
我組織夏令營,一個很小的孩子看著煮雞蛋發呆,我說:
“你不愛吃嗎?”
“愛吃!”
“那你怎麼不吃呢?”
“這雞蛋跟我們家雞蛋長得不一樣!”
“你們家雞蛋長什麼樣?”
“我們家雞蛋是白的、軟的,這雞蛋太硬咬不動!”
後來一問才知道,這孩子從小就沒見過家人煮雞蛋、剝雞蛋的過程,都是擺好了切成四塊放在面前吃,所以別老預設結果,而要重視成長過程,走好腳下的路,輸得起的孩子才是最成功的孩子!

2.經歷比名次重要——過分溺愛造成孩子無能

都說現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經受不起挫折,這是因為家長不給他們接受磨煉、承受失敗和挫折的機會。

“生了男孩怕學壞,生了女孩怕受害”,但意想不到的傷害天天都可能發生,過度的保護帶來的是孩子的無能。

可以包容孩子,讓家成為孩子最後的港灣;可以理解他,讓他找到溫暖和安全感,在徬徨和沒有出路時,給他指條路而不是給他一堵牆。

3.付出比給予重要——給孩子愛你的機會

只對孩子付出愛,會讓他們沒有責任感,只會一味索取。

一位下崗女工知道孩子喜歡吃蝦,咬牙從市場買來,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自己捨不得動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飯,媽媽忍不住想嚐一口,“別動!”13歲的孩子說“那是我的”。
過分溺愛、無限縱容滋長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

4.對話比對抗重要——別跟孩子“較勁”

青春期的孩子愛跟父母“對著幹”,四五十歲的父母也愛跟孩子“較勁”,雙方各站一方,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對方,只想改變別人,不想改變自己。比如談到早戀,許多家長就簡單、粗暴地阻撓、強行壓制。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成人感迅速增強,但心理卻不成熟的時期,他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又對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因此逆反心理很強,心靈的大門只朝著同齡人開放,這時候他特別需要心靈關懷,需要理解。

5.激勵比指責重要——欣賞孩子,告訴他“你能行”

一味地對孩子表示不滿、求全責備,帶給孩子的是負面信息,讓孩子怯弱、抑鬱,甚至產生厭世情緒。

我小時候有兩大愛好,一是畫畫,5歲時畫了一隻大公雞,我母親說:“太好了!我早就說過,你畫的公雞比我養的還漂亮!”

於是,我更愛畫了,黑板報從一年級畫到高三,到農村插隊給農民辦報,後來就辦了《中國少年報》;

二是愛跳舞,五年級那年北京市舞蹈學校來招收小演員就有我一個。結果不幸的事發生了:當我穿著小褲衩、背心,手背後、腳站直後,有個老師從我身邊走過,瞟了我一眼說“哼,腿都不直還跳舞呢!”

從此之後,我一跳舞就想起那話,後來就不敢再跳了,再後來乾脆不跳了。

所以我對父母說,孩子從小生長在“你不行”的環境中,慢慢地會把“你不行”內化為“我不行”,他就真的不行了,“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行也不行!”
其實對孩子來說,有沒有天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興趣和自信。別瞧人家,大膽為孩子喝彩,相信你的孩子會創造奇蹟!

《 03 》爸媽們,請嘴下留情,在平時不經意或者生氣時,也要做到言語謹慎,不要再用語言傷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的未來人生負責,否則易斷送孩子的美好前程。
教育孩子是個漫長又富有智慧的過程,請多用正面、積極的語言鼓勵孩子,少挖苦、諷刺,讓孩子在溫暖又和諧的家庭環境下健康成長!.

取文自 猶太人的啟示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

孩子:盼你長大,也怕你長大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取自網路圖
昨晚睡前,我們一起讀了一首詩。
讀完,你躺好。
我說,你多幸福,有媽媽陪,有的寶寶是沒有媽媽的。
你很機靈,立刻回我:你也幸福,有的媽媽是沒有寶寶的。
我們各自承認了幸福。你睡了。
我捨不得離開,看了你很久。
檯燈暖黃的微光裡,你小臉粉嫩,呼吸均勻,手指微微蜷曲,周身散發著娃娃香。
你有安定我心的神力,什麼都不用做,就讓我心曠神怡。
02
從你出生那日起,我無數次這樣看你。
你酣睡,你開懷大笑,你咕咚咕咚喝水,你嘟嘟囔囔玩卡片,你聚精會神看動畫片......
我看著你,歡喜溢滿心底。
其實我很想告訴你,你不用多麼爭氣、多有出息,不用反什麼哺、養什麼老,只要我們一直相愛,就足夠了。
我的確為你付出很多,但你給我的幸福,早已無數倍償還。
你纖塵不染的童真和愛意,溫暖著我,喚醒著我,感染著我,改變著我。
若要感恩,我更該感恩你。 
03
鄰居大姐有次說,她兒子讀大學,一學期不見,真真是想念。
暑假兒子回家,開門進屋,喊了一聲媽。
她衝出去,特別想緊緊抱他一下。
卻終究沒好意思。
她聽他講學校見聞,看他跟同學朋友閒侃。
他去K歌,他組織球賽,他關上臥室的門......
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是他的全世界
那個整天賴在她懷裡求親親求抱抱小奶娃,再也不會回來。
孩子長大了,她開心,又失落。
開心能講。失落,卻不敢說。
04
我知道,這失落,也在未來等我。
所以,我必須馬不停蹄地愛你,在這僅有的、閃爍著鑽石光芒的時光裡。
趁你還會歡天喜地地撲進我懷裡,還會偷笑著把被子抱進我臥室要跟我睡一起,還會在委屈時揚起臉哽咽著叫媽媽淚落如雨,還會在第一時間把心事願望與我分享。
趁你還毫無保留地愛我粘我信任我。趁我還是你的全世界
我必須珍惜我們如此相愛的每一個日子,不浪費一分一秒。
我要用心哄你入睡,給你擦眼淚,抱你小小的身體,欣賞你笨拙的畫作,捕捉你無邪的笑聲。
我要好好給你洗澡做飯,跟你笑成一團打成一片,參與你成長的每一個瞬間。
因為這樣親密無間的日子,也沒幾年。稍微一怠慢,就一去不返。 
05
總有一天,你會從軟軟糯糯的頑童,變成獨當一面的大人。
想要的東西會自己買,不再淚眼汪汪摟著我懇求。
出門會自己開車,不再緊緊牽我的手做我的跟屁蟲。
生了病會自己買藥,不再沒精打采賴在我身上。
有麻煩會自己解決,不再下意識地來告訴媽媽。
我會不好意思抱你,也抱不動你。
我會不好意思說愛你,更不能時刻跟你在一起。
我會隱藏我的留戀寵溺,免得你太煩或者太牽掛。
我會輕輕放手讓你遠遠飛去,不管多麼失落惶惑捨不得。 
06
盼你長大,又怕你長大。
時間不聽我的話,它在悄悄製造一個分岔,你正在出發。
而我,只能馬不停蹄地愛你。馬不停蹄地收集你的愛。
趁你,還在我懷裡。

取文自每晚一卷書…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8年10月4日 星期四

為什麼孩子不愛讀書?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一位朋友抱怨自己孩子不愛讀書。一細問,原來她在陪讀的時候,會特意指讀,教孩子認字。時不時還會考一考孩子。到後面,孩子直接開始抵觸紙質書。
整個過程中,媽媽和孩子時間也花了,力氣也費了,可為什麼結果不盡如意?因為當讀書成為一項任務,樂趣便大大削減。孩子們可精著呢。
又遇一位新手媽媽發愁地說,她家1歲半的孩子太熊了,根本不愛讀書!
這麼大點的小傢伙,媽媽何出此斷言呢?原來買回家的繪本,孩子一上來要麼撕,要麼咬,要麼亂畫,或者亂扔。
這是個整天忙得團團轉的媽媽。在她的概念里,孩子讀書的畫面,應該是安靜又美好才對的。孩子“玩”書顯然破壞了她的臆想,也給她做衛生帶去了不少麻煩。
殊不知,當你家的低幼孩子抓住書,又是撕咬又是塗抹,所有這些舉動,恰是對書感興趣的表現。因為,在2歲前後的年齡段里,書更像是一種獨特的玩具,“玩”玩具當然需要手口並用才過癮呀。
還有一位爸爸說自己孩子學習太成績差,平時根本也不讀書。一問,他一個月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頭應酬。偶爾在家,基本捧著手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我忍不住問一句:你真的覺得讀書重要嗎?
我知道,很多抱怨自家孩子不學習、不愛讀書的父母,自己並沒有閱讀習慣。甚至還有很多人認為,讀書並沒有那麼重要。
在他們的判斷標準里,孩子會考試就行了。成績好就行了。成績不好怎麼辦?送去補習班去就OK了吧?再不行?打呀。罵呀。反正不讀也得讀,以後總得能找到一個像樣的工作才行啊?
這類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面對讀書和學習的實用主義態度。所以,他們的孩子要麼乾脆抵觸閱讀,要麼被迫讀了不少書,卻並無真正的收穫可言。
怎樣的讀書才能有收穫?
胡適說:“讀書跟吃飯一樣。”
言下之意,那該是生活里每天都在自然而然發生的事。就像父母會放鬆下來,跟孩子坐在桌邊吃飯一樣,如果父母每周都有那麼幾天,那本書坐那裡看,那麼孩子很快也能學會。
相反,如果父母整天捧著手機,那麼孩子的關注點會在哪裡,就可想而知了。如下圖,多鮮明的對比:
真正把閱讀變成一項生活習慣的話,到底有什麼用?
龍應台對她兒子說:
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俞敏洪則對年輕人說:
大三開始我就拚命地讀書,幾乎以每天一本書的速度往前走。讀書給你帶來了三樣東西:情懷、胸懷和氣質。而一個人的情懷、胸懷和氣質絕對是長遠把事情做下去的最好的三個動力。我告訴同學們,你們想創業,真正想厚積薄發的積蓄力量,不讀書是不行的。
那麼,如何將閱讀變成孩子的一個生活習慣,變得跟吃飯睡覺一樣自然?當然,你家裡首先要有書。其次,父母自身要讀書。當然,以下一些親子陪讀的小細節,你也需要注意。
別把親子閱讀變成閱讀理解課
本來是10分鐘可以講完的繪本,卻被父母生生變成了半個小時的閱讀理解課,“小魚為什麼會逃走啊?”“不分享的小朋友最後做出了什麼改變?”“小丑魚為什麼很上心?”哎,讀一句問孩子一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啊?這個圖是什麼意思啊?你看明白了嗎?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覺得讀書是一件特別費心的事,他們享受不到讀書的樂趣,繪本實際上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對於孩子的滋養,可是父母卻把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變成了教條式的教育,變成了一個教育孩子或者考孩子的機會,那麼孩子怎麼還會喜歡讀書呢?
不要過於功利
現在很多繪本在宣傳時的腔調就是:這本書能夠幫助孩子培養一種什麼什麼樣的品德,幫助孩子樹立一個什麼樣的觀念。實際上這些繪本迎合的是父母功利的心理,他們把繪本當成藥,就像孩子不舒服時就對症給他吃對應的葯,同樣的,孩子的行為有點偏差,那就給他讀一本相應的繪本,希望孩子的行為會因為這本繪本而有所改變,但實際上,繪本不是藥,親子共讀應該是一種陪伴,是一種親子互動,而不能把它變成了一種類似吃藥打針的行為。如果你長期地對孩子在閱讀的時候給他講道理,借用繪本刻意地去教育他,那最終會扼殺到孩子對於閱讀的一些熱情。
繪本不是補品,也不是止痛藥,一個好故事是需要融化進心裡去的,它或許牽動起你跟孩子的一些感受、感動,讓人覺得好玩、好看之外,也讓人懂得愛與善意。
不要過於強調識字、學知識
很多父母希望通過繪本的指讀能夠讓孩子多多少少認識一些字,但實踐證明,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教他識字,雖然孩子的識字量在一個階段會比較大,但並不會導致孩子辭彙量的增加,句子理解力的提高,也就是說,閱讀能力並不高。
同時,抱著識字、學知識的目的讓孩子閱讀,使孩子主動想看書的行為減少,失去了主動學習的動機和興趣。認了很多字反而不願讀書了,達不到父母預期的目的。
早期閱讀的目的是培養孩子對書的興趣,進而培養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書里附載著知識和文字都評判早期閱讀成果的標準,識字和學知識都是閱讀的副產品。
別為了追求讀書的數量而拒絕重複
明明昨天剛讀過的繪本今天卻又要求重複,為什麼一本書要反反覆復讓父母讀十幾遍?多看幾本不同的書難道不好嗎?於是,很多父母會拒絕孩子選同一本書,而會選擇給孩子讀那些孩子從沒看過的書。但實際上,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孩子喜歡選擇同一本書,不停的要求重複。
成人對於所有的故事,不管多麼精彩,統統都是看一遍或聽一遍就夠了,因為我們的心智已經足夠成熟,我們可以在一遍過去之後就清楚地記住所有精彩的情節,並最大化地體驗到來自這些情節的樂趣或其他情感共鳴,但孩子就不一樣了,孩子們對這個大千世界的閱歷非常有限,而且他們接受信息的能力也不像我們成年人這樣快速有效,所以,雖然同一個故事他們已經聽了很多遍,但實際上每一遍他們都會有新的不同的收穫,父母可能給他講到十遍二十遍時他才能慢慢理解繪本的內容。
總之,父母請記住,繪本閱讀最關鍵的目的不在於教會孩子一個道理或者某種知識,而是通過親子閱讀與孩子度過美好的歡樂時光,分享愛和快樂。可能多年以後你的孩子長大,也許不會記得你曾經講過的任何一本書,但是如果他能夠記住你輕攬他入懷並閱讀書中一個片段的場景,那就是最大的意義。
取文自…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搜狐  本文網址:http://tw.aboluowang.com/2018/0930/1182031.html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8年10月2日 星期二

如果只能為孩子做一件事 請和他一起閱讀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親子閱讀益處良多。閱讀可以讓孩子接觸並熟悉日常生活中不常用的辭彙,還有助於孩子發展抽像思維能力。家長給孩子讀書時,經常會給照片貼上標籤、談論書中的活動,同時教給孩子新辭彙和概念。

和孩子一起閱讀對他們日後的學業成功有好處。這不僅體現在識字方面,還體現在數學方面。對於弱勢家庭而言,家長越早與孩子一起閱讀,越能幫助孩子克服與社會經濟地位相關的限制。

所以,如果你只能與孩子做一件事,請和他一起閱讀。



對早期親子閱讀影響的研究

長期以來,父母一直被鼓勵多和孩子一起閱讀。社會上有許多旨在增加閱讀時間和親子閱讀的倡議和項目。不過,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的是,孩子能力的提高能否完全歸功於親子閱讀,還是有其它影響因素,例如經常與孩子一起閱讀的家長可能更經常與孩子一起參加一系列活動,提供許多其它資源。

在一項名為“澳大利亞兒童縱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of Australian Children,LSAC)的大規模全國性研究項目中,研究人員自2004年以來對一萬名兒童及其家庭的發展進行了跟蹤調查。

研究人員對其中4768名兒童的家長進行面對面訪談。在研究開始時,這些孩子的年齡在零到一歲之間。從孩子兩歲起,家長開始向研究人員報告每周親子閱讀的次數。
研究一直進行到這些孩子長到四到八歲。研究發現大多數父母每周至少有三天給孩子讀書。具體來說,三分之二的家長每天都給孩子讀書,五分之一的家長每周有三到五天給孩子讀書。

研究表明,在孩子兩到三歲時開始親子閱讀益處最大。家長在孩子兩歲時閱讀次數越多,孩子四五歲時就越有可能更好地掌握口語和早期的學術技能,例如識別和複製幾何形狀,寫字母,單詞和數字。

更重要的是,親子閱讀的頻率關係到NAPLAN閱讀、寫作、拼寫和語法方面的表現。更令人驚訝的是,即使六年後孩子們八九歲時,孩子的數學能力也和早期親子閱讀的頻率有關。
最令人鼓舞的發現是來自弱勢家庭的兒童能夠從親子閱讀中獲益更多。這表明增加閱讀頻率是弱勢家庭提高孩子辭彙知識和一般學業成就的可行方式。

為了單獨檢測親子閱讀的益處,研究人員篩掉了其它混雜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兒童智力、家中兒童書籍的數量,以及其他親子活動例如與孩子一起畫畫、演奏音樂、玩玩具、做遊戲,以及做鍛練。

結果發現,早期親子閱讀的長期重要性仍然存在。

給父母的建議

多和孩子一起閱讀。只要有機會,即使十分鐘,也可以一起閱讀。

研究還建議家長進行互動閱讀。例如,鼓勵家可以向孩子的提問,例如他們是否知道某個辭彙並要求他們猜測故事的走向以及故事人物會做什麼。盡量使閱讀成為一個學習環節。
最後,並非所有書籍都可獲得同樣效果。家長需要為孩子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書,這樣才能獲得早期親子閱讀能帶來的好處。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大紀元 
本文網址:http://tw.aboluowang.com/2018/1002/1182804.html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8年9月20日 星期四

"爸爸 我為什麼要上學?" 爸爸最接地氣的回答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爸爸,為什麼要上學呢?"兒子上學不久問爸爸。
爸爸說:兒子,你知道吧?一顆小樹長1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當柴燒。10年的樹可以做檁條。20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傢俱······
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幹不了別的。
如果上6六年學,小學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小學的知識夠用了。
如果上9年學,初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
如果上12年學,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樑了。
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知道了嗎?
兒子:知道了。
爸爸說:放羊、種地、當保安,丟人不丟人?
兒子:丟人。
爸爸說:兒子,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
不是說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不讀書或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就少。讀書多,花的錢也多,用的時間也多,但是貢獻大,自己賺的錢也多。
兒子:我明白了,我要好好讀書。
兒子出國前還對爸爸說,那次談話印象深刻。跟孩子交流既不需要威逼,也不需利誘,孩子會為自己做最好的選擇。
很值得讀的一段話,教育其實很簡單,言語間給予孩子最珍貴的財富!
取文自…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勵志一生
本文網址:http://tw.aboluowang.com/2018/0919/1176145.html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8年9月18日 星期二

富養孩子前 還是先富養你自己吧!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關於孩子要窮養還是富養的討論,最近又被翻炒了一遍,成為朋友圈一大熱門話題。前幾年流行一個說法: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新的說法是:男孩也要富養。朋友圈的媽媽們深以為然紛紛轉發,表示再窮不能窮孩子,一定要給孩子最好的。

取自網路圖
認識個年輕的媽媽,是‌‌“富養派‌‌”的典型代表,夫妻加起來月入不過萬,父母家境也一般,卻要給孩子買兩三萬一輛的嬰兒車,吃近千塊一罐的奶粉。如今經濟狀況捉襟見肘,自己快連碗牛肉拉麵都吃不起了,還在盤算著將來如何送孩子去學費十幾萬一年的國際學校。
我跟她說,富養孩子前,還是先富養一下你自己吧。
在我看來,單純爭議對子女的‌‌“窮養‌‌”或‌‌“富養‌‌”,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必須要放在整個家庭收入和消費情況的大環境下,才有討論價值。
比如以王健林的雄厚財力,王思聰算被富養嘛?我覺得不算,最多算‌‌“正常養‌‌”。還有貧困山區過個年才能吃一次肉的孩子,也不能歸為窮養,那是‌‌“只能這麼養‌‌”,沒有人會腦殘地跑過去問:何不食肉呢?
講真,提倡艱苦樸素的年代早就一去不復返了,這年頭有條件富養卻非讓孩子吃糠咽菜的奇葩家庭幾乎已經絕跡,倒是把自己的生活水平降到塵埃里也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的家庭越來越多。這跟時代無關,是為人父母的天性使然。好像不犧牲自己,就稱不上愛孩子。
我姥姥一生節儉,四十多歲得了食道癌來北京治病,一心想吃一次全聚德,在飯店門口徘徊了將近一個小時,這門終究還是沒有踏進去。她回去沒多久病情就惡化了,連水都喝不進去,沒多久就離開了這個世界。這烤鴨,成了種在我媽心裡永遠的一根刺。
如果你以為我姥姥是因為窮,那就錯了。80年代初她辭世的時候,存下了整整兩千多塊錢,在那個冰棍三分錢一根,豬肉三毛一斤,茅台八塊一瓶的年代,這大概算一筆巨款了,是姥姥窮養了自己一輩子換來的,就為了都留給孩子。
我媽充分繼承了我姥姥的節儉並將其發揚光大,和同齡人相比,我也許不算是富養大的,我媽總試圖教育我勤儉持家,可惜最終沒成功。但是和她對自己的窮養程度比,我絕絕對對是被富養了。
我媽對自己有多摳?她不化妝,也不買護膚品,剩飯從來捨不得倒,秋衣還打著補丁,我給買的新衣服安安靜靜躺在衣櫃里,總之有舊的絕不用新的。每次做個大魚大肉,我爸剛想下筷子,就被我媽撥回去:你別都吃了,讓閨女多吃點!
我爸年輕時是個愛敗家的主兒,沒認識我媽那會兒能花一個月的工資買把吉他,半年工資買塊機械錶。我小時候,最盼著我媽出差,一出差,我爸就拉著我下館子,父女倆吃得兩眼放光,滿嘴流油,我爸狡黠地看著我:知道你媽打來電話怎麼說吧?我一邊擦嘴,一邊忙不迭點頭:知道,就說你給我做的熗鍋面!
可是幾十年的共同生活,我媽生生把我爸改良了。幾個月前他們來北京看我,我爸連水杯泡麵都帶著,一邊往外掏,一邊得意洋洋地說:‌‌“外邊買多貴啊!‌‌”
倆人呆了兩天,把我的衣櫃翻了個底朝天,那陣勢簡直就像開批鬥大會。我爸眼尖,一眼看見了衣鉤上掛著的一件Burberry大衣,摸摸料子問老笨:她這件多少錢?老笨老實,剛想開口,我搶過話:‌‌“打折買的,還不到五百塊!‌‌”我爸兩眼一翻:騙鬼呢!
臨走前,老兩口非要給我們留下六千塊錢。我們哪能要,可是推不過,錢少心意重。我爸邊塞錢,邊語重心長跟我說:你都要當媽的人了,少敗些沒用的家,多給孩子留點錢啊!
如果你以為我們是無恥的啃老族,那就又錯了。我和老笨雖也算不上大富大貴,但收入是我爸媽的好幾倍。可是這些年,我們給他們的錢,他們一分不少的全存上了。給他們買什麼東西,他們下一句話準是:下次可千萬別亂花錢了。
我曾經跟我媽說了無數次:別省錢,少吃剩飯,錢不夠了就找我要啊!我媽就一句:小沒良心的,我還不都是給你省的。
我媽的內心深處,是不捨得亂花一分錢的,姥姥留下的兩千塊,雖然放到現在連條像樣的裙子都買不來,可是這份愛太沉重,彷彿揮霍了,就是糟蹋了,只有一代代省著,存著,傳承下去,才是錢唯一正確的用法。
我沒有繼承我媽的消費觀,但每次我一花錢,再對比我爸媽對自己的窮酸,仍像無形中背負了一套道德枷鎖,感覺自己不孝至極。哪怕天地良心,這錢是我坑哧吭哧給人碼了一宿稿賺回來的。
窮養自己更可怕的結果,是容易養出白眼狼。

取自網路圖
曾經看過一則新聞,單身媽媽含辛茹苦打工送兒子去日本留學,自己連飯都吃不起了,兒子卻在日本過最奢侈的生活。最後做媽媽的實在沒有錢了,被回來要錢的兒子一怒之下捅死了。
我認識一個男生A,也是被父母富養大的產物。父母都是收入低微的一線工人,卻不惜一切代價供兒子,能滿足的無不滿足,從小吃穿用度皆要最好的,養成了一副好強爭勝的性格:冰淇淋最低要哈根達斯級別,喝水要喝依雲,手機出了哪個新的立刻換掉舊的。
A在學習上也要強,一路都是學霸,考上了清華,父母講起來驕傲到不行,覺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值了。及至大四那年A要出國,家裡已經完完全全被掏空,懇求兒子可不可以留在國內,A冷冰冰掏出一句話:不是還有房,賣了就行了。
造成這樣的家庭悲劇,最大的責任還是出在父母身上,連富養自己的能力都沒有,卻非要打腫臉充胖子富養孩子,最後造成了家庭關係的失衡,生生把孩子養成了天生來討債的主子。
明明是你的養育方式出了問題,卻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良心上。有良心的孩子不會真正甘於享受被富養,他們會陷入深深的內疚與不安:沒良心的孩子則適應了父母的付出,把一切當作理所應當,最後,他們覺得其他都挺好,就是一對寒酸的父母配不上自己的身份,丟了自己的面子。
一個只有苦情戲的人生,該是有多麼可悲。如果你連自己都不愛,怎麼給周圍人帶來快樂?當父母決定為子女付出一切時,就是基本放棄了自己的人生,把一份‌‌“恩債‌‌”強加在孩子身上,也牢牢鎖住了自己。
所以,最好的親子關係是平等的。對,沒錯,我用的詞是平等。孩子,我是你媽,我把你帶到了這個世界上。我愛你,但是我不欠你。當然,你也絕不欠我。
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富養你,但是首先,我要有能力富養我自己。
富養自己,不是你買塊勞力士讓孩子吃糠咽菜培養苦難意識,也不是家裡窮得只剩一塊饅頭了你吃讓孩子餓著,而是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為了你,我會比以前更加努力,但也絕不要虧待自己。我要每天都容光煥發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做你眼裡最優秀的那個媽媽。我會告訴你:錢不是省出來的,是掙出來的。無論這個家是窮還是富,未來的人生,終要靠你自己去走。
讓我無比欣慰的是,雖然我母親幾十年來根深蒂固的消費觀一時還難以撼動,但是在我長期努力執著的洗腦下,她其實也在一點一滴發生著變化,比如朋友圈時不時就會曬出一張自駕游的照片,偶爾還點評一下哪裡的小吃好吃,吐槽一下新看的電影,前幾天還破天荒去了趟台灣。為人子女,這才是我最想看到的。
我說:老媽行啊,日子過得挺滋潤啊。她說還不是看你太能花,存了也沒用。我說這就對了,千萬別存錢,你把自己富養了,我才能安心

取文自…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油炸綠番茄 
本文網址:http://tw.aboluowang.com/2018/0823/1162386.html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

坐在路邊鼓掌的孩子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很喜歡的一篇文章,推薦給每一個家長。教育不是比較,因為對每一個小孩來說,快樂善良和健康,就是最大的成功。
女兒的同學都管她叫“23號”。她的班裡總共有50個人,每每考試,女兒都排名23。
久而久之,便有了這個雅號,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等生。
我們覺得這外號刺耳,女兒卻欣然接受。
老公發愁地說,一碰到公司活動或者老同學聚會,別人都對自家的“小超人”贊不絕口,他卻只能扮深沉。
人家的孩子,不僅成績出類拔萃,而且特長多多。唯有我們家的“23號”,沒有一樣值得炫耀的地方。
因此,他一看到娛樂節目裡那些才藝非凡的孩子,就羨慕得兩眼放光。

中秋節,親友相聚,坐滿了一個寬大的包間。眾人的話題,也漸漸轉向各家的小兒女。
趁著酒興,要孩子們說說將來要做什麼。鋼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們毫不怯場,連那個4歲半的女孩,也會說將來要做央視的主持人,贏得一陣讚歎。
12歲的女兒,正為身邊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剝蝦,盛湯揩嘴,忙得不亦樂乎。


人們忽然想起,只剩她沒說了。
在眾人的催促下,她認真地回答:“長大了,我的第一志願是,當幼兒園老師,領著孩子們唱歌跳舞,做遊戲。”
眾人禮貌地表示讚許,緊接著追問她的第二志願。她大大方方地說:“我想做媽媽,穿著印有叮噹貓的圍裙,在廚房裡做晚餐,然後給我的孩子講故事,領著他在陽台上看星星。”

親友愕然,面面相覷,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老公的神情,極為尷尬。
其實,我們也動過很多腦筋。為提高她的學習成績,請家教,報輔導班,買各種各樣的資料。
孩子也蠻懂事,漫畫書不看了,剪紙班退出了,週末的懶覺放棄了。
像一隻疲憊的小鳥,她從一個班趕到另一個班,卷子、練習冊,一沓沓地做。

可到底是個孩子,身體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在病床上,輸著液體,她還堅持寫作業,最後引發了肺炎。
病好後,孩子的臉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試的成績,仍然是讓我們哭笑不得的23名。

後來,我們也曾試過增加營養、物質激勵等等,幾次三番地折騰下來,女兒的小臉越來越蒼白。
而且,一說要考試,她就開始厭食、失眠、冒虛汗,再接著,考出了令我們瞠目結舌的33名。

我和老公,悄無聲息地放棄了轟轟烈烈的揠苗助長活動,恢復了她正常的作息時間,還給她畫漫畫的權利,允許她繼續訂《兒童幽默》之類的書報,家中安穩了很久。

我們對女兒,是心疼的,可面對她的成績,又有說不出的困惑。

週末,一群同事結伴郊遊。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帶著老公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語盈盈,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

女兒沒什麼看家本領,只是開心地不停鼓掌。

她不時跑到後面,照看著那些食物,把傾斜的飯盒擺好,鬆了的瓶蓋擰緊,流出的菜汁擦淨,忙忙碌碌,像個細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兩個小男孩,一個奧數尖子,一個英語高手,同時夾住盤子裡的一塊糯米餅,誰也不肯放手,更不願平分。

豐盛的美食源源不斷地擺上來,他們看都不看,大人們又笑又嘆,連勸帶哄,可怎麼都不管用。最後,還是女兒,用擲硬幣的方法,輕鬆地打破了這個僵局。

回來的路上,堵車,一些孩子焦躁起來。女兒的笑話一個接一個,全車人都被逗樂了。

她手底下也沒閒著,用裝食品的彩色紙盒,剪出許多小動物,引得這群孩子讚歎不已。

到了下車的時候,每個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紙。聽到孩子們連連道謝,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試後,我接到了女兒班主任的電話。首先得知,女兒的成績,仍是中等。

不過他說,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訴我,他從教30年了,第一次遇見這種事。

語文試卷上有一道附加題:你最欣賞班裡的哪位同學,請說出理由。除女兒之外,全班同學竟然都寫上了女兒的名字。

理由很多:熱心助人,守信用,不愛生氣,好相處等等,寫得最多的是,樂觀幽默。

班主任還說,很多同學建議,由她來擔任班長。他感嘆道:你這個女兒,雖說成績一般,可為人實在很優秀啊。

我開玩笑地對女兒說,你快要成為英雄了。

正在織圍巾的女兒,歪著頭想了想,認真地告訴我說,老師曾講過一句格言: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

她輕輕地說:“媽媽,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著她。
她安靜地織著絨線,淡粉的線在竹針上纏纏繞繞,彷彿一寸一寸的光陰在她手裡吐出星星點點的花蕾。

我心裡,竟是驀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這個不想成為英雄的女孩打動了。

這世間有多少人,年少時渴望成為英雄,最終卻成了煙火紅塵裡的平凡人。

如果健康,如果快樂,如果沒有違背自己的心意,我們的孩子,又何妨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

長大成人後,她一定會成為賢淑的妻子,溫柔的母親,甚至,熱心的同事,和善的鄰居。

在那些漫長的歲月裡,她都能安然地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為父母,還想為孩子祈求怎樣更好的未來呢?
看到這裡,靜靜地想一想吧,
你是不是總按照自己的意願,設計著孩子的未來?

孩子是不是成了你,完成自己心願的工具?!
你是不是總打著“為你好”的旗幟,對孩子要求這要求那?
是的,你的一切出發點都是對孩子的愛,但孩子恰恰是被愛“綁架”了,孩子不是為自己活,是為你活......於是,孩子活得好累,你活得也好累......
現在,換個角度再想想,如果有人總按照他的意願要求你,把你的生活都“安排”得滿滿的,你每天做的,都不是自己想做的,但是,你必須做.. ....
你,會不會抓狂?!
所以,不要再以愛的名義逼孩子了,你真正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啟發孩子,引導孩子,讓孩子真正認同你,讓孩子自己的意願和你一致。

那麼,孩子眼裡的“你要我做”,就變成了“我自己要做”了。這時,你會發現,孩子做出的成績往往超出你的想像!

另外,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比技能更重要的是德行,正如文中的“23號”,全班同學都“最欣賞”她,這樣的天賦所在,發揮到極致,不是一樣能為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嗎?

總之,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我是鮮花,我將極香盡艷傲立枝頭;

如果,我是綠葉,我將鞠躬盡瘁簇於花旁!

取文自 猶太人啟示…
快用EMail訂閱「小富苗」電子報,不再錯過最新兒童理財好文章!
快按讚 加入小富苗粉絲團,獲得最豐富的兒童教育與理財資訊
 

小富苗 Copyright © 2011 Designed by Ipietoon Blogger Template and web hosting